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279章

作者:志鸟村

  “案子本来说是破掉了。被逮捕的是一名电子厂的工人,家中也搜出了改装的射钉枪,正在审讯期间,第三起案件发生了。”黄强民顿了顿,道:“余支打电话过来,也是因为这个案子比较复杂,希望能够抢在进一步发酵之前,把案子给破了。”

  国内的连环凶杀案多是以流窜形式的暴力犯罪为主,也就是类似二王性质的,这种窝在一个地方杀人,而且对尸体不做处理的连环杀手,还是很少见的。

  当然,对警方来说,挑衅也是极强的。

  这种案子有需要的话,一定是不惜代价的要侦破的。

  从余温书直接打电话给黄强民来看,他是付了代价的,江远也属于是代价。

  “没什么线索和证据啊。”江远将复印版的卷宗翻了一遍,道:“这个案子要侦破起来,只能看现场的情况,以及尸体情况了。”

  也可能需要等到第四起案件发生才能侦破。江远倒是不需要说的那么明白。

  黄强民“恩”的一声,道:“余支还是比较迫切的,你要是有信心的话,还是可以去做一下的。”

  “那就去看看。”

  江远话音刚落,脑海中就传来系统的声音:

  任务:射钉枪杀人案。

  任务内容:连续3名受害人的死亡让余温书焦虑难安,为了侦破此案,让他做什么都可以,抓住机会!

  ……

  这一份案子,两份奖励,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江远接了卷宗,将照片都抽出来,再细细的查看。

  黄强民得到江远的应诺,立即再打电话给余温书等人,开始安排前往长阳市的事宜。

  江远积案专班的人数这么多,到长阳市出差,自然更要安排妥当。至于说王传星等人多是长阳市刑警支队的人,那就是另一件事情了。

  余温书这边,对于此等小事一概允诺。

  连续三人死亡,中间逮捕的嫌疑人,现在还不确定是抓错了,还是有合伙作案,也不能立即放掉,如此一来,余温书的压力也在增加。

  与黄强民聊过以后,余温书特意打电话给江远。

  “我和老黄谈妥了。情况你应该也知道了吧。”余温书就算是焦头烂额了,声音也是稳定的。他这些年跟老婆吵架,每次情绪有不稳定的情况,都会被教育,于是很容易就变得荣辱不惊了。能在压力巨大的省城刑警支队坐稳一把交椅,余夫人是有一份功劳的。

  江远应了一声,问:“现场还在吗?”

  “第一个和第二个现场都放开了,都是景区的休息区,就没有再拉警戒带,不过,去的人应该也不多。第三个现场有保护起来。”余温书说着有点期待,问:“你什么时候能到?”

  “着急的话,我现在就往过去。”江远道。

  “着急。不着急的话,不至于又许给你家黄局一座实验室。”余温书哼唧两声,道:“看在他说,是给你准备的份上,我才答应。”

  他这是一份开支卖两个好了。

  江远受了,再看对面黄强民一眼,笑道:“黄局有时候是挺为人着想的。”

  “有点人情味。不多。”余温书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

  四个小时后,江远就来到了长阳市。

  江远积案专班全员跟随,以不同的方向,打量着这座城市,然后……

  全员拉去了城郊的元北山。

  第三起案件的现场,在半山腰的一处步道的休息处。

  步道很宽,红砖铺地,蜿蜒而行,颇为漂亮。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较大的平台,且有长椅以供休息。

  这些长椅,有的是面对步道的,有的背对步道,可供眺望远山和城市,设计的非常人性化。

  凶手却是借用了这个设计,将一名坐在长椅上,面朝城市,背对步道的老人,一射钉枪给打死了。

  江远站在步道处,不需要血迹分析术之类的技能,也能轻易的看出,凶手就是顺着步道上行或下行,看到落单的老人背对自己,掏出射钉枪,靠近长椅,一枪打进老人的后脑勺,头也不回的下山就是了。

  江远再低头看向四周。

  此处距离步道的起始段,正常要步行二十分钟以上,距离山顶也是差不多时间。

  平日里,来步道休闲或锻炼的人也不少,但一连好几分钟看不到人,也是有常有的情况,且是清晨人多,越晚则人越少。

  而地面留下的足迹实在太多,也无法判断哪些有可能是凶手的。

  江远特意到长椅后面去看,红砖地上,也没有能用的脚印。

  “就真的是随机作案了。”江远招招手,跟牧志洋的包里,要来照片对着看,很容易看出,受害人的头颈部是非常自然的下垂的姿势,意思是,凶手都没有喊他一声,直接对着后脑勺就扣扳机了。

  警察抓人都要问一声“叫什么名字”以确定嫌犯的身份,而就凶手杀人的姿势来看,他是真无所谓杀的是谁。

  “三名受害人没联系吗?”江远又额外的问了一句。

  过来接车兼招待的是刑科中心的副主任万宝明,他跟江远很熟悉了,点头道:“官方的说法是没联系。”

  “非官方呢?”

  “我也不知道算不算,三名受害人都是退休老干部,六十多岁七十岁。从外表来看,三个人死的时候,都穿了衬衫和西裤。外搭夹克或者马甲。”万宝明停了一下,再道:“这个分析是私下里的分析,并不确定啊。”

  如果确定是针对退休老干部的连环杀人案,那上面逼迫的就更紧了,还有可能引起很坏的舆论。

  江远“恩”的一声表示知道,且道:“受害人的真实身份,凶手如果知道的话,那步骤就繁琐了,而且,总得确认了才开枪。感觉不太像,目标是穿衬衣的老年人,倒也有可能……”

  他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纠结太久。从现场来看,这是典型的随机作案,既不求财,也不求色,更像是为了杀人而杀人,也就是反社会行为。偏偏这种案子是最难侦破的,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警方也不愿意承认有这样的案子正在进行中。

  而就江远目前所知的信息来说,判断凶手的动机或目标范围,信息都是不足够的。让柳景辉做这个案子,他或许会猜一个,或者用所谓的侧写来猜一个答案,但江远不会这么做。

  再将现场仔仔细细的勘查了一遍,江远跟着万宝明返回刑警支队,查看唯一的证物,射钉枪用长钉。

第442章 钉子

  长阳市刑科中心。

  独立的小楼,绿意盎然的办公环境,适宜的温度……

  一群人表情严肃的围着江远,以及证物“长钉”。

  这是他们目前得到的最有利的证物。就像是枪击案中的子弹一样,本案中的长钉,承载着众人的所有期望。

  除此以外,案件的证据都是虚弱的旁证。什么监控视频,提取的指纹、脚印,又或者现场搜寻到的一些烟头、血迹等物,都属于是自我安慰品,没有能指向凶手的。

  江远站在凶手的角度想,觉得远程武器真是带来了不小的优势。同样是杀人的话,徒手容易被受害人伤到,进而留下线索。刀子稍好一点,但作为近战武器,同样容易被反伤,血迹分析这样的技能,更是锐器的大敌。

  钝器其实也差不多,有好有坏,主要是怕一下打不死,风险剧增。另外,钝器的威慑力不足,也会让受害人反抗的几率大增。

  改款的射钉枪,作为远程武器的优势就很明显了,不仅不容易导致反抗,关键是它杀人还很快,留下的痕迹物证就很少。

  劣势就是它留下了实物证据,比如说眼前的长钉。

  万宝明也是就此介绍情况道:“这个钉子,应该不是射钉枪专用的型号。凶手改射钉枪,改的很奇怪。现在最常见的改射钉枪,发射的是金属钢珠,射程和威力都会更大一些。他这么搞,最远也就射个两米,不过,威力还是相当大的。”

  “目前常见的射钉枪有三种,气动、电磁和火药,火药类的是最常见的,也叫炮钉枪。本来相当于是钉子后面加了一截空包弹,跟武器型号的空包弹类似,就叫射钉弹。现在,没留下弹壳,只留下了钉子,还不是专用钉,这就很麻烦……

  “射击残留方面,做了理化分析和红外光谱检验,微量物证正在做,还没什么消息。”

  江远听着也只是点头。要说的话,他以前还真没见过什么炮钉枪,射钉弹,但从工具痕迹的角度来说,都是一样的。而他眼瞅着是随机杀人案,还敢跑过来卖的主要依靠,就是LV6的技能,工具痕迹检验。

  正所谓雁过留痕,何况是这么大的工业产品……

  “钉子确实是普通的型号,但也还是有办法溯源的。”江远来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且道:“市场上出售的同款长钉,能不能买过来对比一下?”

  “那种类和厂家就多了,生产钉子的小厂,比生产钢珠的厂家都要多。”万宝明有点意外,道:“不如等射钉弹的微量物证的结果出来,追着射钉弹走?”

  “这凶手把钉子都给改了,射钉弹的来源估计很难查。不过,两条腿走路呗,都查下去好了。”江远也不强求,他的方案确实更麻烦一点,不过,这种级别的案子,两条线索同时查再正常不过了。

  而且,看凶手这么小心翼翼的作案,射钉弹这么明显的漏洞,想就此追查到凶手的下落,实在不容易。

  “市场上出售的所有同款长钉……我想想办法,看怎么买齐一点。”万宝明觉得,这东西要是能找到来源,不失为一条线索。只不过,普通的长钉太过于普遍了。

  江远加码道:“可以网购每一家店铺的同款长钉,再做对比。长阳市的市场上出售的同款长钉,也全部买一遍,然后对比……”

  万宝明没想到江远能提出这么笨的一个办法,不由道:“这得比对到什么时候去。关键是,能对比得出来吗?”

  “可以。花不了多长时间,只要钉子买的够多够全,总能找到。”

  对江远来说,钉子到手,两个钉子放到一起,是不是一家生产的,无非就是看两眼的事。

  万宝明根本无法理解LV6的工具痕迹鉴定有多强,依旧皱着眉,道:“就算同一家的钉子,也可能是不同工厂产的,同一家工厂也有不同批次的……”

  “尽量买全一点。现在就开始买的话,买到同批次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吧。”江远对于是不是同批次倒不在意,不过,一个工厂要是有不同的生产线的话……

  “好吧。”万宝明只能答应下来。

  “眼前的线索就这么些,试试看吧。”江远也不打包票,他想到了一条可能突破的路径,并不代表着他要为这条路径百分百的负责。

  万宝明自然也理解,确定之后,先是安排人去各个平台,以及各个市场买钉子。虽然想起来,总觉得不可能才买到市场上全部的同款长钉,但仔细想想,凶手大概率也想不到警方会从这个方面来突破,他至少不能自产长钉。

  他要是用钢珠的话——用钢珠自然有钢珠的供货渠道,指不定哪个渠道更容易调查。

  “至少是条线索。”万宝明放下手机,和江远笑笑,道:“比我们这几天瞎忙的好。”

  “那个嫌疑人呢,会不会是案犯?”江远从卷宗里看不到这些,因为都是不确定的东西。

  在场的都是自家民警,万宝明缓缓的摇了一下头,道:“嫌疑人是根据一对登山的夫妻的描述找到的,只是时间上接近第二起案件,人证物证都不全。现在第三起案子出现了,他的嫌疑就很小了。”

  “嫌疑人坐过牢?”

  “恩,以前搞暴力催收进去的,出来P2P都死光了,就失业了,本以为他是报复社会呢。”

  江远没见过人,也不多说什么,又提出去看尸体。

  命案的终极目击证人永远是尸体,江远做法医的,将尸体留在最后,也是希望先积累一些信息,也好有的放矢。

  万宝明早已准备好了,立即带江远去解剖室。

  等两人离开,刑科中心的技术民警们不禁议论纷纷。

  “宁台江远哈……看样子,他也觉得麻爪。”

  “人家是法医,现在去看了尸体,说不定就找到方向了。”

  “听说他这次跑去鲁阳市,把那个高速公路边埋尸的案子给破了,一口气揪出来三个人,苗河县也让他平了,看守所都给装满了。”

  “要不然余支能帮宁台县申请实验室?全省才几个名额。不过,这个案子是真的难破了。”

  “破不掉就有的闹心了,大家都别睡觉了,等凶手第四次出来做案吧。”

  长阳市刑警支队的几个大队,现在其实都在严防死守了。就算案件短时间内无法侦破,也不要再发生第四次第五次了。

  国内的气氛和国外可不一样。国外的警察局长遇到了连环杀手之类的案件,只要挨得住骂,就可以唾面自干。但国内要是发生无法控制的连环案件,引起领导震怒,那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的。

  就是刑科中心的技术员们,也要担心雷霆风暴下的自己。

  没时间睡觉,在这种案件中,可能只是开始。

  众人一时间都有些沉默。

  长阳市刑事科学技术中心,说起来也是山南省花费巨资打造出来的。毕竟是省会城市的刑科主力军,不管是资金配置,还是招人留人,其实都有优势。

  这些年,长阳市刑科中心表现的都不赖,就看跟谁比了。

  不过,这一次,大家都希望江远能做到“人如其名”。这也是警察这个行当的特殊之处,嫉贤妒能是可以,但业务是必须有人能扛起来的。

  而且,不像是其他行业,还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默契。刑警和刑事犯之间,几乎不可能有什么默契的。刑事犯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不到乱象纷呈的时候,他们也配合不了刑警。

  一连两日,江远都把自己埋在证据泥潭里。

  法医解剖没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倒是明确了三名老人的一些病症的来龙去脉,显而易见,现在知道这些,多少有些晚了。

  倒是网购的钉子,陆陆续续的送了过来,一包包的堆起来。很快,分配给江远的办公室就下不了脚了,大家开始往仓库里堆钉子。

  没人知道这么搞,能不能有结果,包括江远自己。

  唯一的区别是,其他技术员都觉得这是一项大工程,唯有江远,觉得轻松。

  也不用选择什么良辰吉日,看着买来的钉子多了,江远先是喊来牧志洋,之后又喊来王传星和唐佳,四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两个人标注拆箱并做记录,一个人标注归类并负责录像,江远自己坐桌子上,先是将原版的证物长钉看了又看,还放到马蹄镜下面看,接着,就将买来的钉子,一根接一根的看过去。

  两根钉子,是不是同一家工厂生产的,粗看起来,普通人也能分辨一些。最简单的例如颜色,有的黄,有的银,有的灰……除此以外,具体的外形和尺寸,也会有些微的差别。

  因为公差的缘故,同样6.3*12尺寸的钉子,比较起来,也会有粗细的不同。

  但是,这些也只能筛选出一部分的钉子。

  总有些钉子颜色外形和尺寸都极相近,用肉眼几乎不可辨别。

  按照其他技术员的设想,这部分钉子要想再分别出区别来,就得上仪器检查了。而且,证有容易证无难,就算在某个仪器上,证明了两个钉子的某要素相同,依旧很难证明它们来源相同。总有更多更复杂的仪器等在那里。

  然而,江远似乎并不受此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