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19章

作者:志鸟村

  白衬衫们面面相觑,这个答案对他们来说,真的就像是听故事了。

  局长更是拉着江远,不停的询问起来。

  原计划一个小时的碰面,被局长多次推迟。

  这样拖延了差不多快3个小时,陶鹿跑了上来。

  “韩旭也开始交代了。我们把他师父的证词拿了几句给他看,他就放弃了。”陶鹿的情绪也渐渐恢复了,毕竟是侦破了一起近年来少见的大案,就算出了纰漏,也不至于被贬的太惨。

  局长再次推迟时间,道:“说说看。”

  陶鹿立即道:“基本流程和我们推测的差不多,韩旭通过社交软件交友,从而筛选受害人。他在聊天方面很下得了功夫,加上外形不错,约会方面都很顺利。但是,韩旭有一个问题,他杀人以后,倾向于抛尸而非埋尸……这跟梅钢奏的理念相悖。”

  “刚开始,梅钢奏做韩旭的师父,韩旭还会勉为其难的挖坑埋尸,后来,他独立做案的时候,就开始恢复到抛尸的习惯,刚开始就丢在自己车的车厢里,再将之放在空地,希望后期抛尸能轻松一点,工作量也低一点。”

  “梅钢奏也不愿意和韩旭讨论两种方式的优劣,只是闲下来就将尸体捞出来重新掩埋……”

  “四号尸体是梅钢奏杀的,他一时手痒,后来单独挖坑给埋了。”

  “韩旭确实是双性恋,后来发现男性的反抗强度较高,又专做女性市场……”

  “韩旭的许多技术和设备都是梅钢奏给的,所以从刚开始作案的时候,反侦察能力就很高了。”

第680章 雨中腐尸

  天边的云彩,红艳艳的。

  聚集成团的乌云拼命的挤压着它们的位置,但始终只能在边缘打转。

  一些灰扑扑的乌云,不断地舍身扑向红云,随之被夺去部分,再颓然的退回来。

  有时候,一些灰云还会被红云吐出来,蔫吧的飘在大块的乌云边上,融入不了,脱离不开,又自身孱弱。

  陶鹿吐出一大口的烟气,似乎想要助攻乌云的样子,浑身上下都透漏着不得劲。

  黄强民陪累了,叹口气,道:“陶支,您要不先回办公室休息,有结果了,我喊您?”

  “我回去也休息不好,不如在这里呆着。”陶鹿不愿意走,他在等江远挑选案件的结果,如果现在走了的话,江远也跟着下班怎么办?

  黄强民给陶鹿重新泡了一杯茶,自己也喝了两口水,再道:“江远是认真着呢。他在宁台的时候,你知道是怎么挑案子的?”

  “怎么挑?”陶鹿果然生出了兴趣来。

  “按顺序。”黄强民笑了起来。

  “按顺序?”陶鹿有点不理解。

  “就是拿一叠卷宗出来,按顺序破案。”黄强民撇撇嘴,道:“你不知道那阵子,我们全县全局上下,所有人都在四处跑。到处抓人,县局的检院和法庭忙不过来的,有的属地可以变更的,就送清河市之类的,全市都忙!”

  陶鹿听的眼前都要放出光来了,这是什么神仙民警!从央视里走出来的吧。

  黄强民接着道:“江远现在认认真真的挑选案件,估计也是怕弄一个大案破不掉,又怕挑出来的案子不够重大,有点纠结。”

  他这么一说,陶鹿不仅心理舒服起来,甚至还有些感激——江远这是真真正正的在为自己考虑呢。

  除了是为他考虑,谁会专门挑选这种大案重案呢。

  破案可不是电视剧,接了案子无法侦破,那手尾是很麻烦的,事实上,现在的案件都是终身负责制,哪怕到了退休,说不定都会有人拿着一个笔记本上门来,向你询问当年的案件情况。而当你想到某个重要的证物的时候,也就是刺客即将到来的时刻了。

  对普通的刑警们来说,命案就是命案,侦破大案重案固然值得吹嘘,但主动奔着大案重案去的,真的是需要一颗大心脏的。

  其实,能侦破普通的命案积案的,已经是精英中的精英了。

  陶鹿又点了一支烟,又递了一支给黄强民,笑道:“不着急,慢慢来,我等得住。”

  黄强民笑着点点头,跟陶鹿重新聊起了风花雪月。很快,来专案组办手续的崔启山、萧思和李江加入了聊天,吸烟区的气氛又重新阴郁了下来。

  天色逐渐黑了下来。

  办公室里的灯亮的晃眼。

  陶鹿抽烟抽的有点想吐的时节,就见一个超级高的黑影从办公室里走了出来。

  陶鹿立即将烟屁股戳进花盆深处。

  “陶支。”江远礼貌的喊了一声,再道:“我挑了一个案子,你看看。”

  陶鹿自然而然的接过卷宗,定了定神,不由自失的一笑,这才哪到哪,自己竟然就有点患得患失了,一个只要做事就会出错,半夜听到电话声响就要心脏停跳的刑侦支队长,真的是谁想做谁去做吧。

  这么做了一下子心理建设,陶鹿再细看卷宗。

  虽然说好的是大案重案,陶鹿还是被卷宗里的内容震慑了一下:“雨中腐尸案?”

  众所周知,下雨天的犯罪,是比较难以调查的。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比如证据容易被雨水冲刷走,摄像头等设备的效率也会降低,另外,下雨的时候,行人相对更少,视野也差,这样就不容易有目击证人。

  这个道理,稍微学过一点犯罪学的人,基本都是明白的。如香港的雨夜屠夫等案件,都是利用了下雨天的掩护进行的。

  很自然的,总有些犯罪分子,自以为得计的选择类似的手法来作案。但这里面,能熬成积案的其实也不多。

  “雨中腐尸案”是其中之一。

  该案受害人被发现时,位于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旁。小路通往一座废弃的采石场,如今已经没什么车和人经过了,是附近的村民偶尔经过,闻到了恶臭,再过去看,才发现了已经巨人观的尸体。

  刑警队抵达后,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尸体周围都被仔细的清理过,再根据法医对死亡时间的鉴定,确定抛尸的那两天时间,正在下雨。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案件也不会冠以“雨中”二字,而是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又连续发现了两起类似的案件。

  抛尸在野外,死亡时间前后都在下雨——京城的法医实力强劲,确定死亡时间在某一天完全没问题。受害人的身份被陆续确认后,亦有相同之处:三人均是陪客旅游的流莺。

  三起案件的同一化,再加上每具尸体和抛尸周围都被仔细清理过,受害者又都是连环杀手最喜欢的性工作者,这就让“下雨”这个时间点变的突出了。

  懂得利用天气,选择易伤的受害者,这种明显有点专业的凶手,自然会得到格外的重视。

  而凶手的所作所为,也说明其杀人是有计划的,而非是一时冲动。

  正常人,其实是很难有三个,在仔细思考后,仍然需要杀死的仇敌的。

  所以,这种凶手本质上是为了杀人,而非是利益作案的,这样的推测,自然吸引了刑警支队大量的警力,特别是第三起案件发生之后,陶鹿不仅调兵遣将,且是请用了部委和外地的外援的。

  但都没能将案件侦破。

  好在三起案件后,接下来的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有再发生类似的案件,令陶鹿等人一度以为凶手已销声匿迹。

  然而,第四起案件,就在三年前再次出现了。同样是陪客旅游的流莺,同样是抛尸野外,同样是雨天的抛尸和仔细清理的犯罪现场……

  接着,凶手再次隐匿了起来。

  陶鹿根本没想到江远会选择这个案件,不禁道:“你选择的案子是重案确实没错,但会不会难度太高了。”

  他的目光扫向黄强民,不是你说的,江远是在选一个又容易侦破,又有价值的重案吗?怎么变成如此高难度的重案了?

  黄强民看得懂陶鹿的眼神,咳咳两声,先是用话术辩解道:“咱就说,积案中的重案,有容易侦破的吗?都是没侦破的重案,也不见得大案子,就比小案子的难度高,对吧……”

  “大案特案投入的资源,兴许是小案子的一百倍,一千倍!”陶鹿道:“雨中腐尸案也是请了部委重量级的技术专家看过的,如果真的……”

  “技术专家看了多久?”江远也没有问是谁,也没等陶鹿说完话,略显不礼貌的打断了他。

  陶鹿有点意外,回忆了一下,道:“总看了有一个多小时吧,然后给我们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技术分析。”

  “一个多小时,也就只够将卷宗和照片看完的,如果看照片的时间长一点的话,卷宗就只能跳着看了。”江远太熟悉技术专家们的工作模式了,因为他也是这样工作的。大部分找上门来的案子,能够投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

  技术专家根据现有条件,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或者辅导,这跟老师给学生讲题差不多,主打一个启发和支持,不可能越俎代庖的帮你将案子直接侦破了——这个服务只能是黄强民式的。

  所以,技术专家还得是自家的才好,哪怕是低一个段位的,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去做的工作,不见得比技术专家的差。当然,如果自身够硬,又能得到高段位的技术专家的指导,那效果肯定也是更好的。

  江远的段位已经足够高了,甚至可能比陶鹿找去的技术专家还要强一些。

  不过,这一点,大部分人尚未能够清晰的理解到。

  陶鹿略略的犹豫了一下子,再道:“说好的案件由你来决定,自然还是由你来决定。那个……你是看出了点什么吗?”

  “暂时还是怀疑,不过……”江远拿着卷宗,语气顿了顿,道:“第三起案件,大概率是一起模仿作案!”

  “模仿?怎么……”陶鹿大为震惊,这里面的信息量可太大了。

  不用当过连环杀手也知道,模仿作案,你首先得知道被模仿对象的作案细节和手法,但国内与国外不同,像是这种连环杀手的案件,没有侦破以前,甚至侦破了以后,都不一定会外公布情况,公布也是一些大面上的东西,很少会涉及到细节。

  所以,如果第三起案件是模仿作案,凶手如何获知的细节?

  陶鹿细思极恐!

  更进一步的想,如果第三起案件是模仿作案,第四起案件又是什么?

  江远此时直接翻开卷宗,道:“第三起案件的很多细节都做到位了,最初看的时候,我也没有立即注意到里面的差别。但是,看到尸检的照片,两个凶手的差别就大了。虽然用的都是匕首,但匕首的重量形状,刃部的状态和硬度都不一样,使用者的施力方式更不同,这样子,就算捅刺的位置相似,仍然可以辨别出凶手不是一个人。”

  江远的痕迹工具鉴定的级别已到LV6,用在犯罪现场能看得出各种痕迹是用何种工具,用何种方式造成的,而这项技能,目前主要是由痕检们掌握着。

  而法医们掌握的法医病理学中,虽然也要推断致伤工具,但仅此一点与痕迹工具鉴定比起来,又有不如了。

  事实上,江远的法医病理学也到了LV4,哪怕在京城这块地界,照样称得上一声技术专家的名号。

  陶鹿不懂技术,但他听得懂江远说的话,略作思考,问出最后一个问题:“会不会是同伙?”

  “不排除,但不像。而且,第四起案件又用了相同的凶器和手法,这是比较特殊的。”江远活动了一下有点僵硬的脖子,道:“我觉得,这个发现足够重启该案了。”

  陶鹿懵懂的点头,且震惊。

  黄强民的嘴角不由露出66.6度的笑容,他现在最喜欢看的,就是其他城市的刑警队长面带震惊的,且傻乎乎的看向自家江远。

  “不愧是大都市,案子都比我们小县城的花哨。”黄强民保持微笑。

第681章 侦查方向

  当江远提出分案的时候,陶鹿就已经被征服了。

  像是这种疑似连环凶杀的案件,支队乃至于分局都是不惜代价的侦办的。像是山南省难得一次的千人以上的排查,在正广分局根本不是事。

  都不用命案积案这个级别,就是普通的命案,甚至任何一种八大重案,组织一次千人水平的排查都是很常见的事。要让陶鹿或者局长犹豫一下的规模,起码得到三千人。

  组织三千人搞一场排查得多少经费?经常结婚的人可以想象一下,组织一场三千人的婚宴且不收礼金,需要花费多少,起码得是这个数字。

  连续多日的排查,就相当于连续多日的举办婚礼……

  所以,在这么细密的排查后,任何一点线索都是弥足珍贵的。

  江远能依靠卷宗就找到线索,光是这份功力,就足够陶鹿做出决断了,更别说人家前面的光辉履历。

  “雨中腐尸案”专案组迅速被组建了起来,也没有什么花头,依旧是刘晟和崔启山的两个大队为主,也是陶鹿考虑到了江远跟刘晟的熟悉程度较深,两个大队的刑警们也都跟江远有一定熟悉度了。

  刑警还是一个非常讲究关系的行业,有点信任度的情况下,做事肯定要方便的多。

  第二天。

  陶鹿主持召开案情分析会,当着一众刑警的面,道:“上个案子,两名凶手陆续被捕,案件整体进行的非常顺利。这是一起极其复杂的,涉及到多名受害人,包括海内外华人的凶杀案,兼具抛尸埋尸等行径,具备连环凶杀性质。此案的侦破过程非常之出色,局长已经为大家请功了……不过……”

  陶鹿道:“此案的最后阶段,发生了一些意外情况,这个……主要是我的决策失误,大家不用担心。”

  不等众人有所反应,陶鹿接着道:“庆功宴只能押后了,一方面是责任的厘定,另一方面,两名凶手牵扯到的案件甚多,需要固定的证据也多,咱们这边要稍微等等……但是,案件不等人!”

  陶鹿看看众人,道:“这一次,江远江队选择了一桩极具挑战性的案件。雨中腐尸案。如能侦破此案,对受害人及家属是一次极好的告慰,对我们支队来说,也是一次证明战斗力的好机会……嗯,接下来时间交给江远……”

  江远闻言站了起来,向众人笑了笑,接过投影仪的遥控器,点了几下,再道:“雨中腐尸案,是个比较奇怪的案子……”

  刘晟等人都坐直了听着,不是因为江远对案件的形容有多奇怪,而是江远本身,就有足够的吸引力了。

  “雨中腐尸案,总计四起案件,获得的证据都比较少,凶手懂得清理现场,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此前的专案组,也曾就此方向进行过调查。”江远说的专业能力,起码得是LV2水平的现场清理水平了。

  这已经脱离了擦擦地板,倒点洗涤剂之类的现场清理范畴了。清理的细致程度,清理的顺序,清理的物件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多余的动作只是留给警方更多的线索罢了。

  江远没有就此前的侦查方向继续说下去,接着道:“四具尸体的身份都是清楚的,人际关系方面也缺少交集,不过,在阅读卷宗的过程中,我发现三号尸体,也就是第三起案件,与另外三起案件,有明显的差别。”

  江远随手点着遥控器,放了几张照片,有的是第一起案件中的膨胀的失去人形的尸体,也有后续发现的早一些,但同样变了样子的尸体。

  江远将自己给陶鹿的分析,更加详细的说了一遍,接着道:“三号尸体的一些异常情况,是不符合情理的。尤其是在有四号尸体存在的情况下,凶手更换了凶器,更换了刺击的位置,使用的力度也有变化,这些都是不正常的,就目前来看,我倾向于三号尸体是模仿犯罪。”

  “雨中腐尸案的细节并没有公布,怎么模仿的?”刘晟听到这里,忍不住问了出来。

  江远点点头,道:“但也没有严格保密,而且,这个案子说起来复杂,实际上的可操作性很强,雨天杀人,使用匕首,然后将尸体严密包裹后弃尸,同时严格清理现场……”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刘晟缓缓道:“得有杀人的经验,得有清理现场的经验,还得擅长使用匕首……”

  他越说,脸色就越不好了,如果从这个方向去考虑的话,就有很大的可能是执法人员作案了。而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像是老美就时不时的有各种丑闻爆出来。

  江远没管这些,只道:“我的建议,是将案件重新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第三起案件,单独考虑模仿作案的情况。二个部分是一二四这三起案件,重新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目前集中力量,优先考虑第三起案件。”

  “如果第三起案子是模仿作案,即使侦破了,雨中腐尸案也不算是侦破。”有人小声提醒。

  “第三起案件的模仿者,对于案件总体的了解,也许可以作为雨中腐尸案的突破口。”江远顿了一下,又道:“当然,直球突破雨中腐尸案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有先后而已。”

  江远的刑侦思路向来简单直接,如果说有什么特色的话,也都是基于他最新的发现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