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当然,也会照顾好自己的。鸟豚的身体恢复很多了,已经贴身的疾病,其实也就是那么回事,接受了以后,继续生活和工作就是了。
今天开始双倍月票了,作为一名熟透了的作者,这就相当于冲锋号了,求一波月票,继续旧的征程!
求月票!
求月票!
第709章 新茶
江远用了两个多小时,细细的勘察了一遍犯罪现场,也算是满足了一番个人对新鲜犯罪现场的怀念。
如果是在宁台县,这种现案的第一现场,两个小时的勘察现场也差不多,时间再久,对老严和王钟也是一种摧残。
当然,通常其实也就足够了。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大部分的刑警们在破案的时候,也就是程咬金式的操作模式,三板斧耍出去,若是还不能找到关键线索的话,差不多也该摇人了。
全凭自己的才是真的不负责任。
而对江远来说,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足够他换好几种姿势来侦破此案了。
从他的角度来看,凶手本身并不是很擅长隐匿,事后的清扫更是没有完成就匆匆离开了。
其实换位思考的话,二号凶手相当于是受了突袭。
可能在他的预期中,受害人所在的出租屋,是不会这么早暴露的。
另外,参考一号凶手用纵火的方式来掩盖现场,二号凶手如果做好了准备的话,说不定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那样的话,固然还是逃不脱江远的勘察,但至少不会留下这么新鲜热辣的现场。
“呜……”
戚昌业撕咬着牛肉,又咬了一口馒头,再咬一口小青椒,幸福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算算时间,他过去三四天的时间,总共睡了不到8个小时,都是断断续续的两小时,半小时的睡眠,大部分时候是在车上。
东西吃的就更少了,睡觉是为了避免猝死,更主要的是为了让大脑稍微清醒一些。
相比之下,吃饭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以至于饿到现在,几乎要说不出话来了。
“您喝口水?”手下也不心疼他,就是怕他噎死了。
“恩。你们也吃吧。”戚昌业关心的道。
“不用,我们都吃饱了。”手下将剩下的残肉推给了戚昌业。
嘟……
电话响起,戚昌业赶紧往下咽嘴里的食物,并接通了手机。
“我们找到了嫌疑人,江队还在吗?想让他再确认一下。”电话另一头的声音很礼貌,但也很严肃。
戚昌业猜想,礼貌应该是给江远的,于是,他觉得更噎了……
“呃……”戚昌业捶胸。
“有困难吗?”电话另一边的声音依旧平和,且严肃道:“如果是宁台县局那边有要求的话,可以适当的答应一些,地方上培养一名高级人才不容易,咱们说要就要,那也过于蛮横了,给些补偿甚至奖励也是合理的。”
戚昌业这时候总算将嘴里的馒头和肉咽了下去,忙道:“没有,我立即去找江远,还有他们黄政委。”
挂掉电话,戚昌业再没有迟疑,一边发信息询问同事们情况,一边快速的去找江远。
很快,江远就从戚昌业这里,看到了一些指纹的照片,几张证件大头照和日常照片,还有明显是截图的背身照,几张匕首的照片,以及大量的足迹照片和鞋底鞋印……
只需要LV1的推理就能猜测,这名嫌疑人的里里外外,家里家外,应该都被查遍了。
“嫌疑人是小车班的司机,所以希望是能确认的清楚一点再抓捕……”戚昌业给江远低声解释了一下,也算是约略的透漏了一些信息,这也有助于江远的判断。
“确认。就是这人。”江远也没看几张照片,就给了戚昌业回答。
戚昌业有点犹豫:“不用看完吗?”
“这个案子的线索确实挺多的,不过,也用不着看完所有线索才能得出结论。”江远看看智商明显有些下滑的戚昌业,道:“你赶紧去睡一觉吧,别猝死了。”
“没事。我们抚恤金高。”戚昌业的语气略带自豪。
……
当日。
正广局的刑警支队亦是全员出动,配合完成了多项抓捕任务。
江远积案专班倒是留了下来,继续做些文书工作,再看着各单位的民警们陆陆续续的回转。
江远挑挑拣拣的翻着案子,就像是日常的一天。
“江队,忙呢。”崔启山笑眯眯的敲了敲敞开的门,特别客气的打了声招呼。
“崔大……”江远起身打个招呼。
崔启山立即三步并作两步的上前,笑道:“不用起来,不用起来,咱都多熟了,不用客气,我就是过来窜个门。”
“哦,那您先坐。喝点茶?”
“说到喝茶,我给你带了一罐茶。”崔启山咚的一声,放下了一罐茶叶,笑道:“我也不懂喝茶,这还是以前朋友给送的,我看你是喝茶的,干脆拿过来给你。”
江远一看茶罐的包装,就感觉价格不低,连忙推辞。
崔启山自然不允,并迅速笑着离开了。
江远推让不过,只能拿着茶叶叹口气,再将之转身递给王传星。
“崔大送茶一罐。480克。”王传星边说边做了记录,再将身后的箱子打开,将里面的咖啡、壶、保健品、茶叶、摆件等物品整理整理,挪出个地方,将这罐茶叶放了进去。
“崔大加注了啊。”柳景辉看热闹不嫌事大,乐呵呵的。
他最近都懒得回山南去了,常驻京城,跟着江远一起看案子,感觉更有趣一些。
江远叹口气,道:“加注也没用啊,再说了,真的要加注,他们该去找黄政委。”
“有道理。”柳景辉赞同的点头,接着道:“不过,你也该快点把案子选出来了,选定了案子,他们几个大队长的心思也就定下来了。”
“恩。本以为京城的刑警更有定力一点的……”
“有联合收割机不抢,带着一家老小背着镰刀去割稻子,那不叫有定力,那是脑子被定住了。”
“那就这一起,河中旅行箱内的浮尸案吧。”江远从已经选定的一堆卷宗中,取了一本出来。
“你是要用颅骨复原术?”柳景辉也看过江远挑选的部分案件,一听就想起来了。
该案是去年三月发现的。当时有一只灰色旅行箱漂浮于河面,路人将之打开以后,发现了一具腐败较严重的女性尸体,并在旅行箱内发现了一只10公斤重的哑铃。
这起案件也是完美印证了一个法医类玄学——究竟多重的配重,才能抵消人体在水中的浮力。
实践中,10公斤显然远没有到峰值。
但是,对于警方来说,这起案件的难度已达峰值。
单单是死者的身份,就久久未能确定。
颅骨复原术显然是一个极好的方案,不过,即使颅骨复原术得到了受害人的面部形象,确认其身份,依然还有一段路要走。
更进一步的说,即使确实了身份,也不能保证就能破案,这也是江远有所犹豫的地方。
不过,随着上起案件的完结,江远的颅骨复原术再升一级,已达LV5,也是应该拉出来试试了。
江远遂点头,道:“是准备用颅骨复原术做做看的。”
柳景辉啧啧两声,道:“时间成本太高了,你这个月都要泡在这个案子里了。”
“现在不用那么久。”江远顿了顿,再道:“剩下的这些命案积案,也没有更好突破的了。”
“说的也是。能被正广局剩下来的……”柳景辉没说完,转而道:“倒是可以让黄政委问问,咱们要是兼做几个现案的话,算不算数?”
牧志洋在旁提醒道:“柳处,黄政委要来的资源,可都是给宁台县局的,没您的份。”
“境界低了。”柳景辉瞥了牧志洋一眼:“看电视剧还要充会员呢。看热闹还非得分成?”
第710章 艺术
会议室。
红艳艳的海棠花,颤巍巍的开;粉嘟嘟的花蕊,翘翘的抖;浇透的泥土,润湿的盆,孤孤单单的摆中央。
一群臭烘烘的男人,像是聚赌似的,围在会议桌的四周,每个人的眼神都带着三分犀利。
“旅行箱浮尸案,这个案子的难度很高啊。”
刘晟看着面前的卷宗,眉头皱的紧紧的,语气真诚的提出反对意见。这个案子,不是他的案子!
独中大奖的崔启山第一时间站出来,道:“上次搞这个案子的时候,你可不是这么说的。我回忆一下,大概意思,就这么简单的案子,你们怎么可能搞不出来,说这个话的是你吧?现在又变成难度很高了?”
刘晟淡淡的道:“现案期间是简单的案子,愣是给拖成积案了,难度太大了,风险很高的……”
崔启山瞪大眼睛,恨不得咬破舌头,喷刘晟一脸!
陶鹿咳咳两声,道:“江远,你讲讲想法思路?”
“哦,我就是考虑使用颅骨复原术。如果能确定受害人的长相,面部特征之类的话,确定尸源后,应该会有转机吧。”江远破案向来是从技术讲起的,这次也不例外。
陶鹿微微皱了一下眉。这要是换一个人,换一个他下属的刑警,回答的如此笼统,他肯定是不满意的,甚至可能裁撤案件的负责人。
什么叫做应该会有转机?
光有面相就能确定尸体的身份吗?
另外,颅骨复原术要花很长时间吧,也总有一个成功率失败率吧。
陶鹿对下属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如果要他投入巨量的资源给一起积案,那下属的前期设计就一定要足够完美才行。
案件都已经变成积案了,又有什么等不住的。
可是想到这个话是江远说的,那就值得细细思量了。陶鹿心道,如果是由江远操作的话,颅骨复原术应该是没问题的,确定尸源应该是有办法的,至于是否会有转机——至少陶鹿是相信江远的。
“颅骨复原术这样的技术,我是不懂的。这方面,我就全交给您了。”陶鹿跟江远说的特客气。
要是卖笑就能侦破命案积案,陶鹿自信能笑成花魁。
江远当着一众大队长的面,也客气的应道:“没问题,今天接到尸体的话,明天化冻了,就可以开始做了。预计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吧。在此期间,有几点需要确认一下……”
“一周够吗?”崔启山不得不开口,道:“我看一般做颅骨复原术的,都是要一两个月,遇到排队的情况,三四个月都不多,咱们也没有那么着急,还是得注意准确性。”
这个案子按照江远的安排,那就是基于颅骨复原术来做的,颅骨复原术做不好的话,后面全都是无根之萍!说的不客气点,就算后面抓对了人,检院都不一定会诉。
从崔启山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正是不争一城一地得失的时候,哪怕真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做颅骨复原术,崔启山本人都能接受。反正也不是他做。
而对一起命案积案来说,三个月能侦破,已然是阿弥陀佛了,还提什么要求。
江远听的出崔启山的顾虑,不禁笑了笑,道:“一周左右,十天也有可能,我现在做的比以前快了。熟练度高了,级别也更高了。”
LV5的颅骨复原术,在国内说不定都是独一份的,江远的表现已经是非常低调了。
案件的侦破方向,就此确定了下来。
江远转头就进了解剖中心,开始给化冻的头颅做颅骨复原术。
去年三月的腐尸,放到现在,即使有用冰棺也不行了。
腐烂的肉块被冻住以后,再化冻就会变成潺潺的污水。当然,要想弄干净,还是得用大锅煮。
这部分工作,自然不用江远来做,解剖中心里有人抢着做。
毕竟,江远是明晃晃的准备做颅骨复原术的。
解剖中心的法医,哪个不想看看?
号称法医学中的艺术的颅骨复原术,自诞生之日起,就跟天赋、天才以及稀缺挂上了勾。
大部分的法医,都只闻其名,未见其实。
不仅仅懂的人少,教的人少,学的人少,真正敢做颅骨复原术的法医更少。
因为它是法医学中的艺术,而艺术与精确向来是反方向的。
所以,低级别的颅骨复原术,做出来的人脸的模样,往往并不是100%的准确,许多时候,只能说是依稀看得出它的模样,就跟遇到了私生子一样。
要到熟练度稍高一点,颅骨复原术的准确性才能大大增强,但是,像是这种级别的技能,想提升熟练度并不容易。
练习的成本也很高。
正因为如此,江远所在的解剖间,很快就被新鲜的法医和恶臭的尸体塞满了。
化冻的头颅,在大锅里载沉载浮,江远收拾和准备着物料。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