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12章

作者:志鸟村

  江远依旧是先看了照片,然后先拿了颅骨起来,左右端详片刻,啧了一声,道:“这人是个混血儿啊。”

  他LV3的颅骨复原术,倒也不必全部复原了才能看出样子,脑海中想象一个法兰克福平面,单就面宽、颅底长、颅顶点这些指标,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第665章 混血儿

  不同人种是有不同的体貌特征的,这一点在政治正确之风吹来之前,都是绝对正确的知识。

  非常典型的比如“卡拉贝里结节”,它指的是白种人的上颌部,第一磨牙舌面近牙颈处常见的釉质结节,卡拉贝利结节实际上是磨牙的副牙尖,有的白人的第二第三磨牙也有分布,但有色人种是极少见的。

  黄种人的特有齿形是铲形门齿,出现几率90%,同样,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中,这种齿形的出现概率极低。

  许多人跑去医院磨骨,做颧骨缩小术等等,其实也就是为了通过骨头的变化,让面部特征出现区别。

  所谓高级脸的宽眼距,高颧骨,偏方的下巴,眉峰突出等等,也都是从骨性上表现出来的。

  江远也是掌握了LV3的颅骨复原术以后,才在这方面有所领悟。毕竟,这项技能的覆盖面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国际上的许多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主动或被动的都要研究不同人种和混血人种间的种族特征的。

  相比之下,国内的法医即使研究过人种的种族特征,那对于混血人种的特征就很少涉及了,哪怕是京城的法医,如老同志曾连荣这样的,他也是半通不通,十分不懂了。

  “混血,是什么混血?”曾连荣忍不住好奇的先问一句。

  “亚欧混血吧。”江远也只能说一个大概。

  不过,一个大概也是大大缩小了范围,可以说是重大突破了。京城的老外不少,混血也不少,但如果单算亚欧混血,总数肯定就不多了,最重要的是,警方根本不需要找出来所有的亚欧混血,只要找失踪人口就可以了。

  至于说,受害人家属没有报案的,那问题就更大了,假如失踪人口中找不到对应的,这本身其实又是一条线索。

  曾连荣再怎么镇定自若,这时候也不能耽搁了,先脱了自己的手套,再重新换手套,且问道:“江法医,麻烦你给说说。”

  他自认对今次的解剖和结论要负责,有了重大突破更要尽快上报,但在此之前,他得先确定江远的判断是正确的,至少,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曾连荣不觉有些异样感,平日里,他可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手底下人发现了什么细节,或者有什么决定性的证据了,曾连荣过去瞅两眼,就能知道他们判断的对不对,是确有其事还是有所偏颇。

  可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混血他还行,法医人类学他也还行,但混血的法医人类学,是不是就超纲了?

  不过,曾连荣的问题,江远就太熟悉了,他遇到了不知道多少次。

  江远转身。

  换上了一个令众生信服的笑容,道:“判断的方式有很多,我以颅骨为主要依据,主要是以下三点,犬齿窝,颧骨缘突,梨状孔上的外侧部膨隆。”

  江远说的三个位置基本都在前脸,也都是标准的学术用语。

  曾连荣一愣,迅速进入了角色,捧起解剖台上的颅骨,边看边道:“我记得不错的话,这三个位置都是非测量性状。”

  江远点点头,道:“没错,但也有一些指标可以用,或者就这么用就行了。”

  所谓非测量形状,是通过人类学观察来描述的,也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简单来说,就是用看的。定性而不定量。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任何一个人不需要接受什么理论知识,或者人类学的讲解,放一个白种人,放一个黄种人到面前,很容易就能区分出两者的不同。

  事实上,如果人还是活着的状态的话,一个混血儿站到普通人面前,不说确定无疑的能分辨出来,但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的。

  当然,这种假设的意义并不大,这就好像通过骨盆来判断男女一样,如果人还活着的话,这玩意根本就不应该是一个课题,有的是群众可以做出更详细的分类。

  不过,归根结底,都是熟能生巧的活。

  曾连荣皱眉,道:“非测量性状的话,准确性怎么样?我的意思是,这是怎么看出来的混血的?”

  江远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再道:“看的多的话,相对容易看出来,就比如梨状孔上的外侧部膨隆,欧洲人的会高一些,三号颅骨也是如此,但它的另外两项特征,又比较倾向于亚裔的脸型,如果做一个法兰克福平面的话,估计能更简单的看出来。”

  其实非测量性状几个字一出来,这个话题就从科学性向权威性转变了。

  不能量化的指标,就跟古董鉴定一样,谁牛逼谁说了算。

  可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没人使坏的话,这玩意的准确性又是有保证的,且同行间是有探讨的空间的。大的面上,想蒙人也是很难的。

  至于法兰克福平面,这个词出现在法医群体中,那就高端了。

  曾连荣再皱眉:“你学过颅骨复原的?”

  旁边京局的年轻人赶紧道:“江队之前有用复原的颅骨破案的案例。”

  众人的眼神全都变了。

  曾连荣也不得不给出一脸惊讶的表情,并迅速的回忆了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发现对不上,就道:“没想到……您既然懂颅骨复原,那就按照您说的来报告。”

  颅骨复原术是用一个颅骨,就能将死者的生前样貌复原回来的超牛逼技术,曾连荣不会,但他知道自己学不会,既然如此,那在看尸体的脸这件事情上,显然要听江远的意见了。

  而且,往高端里说,通过一个颅骨判断精细种族,本来就是人类学观察法的看家本领。这玩意发明出来都不是用来破案的,从最初到目前位置,它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古人类学。

  从地底下刨出来的人类化石大部分是不完整的,完整的基本都会上电视,所以,人类学专家们,就只能依靠非测量性状的观察法来做研究和筛选。而他们的日常,往往就是捧着一个颅骨,看到天长地久,然后写出一整本的博士论文。

  江远见曾连荣理解了,反而很客气的点点头,又简单解释了两句,道:“您先报告吧,看陶队那边什么意见。”

  曾连荣再次脱掉手套,出门去打电话了。

  江远恢复工作,其他人各自低头,一边默默工作,一边用眼神疯狂交流。

  接到电话的陶鹿则很无语。

  一次性发现三具尸体,这么大的案子,他都忍了。可三具尸体中还有一具是混血儿,这他真的要绷不住了。

  这案子本来就很敏感,陶鹿和范局处理的非常辛苦,可就受害人的种族状况,案子怕是要捅上天了。

  陶鹿也没什么话好说,继续报告呗。具体的业务肯定还是他的,但得让上面人知道这情况。

  一路报告上去,又从失踪人口中翻找,按照江远和曾连荣后续给出的更多的信息,很快就锁定了一人——麦克,中文名李迈,美国的国籍,父母均为在华工作的外资企业高管。

  这套信息出来,范局都觉得有点麻烦。别的倒没什么,该破案的破案就行了,可想封锁消息,就感觉变的困难了。

  陶鹿也只能调派人手,第一时间自我要求,准备限期破案。

  这个时候,散落在外面的各个大队都是要召回的,陶鹿挨个打电话通知和劝说。

  打给崔启山的时候,陶鹿尚未说话,崔启山已是疲惫的开口道:“陶支,你这就收到消息了?”

  “废话,当然收到……不是,你那边有什么消息?”陶鹿感觉有点不对。

  崔启山道:“我们刚又找到一具尸体。”

第666章 撬起

  回到刑警支队冰冷的办公室,崔启山一边享受着空调带来的愉悦,一边有点嫌弃的在鼻子前扇风:“你们门窗都关的这么严,就不要吃泡面,吃外卖了,味道太重了,你们自己受得了吗?”

  “崔大队,您心里不痛快?”萧思的手里拿了支烟,一边嗅着,一边斜视崔启山。

  崔启山现在知道萧思这么好用的一名干警,为什么二大队轻易的就放手了。二大队的大队长的心脏也不是很好,估计不能承受萧思的日夜鞭策了。

  甚至二大队的大队长的心脏不好的原因,崔启山都给找到了。

  崔启山也懒得用好脸色对萧思了,就道:“人嫌狗厌的日子不好过吧。”

  萧思一愣:“崔大,你说我还是……”

  “我说我自己。”崔启山撇撇嘴,道:“咱们一口气找出来四具尸体了,里面还涉及到外籍人士,局里压力大,大家的压力也就大,咱们受的白眼能少吗?对了,今天加班。”

  “哦。”萧思也不管崔启山是不是有暗示,只道:“咱们找到了尸体,那也是大功一件,他们是嫉妒而已。”

  “找到尸体,接下来把案子破掉,咱们就是大功一件,否则,咱们几个就相当于屎橛子。”崔启山说到这个词,表情和神色都严肃了许多。

  在单位里被取外号,特别是如此传神的外号,很容易被广为传播的。

  旁边的李江琢磨了一下,道:“屎橛子还是有点用的,拉屎没有屎橛子可不行,但屎橛子又不讨人喜欢,用的时候都嫌弃,嘿,还挺形象的。”

  崔启山都懒得瞪这货一眼,就这种大实话说出来,这李江也就是一个二号屎橛子的水平。

  “咱们现在是啥任务?独立专案组又不独立了?”萧思再问一句,句句捅在崔启山的心窝子上。

  崔启山重重的叹一口气,再道:“连续四具尸体,压力太大了,支队喊咱们过来支援,也是应该的。这种时候,所有人都得集中全力。”

  专案组的几根老油条都像是被泡进了胡辣汤一样,笑出了黑色的皱纹。

  崔启山看他们的样子,就知道话术已经没有用了。

  商业公司开除35岁以上的员工不是没原因的,这些家伙在单位里呆的时间长了,就像是在动物园里工作过久的狗熊一样,哪种游客会丢吃的,哪种游客是讨厌鬼都弄明白了,它就不能始终如一的对待每一位游客了。那可不是对上帝的不敬?

  崔启山随便安排了几项工作,就放心的向支队长汇报去了。他倒是不担心这几个家伙的工作能力,这算是唯一的好消息了。

  陶鹿在办公室里也是焦头烂额的。

  崔启山进来,就见陶鹿正在揉太阳穴,一种大人物表示我今天虽然坐在办公室里,屁股都没有挪一下,但压力非常大,工作表现非常强的一种外部的表现模式。

  崔启山立即道:“陶支辛苦了,我这边专案组一天到晚的光帮倒忙……”

  他自己先退一步,陶鹿果然不好追究了,叹口气道:“也不能说是倒忙,找到尸体总算是更近一步了,要是能顺便找到凶手就好了……再说了,你这也不是第一次了。”

  崔启山战术摸头,笑道:“说归说,至少确定了一个尸源,另外两具也差不多了。”

  “另外三具。”陶鹿看看崔启山,这厮一口气找出来四具尸体,真的是个人才,比一般的寻尸犬厉害多了。

  崔启山赶忙道:“咱从破案的角度来说,尸体越多,线索也就越多。”

  “道理是没错。”陶鹿顿了一下,道:“一会你跟我去见受害者家属。”

  崔启山脸色登时一变。说风凉话容易,这真的要见受害者家属了,对他来说,比订婚见家长还难。订婚的时候的许诺,就算是吹牛,至少也是有点自信的,可没破的案子见受害者家属,除了自信的吹牛,还能做什么?

  崔启山小声道:“不见不行吗?”

  “人家世界五百强的高管,外国国籍,孩子死在咱们京城了,专门托人找局长带的话,咱们连面都不见,合理吗?”陶鹿反问。

  “不合理。”崔启山开始揉自己的太阳穴。他和陶鹿不一样,他是真的头疼。

  李迈的父母是带着媒体来的。

  见到同行的记者,陶鹿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李迈的母亲王玫细声细语的道:“陶支队,也请您理解,我们为人父母的,如果说,之前还心存幻想,期望着麦克是不懂事,跑出去跟我们玩失踪……现在最终的结果出来,我们唯一的,迫切的,最重要的诉求,就是将凶手绳之以法。”

  “媒体恐怕做不到这一点。”陶鹿声音沉稳的讲道理。

  “当然,但我们认为,现在正是媒体发挥监督作用的时候。而且,我们也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通过拍摄的方式,将麦克的死因,告知关心此事的亲戚朋友,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拍摄成纪录片。”李迈的父亲开口就是大杀器。人家不仅要拍摄,拍摄出来还可能要做成记录片。

  崔启山不由看了陶鹿一眼,见后者并没有激烈反对,就知道这事已经得到了局领导的首肯。

  “没有破案之前,所有的案件信息都是保密的!”陶鹿先强调了一点,又交代崔启山,道:“具体的注意事项,由崔启山崔大队长给你们解释。另外,这几天的联络人,也是崔大队长。”

  崔启山觉得陶鹿是在报复打击自己,但只能点头。

  “麦克……李迈走的时候,痛苦吗?”李迈的母亲王玫再开口说话的时候,声音微颤。

  陶鹿微微摇头,撒了一个善良的谎言:“不算很痛苦。”

  “那就好,那就好……”王玫有点放心的样子。

  丈夫搂了一下王玫,他是葡萄牙人,高眉深眼,深棕色的头发,眼睛鼻子眉毛分的很开,多年高管的经验让他此时颇为冷静,用中文道:“陶支队,我和我的朋友们,都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您在侦办案件的时候,有遇到任何困难,都可以跟我说,即使不在我的工作范围内,我也可以尽可能的想办法。”

  “好的,我明白了。”陶鹿的情绪稍好了一些。

  这时候,坐在旁边的记者道:“据我所知,有几位外国籍的自媒体人,已经将麦克的尸体被找到的消息,发布在了Tik Tok上了。”

  陶鹿一愣:“什么意思?”

  “麦克是很受欢迎的学生领袖式的人物,他在国外的同学和朋友们都很关心他。事实上,麦克失踪的时候,当地就有自发的举办一些捐款捐物提供消息的活动,现在确定了麦克的……最终情况,有不少人是想知道的……”记者解释到这里,顿了顿,又道:“当然,发消息的主要都是自媒体人,我们作为传统的媒体,还是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回应。”

  “我……”陶鹿张嘴,只想一口咬碎怼在自己面前的录音笔。

  王玫用低低的哭泣声暖场,将现场的气氛拉回到同仇敌忾的状态。

  陶鹿不由地看一眼崔启山,这屎橛子,是真的撬出来一桩大案。

第667章 招柳

  餐厅。

  牧志洋站在餐桌边,用饭勺搅动着砂锅里的粥,感觉干湿混匀了,就舀一碗出来。

  第一碗舀给了黄强民,接着才是江远和魏振国等人的。

  黄强民吸溜了一口,点点头,道:“京城里的粤菜做的真不错,比咱们山南做的好吃多了,正宗。”

  “出门在外,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要么吃牛肉面,要么就吃粤菜。”魏振国总结经验,又黑又皱的脸上,写满了苦大仇深几个字。

  “你这个价格差距可有点大。”黄强民笑说了一句,拉回话题,道:“这么说来,陶鹿搞的那个平行的专案组,已经是无疾而终了?”

  “算是吧。”魏振国这两天都在观察正广局内的运行,此时有点感慨的点点头,道:“陶鹿搞的那个专案组的组长崔启山,说是根搅屎棒都不为过,案件没有突破,局势被他搅和的一团浆糊,比这锅砂锅粥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