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61章

作者:志鸟村

  食堂大娘的年纪和汤晓波差不太多,围裙一揪,道:“我老伴还等着我回去看电视剧呢,你们要想做饭吃,晚上就自己做吧,碗留着我明天早上来了洗。”

  汤晓波无奈起身,道:“不好意思,今天特殊情况,耽误您下班了。”

  “没啥耽误不耽误的,你们当官的也挺辛苦的,不过我等不住了。”大娘摆摆手,骑着自己的电瓶车就回去了,一点都不带客气的。

  汤晓波也没办法,只好给自己老婆王秀芸打电话,叫过来救场。

  不大一会,王秀芸抵达,照例先把汤晓波骂一通,再道:“你喊我过来做饭,还不如请人家到家里吃饭。你以前不是也老请同事回家吃饭的?还显的亲切点。”

  身边都是亲信,汤晓波只叹口气,道:“也不好显的那么亲近。”

  “那你还喊我来做饭?”

  “又不好显得太冷漠。”汤晓波再叹口气。

  王秀芸看看老公,摇头道:“你这所长做的,比养猪都难受,又怕猪吃多了拉稀,又怕猪吃少了掉膘……”

  汤晓波想想柴通,再想想黄强民,被老婆说的眼泪都要落下来。

  王秀芸进到厨房里熟悉锅碗瓢盆。内勤是个30多岁的男人,进厨房真真假假的帮点没什么用的忙。

  几个人望眼欲穿的等到了晚上10点,才看见院子里有车灯照进来。

  内勤赶紧跟着汤晓波出去迎接,好说歹说的将江远带进来。

  “跑累了吧,我们还说等你们一起吃晚饭……”汤晓波再进食堂门,大声的将大家喊了过来。

  “啊……一起吃饭也好,我弄了火锅。”说话间,就见身后的牧志洋提着两个大包,外表是海底捞的红色。

  王传星和牧志洋一起将里面的锅碗筷,以及打包的锅底和菜取出来,铺开到桌面,又返回车里去取。

  汤晓波愣了愣,连忙上前帮忙,道:“怎么还买了海底捞?这是从哪里买过来的。”

  “市里送过来的。”江远说的是清河市,又道:“因为看植物看的比较晚,就想晚上弄点自己能做的。”

  外卖火锅的炉子都是配好的,插上电就可以开涮,比起大老远外卖过来的炒菜,自然要新鲜可口一些。

  汤晓波见状,干脆将老婆喊过来,一起布置火锅。

  两色汤底倒入外卖的鸳鸯锅中,一边红一边白,映着汤晓波的脸,亦是阴晴不定。

  “江队,今天看的怎么样?”汤晓波问。

  “也只是跑了跑乡里的靠近公路的山地,太远的山里面就去不了了。”江远顿了顿,又道:“对比卫星图来看,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主要是很多藤蔓植物,草本的植物,在高树底下生活,从高空看下去,看的也不是很清楚。”

  “这么做的目的是?”汤晓波不明白。

  “给法医植物学打个底子。”江远回答的又明白又模糊。

  汤晓波一脸茫然。他加入警队的时候,DNA都是没影子的事呢。后来做了派出所的工作以后,跟前沿技术就基本脱钩了。

  其实也别说他了,省厅刑警队的刑警们,也不见得就能接触多少法医植物学的东西。

  江远也没多做解释,就道:“其实只是做个保底,要是能用别的技术破案的,我就尽量用别的方案,实在要用法医植物学了,提前看过,也就能有一个预期空间,有一个预算空间了。”

  法医植物学不普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贵。

  特别是对人力成本的需求是很高的。所以,哪怕是在欧美国家,法医植物学用的都很少。

  一个星期上40个小时班的人,在法医植物学上的发挥空间有限。

  理塘乡派出所在宁台县的地盘上,经费开的就是宁台县的经费,那自然不能乱用乱花。全程法医植物学,等于是全程微量物证+的模式了,就算把理塘乡的案子全破了,也只会让局内人肉疼。

  不过,法医植物学打底还是有必要的,这个技能的变态之处在于能够发现人或物与地点的关系,这是其他痕检技能都很难达到的作用。

  汤晓波不太理解,但他理解,江远是准备大干一场了。

  “哎,行吧。”汤晓波也不想做硫磺岛上的折钵山,但走到这一步了,他也只能夹一块五花肉片,在芝麻酱里狠狠的打个滚。

  一夜无话。

  来到理塘乡的第三天,江远才坐镇会议室,准备好好的开始一天的案件。

  跟在其他市县里做案子一样,江远坐镇长条会议桌的中间,旁边是王传星和牧志洋帮忙打下手,负责行动的伍军豪坐旁边观望着,旁边是所里派过来帮忙的小王。

  “第一起现案。”牧志洋将前天就整理过的案件,递了一本给江远。

  还留在派出所的案子,都是小案子,但小案子也是案子,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证据、照片、询问笔录等来配合。

  江远前两天带人整理的,主要就是看证据完善度,看照片拍的好坏,询问笔录做的是否妥帖。

  这些东西要是做的不好,那就要花时间去重新做一遍,一天的时间可能都完不成一个案子。

  相反,所里的民警要是已经把这一天的时间用出去,完成了前置的准备工作,那江远其实也无所谓是什么案子。

  大部分的案子,其实普通民警调查调查,也都就破掉了。破不了的,主要就是盗窃之类的案子——别看盗窃案只是侵财类的小案子,它们中的大部分却是相当高级的随机作案。

  乡里没什么监控设施,卡口也少,时至今日,盗窃类案件依旧高发,就是涉案金额总归不高,许多人丢了手机都不报案,或者不能被立案,使得总的案件数量不大而已。

  江远接起的第一个案子,就非常有特色,一家农户的菜地里,用于修缮大棚的十多根钢管被盗,于是报警。

  菜地里自然没有监控,但现场留下了脚印和车辙印。

  江远看了看脚印,又看了看车辙印,感觉从脚印出发,略有点麻烦。

  车辙有深有浅,说明钢管是装车偷走的。窃贼很可能不是本地人,这么一来,拿着脚印去找人,是有点小麻烦的。

  不可能为了这么小的案子去搞排查。

  就算能够通过目击证人,或者走访等手段,来画出一个大致的名单范围,那估计也得花费三五十个日工。

  江远于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车辙上。

  农田旁的土路上,车辙非常的清晰。

  江远是有LV3的车辆痕迹鉴定的,只是一直以来做命案积案比较多,车辆痕迹鉴定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这会儿看现案的车辙,能得到的信息也就比较多了。

  现场的民警也都量出了车辙的长宽,只是他们本身没有痕迹鉴定的经验,对于一些细节多少有点拿不准。

  至于送交痕检鉴定……应该也是递交了,但宁台县的痕检就是老严和王钟两个人,要有回馈的话,怎么也得好几天的时间。

  江远结合一点车辆痕迹的知识,直接在手边写下了175/70R14的标注,并递给王传星,道:“查查看,用这个型号轮胎的车有哪些。”

  “好嘞。”王传星立即在内网里搜索起来。

  江远则是打开地图,研究起了公路的路线。

  很快,王传星报告道:“原装车型里面,有日产骊威,东风悦达起亚千里马……派力奥,五菱荣光,宏光……本田飞度……”

  “大概率是五菱了。别的车塞不下这么长的钢管。”江远又在纸上写下两条县道的名字,递给王传星,道:“给影像办公室的人看一下,让他们掐着时间找一下车,看当天夜里有没有五菱宏光或者荣光路过这几个卡口的。”

  宁台县的监控体系是江远参与,长阳市出钱,省厅配资,黄强民咬下来的。

  不仅宁台县城里有完善的监控,各条国道、省道和县道的重要节点,也都安装了车辆卡口。

  开车在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处,路过就闪一下的长条形的摄像头,就是车辆卡口。其工作模式并不是拍下违章等画面,而是过车就拍下车头的照片。

  当警方需要回溯某时某刻某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车辆卡口的照片来寻找。

  理塘乡的车要出去,总共就是那么几条交错路,深夜里过的车也很少,指定车型的话,应该相对容易找到的。

  江远做到这里,就将此案的卷宗放到了旁边挂着黄色布条的竹筐里。

  黄色筐子意味着案件进入到调查阶段了,再旁边的蓝色是准备放完成的案件,红色放疑难的案件。

  江远计划的很好,执行也未遇到瓶颈。

  在接下来的一个白闯案中,比中了指纹后,蓝色筐子中,也就出现了一本卷宗。

  然后又一本。

  然后又一本……

  到午饭的时候,黄色的筐子中,已是出现了3本卷宗,蓝色的框子里4本。

  以至于江远来打饭的时候,食堂内的聊天声音,都骤然而止了。

  汤晓波的脑海中,不知怎的,就涌出一个词:可止小儿啼哭……

第576章 足迹找人

  午餐后。

  江远又在宿舍里休息了一会,等快上班的时间出来,就听院子里一阵吵吵嚷嚷的。

  “怎么了?”江远就问已经过来看热闹的王传星。

  王传星看热闹的样子,道:“咱们早上做的第一个案子,那个偷窃农资的,影像办公室找到了一辆五菱宏光,循着车牌找到了车主家,现在车主一家和亲戚都跟过来了,唯独车主没来。”

  “菜地里的钢管吧,钢管找到了吗?”江远问。

  “没找到。”

  “卡口的照片里有司机吧,司机是车主吗?没来吗?”

  “司机是车主,没过来。”

  “还有点小聪明。”江远评价。事主不到场,你就不能抓人,更不可能缺席审判了,这就有了胡闹的空间。

  王传星道:“这不就有点缺证据,所以才这么嚣张的吗?一家堂兄弟五个,父亲那一辈也是三兄弟,还有俩舅舅,光男丁就是10个人,听说还有姑父啥的赶过来。”

  说话间,指导员也看到江远了,无奈的过来,道:“今天下午估计就折腾下去了,这家人就是浑人,也不懂法的那种,就是闹。”

  指导员一边说一边看着江远,有点希望他能吐口。

  十几个钢管的案值不高,达不到3000元的硬条件。理论上,案值5000元必须立案,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商酌的空间。就像是现在,闹的太凶的话,似乎也可以先安抚情绪,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江远笑笑,道:“这家人可不像不懂法的。而且,不能偷东西,应该算是社会共识吧。不懂法的也应该知道的。”

  “您说的是,就是一般人都不跟他们一般计较了。”指导员见江远不是很高兴,遂解释道:“我看受害人的样子,应该也是不想闹大的。他们在村里生活,也不想得罪这个金家……”

  “刑事案件,跟受害人想不想也没关系。”江远自己就是农村出身的,知道指导员在担心什么,这种一家几个兄弟,还有多家亲戚的,就算不是村霸,也是乡间非常强势的家庭,将他们家里的一个人送进监狱的话,不服气的人,肯定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去受害人家找茬的。

  如果是大案子也就算了,这种进去只蹲几个月的案子,等人出来了,还得去受害人家找补,到时候,就是派出所不停的出警调解,疲于奔命了。

  要是金家人真莽的话还好办,寻衅滋事之类的罪名再关一个,估计就能清净一阵子。但他们要是今天路过泼粪,明天给你的菜地里丢两只兔子,受害人家只会更难受。

  不过,江远看着这家人气势汹汹的样子,却不想轻易将之放过。

  这家人有点过于嚣张了,明知道理亏的情况下,还敢跑到派出所来找麻烦……

  江远就道:“咱们宁台农村的,如果没有拆迁款的话,多数都是去外面打工了吧,这家人怎么年轻人全都留在村里了?他们靠什么生活?”

  “开店吧。”指导员碰了两次软钉子,也懒得管这件事了,只撇清自己,道:“我问了当地的驻村民警,金家人主要是在乡里面开店,亲戚有的去清河和宁台县开店,也有的在隔壁乡,什么都做,这次是聚过来了。”

  “穿的还都不错,还能买得起车。”江远评价了一句。

  “生意做的还行?”

  “可能吧。”江远不太信。

  乡镇居民普遍没什么现钱,就算是开店,能赚到钱的也有限,像是这家人的状况,是明显好于平均水准的。而从他们目前表现出来的语言和做事方式来看,显然也不是纯粹依靠智力或体力投入来获得收入的。

  “你去把牧志洋也叫过来。”江远对王传星说了一句。

  王传星点点头,一言不发的出去,将牧志洋给牵了回来。

  “你们俩做个事,先去找些浮土,撒院子里,然后分批把这个金家人叫到一边,让他们路过浮土,然后把脚印拍下来。”江远顿了一下,又道:“可能不太好拍照,我站跟前看好了。”

  王传星和牧志洋立即点头去办了。

  指导员在旁不明所以的看着。

  “指导员。你方便的话,找两个人,给金家人倒点水,一会把水杯之类的收了,取点指纹?”江远再提要求。

  指导员这才有点明白怎么回事,不由道:“您是怀疑还有别的案子?”

  “看热闹不嫌事大呗。”江远用不着给他解释,就笑笑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我先过去。”

  打了声招呼,就自己到院子旁边的空地站着去了,像是纯看热闹似的。

  一会儿,就见牧志洋和王传星弄了两盒子土过来,细细的在院子中间撒了一遍。

  接着,牧志洋往阴凉的墙角下一站,拿了个笔录的本子,就等着王传星喊人过来。

  王传星第一次喊人,就有四个人一起过来了。中间路过院子,几个人脚下的脚印都清晰可见,步态清清楚楚。

  王传星看向江远。

  江远不易察觉的点点头。

  四人到了墙角下,再被拉开几米远,但也不守规矩的样子,就竖着耳朵,一定要听牧志洋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