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90章

作者:志鸟村

  “食肉者。”韩大队长突然觉得浑身都疼,双眼都变的晶莹起来。

  注1:本案是有原型的,但因为报道里的爆炸物信息有些过于详尽,写到此处,感觉应该收敛一点,某些具体的细节就不具体描述了。

第460章 都挺好

  庆功宴过半,曲安县的领导们,兴奋的举着酒杯,满世界的开始敬酒。

  黄强民陪着喝了几口,再坐到江远身边来,笑道:“江远,曲安的命案积案,你要不要再给看看?”

  “我无所谓,不着急去别的县做案子吗?”江远知道,这次的卖价能这么高,跟清河市的“积案攻坚年”的政策关系很大,既如此,自然是每县一个案子,最为划算。

  黄强民知道江远的意思,笑笑道:“我是这么想的,首先呢,买一送一,他们的感情上,比较好接受一点。其次,咱们现在的团队人数也多了,跟各县磨合起来,也是需要一点时间的,做两个案子,很可能比做两个单独的案子轻松。第三呢,再来一个案子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挑喜欢的,或者容易一点的来做。”

  “容易的命案积案吗?”旁边的柳景辉笑了一声,略微有那么十几丢的讽刺。

  确实,这么说话,感觉上是有点像说“咱们去马路上捡一点好捡的钱吧”。

  都是被许多人扫过许多遍的东西了,稍微容易一点的机会,都是不存在的。

  黄强民笑两声,看看柳景辉,熟络的一刀戳过去:“用推理,做啥案子都难,用技术,还是有难易的。”

  柳景辉被戳的心窝疼,再想了一下,道:“你说的倒也没错。”

  一般的推理,警察其实也懂得,奈何现代社会,推理小说泛滥,凶手们也懂得推理了。所以,不是特别容易的案子,就不会特别容易。

  江远见黄强民决定了,想想就道:“那就按照之前的计划,看有没有适合颅骨复原术来做的案件吧。”

  技术是有迭代和更新的,刑事科学技术也不例外。但再怎么迭代更新,前代的技术,理论上都是可用的,也都是可以破案的。

  事实上,刑警们用的技术,向来都是落后于时代的。许多老刑警到了21世纪,依旧用铁脚板走路,依靠走访排查来破案,破案率也不会降低多少。

  不过,纯粹的新技术还是不太一样的。

  纯粹的新技术,是真的有可能傻瓜式破案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DNA、监控视频以及手机。

  这三样东西,在推广之初,可以说,都有一大批的犯罪分子变成了祭品。

  有些职业罪犯,还在沿袭老办法作案的时候,转眼间就给抓起来了,一点道理都不讲。

  颅骨复原术也是有点类似的纯新技术。

  它在法医技术的层面不是太新的技术——法医们虽然大都不会这项技术,但听都是听过的。

  但在实践层面上,颅骨复原术的使用是真的很少。

  曲安县这种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山南省内就没怎么推广过此技术。

  普通的牛逼法医要用一两个月,甚至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例颅骨的修复——在开始练习的阶段,就算夜以继日的工作,一个月的时间还是不够用的。

  而就山南省内各个区县的法医数量来说,没有几个县的刑科队,能给法医这么宽裕的时间。

  练习的时间都没有,提升又从何而来。

  江远就不一样了,他早就跳过了练习阶段,上手就能用的颅骨复原术,可能只要一两周的时间就出结果。

  虽然还是很费时间,但目标是命案积案的话,还是可以接受的。由此带来的破案率的上升,则是真真切切的。

  “那就找颅骨修复的案子。”黄强民现在也更愿意相信技术带来的力量了。他转头看看柳景辉,问:“柳处跟我们一起做吗?”

  “可以。”柳景辉一口答应下来。

  “我现在去问。”黄强民将杯中酒闷了,转头就勾连去了。

  “他倒是如鱼得水了。”柳景辉啧啧两声,问江远道:“你做颅骨修复不累吗?这东西比足迹麻烦多了吧。”

  “点不一样。”江远道:“足迹还是机械了点,颅骨修复的话,有一点个人发挥的余地。”

  柳景辉又是呵的一声:“我现在可是搞懂了,你之前比对的脚印,可是用8年前的脚印比现在的,这还机械?国内能做的专家不多吧。”

  “这一招的话,能做的可能有几个人吧。”江远不夸张,也不用谦虚。LV3的足迹分析,确实只能在省内称雄,但LV5就真的很难得了,大部分人专家终其一生,可能都没法从LV3跨越到LV4,LV5更是天赋和经验缺一不可。

  技能水平超过普通专家,就有可能从技术层面,侦破命案积案,是一个很顺畅的逻辑。

  柳景辉更是进一步的问道:“那咱们现在找足迹相关的积案,你侦破的概率岂不是很大?”

  “颅骨复原术的概率更大。因为这块做的人少。”

  “但颅骨复原术花的时间长啊,足迹分析做起来多快!”

  “破案也不是有足迹分析就行吧。而且,最近破的案子,做足迹分析都要做很多例。”江远顿了顿,又道:“当然,单单是做足迹分析的话,那肯定更快些。”

  “那我帮你找找能用足迹分析的案子?”柳景辉知道的命案积案也多的很,感觉黄强民为了那么一点经费,就将江远局限在清河市内,实在罪过。

  江远说了句“可以”,又道:“这两天先做颅骨复原术,一个案子做完了,再接下一个案子。”

  “合适。”柳景辉兴冲冲的起身,出门打了几个电话,再回来,就见黄强民已经回到了桌子上。

  今天的庆功宴搞的规模很大,曲安县的民警们都有参加,警局旁的饭店被包了下来,两层楼摆满了桌子,县局的领导也是端着杯子和酒壶,满世界的展现亲民的一面。

  江远是不愿意出去敬酒的,别人来敬酒,他喝的也不多,加上又是外地的技术员,很快就不再是大家的目标了。

  黄强民倒是来来往往的,更多的是为了照顾江远。

  柳景辉于是坐到了江远的另一边,再道:“江远,你看看我找的这几个案子,先不做,咱们储备着。”

  江远看了眼名字,发现都是省内其它市的案子。

  黄强民也看到了,不以为意的道:“有的地方不好沟通的,当地刑警队觉得自己很强,又没有特别需要做的案子,得回头找机会说说。”

  “也不是说必须要换点啥吧,免费给人家做一两个案子,打打名声总可以吧。”柳景辉道。

  黄强民差点吐出“天真”二字来,好悬忍住了。省厅的专家来着,也不是他这个县里人好吐槽的。

  考虑到柳景辉和江远的关系,黄强民想了想,道:“柳处,我给你看个东西,你得保证不外泄。”

  “没问题。”柳景辉当年被连环杀手埋到矿洞里面,几天的时间,发生了什么事,至今都是保密的,说漏嘴这种事,都是不存在的。

  黄强民“恩”的一声,左右看看,从上衣贴袋里,掏出一张撕下来的纸,递给柳景辉。

  柳景辉不明所以的接过来,皱眉看了看,先是疑惑,接着更加疑惑,然后再皱眉,接着进入到震惊状态。

  柳景辉咽了口唾沫,先抬头看了眼天,再低头看向黄强民,抖一下手里的纸,问:“你这不算敲诈吗?曲安县局就没把你抓起来?”

  明镜高悬,朗朗乾坤,但总有的人,有的事,令人意料不到。

  柳景辉也算行走江湖多年了,黄强民这么好牙口的,他也没见过几个。

  黄强民的嘴角划出一个88.8度的笑容:“他们不是挺高兴的。而且,这不是一个案子的,2+1的。”

  黄强民着重强调道:“我最后还是给让步了,套餐。”

  柳景辉:“怎么个2+1法?”

  “除了咱们之前说好的两个案子,接下来要是再有现案,不管是命案还是别的啥,他们需要的话,咱们可以再支援一次。”黄强民说着看向江远,并解释道:“说的是数日内,也没有敲定具体的时间,远程协助理论上也可行,总而言之,以侦破案件为要务,今年内是期限。”

  柳景辉立即理解了:“这是保证今年的命案全破。”

  像曲安县这样的县城,现在平均每年也就是一起命案现案,黄强民许诺一个2+1,体现在战力排行榜上,就是侦破两起命案,并现案命案全破的意思。

  这么算来,曲安县今年的命案积分就能拿到500分以上,这里面的300分,也就是现案全破,也许他们自己就能拿到,但另多出来的两起积案命案的分,他们基本是不可能拿到的。

  等于说,黄强民卖200分给他们,外带一个300分的保险。另外,由此带来的边际效应,也是曲安县自己享受了。

  尽管如此,作为一名省厅的高级警长,柳景辉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再看两眼纸条,道:“曲安县以后不过了吗?这光是车就几辆了,你们宁台县用得了这么多车吗?”

  “我们现在这么多人出来不要车吗?总不能每次都用别的单位的车吧。再说了,大巴车、中巴车、囚车甚至灵车,我们县局以前都是没有的……而且,也不是我就要车,他们就只有车好吧。”

  “养这么多的车……好家伙,油费和保险费都让人家承担了,你都想好了?”

  “回头要是再有好车了,我们宁台县开旧了的车,也可以置换给他们呗。总不能我们宁台县的刑警,就不值得开个好车新车的。”黄强民很硬气,他自己洁身自好,啥都不怕。

  江远也点头,又补充了一句:“不过,咱们刑警队开旧的车,就没必要置换了,有的车不会用的人,挂挡都挂不上。”

  当着柳景辉的面,黄强民的脸有些红,辩道:“挂不上挡的,长的都是狗爪子,那有的车才15万公里,就说挂不上挡,那怪谁呢。”

  江远想了一下,才知道黄强民说的是哪辆车,不由道:“您说的斯柯达,据说是满50万公里的时候调了表的吧。”

  “调表是调表了,那也不是50万公里的时候调的。主要是为了看里程方便。”

  柳景辉好奇的问:“那是多少公里调的。”

  黄强民含混道:“48……吧。行了,说说案子吧,曲安县现在能做的,还有颅骨留下来的命案积案,是一个荒野暴尸的案子,当初请了长阳市的法医来看过的,没确定尸源,但骨头都给留下来了。”

  “就它吧。”江远也不挑,再看柳景辉道:“我得用几天时间准备,您是先回家休息休息,还是……”

  “不急着回去。”柳景辉打断江远的话,端起酒杯,啜了一口,道:“外面也挺好的。”

第461章 小庙

  曲安县的荒野,距离县城也就不到10公里的距离。

  车开到这里,路就已经变窄了,再顺着小路走两华里,用的时间比在高速公路上开100公里都多。

  “尸体就是在这后面20米处发现的。”当日发现的民警指着一个草丛,明确了位置后,又指指前方,道:“这边通往山上的一个庙,庙里偶尔是有些人来做免费的义工的,他们叫居士。最初我们也是顺着这个思路来找人的,但一直没有确定身份。”

  “发现的时候,尸体腐烂程度很高了吧,能闻到味道吗?”

  “我们过来的时候,隐隐约约吧。没闻过尸臭的,也不一定知道是什么,跟路边的死老鼠的臭味也差不多。”民警知道江远询问的意思,就接着道:“从路边往里走,直接从这边走不行,要从前面那里走,往里面走个大几十米,一百米的……”

  他指着路,柳景辉干脆的道:“走过去看。”

  本来就是过来看现场的,那民警也不啰嗦,就带着几个人又往前走了几十米,从两颗树中间穿过去,再踩着长了茅草的小路往里走。

  民警一边走一边介绍道:“这条路是往里面一个果园的小路,现在果园都荒了,小孩子都不去偷果子了,路几乎没人走了。”

  柳景辉立即问:“那知道这条路的都是本地人?”

  “庙里做义工的人也都知道的。他们往年还愿意去摘几个果子吃,今年是还没到果子熟的季节,所以还没人走。”

  “所以,你们首先怀疑的是这庙里的人。”

  民警也不掩饰,“恩”的一声,道:“本地也没人失踪,那多数就是来庙里的义工啥的,但这边尸体烂了多久也不清楚,庙里的义工又来来去去的,记录的也不全。”

  “来做义工的人,应该会成群结队的来吧,呼朋唤友之类的。”

  “也许吧,但独自过来的也有,这边的庙也不大,以前走夜路也都没事的,哎……”

  柳景辉听的点头。他这几天本来是想着休息的,但不回家,呆在曲安县也是有些无聊的。

  另外,江远做颅骨修复术要一两周的时间,他就寻思着,要是自己用推理就把案子给破了,岂不快哉。

  柳景辉要来现场看,江远竟也跟着,只是背着个笔记本电脑,竟是准备看过抛尸现场,就继续做颅骨修复术,给柳景辉的感觉,江远多少有点原汤化原食的意思。

  那民警带着几人,七拐八拐的到了一个水洼边,再道:“差不多就是这里了,尸体当时窝了一半在水里,我们到的时候,上半身已经看不成了,下半身还有点东西,衣服都烂掉了。”

  简单的描述一番,民警继续道:“水洼里的水,当时就抽掉了,里面也没什么东西。现在的水,应该是最近又积的。”

  “这也不是陌生人知道的地方。”柳景辉四处看看。挺好的一个杀人地方,闹中取静,离路不远,条件过好,感觉就像是精心选择过的地方。

  如此种种,在他看来,这个案子的陌生人作案的概率已经非常低了。

  “要勘察现场吗?”柳景辉转头问江远。

  “看看吧。”江远将背包交给牧志洋,再戴上头套脚套的,开始绕着水洼转。

  前些天是有下过雨的,这让野外的现场勘察,格外的不好做。

  加上地面上的青草和植被,江远也没取到合适的脚印,最初或许有概率,估计也很难。

  “去庙里吧。”江远耽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再拍了照,离开此处。

  几人晃晃悠悠的爬上小山丘。

  到了山顶平坦点的位置,地面开始铺上了红砖和水泥。

  庙里竟然还有一家小卖铺和一家旅游特产店,走近了看,两家是同一个老板。

  老板是位四十多岁的女性,本来无聊的刷着手机,见人来了,立即兴致昂扬的站了起来,再看是警察,又有些无奈,主动道:“来查案子的?”

  “李姐。”民警很客气的样子,再问:“最近来玩的人多吗?”

  “都死人了,能有什么人来啊。来的都是老客户了。吃饭了吗?”老板说到最后,总算是亲切了一点。

  “没吃呢,早想着您的卤肉呢。”民警笑呵呵的,有向两边介绍道:“李姐的卤肉是我们曲安县的一绝,她要是不到庙里来,就在城里做生意,一年赚一座庙。”

  “在庙里就不要动不动的谈钱了。”李姐说着起身,打开身后的一口锅,里面果然咕嘟咕嘟的煮着卤肉。

  一股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