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33章

作者:志鸟村

  大雨下了一个早晨。

  到中午,雨稍小了些,也没人愿意出门。

  江远索性关上门,就在电炉子上,做了炒饭,煮了泡面,再跟吴军一起,一口炒饭一口泡面的吃了起来。

  只吃了一半,办公室里的座机响了起来。

  ”台河刷下来尸体了。”吴军起身,看不出什么表情来。

  “真的来了?”江远还是有点惊讶。

  “迟迟早早都要来的,每年夏天都没例外。”吴军叹口气,直接在办公室里穿雨衣,有些唠叨的念着:“宁台县不出事,上游的城市,也总有倒霉出事的。人都知道下大雨,人都觉得死的不是自己。”

  江远快速的刨了几口炒饭,又喝了两口汤,烫的呲溜溜的叫,再不舍的放下碗筷,也开始穿雨衣。

  有了尸体就立即要去,这是做法医最困难的地方,比什么难闻的气味还要恼人。尤其是年纪大一点的法医,对于此点是深恶痛绝又无可奈何。

  江远得到的雨衣稍微有点小,拧巴的穿了起来,好在效果尚算不错,至少保住里面的衣服干燥。

  台河边。

  高速公路桥的下方。

  这里有一个急弯,同时河面变宽,水流变的缓了一些。

  高速公路桥建在这里,遮盖出了一大片平地。有风无雨,算是暴风雨间的一块宝地了。

  “尸体还在河里泡着呢,我们也弄不起来,怕脱钩了。”在场的只有两名派出所的民警,指了一下河边。

  吴军赶紧过去看,就见一具苍白色,半裹着不知名水草的尸体,下半身半沉在水里,载沉载浮的被挂在河边一个凹湾里。

  凹湾里的河水流速较慢,跟前又有芦苇等水生植物的阻挡,停的尚算稳定。而尸体停留在此的主要原因,则是有一根鱼线挂着。

  鱼线的另一头牵着一根钓鱼竿,此时被锁在地面上。

  “两个钓鱼佬发现的。立即就报警了。”派出所民警指了一下不远处的SUV,就见两个男人各自抱胸,一脸晦气的在车后躲风。看民警招手了,才不情不愿的跑过来。

  “这么大的雨,你们也出来钓鱼?”吴军瞅着两人又冷又愣的样子,不由问了一句。

  先跑过来的男人抹把脸,道:“我钓鱼的时间,是上个月就跟老婆说好的,别说刮风下雨,下刀子也得来。”

  “能钓上鱼吗?”吴军问。

  “偶尔能。”

  “钓不上也得来。”

  两人的回答倒是颇为坚定。

  吴军叹口气,再看一眼河水里的尸体,问:“尸体是怎么发现的?钓出来的还是怎么样?”

  “河面上飘下来的,直接缠我鱼线上了。”说话的钓鱼男体型微胖,眼睛都不敢往尸体上瞟。

  “这么大一具尸体,飘下来,你们都没有提前看到?”吴军又问。

  “这么大的雨,又有风,鱼漂都盯不住,哪有空看别的东西。”钓鱼男说的理直气壮。

  吴军竟然觉得他说的非常合理。

  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风,不盯着鱼漂,岂不是白来了。

  “跟我拿钩子,把尸体先捞上来。”吴军叫上江远,从后备箱取出一支伸缩杆,将螺卯扣紧,再在前面装上一个大铁钩子,一前一后抬着,从岸边缓缓的挂上尸体。

  吴军在前面,看着铁钩挂牢了,轻轻拽了一下,再喊道:“一,二,三……”

  江远在后面用力,吴军在前面用力,两人一起用力,使劲一扯,就见尸体上来了一半。

  有且只有半个尸体!

  尸体的裤子也只剩下半截,灰白色的小腿和脚皱巴巴的,是泡久了的状态。

  至于上半截,因为断开的缘故,残存的一点腹腔早已被刷洗干净了。

  一阵风吹来,阵阵尸臭味也直冲江远等人的鼻腔。

  两名钓鱼佬的眼睛,瞪的像是中鱼了似的,好几秒后,才“呕”的一声跑开。

  “鱼竿我不要了!”钓鱼佬忍痛割爱的噘着嘴。

  同伴也是眉头紧皱,确认道:“真的不要了?你刚不是还说……”

  “我刚不知道是半件尸啊。”钓鱼佬都快要喊出来了。

  两名派出所的民警也跟着躲远了。

  江远和吴军无处可去,两人戴着口罩和手套,不言声的将尸体搬上岸边,这里有刚准备好的塑料布。

  吴军上前将铁钩从尸体身上取下来,再将尸体摆正了一些。

  江远和吴军第一时间,看向尸体的上半部,也就是尸体断裂的地方。

  切缘,不是很整齐,但也有部分平整的切割痕迹。

  吴军和江远互相看看,表情顿时严肃起来。

  如果是有切割痕迹,那很可能就是命案了。

  “我通知黄队。”吴军脱了手套,往上风口站了站,才掏出手机打电话。

  江远换了手套,开始给尸体和周围环境拍照。

  普通的非正常死亡,和命案的区别太大了,而现在又是风雨交加的状态,别看河岸目前距离水面还有一两米的样子,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淹没了。

  很快,吴军打完了电话,重新戴着手套过来,道:“黄队他们出发了,这几天可难熬了。”

第67章 不放心

  嘟嘟嘟的快艇,在台河上费力的行驶着。

  两名刑警,腰上扣着安全绳,手抓着快艇,尽其所能的以目视的方式,搜索着河面。

  雷雨交加的天气,让能见度变的很低,最多二十米的距离,又危险,效率又低。

  但因为见到了尸体,且是半具尸体,那再难再苦,也得把台河搜索一遍才行。

  越是天气条件不好,刑警大队反而越不敢放松。等到明天风平浪静了,尸体若是被破坏了,甚至因此而找不到了,那又该当如何。

  而这一起现发命案只要没破获,那对刑警大队全体成员来说,今年的工作业绩或者政绩,就没什么好谈的了。

  黄强民自己就站在岸边,脖子里挂着一个明显没什么用处的望远镜,极尽目力的盯着河面。

  他也知道现在搜索成功的概率很低,但破案就是这种事,你做了很多成功概率很低的事,是这些事情不断的叠加,最终带给你成功的。

  对于命案,黄强民所能做的,唯一可以做的,只能是抓住一切机会,追加投资。

  啪!

  一道闪电从天边划过,照亮了汹涌的河水,转瞬,四周变的愈发的昏暗。

  ……

  殡仪馆。

  江远戴好了防毒面具,才走进解剖室。

  老法医吴军同志,就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了,依旧戴一副口罩,就开始忙活了。

  不锈钢的解剖台上,仅有的半具尸体,灰白灰白的,就像是给牛奶里掺了水的颜色。

  尸体的皮肤发皱,腰部断裂的部分,是惨白色的,翻开的皮肉发出特殊的反光。

  见江远入内了,吴军抬头看了一眼,道:“你前段时间,不是在看法医人类学吗?现在学以致用的时候到了。”

  江远此前是获得了法医人类学(LV3)的技能的,暂时没有用到,但确实督促他看了不少书。

  相比于法医病理学方面的能力,江远在法医人类学方面,已经有一些自信了,站到吴军对面,就道:“那我来剖?”

  “我先来吧,今天这个……这半个尸体的难度,还是有点高的。”吴军自己看着眼前的半具尸体,都有些发愁,自然不放心江远直接操作。

  不像是普通的尸体解剖,通过法医病理学的知识,来解决“怎么死的”问题。

  法医人类学要做的,首先是找出“这是谁”。

  老实讲,法医人类学要解决的问题,天生就比法医病理学的问题更困难。

  做一个形容的话,法医病理学,像是在做选择题,而法医人类学要做的是大题,是解答题。

  法医得一步步的将尸体的信息剖析出来,然后回答以下几个基础问题:

  这是人吗?

  男人还是女人?

  什么种族或民族?

  年龄几何?

  身高体重,外形外貌是怎样的?

  有何特征?

  他(她)是谁?

  这些问题,如果是面对一个活人的话,许多根本都不是问题。想要解答,办法也非常多。

  但在面对一个尸体的时候,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吴军还是一步步的清理尸表,做好记录,最后,又推了便携式的X光机过来,给下半截尸体拍了X光。

  “看起来,是个比较年轻的男性。”吴军将X光片插入到面前的灯箱处,点了一下骨盆的位置,再叹一口气,顺口问江远,道:“如果只给你这个骨盆的X光片,你怎么判断男女?”

  “骨盆的话,男性的骨盆外形比较狭小,比较高一点。女性会更宽大,更矮一些。男性的骨盆上口,是心脏型的,女性的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另外,耻骨弓的角度,男性角度比较小,可能到70度,女性要90度到100度……”江远说的很快,也说的很肯定。

  骨盆是最好判断男女的,判断点也非常多,要说起来,比用脑袋——专业的说法叫颅骨判断,还要简单和准确。当然,是对法医们来说的。

  吴军对江远的回答颇为满意,才继续道:“接下来,咱们用骨龄来判断年龄。这个你知道怎么做吗?”

  “咱们只有下半具的尸体,那就用骨盆骨骼来判断。辅助以长骨。”江远有LV3的法医人类学的技能,不过,让他主持做这个尸检,要判断尸体的年龄等信息,也得是拍X光片。或者就是把尸体上的肉都弄下来,直接观察骨头。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显然前者的破坏性更小,也更实用一些。

  唯一麻烦点的地方,是尸体只剩下了下半具,而最好判断年龄的骨头,是腕骨及掌骨,其次是锁骨和胸骨,再次是骨盆,最后才是四肢的长骨。

  而眼前的无名尸体,目前只找到了骨盆和下肢,只能通过髓腔的区别来套公式。

  “23到25?”江远按了按计算器,直接给出结果来。

  “唔……”吴军愣了愣,没吭声,默默的低头自己算。

  过了好一会,吴军抬起头来,也没说结果,再道:“再算个身高。”

  江远按着计算器,道:“股骨转子全长是43,乘一个2.36的系数是1015,再加680,刚好一米六九,一米七的身高。”

  用长骨算身高是比较准确的,也很简单。

  而做到这一步,再加上半截尸体的重量,能够直接推断出来的东西,基本就算是推断完了——男性,23到25岁,身高170公分,体重130斤……

  以上这些,并不足以得出终极问题:他(她)是谁。

  不过,足够吴军对江远刮目相看了。

  “你们年轻人学东西就是快啊。”吴军长叹一声。

  江远腼腆道:“也是借用了……各方面的力量。”

  “哎,我年轻的时候想学习,找本书都找不到,就只能跟着师父到处剖尸体,那时候叫从实践中学习……”吴军感慨间,却是将刀递给了江远,道:“你来剖。”

  最初的不放心,显然已是烟消云散了。

第68章 青黑色的巴

  江远并没有立即去剖尸体。

  现在,首先要做的,还是判断死亡时间。

  大众最熟悉的,就是尸体温度,但那是给刚死的尸体用的。而尸体在现场的时候,肛门里就已插入过温度计了,不过也没什么用就是了。

  尸温之外的其他判断标准,说起来,都是一种统计学上的总结了。

  比如眼前的尸体,皮肤已经肿胀皱缩了,同时,尸僵也缓解了,再看搬运过程中,多处皮肤已脱落,江远大略的判断道:“最近的水温,大概20度出头,死亡时间应该在2到5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