国民法医 第448章

作者:志鸟村

  “确实不容易的,我还好,刚偷睡了一会,底下的中层指挥员要累死了。”徐泰宁摇摇头:“又哄又劝的,可不容易。而且,这次的5公里细查没有发现,这个对新团队来说,还是有伤害的,再想来这么一次,起码得有点线索才行了。”

  “排查不就是海底捞针的活。”柳景辉一句话说过,笑笑又道:“总之,周边五公里找不到线索,这就排除了一个重大的干扰项,对案件是有极大的推动的,对后期的展开也有好处。”

  徐泰宁点点头,“嗯”了一声,道:“接下来,就顺着合法且意外的方向来调查了?合法持枪的,在这一块,身份方面可能有特殊的……”

  “咳咳……”柳景辉战术性喝水,再吐出一口浊气,看向身边同来的崔启山。

  崔启山挠挠头,有点后悔来递消息了,这时候也只能道:“江远找到弹头了。”

  “咦?好消息啊。”徐泰宁大乐,虽然不是自己排查出来的,但在涉枪案中找到弹头,对案情自然是一个大突破。

  崔启山点点头,道:“弹头是7.62毫米的中间威力弹,初步怀疑发射枪为56式。另外,发射位置也已确定,并非是流弹,更有可能的是距离受害人70米处的瞄准射击。”

  徐泰宁开始听的点头,并表示震惊,渐渐地就沉默了下来。

  56式不是猎枪,就算是合法的枪拿出来用,这也是非法的。

  而瞄准射击,也就推翻了意外的推论!

  这丫的是非法的,又是有意为之!

  5公里的细查,等于是白做了!

  柳景辉一看徐泰宁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忙道:“也不算是白做啊,其实我刚才就说了,这五公里的细查,总归是要查的,咱们之前没查,现在也是要查的。咱们等于是提前将这份工作给完成了,您説呢。”

  徐泰宁鼻子里吐了一口气,多少有点不爽和失望。

  当然,做排查的,不爽和失望是常态,徐泰宁也没什么好说的,只点点头:“行吧,那咱们就继续照着原定路线排查……”

  柳景辉面带微笑的无声“嘿嘿”笑,没说话。

  徐泰宁愣了下,一眼就看出来了,气道:“你莫非又要反水不成?”

  “与反水有甚关系!”柳景辉辩解道:“你这边也没有我发挥的余地了,江远那边出了新线索,正是用人之际,我过去瞅瞅,也是为了案子。”

  “这不就是反水?”

  “这……这是为大局着想。”柳景辉再喝一口水。

  “去吧去吧。”徐泰宁一副心里憔悴的样子,等柳景辉转身过来,方道:“别让我先搜出来。”

  “我们只是去做一个支线案子而已。”柳景辉自觉有点亏心,说着话就赶紧遛了……

第736章 高两度

  解剖中心。

  江远坐着警车,一路雷光挂闪的赶了回来,到地方就开始给死者做解剖。

  他也是确实比较着急,一方面,尸体肯定是越新鲜,得到的信息越多的,另一方面,案件再次进入到了瓶颈,且略显诡异,江远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快”。

  这是他之前就用过的招数了,许多案子,你打的快了,它就是简单直接的刑事案件,拖来拖去的,说不定就变成政治案件了。

  京畿地区具体是什么情况,宁台县来的江远也搞不明白,甚至不是很想搞明白。反正,做快一点,总归是要更安全一些的。

  当然,除此以外,江远还带了四名积案专班的同事们,牧志洋还领到了一支九二。

  凶手连步枪都掏出来了,警察连支手枪都不配,那就太离谱了。

  事实上,长枪兵此时也已经部署到位了,只是不可能跟着江远四处乱窜就是了。

  “死亡时间大约一周左右。六天的可能性比较大。”江远在现场就有做过死亡时间的估算,这会儿重新明确了一次。

  詹龛自然在跟前小心伺候着,又对着电脑上的资料,道:“受害者家属报案是7天前,那就是失踪当日就遇害了?”

  “青少年犯事不过夜。”说话的是柳景辉,他跟着陶鹿等人没意义,干脆跟着江远来了解剖中心。

  正广局这次是全局出动,几千人几乎都在忙这一系列的案子,信息是非常多的,但柳景辉最信任的还是江远。

  有些时候,信息也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涉及到7.62毫米的子弹了,柳景辉分析证据的时候,都要考虑信任值了。

  江远没再说话,继续细细的做着解剖。

  时隔这么久,尸体的臭味早都起来了,昆虫也生了数代了,有壳有蛆有卵,好似一个快乐的大家族。

  江远剖尸体的过程中,不断掉落出来的蛆虫和卵壳之类的,就由詹龛一一抓进瓶子里,当场毒死,再存放起来。

  柳景辉再等一会,见江远这边没什么新消息,就将手套脱了,重新洗了手,自顾自的思考起来。他想事情的时候,经常喜欢用手撑个下巴什么的,要是滑到尸油就影响情绪了。

  “左肺有一个3厘米乘2厘米的贯通创。”

  “3、4肋间有4乘2的创伤。”

  “子弹的角度很小,受害者正面中弹,当时说不定与凶手是面对面的,虽然距离可能比较远。”

  江远时不时的说一个结果出来,旁边另有年轻法医来做记录。

  这次的案子规模大,也挤占了其他案件的空间,解剖中心的工作量都降了下来。

  柳景辉只是听着,时不时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一二。

  等江远将尸体的内脏都处理好了,虫子也都抓全活了,柳景辉“啪”的一合本子,道:“这样看的话,受害人和凶手大概率是认识的啊。”

  “恩。”江远应了一声,且道:“刘大有询问死者家属做的名单,我看也是顺着熟人作案的角度去做的。”

  熟人作案还是陌生人作案,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甚至可以说调查的内容截然不同。

  这是调查方向的问题,也是专案组时不时组织一个案情分析会的主要原因。

  案情分析会上吵来吵去,吵的也就是调查方向,因为决定了方向,劲就要向一个方向用过去,案情分析会的时候不吭声,结束了会议自己搞私人调查,这种警察被发现了肯定是要被严肃处理的。

  那不仅仅是违反上级命令的问题,还会明显的干扰到指挥员的判断,对其他人的工作内容也是一种袭扰。

  越大的专案组,初期能够调查的方向就越大,甚至可以做到事无巨细。但调查总归是要深入的,深入了以后,调查的范围自然会有所变化。

  哪怕是刘晟这边主持的名单调查,也是循着能够接触到枪械的人的名单来做的。

  柳景辉一直有跟进各方的进度,想到此处摇摇头,道:“他那个熟人不行。”

  “怎么讲?”江远看向柳景辉。

  “刘大列的表,等于是死者叶顺的家庭的熟人,不是叶顺的熟人。当然,这个区别不是太大,更大的区别是涉枪这一块,假设武器是五六式半自动步枪,我对枪也不是很懂,但这枪跟普通的能接触到枪械的人有什么关系?就好像在军队里服役的亲戚,谁还能带支枪到这里来?”

  江远听的点头。

  柳景辉道:“这种制式武器,有它的单位肯定是管理的很严格的,具体的我不懂,但我看有的单位自查也没结果,就我约略的了解的情况来说,带枪出来的节点太多了,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都不会用这么难得带出来的武器,用来枪杀一个普通的青少年。”

  江远继续点头:“如果确实是熟人的话,不如一锤子打后脑上。而且,也应该埋尸,而不应该弃尸在树林里。”

  “对吧,虽然咱们之所以能发现,是有一些机缘巧合的,但就这个位置,迟早还是会被发现的,也不是太偏僻的位置,而且以森林里的情况来说,那里算是视野开阔了,经过的护林员什么的,一眼就能看到。”柳景辉一股脑说了许多。

  江远听的点头,柳景辉的推理向来说服力很强,这大概也是他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他本身是没有强制性的权力的,哪怕是以省厅高级警长的身份到地方督办案件,他也不能直接指挥当地的警察,也要说服警方的负责人才好做事。

  这么多年下来,柳景辉的推理就比较接地气了,说的都是普通人和有智领导都能听得懂的推理,并不搞什么悬疑玄妙的事情以彰显自己。

  反正侦破工作完成以后,他就回省厅了,一辈子都不见得再回某个县城一趟,所有的目标都是以侦破案件为主的。

  江远将刚刚解剖过的尸体的情况,跟此前大家的分析做对比,问:“那你是有想法?”

  “我觉得我们的调查方向有问题。查枪,这个我刚才说了,不是不能查,但枪械的管理太严格了,这么容易杀死的青少年。没必要。”柳景辉掰着手指,接着说:“查熟人,或者是熟人涉枪,都没问题,关系网嘛,但青少年有什么利益纠葛,还不如查查有没有早恋。”

  “崔大有查这方面。”詹龛现在也不单纯的做法医了,跟着江远也有了解案件的进展,跟着道:“据说是有早恋的,还因此跟学校的其他男生发生了冲突。”

  “那个我看了,两个中学男生暗恋同一个女生而已,屁的早恋。”柳景辉撇撇嘴。

  “但是有矛盾冲突。”詹龛小声道。

  “查呗。这也用不了几个人。”柳景辉无所谓的道:“关键还是方向问题,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都不对。”

  “所以——”江远帮柳景辉续了一句。

  “应该顺着时间线来。既然现在确定死亡时间是受害人失踪当天,那只要查清楚这一天,受害人的行踪,事情不就清楚了。”柳景辉拍拍自己的笔记本,道:“之前的视线,主要还是放在意外上,冲着枪去了,没有考虑受害者的问题。现在既然确定了死亡时间……”

  “查死者的时间线!”江远赞成柳景辉,并总结了一句。

  柳景辉的这个推理还是非常靠谱的,江远擦擦手,就给陶鹿打电话。

  虽然没有柳景辉的推理的说服力,但江远多日来积累的信任力,已经足够陶鹿无脑做出决定了。

  专案组内稍作调整,几组民警立即被派遣了出去。

  不长时间,各路消息就传了回来。

  “叶顺当日是跟两名同学一起出去的。”

  “三人都背了包,穿戴了一些户外装备。”

  “聊天记录显示,三人的目标是去探险。中学生的真特种兵式的旅行,大概这个意思。”

  江远直接去了指挥中心,陶鹿和他差不多时间抵达,一起听着各方的汇报。

  消息频传间,一则消息令人精神一震。

  “李广志,这个学生用手机搜索了问题,如何组装一支五六半!”

  报告的民警报告的时候,声音都忍不住高了两度。

第737章 探险

  李广志被带到警局以后,陶鹿的手机就再没停过。

  不过,陶鹿脸上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神情,都是积极应对,该接电话就接电话,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黄强民特意站到跟前听了一会,很是学习了一番的样子。

  “没问题吧。”詹龛第一次跟这么大的案子,看着黄强民和陶鹿的样子,不由关心的问了一句。

  “能有什么问题,说不定还能帮陶支补充一点家底,免得被老黄抽干了。”柳景辉说了这么一句,再笑笑道:“回头,检察肯定要提前介入了,介入了以后,陶支往那边一推,也就没事了。”

  按照现在的规定,任何人只要跟检察谈及了案情,不管是请托还是询问,又或者只是无意说到,只要谈到了,检察就必须填到单子里留档——如果没做这件事,后续有人把此事爆出来,检察就要吃挂落。

  所以,案子到检察这边了,一般的电话就不会打了。

  只要案子本身没问题,江远也就无所谓了,点点头,道:“接下来就看李广志这边的审讯,如果确实是他们做的,这个案子就算是办结了。”

  “是啊,总算是结束了,还好是两个小崽子做的,否则,还真没这么顺。”柳景辉亦是感慨。

  这个案子里面,有很多东西是解释不太清楚的。江远这边收集的证据,柳景辉的推理,或者徐泰宁排查出来的细节,都是不全面的,也无法展现出案件的全貌。

  这也是涉枪案比较麻烦的地方。远程热武器杀人实在是太简单了,尤其是在野外,遗留的信息实在太少。凶手又没有埋尸,这就导致想从尸体和伤痕,直接找到凶手的难度增加了。

  詹龛听着两人对话,有点云里雾里的,不由道:“就不怕审讯不出结果?这个李广志能弄到枪,家里又有关系的样子,他就拒不交代的话,咱们也没证据吧。”

  江远和柳景辉跟詹龛正好相反,他们是办的案子太多了,听詹龛这么说,都笑出了声。

  詹龛是个懂事的,年纪又小,随便把脸一丢,道:“师父师伯因何发笑?”

  “那让你师父说。”柳景辉让了一下。

  江远没推辞,道:“李广志愿意说最好,不愿意说的话,不是还有一个。”

  三人作案是保不住秘密的,尤其是青少年,没开枪的那个肯定会说的。开枪的要么强装镇定,要么就直接跳出来反诬对方,然后双方就开始比拼细节,最后自然会展现出案件全貌。

  很快,负责审讯的民警就出来报告了。

  陶鹿招手将江远和柳景辉一起叫进了会议室。

  “根据对两名嫌疑人的审讯,三人还真的是探险出了一把枪。”审讯民警开口就是劲爆消息,听的陶鹿直揉耳朵。

  一同审讯的刘晟苦笑,他当时也是问了好几遍才相信的,无奈耸肩道:“李广志和刘顺俩人,爷爷辈都是一个工厂的,给他们讲当年备战备荒的故事,其中就有在防空洞里藏了军械的故事……”

  “一般孩子听这样的故事,听听就是了。李广志和刘顺两人呢,以前也是听过了算,这一次,却是想拍短视频,于是又拉了一名同学张岩喜,拍摄去防空洞探险,寻找当年遗留的物资。”

  “结果就让他们给找到了。开始主要是一些废弃的东西,床板、桌腿、晾衣杆这样的东西,后来在一个房间,三人找到一只封存好的军械箱。一只军械箱内有油封的56半自动步枪的全套零件,另有子弹一盒,子弹盒为胳膊长的马口铁盒,封存方式和午餐肉罐头类似,绞开后有纸包子弹15包,每包25发子弹,共750发。”

  听到这里,陶鹿都有点忍不住了:“偶然找到军械的情况,每年都有,他们就不知道报警的?新闻里其他人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半点不看吗?现在的学生都不看新闻的吗?”

  “他们就想拍短视频。李广志的原话是……我们想,机会难得,拍几段短视频再报警,然后再拍一段上缴武器的视频,说不定能拉不少粉丝……”审讯民警摊手,道:“他们还真的拍了视频,有探险找到军械箱的视频,有武器和子弹开箱的视频,还有练枪的视频……都存在张岩喜从自家带出的数码摄像机上。已经派人去取了。”

  陶鹿咬牙道:“还练枪?”

  “三人,一人打了100发子弹。相当于一人4包子弹。”刘晟摊手:“全程都有拍摄下来。练枪的位置就在防空洞附近,距离事发现场有二十多公里。”

  “他们跑过去是为了做什么?”

  “打猎。”

  “他们会打猎吗?打猎的目的是什么?”陶鹿说到这里,自问自答道:“拍视频?”

  “是。”刘晟重复道:“有全程视频,不过,他们没遇到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