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39章

作者:志鸟村

  “我问问看,枪就别想了。”刘晟说完看向江远等人,道:“江队,你们要不先回去?”

  “不用,我等着扫现场。”江远平时是会做好自我保护措施的,像是出现场,两名法医的局,他基本都没参与过。但是,自我保护归自我保护,畏惧退缩是另一回事。

  怕,就会出错。

  刘晟也不多说,戴上手铐警棍电击枪,特别检查了胸前的执法记录仪,再快速短促的分配了任务。

  山路看起来近,走起来远,几个人又要尽量隐蔽行动,绕行的工作进行的并不容易。好在无人机的性能不错,既能远距离的监视院落,也能帮忙指示道路。

  江远作为技术员,与詹龛、苏蕾、乔生莉、柳景辉等人呆在一起。

  牧志洋提了跟甩棍守着,心思很不安宁的溜来溜去。

  苏蕾很快就看累了,招呼牧志洋坐下来休息。

  牧志洋摇头,拎着甩棍,道:“不行,我现在坐不住。咱们人手太少了,这边要是真的有歹徒来,就我和庞大两个人,很难保护得了一群人的。”

  “你都穿着警服,哪里有歹徒会奔着警察来。”

  “所以才危险啊,要是人家就是这穷凶极恶呢。”

  苏蕾无奈道:“真的有歹徒来,我们跑就是了,你看刘大队长他们走过去的样子,一个小时都走不了多远,咱们看见人来了,跑都跑得掉。”

  “咱们跑的更慢。”牧志洋说着回身看一眼江远,低声道:“我能跑得掉,你们不见得能跑得掉,我要是一个人回去了,黄政委得把我的皮剥了。”

  乔生莉听的一翻眼,道:“这样好了,一会要是有歹徒来追我们,你就守在前面那颗松树下,让我们先跑。”

  “他们绕过我怎么办?”

  “不会的,那里是上山的必经之路,你只要守住就是了。”乔生莉往左右一划,道:“我们跑上山,再往前下山,应该就有公路了,你担心的话,就给我们断后好了。只要死战不退,敌人不能夺取这处关键点,其他人就是安全的。”

  牧志洋听的耳中警铃大作,这家伙,不开玩笑,是真的把自己往死路上塞啊。

  好在歹徒没有真的上山来。

  援兵赶在傍晚前,来到了案发地。

  总计十几辆警车,满载着正广局的刑警,以及陶鹿从其他支队借来的民警,来到了现场。同来的还有一个小队,荷枪实弹的武警。

  江远等人所在的观察位是最近最好的,陶支于是将指挥部安放在了这里,再派人去搜查前方院落。

  牧志洋一下子松弛了下来,忍不住道:“下次再出这样的外勤,真该给我配支枪的。”

  “你不嫌麻烦吗?”陶鹿有点意外。现在需要动枪的场景是非常少的,但枪只要上身,报告可是少不了的。

  牧志洋叹口气:“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的,别给小砸炮就行了。”

  “下次给你安排。”陶鹿瞄了一眼江远,心里也有点担心。

  这就好像是家里新买的27万亩水田,值得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堤坝,将它给保护起来。

  前方。

  刘晟拿起对讲机,低声道:“各单位就位,突击组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突击组是武警组成的,手里拿的有长枪和霰弹枪。远处,分别有两组狙击手趴着。就国内的配置来说,这已经算是顶级了。

  也就是陶鹿对江远信任有加,才能第一时间调集各方力量。

  在场距离警察身份最远的是乔生莉,她将警方的行动看作是一次难得的体验,嘴唇微张的呼了一口气,瞪大眼睛观察着。

  刘晟再向陶鹿请示,得到准许后,开始了倒数:

  “三,二,一……上,上上上……”

  刘晟的声音很快落去,远处“咚”的一声,喊声骤然而起:

  “警察!警察!”

  在场众人全都紧张了起来。

  就是牧志洋,都绷紧了耳朵上的肌肉。

  陶鹿亦是默默捏紧拳头,目光看看前方,又看看无人机的屏幕。

  前方是茫茫的绿色,屏幕里也只有警察们的身影。

  刘晟与几名武警一起冲入了建筑物中,良久没有消息。

  “没有找到人。重复,没有找到人!”

  刘晟的声音再次传来的时候,陶鹿和乔生莉是齐齐的吐了一口气。

  “还好还好。”乔生莉轻拍领口。

  陶鹿瞥她一眼,道:“这有什么好的,找不到人,还得继续找人。”

  “我是替你们考虑,不可能所有人都不怕报复之类的吧。”乔生莉道。

  “人越多,越不怕。”陶鹿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他这次为什么还带其他支队的人出来,不就是为了扩大范围吗?

  乔生莉听的一愣,接着笑了出来:“果然是有些讲究的啊。”

  “也没那么复杂。”陶鹿摆摆手。他是故意说破一点,也免得有人的想法跟乔生莉类似,但再多的,他也就不肯说了。

  江远稍等一下,道:“我去搜现场。”

  牧志洋连忙跟上。

  几个人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一阵,才进到那宅子里去。

  这是一栋比较袖珍的宅院,外面的院子有四五米的高度,里面的建筑物也就是三层十几米的样子,一边靠着山崖,一边依山而建,伸出来一截。

  单纯算面积的话,估计也就是1000平的样子,比普通人家的房子大很多,但相对于城市里的商业建筑,面积要小的多。

  江远先看宅院四周,各种植物已经长的堵路了,说明至少有大半年,甚至一年多的时间,宅院内外是没人走的。

  再好的房子,长时间没人都要出问题,更别说这种深山里的房子了。当然,房子本身的建筑材料和水平是过关的,所以,远看感觉很不错,近看则已显出了旧态。

  没能提前发现,也是刚才的无人机不敢过于靠近的缘故。

  刘晟的表情明显有些遗憾。

  要是能抓到人的话,这个案子肯定会有极大的进展,现在等于只逮到一个空巢,复杂程度陡然上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线索还没见到,骚味已经浸出来了。

  “这个房子的建筑成本是不低的,而且依山而建,不可能是当地人建的。”柳景辉跟着进来,就在江远身边小声提醒。

  江远点点头。

  柳景辉又道:“这种案子,一定要铁一般的证据才行。”

  江远再次点头,同时开启“犯罪现场重建”(临时+1)的技能。他还有一个广谱性的技能临时+1没动,且看现场的具体情况再说。

第720章 寻痕迹

  红色的光点穿透力十足,从黑暗中望出去,视野立即出现了恍惚。

  刘晟遮挡了一下眼睛,并举起手电筒挥舞两下,对面的红点才移位了。

  “这也太多摄像机了,不知道的还以为被狙击手给锁定了。”刘晟走到门口,忍不住抱怨。

  “多点证据没坏处。”柳景辉倒是赞成陶鹿的安排,虽然在法庭阶段可能没什么用,但对景的时候,铁证如山里的“山”,还真的是有意义的。

  刘晟嘟囔了一句,也没有真的要反对什么,反而是有些沉闷的站在了那里。

  基本也没什么要他做的事了。这地方又偏僻的很,回去也是不可能的,就只能守着。

  柳景辉上上下下的走了一遍,脑海中正是迸发灵感的时候,也就站在刘晟旁边,着力思考着。

  站对面看两人,只觉得二人的眼睛都是失焦的,只不过一个人的脑子是在疯狂转动的,一个人的脑子是躺平的。

  江远先将三层楼走了一遍,再回到一楼,开始更换衣服手套。

  刘晟这时候像是活过来了,忙问:“怎么样?”

  “证据很多,撤离的不算匆忙,但证据清扫的不多,基本没有做什么系统性的清洁。”江远说着看了一眼柳景辉。

  柳景辉也瞬间被激活了,眉头一皱:“那说明这里很可能并不是第一现场。”

  死者张丽珍的落水点是在附近的,她身上的孢粉信息,也说明她曾进入过这个院落,但这并不意味着张丽珍一定死在院子里。

  有可能是死在院子外的,也有可能是死在外面的草地上,树林下的。

  以逻辑推理来判断,警方是循着张丽珍的尸体信息,找到此处宅院的。而这么好的,成本明显不低的宅院被放弃,算算时间又与张丽珍的死亡时间接近,那么,张丽珍的死亡与宅院的关系必然脱不了关系。

  再就常理推断,这种情况下,张丽珍若是死在宅院内的话,做一番清扫以祛除证据,是最正常不过的思路。

  所以,宅院内没有清扫的痕迹,就有极大的可能说明,第一现场并不在宅院内,使得清扫并无必要。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是宅院的负责人并不知道张丽珍死亡这件事。但是以常理揣测,很难相信如此偏僻特殊的宅院,负责人的控制能力会如此的虚弱。

  另一方面,就算宅院的负责人不知道张丽珍死了,进而未曾进行宅院内的清扫,凶手也应该重返现场,做一次清扫才是。

  刘晟也回过神来,想了一会,想明白了,更进一步的问道:“其实,就算这里不是第一现场,没有事情发生,清扫一下,不是也很正常吗?”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哦。负责人都有时间把画框之类的带走,为什么不清扫一下房间。”柳景辉顿了顿,道:“无非是两个原因,要么是觉得没必要,要么是觉得有必要。”

  “没必要清扫?都有人死了,这个理由显然不合适。”刘晟道。

  柳景辉点点头。

  刘晟接着道:“有必要的意思,是负责人觉得有必要留下证据?”

  柳景辉缓缓地点头:“也只能这么解释了。”

  两人说着看向江远。他们在这里秀推理,但真相如何,归根结底是要证据做支撑的。

  江远招手喊了个带摄像机的民警,再带一名现勘,开始自下而上的依序勘查起来。

  “先取地面的脚印。”江远让人将勘查灯打亮,再一个个的取脚印。

  很快,黑乎乎的房间里,就打起了勘查灯。

  就目前来看,江远认为脚印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脚印不仅能够判断在场人员的一系列身份特征,最重要的是,能够看出现场是否有发生搏斗、抵抗、拖行之类的情况。

  人,容易死但难杀,就算死者是女性,想要干净利落的杀死她也是不容易的。虽然之前的推理讨论,已经倾向于第一现场不在室内,可还要看过才算。

  而且,如搏斗、拖行这样的行为,之所以会被看出来,是因为它们有异于平常,是较为激烈的活动。

  对江远来说,只要有脚印,不那么激烈的活动,其实也是看得出来的。

  他现在已经开了犯罪现场重建(临时+1)的技能,等于是LV5的犯罪现场勘查的同时,有一个更高级的,相当于LV6的犯罪现场重建的特长项。

  到了这个级别,只要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不仅能看出脚印的主人是怎么走的,向哪里走的,甚至能看得出脚印主人落脚前后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脚印上出现了左右旋拧的痕迹的时候,就代表脚印主人可能是转弯了。

  人的很多动作发力都是要有落脚点的,只要地面条件足够好,这些都是能够看出来的。而这处宅院长达一年多的封闭,积累的尘土,此时反而变得有利于足迹鉴定。

  江远等人先是搭着板桥,将一层层的脚印给搜集记录了。

  同时,江远趁着其他人取脚印的时候,又做了一轮分析,接着再绕着几个脚印,一圈圈的螺旋式观察。

  由此捡起了一些头发或皮屑之类的,也是分别标记拍照的。

  对江远来说,这场现场勘察本身是没有难度的,但要组织好它,不仅是勘察阶段要有条理有组织性,还要在后期的侦查阶段,乃至于诉讼阶段,随时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才是最困难的地方。

  可以想见,这间宅院内原本居住或来往的人数是很多的,要将他们都抠出来,有效率有条理的抠出来,工作量是不会小的。

  三层楼,一层层的绕上去,再取证下来,天都黑了。

  足迹取完了取指纹,再归类各种痕迹。

  正常的现场勘察,其实是不会这样做的,通常只是在重点位置,取重点的指纹和痕迹等等。

  否则,这个电子时代也就罢了,放到20年前,纸质材料大行其道的时候,证物的体积都会变成问题。

  今次的现场则不一样,包括陶鹿等人在内,都倾向于尽可能多的获得证据,同时尽可能多的锁定人员。

  这样一直干到了夜间,才算是将现勘的大部分活计完成。

  相比室内的情况,院子里反而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树林里的一年多时间,与城市里的一年多时间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微生物众多,各个生态位填补全面的情况下,院落里想找到指纹和足迹都有困难。更别提用它们来证明什么了。

  “陶支,现场勘察完成了。”江远再次脱下手套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

  “指纹鉴定和足迹鉴定的工作,也交给你了?”陶鹿追了一句。

  江远点点头:“能行。”

  “好,那我就进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