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修桥铺路的是土木狗,巴哥狗上辈子可能是个程序员。”江远配合吐槽。
气氛到这里了,柳景辉叹口气,道:“阵地控制要想效果好,咱们有专门的词,强化阵地控制。那除了基础环节的设置要好,关键就是执行要有力,检查的要勤,处罚的要快要公平,适当奖励,这不光是经费的事,还得有人投入进去,组织度要高。”
要是检查的不给力,阵地就是形同虚设的。
江远点点头,他也变不出人来,只能看苗河县这边,能不能腾出空来。关键就是廖保全能不能审下来。
然而,各方最期待的结果,终究是没有成为现实。
下午。
冯琼专门召开会议,通报结果。
“……廖保全自知必死,不肯交代。”冯琼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但也就是结尾这段话,具有实际意义。
这个结果不能说是意外,却是各方都不太愿意接受的结果。冯琼说了那么久,也就是给大家一个缓和情绪的空间。心理技巧在审讯的时候没发挥作用,就只能到开会的时候用了。
苗河县局的局长管兴福拿起一支烟,点了起来。
咔咔咔。
打火机的声音立即此起彼伏。
大家都憋的厉害了,有领导起头,聪明的恨不得立即吸完一支,然后再点一支慢悠悠的续起来。
会议室里瞬间烟雾缭绕,局长管兴福道:“不好意思啊,老烟民了,那个……冯处,我代表苗河县局表个态,坚决支持专案组的侦查工作……”
等局长、常务等人简短的发言以后,冯琼和康志超就将目光投向了柳景辉和江远。
他们对苗河县的侦查能力是没有期待的,倒是柳景辉和江远的履历,颇为漂亮,也被二人看做此番的有力补充。
毕竟,单纯的两人组合,是破不了案子的。
江远伸手从会议桌中间,扯了一叠照片过来,一张张的看了起来。
这个案子从开始,他就没有介入。对他来说,找狗属于正经事,其他的工作有专人在做,也不必显得没他不行的样子。
就连503案涉及的照片,江远也是现在才得空,仔仔细细的阅读一番。
看也就慢慢的看了下来。
旁边的柳景辉瞅他一眼,也猜得到江远的心思在桂花身上,暗自摇头,且道:“我们这边的话……因为最近在协助苗河县做这个阵地控制,有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帮忙……”
康志超突然“嘿嘿”的笑了出来,道:“找狗。”
有京城来的“领导”带头笑出来,会议室里的其他人哪里还忍得住,都嘿嘿嘿的笑了出来。
这奇葩事儿,最近几天,都快成苗河县局的固定笑话了。
冯琼不像是康志超这种搞技术的,他还是想用一下两人,以及宁台县的警力的,咳咳两声,道:“首先要肯定苗河县,以及江远积案专班,深挖案件,抓住了503案潜逃已久的嫌疑人廖保全。对于另一名同案犯,我目前的想法是这样的……”
“廖保全在苗河县工作和生活了好几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应该也是他比较放松,比较自由的时间,查找他在这段时间的联系人,与案发前的联系人相对比,看看能否得到一些线索。”
“其次,廖保全家里的物品,要检查再检查。廖保全咬死不肯交代,有可能是因为其个人的意志,也有可能,是被同伙掌握了某种把柄,当然,也有可能是个人情感的诉求,这方面,我们要研究清楚。”
“最后,我们可以从廖保全的家人与合作伙伴入手,看看是否能够挖出一些线索来。”
冯琼也是很有水平的,说话很有条理,很快就将工作的重点给划拉了出来。
不过,江远习惯了跟柳景辉的合作,与之对比,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冯琼的判断都是基于当下的信息做出的比较谨慎的判断,归纳起来,也就是三点,搜索廖保全的家,查廖保全的人际关系,查廖保全前后几年的变化。
要从广度上来说,冯琼的侦查覆盖面是足够的。但是,他就有点缺少柳景辉的推理的深度了。
柳景辉做推理,总是能够基于现有的咨询,勇敢的往前推一步。不一定就能有收获,但若是将一个案件看做是棋局的话,柳景辉的推理,往往是能形成精妙的一招的。
冯琼就有点按部就班了。以江远的眼光来看,这位部委来的专家,至少就具体的刑侦业务来说,只能算是中规中矩,LV2.3的级别,不能再多了。
不过,像是503案这种十年前的重案要案,稳扎稳打也是没什么错的。就好像桂花失踪案一样,没有线索就是没有线索,柳景辉除了稳扎稳打的帮忙建立阵地控制体系以外,也灵感爆棚,做出什么精妙一招。
江远于是低下头,继续一张张的看照片。
冯琼这时候发言完毕,特意看了江远一眼,道:“这个案子到部委的时候,安海市已经组织了两次千人大排查,愣是没有将两名案犯堵住。所以,当时判定两人应当是安海市本地人,至少熟悉当地情况。另外,预测两人是有比较缜密的计划的……”
冯琼对之前的侦破做着总结:“后来去安海市的,是我和我师父虞树国。我们对安海市局当时的判断呢,是持有一定保留意见的,毕竟,袭击持枪民警过于悍勇了,无法称之为缜密计划……尽管如此,安海市的刑侦工作,做的还是很扎实的,案件未能侦破,确实遗憾,但此前的一些案件的基础,我们既要重新检讨和调查,也要给予一定的信任……”
“我想的主要是两点,我们应该调整好心态,第一,不要害怕出错,我们前面肯定做错了很多东西,有错就改。第二,我们短期内,可以将刑侦的重点,放在廖保全最近几年里。”
目前,503案最主要的证据和线索,就是廖保全了,冯琼的破案重心,也只能依托于此。
尽管如此,以为廖保全最初几年时间,都是开冷藏车,全国各地的跑,想要详尽的调查,也是比较困难的。
冯琼这时候看看江远,再看向管兴福,道:“管局长,人手方面,能不能请帮忙协调一下,开始阶段,可能出差的任务比较多,比较重……”
“没问题。”管兴福也是看了眼江远,但还是很分得清轻重。
江远抬头,喝了口水,道:“我提两句。”
“您说。”冯琼面带微笑,准备等江远提到狗的时候,将他拍回去。
就听江远道:“众所周知……”
会议室内的众人,脸上都浮现出了众所周知的微笑。
然后,就听江远道:“我作为法医,对尸体的死亡时间的鉴定方面,有一些心得……”
不吹不黑,江远是LV6的死亡时间鉴定,全世界能比他在这方面更有心得的,一只狗或者猫的爪子就能数得过来。
当然,会议室里的众人还没有意识到这里面的巨大差距,脸上依旧浮现着想到桂花的笑容。
就听江远继续道:“我刚才着重看了第一受害人,也就是持枪民警贺博永,以及第二受害者窦定强的尸体照片。从照片上来看,两人都是因刀刺造成的致命伤,导致的失血死亡。死亡时间都在8小时内。但是,具体到死亡时间是几个小时,我觉得这里有一个误判。”
江远顿了一下,将两张照片推给了冯琼和康志超,并道:“第一受害人不应该是贺博永,而应该是窦定强。两人的死亡时间,相差1到2小时,个人倾向1个小时。也就是说,廖保全及其同伙,先杀了窦定强,后杀的贺博永。”
冯琼第一时间看向康志超,想要得到确认。
如果江远所言属实,那这个案子的侦查方向,就要有根本性的变化了。
而且,应该从案发之日的安海市查起!
在场的苗河县众人,惊诧莫名的看向江远,莫名的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维度,不同角度的佩服。
第421章 靠谱
康志超拿起江远递出的照片,仔细的阅读。
看了一会,他又从座位下,取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了内网,翻看此前的验尸报告和照片。
冯琼等了他差不多十分钟时间。
在此期间,会议室里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江远给出的答案,影响实在过大。
死亡时间的鉴定,不仅在法医学里万分重要,在刑侦实践中,也是极其重要的。
像是推理小说中很出名的“完美谋杀案”,得有一半是利用了“不在场证据”,也就是对死亡时间的利用。凶手有用冰箱的,有用空调的,还有调表的,抄近路的……
这里面,大部分的凶手,都是遇到了太负责的水平一般的法医。以至于他们总是给出一个准确的死亡时间,以方便警察误判。
实际上,正常水平的法医,基本是无法做到死亡时间精确到小时的。24小时内的死亡,说一个8到10小时,或者3到5小时这样的数字,已经是很勉强了,毕竟有肝温之类的数据做支持。
死亡一旦超过24小时,那再想给出较精确的数值就很难了。倒不是完全不可行,但利用的技术就已经不是一般法医所能掌握的了。
至于死亡更久的案例,要求越精确,难度就越高。
法医所能倚靠的信息,基本都是非标准的。像是肝温,昆虫的种类和代际关系,尸僵和尸斑,微生物的群落变化,血红细胞ATP降解的程度,甚至死后的皮肤的红外傅里叶变换,都可以用来做死亡时间的鉴定。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要是有一种技术,能够简单粗暴单纯的鉴定出尸体的死亡时间,这些科学家是脑子烧坏了,才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做鉴定?
俗话说的好,差生文具多。一种数值的计算,开发出来的技术和办法越多,正说明这个数值难以准确计算。
而就503案来说,如果第一受害人是持枪民警,那这个案子,大概率就是两名案犯偷枪或者抢枪,接着杀死受害人,并带着枪械,尝试更多更高效率的抢劫。
这时候,要正向侦破案件,就要更多的考虑第一受害人,基本可以认定,案犯是冲着枪去的。
因为若是谋人的话,完全可以选择该民警不持枪的时间进行,也不必进行后续的多次抢劫。
类似的案件是很多的,像是著名的悍匪白宝山,就是从袭击哨兵以夺枪开始的抢劫之路。
那么,顺着夺枪杀人以抢劫的思路来做为刑侦方向,很自然的,考虑的就是财物的处置,凶手对持枪民警的熟悉,对抢劫路线的规划,对抢劫方式的规划,对后续的抢劫方案的规划等等。
但是,如果凶手第一个杀死的人,实际上是二号受害人的话,情况就瞬间反转了。
先杀二号受害人,再杀一号受害人,那说明凶手原本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二号受害人,而一号受害人作为下班回家的持枪民警,更大的可能是撞见了凶手,进而发生冲突被杀死。
如此一来,以夺枪杀人为思路的刑侦方向,等于全盘浪费。对二号受害人的调查,则要重新从谋人还是谋财的角度去思考。
种种情绪,种种想法,种种现实在会议室里流淌。
冯琼等不住了,转头问康志超:“怎么样?”
“你问我吗?”康志超还在仔细的看笔记本里的照片。
“对啊。要不然呢?”冯琼知道自己这个同事有点憨,但没办法,就算是在部委,你也不能指望同事技术好,性格好,情绪稳定,长的好看,淡泊明志,又吃苦耐劳,所谓不可能六边形是也。
康志超抬头,发现大家都在看自己,才道:“我也在问人了。”
“问谁?”
“老陶。”康志超顿了顿,才道:“我法医是半吊子,后学的,让老陶看看。”
冯琼无奈,吐了口气,问:“老陶怎么说?”
“老陶啊。”康志超看了眼笔记本电脑,道:“我转述他的原话啊,就一句:这么牛逼?疑问句。”
“然后呢?”
“没了。”
两人当着众人的面说话,内容更是没有遮掩的意思,听的一群县局民警面面相觑。敢情部委来的领导,案子做不下去,甩锅的动作竟然是这样的?
“抽支烟。”
局长给冯琼递了根烟,他的心情倒是不坏。
这案子要是按照江远说的走,那接下来的话,冯琼等人就该回安海市,用安海市局的人力,在安海当地调查取证了。
对苗河县局来说,固然是少了点立功的机会,但有一说一,就这种无头案,给的这种机会,是小小的苗河县局把握的住的吗?
真不如早早脱身呢。
局长管兴福不觉看了江远一眼,心道:比较起来,给江远找狗,可能还靠谱一点。
呜呜……
康志超的手机震动起来。
他拿起来看了眼,道:“老陶的。”
“开免提吧。”冯琼揉揉眼睛,也不装了。
这案子现在走到分岔路口上了,要是证明江远胡扯,那就明明白白的拍回去,继续在苗河县调查就是了。要是证明江远没瞎说,那他们也就该离开苗河县了,此时此刻,再关注形象、威严什么的,也就没啥意义了。
康志超接通了电话,道:“老陶,开了免提,我们开会呢。旁边是冯琼,还有苗河县局的几位领导,以及相关的干警。”
“人有点多啊。”老陶呲的一声,问:“那个,刚才说的江法医在吗?”
“在我旁边。”冯琼直接道:“老陶,你就说结论就行了,不用顾忌。”
老陶“啊”的一声,道:“我没结论啊,你要问我看不看得到两个的时间差,照片里面,我是真没办法确定。但是呢,你让我否定这个判断呢,我也做不出来。我知道我说车轱辘话了,我但是一个,但是呢……”
老陶停顿了片刻,道:“我是相对来说,比较倾向于二号受害人先死这个结论的。不过,这个具体的判断,尤其是死亡时间方面,我觉得应该跟江法医探讨一下,江法医?”
“我在。”江远应了一声,开口就道:“从照片里看,两者的死亡时间确实比较相近,只差一个小时左右,具体的时间判断,我认为可以通过眼角膜来比对。”
“我看到你发的两张照片了,眼角膜的话……我没有看出太大的差异……”老陶显然正在电话另一头看着照片,只是不太确定的声音。
江远道:“眼角膜的状态接近,其实就是问题所在,你再看其他照片,持枪的民警死后是睁着眼睛的,二号死者死后是闭着眼睛的,另外,二号死后应该就被放进后车厢了,那在相对无氧的环境下,角膜上皮产生的过量乳酸,就会导致角膜基质的肿胀和浑浊。后备厢的环境密闭,角膜浑浊出现的时间就比较快。另外,一号睁着眼睛,角膜的水分蒸发也就比较快,角膜浑浊出现的就比较慢,这里面,角膜浑浊的程度都有了变化,要对比着来看……”
他是知道老陶的痛点的。法医虽然很讲究实务,但具体到这么细致的时候,归根结底,还是学术上的东西了。
这时候的江远,坐拥LV6的死亡时间的鉴定技能,自然很清楚下级水准的法医的鉴定难点。就好像牛逼的老师授课,很清楚学生的痛点一样。
电话另一头的老头,不觉“哦”的一声,然后久久没了声息。
冯琼等了几分钟,无奈道:“你们这些搞技术的,怎么说着话,就不吭声?”
老陶“嘶”的一声,像是醒过来似的,道:“老康,你怎么说?”
被问到的康志超不接话,道:“我搞痕检的,你说了算。”
老陶也就当仁不让了,呵呵笑了两声,道:“那我按冯处刚才的要求,先说结论哈。牛逼!”
更新后自斟两杯且二三语并求月票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