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王钟也用无比凝重的眼神望向庞继东,多了一个人的话,物料很容易就会不够的,还好他做的准备工作充足……
“我师父带了些特产给我,借您宝地一用。”江远给庞继东解释了一句。
庞继东更加郑重的点头了。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现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那么严格了,但江远的师父,差不多就算是他庞继东的师公了。
如此算来的话,吴军送来的“特产”,庞继东自然要愈发的重视。
在庞继东无比郑重的眼神下,王钟的自信心再次得到了升华。
他卸下背包,打开锁扣,拉开拉链,再取出一个布包,扯开上面的绳线,露出了里面的——铜炉。
庞继东眉头拧成了一股绳:“这是……证物吗?”
“跨火盆用的。”江远抢答了。
不等庞继东再问,就见王钟忙忙碌碌的取出了木炭,掏出了喷枪,再将木炭放入铜炉中,用喷枪烧……
木炭很快就出现了红色。
王钟又取出一叠黄纸,道:“江队,这是吴队给您专门准备的,上面有英文的。”
江远蹲下来,取过黄纸看了看。黄纸是纯色的,上面果然有用红色的印张拓了字:don't
“不要?”江远问。
“吴队自己用萝卜章刻的。”王钟说着让开了位置,让江远跨火盆。
一遍。
两遍……
庞继东在旁边看的人都麻了:“江队,咱们这是做什么?”
“我师父认为跨火盆可以去晦气,你要是不信的话,也不影响。”江远斜跨,正跨,左右跨……
火都点着了,不跨也浪费。
庞继东犹豫片刻,终于跟着江远,一起跨过了火盆。
江远看庞继东一眼。
庞继东镇定的道:“就当投名状吧。”
第551章 熟人
晚上。
庞继东私人请吃海底捞。
江远、牧志洋、王钟和黄强民等人一起,一边涮肉,一边聊天,颇为轻松。
再喝两杯啤酒,牧志洋更是感慨起来:“跟江队走了这么多地方,请吃海底捞的领导,庞大队是第一个。”
庞继东面无表情的涮着五花肉,道:“洛晋无美食的。”
“比杭州还荒漠吗?”牧志洋问。
“杭州至少是有名菜的,好吃不好吃,还可以解释。我们洛晋的话,特色菜都没什么了,说起来有点面食吧,也比不上山西之类的地方。海底捞都来了这么久了,你看还要排长队……”
“主打一个拯救。”王钟总结了一下。他现在跟着吴军混,说话都带一点style了,不再是新人模样了。
“确实是拯救了我们洛晋人。”庞继东点头,再看看江远,道:“所以说,我们洛晋死人虽多,死掉的大厨是真不多,大家也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厨,最多会做饭而已……”
他这是给江远解释尸源问题呢。
江远有点醒悟:“我那天在酒店里喝的洛阳牛肉汤很好喝,结果是外地厨子,是吗?”
“恩,本地人不爱做厨子的,也没有什么本地菜可以做。而且,在洛晋做厨子做的久了,水平真的是不行了,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洛晋的水土不养厨子!”庞继东一个劲的解释。
江远听他这么说,有点明白过来,问:“找厨子受害的案件,不顺利?”
“也不算不顺利,但厨子的水平肯定是不顺利的,就都是普通厨子。”庞继东无奈叹了口气,道:“不知道您是掌握了啥技术,要找厨子,是看中厨子的从业时间,还是厨子的技术,还是厨子的工作环境?”
庞继东问的很认真。他只当江远是掌握了一些什么特别的筛选方式,对于厨子为受害者的案件特别有利。
这种情况也很正常,某个职业做的久了,就会有职业病。比如厨师较常见的职业病就有气管炎,鼻炎,肺病等。
江远是法医,从职业出手去破案去抓人,并不是太奇怪的事。
庞继东也不会问江远原因什么的,成年人都知道,不应该给其他人添负担添麻烦。江远就算以法医的标准给他讲一遍为什么,他又能知道为什么吗?
更不要说,江远现在每天还在给他灌输法医植物学的东西。庞继东还有点害怕,江远万一知道自己对法医病理学又有了什么兴趣,岂不是更加糟糕。
江远当初只是随口说说要大厨受害者,说起来只是一时兴起,但他觉得也不错。
做人总要有个目标来着,如果就这么随意而安的做案子,那跟江村里,只能躺在家里收房租,收水电费,一天到晚跟中介打交道买房买铺的年轻人们有什么区别。
“技术水平尽量高一点,这是最主要的吧。其他的,从业时间长一点也比较好,再没有别的要求了。”江远考虑了一下,就还是技术最重要了。
庞继东点点头,一边夹起跟鸭肠,一边道:“要这么说的话,这家海底捞就死了一个中年厨师,以前是在酒店里掌勺的,后来酒店改用中央厨房供货了,他就找工作找到了海底捞,专门负责切大刀腰片,功夫土豆这种。脖子被人给剁开了……哦,对了,边吃边说尸体没事吧……”
“没事,你说吧。”黄强民和牧志洋都没问题,江远更不会有问题。
庞继东于是道:“这个案件蛮恶劣的,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头被剁了好几斧子,半边脸都给剁下来了,一个眼珠子掉在外面……”
王钟停下了筷子。
庞继东接着道:“受害人背对现场,应该都没有动,脖子这里被一刀砍开,凶手还把他下体给割了下来。”
牧志洋停止了进食。
庞继东掏出手机:“看看照片。”
黄强民和江远一起看过去,并将煮了许久的脑花捞出来分食了。
“看着多少是有点情绪在里面的。熟人作案吗?”黄强民吃完了脑花,端起啤酒杯问。
“我们刚开始的侦查方向也是考虑熟人,但筛了两轮,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嫌疑人。”
“尸体还在吗?”江远问。
“在。”庞继东道:“但停了有一年了。”
“回头去看看。有别的照片吗?”江远道。
庞继东应该是做过整理的,手指头刷刷的就将手机相册给打开了,再递给江远让他自己看。
江远点开来一张张的阅读。
庞继东存的照片不是很多,差不多就是大几十张的样子。
江远很快看完,再返回来多看了几张,递给庞继东,道:“从血迹分析来看,我也赞成是熟人作案。”
“血迹分析……对哦,你还会这个的。”庞继东像是才回忆起来似的。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江远的法医植物学,都已经忘掉江远还曾用血迹分析破案的。
江远“恩”的一声,从锅里捞了一块肥肠吃了,道:“简单来说,凶手是从后面挥斧下去的,受害人挨第一下的时候,是背对凶手,坐在矮椅子的,基本没有什么防备心。”
江远接着道:“第二个,你看门背后是有血溅上去的。说明凶手进门以后,会有一个关门的动作,而这扇门的合页都烂掉了,关的时候是一定有声音的。
江远还有LV6的工具痕迹检验,只看一眼照片,就差不多看出来了,接着道:“只有是熟人配合说话,受害人才有可能不回头,否则,正常都会回头看一眼的,凶手提着斧子,受害人只要看到,都会警觉的。”
庞继东想想,道:“受害人住的是群租房,日常的大门都是开着的,如果房间门原本也是开着的,凶手悄悄进去,一斧子砍死受害人,再回来关门,然后再剁后几下的时候,血溅到门上,也有可能吧。”
“后面剁的血迹不是这个样子的。”江远的回答就很出乎庞继东的意料了。
庞继东这下子连吃火锅的心情都没有了,直接推开碗,问:“确定吗?完全不可能吗?”
江远先将嘴里的食物咽进去,再擦擦嘴,道:“你看过老版三国吗?两军对垒,将军冲上去,一刀砍掉敌将的头,血噗的就喷出来了。”
庞继东似懂非懂的点头。
“你看房间墙上的血迹,就是喷溅形成的,也是第一斧砍出来的。但第二斧开始,血迹属于是武器上甩出来的,血迹的形状是完全不一样的。”江远给庞继东约略的普及了一下血迹分析,但说的不多。
他觉得还是应该把庞继东的脑子省一点的,用的太厉害了,这几天就白休息了。
庞继东的表情终于是严肃起来了。
他将江远说的照片挑出来,一张张的重新看了一遍,道:“所以还是熟人作案,是我们排查的不够细致?漏了人?”
“也许吧,可以把名单拉大了试一下。”江远涮着肉,说的很是轻松。
当然,这也就是现在的技能堆起来了,就LV6的工具痕迹鉴定,配LV5的血迹分析,还有用了一半的法医病理学和临床学,已经是顶流级的刑科配置了。正常情况下,不是死了一卡座的人,是很难凑齐这样的班底的。
“拉名单吧。”黄强民提醒了一句,心里美滋滋的,该说不说的,这个案子要是搞定的,洛晋市买的尝鲜套餐,可就全完成了。
第552章 生活反应
“唔……海底捞的厨子啊,这个我记得。”
“这个案子没破,我家里人聚餐定到海底捞,我都没好意思去。”
“我也是,后来发现,里面人都换了,好些人都辞职,比他们其他店的人员流失率高多了。”
“不是……江远不是才回来吗?这个案子破了?”
“快了吧,庞继东拉了一票人回来询问。”
几个刑警坐在办公室里,兴致勃勃的聊着天。局里的命案,他们不见得都了解,但命案积案的话,至少是有听过。
因为当一个命案即将进入到积案阶段的时候,就意味着进入到了病急乱投医的状态了,这时候,很多刑警队会被抓出来,自然也就会了解到相关信息。
再者,命案积案相对于本就不多的命案,数量更少了,最近几年没侦破的命案,局里的警员多多少少都会有所了解的。
而这样的案件被侦破,自然也会引起讨论。
事实上,纵观各家警局,如果不是部委和省厅组织的各项“行动”,能够独立自主的侦破自家命案积案的,都是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偶然性的。
最常见的,就是犯罪嫌疑人做了其他的案子,继而被揪了出来的。再酷一点的,就是某某刑警一直跟着某个案子,最终等到了线索,继而侦破的。
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行动”侦破命案积案,一部分是资源整合获得的收益,一部分就是更多资源往里面砸了。
从头再来侦破自家命案积案的,那就太少了。
反而是像江远这种,来自其他警局的同行,因为某某原因,顺带侦破了这边场景的有一些。
当然,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江远的破案能力都是超出正常水平太多了,以至于普通刑警们讨论的时候,愈发显得心平气和。
“走了,出发了。”从会议室归来的某大队长招招手,将手下人都给喊了起来。
“海底捞的厨子案?”
刑警们早都在办公室里把八卦给聊透了,一猜就给猜出来了。
大队长“恩”了一声,道:“名单人数翻了一倍,咱们分配了20多个,搞细一点。徐局的话,上次跑漏的,既往不咎,这次谁再跑漏了,皮剥了,骨头敲出来,用锉刀磨碎了撒眼睛里。”
“知道了。”刑警们的内心毫无波动。威胁而已,又不是第一次了。
不过,如果之前的排查出过问题,这次的排查,确实让人不得不多加注意。
就有人问:“侦查方向都没有变化的,江远也认为是熟人作案?”
“对。”
“咱们可按照熟人作案的方向查了两遍了,跑漏的概率是真不高。”
“所以徐局也说了,既往不咎,只要不是故意的,跑漏这个事不追究了,但这一次,得支棱起来。”
“还真的是艺高人胆大?”
大队长哼哼两声,道:“人家用血迹分析法,直接重建了现场,给各个领导演了一遍,我看了,没毛病。我也信,最有可能的情况,就是熟人作案。”
几名刑警的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排查的时候出现漏洞,也不是太稀罕的事,那白银案的凶手在警方无限重视的情况下,都跑漏了好几次。
但是,跑漏肯定是有缘由的,且说明案犯一定是掌握了一些技巧的,这就让人不得不多加考虑了。
殡仪馆。
江远与洛晋市的法医一起,将尸体从冰棺中拉了出来。
他没准备做解剖,所以也没有要求法医将尸体提前解冻,只是以检查尸表为主。
受害人的死亡原因也是比较清楚的,第一次尸检过程中,亦没有发现异常的情况,也不需要江远再做二次尸检。
尸检是破坏性的检查,也不是做的越多越好。典型的有黄姓女子的四次尸检,因为家属以各种方式要求,做到最后第四次的时候,部委的法医看到的直接是一具半腐烂的尸体了,自然也检不出什么结果来。
江远也是重点检查了伤口处,用尺子量了量,再对照一次尸检的情况,道:“凶手应该是一名男性,力气不弱,身高在170公分到180公分之间。”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