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不等有人回答,柳景辉自顾自的道:“就按照张队说的方向,可以先根据一号和二号的身份,查一下客车站,快递站的信息,看他们最近有没有买过票。”
这个思路就非常现实了,虽然听起来很麻烦,但可执行性还是比较高的,无非就是多派几名警员去查证罢了。
江远赞同道:“如果能确定某名嫌疑人是货主的话,这个案子的动机也就好分析了。”
“是这么个道理。”柳景辉只觉得浓浓的迷雾已拨开了一半,不觉畅快的吐口气。
张坤继续给大家普及禁毒知识。
待会议结束,江远积案专班的人员就散了出去,带着刚得到的一点新知识,将县里的客运中心和快递网点细致的查了一遍。
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皆是一无所获。
这要是一般的案子,甚至是普通的运毒案,做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都有可能束之高阁了。
没有线索,总不可能让专案组的成员干等着。
江远积案的人手却是有些过于充足,加上是命案的延续,江远手底下等于掌握着大量的人力。
“倒查监控,就查客车站和快递点的监控,看能不能找到一号和二号受害人的。”
坐在会议桌的一头,江远憋足了劲,想出了一个笨办法。
柳景辉听的就吓一跳,忙道:“这个范围可太大了。”
宁台县下属的有那么多的乡镇,大部分还是依靠客车来通勤的。客车站也就有相当的规模,日常总是停着二十辆以上的大巴车和中巴车,而覆盖到这些车辆的,以及候车厅里的监控摄像头的总数,妥妥的过百规模。
看完这么多的视频监控需要多长时间,柳景辉都有点不敢想。
至于快递点,那数量也不少,一个个的监控搜索过来,至少也是一个客车站的规模。
关键是,像客车站这样的地方,它的监控体系,总体上是不完善的。像是经常坐大巴车的人,甚至可能不去站内买票,而会在站外的街道处等着。
等于说,即使查上百个监控,还是有可能查漏了。
这种排查方案,柳景辉是不会做的。他这辈子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要说起来,他人生中遇到的最富裕的排查,是自己失踪的那次。
江远年少成名,又是江村人,却是有点不怕浪费的心态,反正就这么一条线索,查不到再说呗。
底下的警员更不会啰嗦,得到了命令,就去照做了。
很快,宁台县刑警大队新建的小楼里,四楼就放满了电视机和显示器。
二十几名警员熬夜看监控,足足看了两天。
这场面,将前来帮忙的张坤都给看傻掉了。
张坤常年做科普,参与案件的机会很少,大案要案的参与度更低。
江远现在用的是现案命案的规模在做毒品运输案,对张坤来说,只觉得资源充沛的爆炸。
江远也管不着张坤怎么想,对他来说,目前尚未确定的毒品运输案,本身就是命案的组成部分之一,要是找不到毒品案的证据的话,那凶手的动机,凶手和受害人的关系,都很难说清楚。
江远自己也扫着监控视屏,而且专扫格外模糊的那种。
有好几次,几个身材相仿的人像,都是通过江远的影像增强才确认排除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最早参与专案组破案的民警们,有熬不住的,也开始陆陆续续的睡觉了。
江远调来了更多的民警,填补空位。
牧志洋也是披挂上阵,找了一个空位就坐了上去,打开电脑就看了起来。
不长时间,牧志洋就举起了手:“江队,我看到一个人,有点像是一号受害人。”
第377章 终究还是监控扛下了所有
在江远查看屏幕的时间里,牧志洋莫名的有点坐立不安。
别看就是从屏幕上找到了一个人,这可是好几十号人,看了两天,才看出来的唯一的成果,而且对案情有直接的突破。
牧志洋觉得,自己多多少少,算是对案件有贡献了。
在如今的江远积案专班里,能有贡献就挺不容易了,特别是看看牧志洋的同事们,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来自大城市的精英组成员,探个头出来都很不容易了。
事实上也不是太容易。
屏幕里的一号,跟冰棺里的一号死者还是有些不同的。不止是少了尸斑,金链子和手表也都没带,只是穿的衬衫有点类似,发型还有稍稍的改变。
牧志洋能从人群中逮出这个瞬间来,已经算是颇具慧眼了。
“应该是同一个人。”江远是通过步态来判断的,这种方式也是现在身份识别技术中的主流,国内的大型飞机场,高铁站等人群卡口处,用的都是步态识别,而非人脸识别。
柳景辉也走过来看,并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车牌号,道:“把这个车找出来,把驾驶员和车主带回来问一下。这种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到客车站去的。”
“我们去。”高玉燕和董冰默默组了个队。
最近没有抓捕任务,两人也需要在积案专班中寻找新定位。
江远点头同意了,又道:“车也带回来,扫扫看。”
“是。”两人齐声回答。
“这样看来,一号就是货主了。”柳景辉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开始分析了起来:“一号很可能是通过宁台县的客运站送了毒品出去,那二号杀死一号的理由,谋财还是谋人呢?”
孟成标是有经验的,道:“谋财应该奔着货去,一号身边应该没有货了才对。”
“对,如果奔着谋财的话,一号身上的项链和表也应该被撸走才对。所以,二号受害人,之前就是奔着杀死一号去的。目的呢?”
孟成标道:“二号还吸毒,脱离不了毒圈的范围,所以,杀人多数跟毒品相关,是毒贩内斗?”
柳景辉道:“也确实有可能,酒吧的调酒师也是吸毒的。而且,两人有很大的概率,互相认识。”
江远听到这里,不由回忆起了犯罪现场的景象,并缓缓点头。
唐佳配合的问:“为什么是认识的?”
“之前是不知道他们是毒贩。你想想,凌晨三点多,坐在酒吧里喝酒的毒贩,不管他是因为什么理由坐在哪里的,这时候要是进来一个陌生人,防御和警惕性是不是立即就起来了,怎么可能还慢吞吞的坐在吧台喝酒。”柳景辉说着停顿了一下,道:“当然,我不排除他是个冷静硬汉,被人走到面前直接一刀戳死。”
“装逼致死就有意思了。”申耀伟感受到了最后一个画面,呵呵的笑了起来。
“从尸检来看,冷静硬汉的可能性不高。”江远亲自剖的尸体,而且这次是现案首剖,比平时做积案得到的信息要多的多,很自信的道:“就算他是007,看到其他人进来了,肌肉也会绷紧才对。加上是当场被戳死的,戳中的又是心脏……但从肌肉的状态来看,他见到对方,应该还是比较放松的。”
有了江远的尸检背书,柳景辉的推理都顺畅起来。
柳景辉琢磨了一下,低声道:“如此说来,一号和二号互相认识,一号在酒吧里喝酒,由酒保开门,接着酒保就离开回家了。二号过来见面,那两人很可能是约好的,但是,二号出人意料的戳死了一号,这里面估计是有什么事情……问题在于,二号自杀的也有些过于果断了。”
大家都没吭声,在推理这块,柳景辉的脑袋还是属于顶流的。
柳景辉思考片刻,继续道:“二号戳杀一号,二号自杀,这么看来,主动方应该是二号,一号应当是被动方,可能只是正常的运输毒品……”
孟成标无声的笑了一下,正常运输毒品这种描述,有点戳中了他的笑点。
柳景辉的大脑正在疯狂运转,暂时来不及修正语言。
另一方面,他也无法做出进一步的推理了。
新得到的线索,只是证实了一号死者确实在运毒,事实上,就是这条线索,都还要等高玉燕等人去证实,由此推断两名死者之间的事情,显然还是不足够的。
“现在就只能顺着这条毒品运输线查下去了。”柳景辉斩断了更多的思绪,先给出了结论。
江远赞同点头,手底下人就自动的忙碌了起来。
人货分离的毒品运输方式确实先进,但也不是什么天顶星科技,它主要还是保护了货主,更多的其实是法律层面上的价值,并不能减少被发现的概率。
也就是说,毒品的运输路线还是有机会调查出来的。
两个小时后。
高玉燕和董冰匆匆的带回了客车的驾驶员。
驾驶员还算冷静,坐进了审讯室里,也是有一说一的样子。
现在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时代。驾驶员在群里其实听说过类似的事情,而就目前来说,警方即使发现了客车上有无主毒品,也鲜少有惩罚驾驶员和客运公司的案例。
这是法律上的“主观不明知”,只要驾驶员不知道这事,没有参与其中,最多就只是问话而已。
当然,宁台警方也没准备将这名驾驶员送进去,高玉燕等人,也只是尽可能细致的询问细节。
很快,相关的信息就摆在了江远案前。
一号死者直接用的是寄送的方式,也就是临时带着行李到车站,请驾驶员将之放进车站行李寄存处,整个过程,竟是完全不需要自己人的参与。
“这些家伙已经是摸索出一套方法了。”柳景辉也是头一次接触此类案件,看的频频皱眉。
江远皱皱眉,道:“继续查监控吧。”
遇事不决查监控,没有证据查监控,本来就是现在的刑警们的即战力的表现。
柳景辉对此多少有点不能接受,低头不语。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一号死者出现在车站的时间了,我觉得可以直接锁定他,就用监控查他接下来几天的行止,看看他跟什么人接触过……”江远对宁台县的监控系统还是颇有信心的,新更换的成体系的监控系统,在客车站和酒吧街这样的繁华地方,还是能够发挥极大的作用的。
柳景辉有点犹豫:“这也不一定能排查出结果来。”
“排查不出来也没关系,再想办法。”江远见柳景辉没有多的话说,拿出手机就开始下命令了。
他做了这么多的案子,多多少少其实也悟出了一个道理,有的案子,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案子,总得要浪费一些资源,才有做出来的可能的。
扣扣索索的想要节省资源的结果,就是案件未能侦破,于是全盘皆输,所有的资源都白白花销了。
柳景辉在省厅工作,日常就是出去支援各个市县,做什么事都要当地警方配合,每次想的都是降本增效的事,自然没有江远的洒脱和豪迈。
这次其实也一样,最终决定权肯定是宁台县局这边,也就是江远做最终决定,而他用的也是宁台县局的资源。
于是新一轮的监控排查,再次开启。
当然,比起上一次,这次就简单多了,首先规模就小的多了,只需要十几人,集中到一个会议室里即可。
再者,硬件设备都是齐全的,之前抱过来的电脑显示器和电视屏幕,都选好的大的用,人员的安排也差不多,只有牧志洋被提前拉了过来,就坐在会议室的中间,用的还是之前的电脑。
这次监控排查的起始点,就是牧志洋先前发现一号受害人的时间和地点,接着,监控摄像头就随着一号的行进而行进。
说起来简单,实际上,因为摄像头的监控和拍摄是不连续的,即使一号不采取反侦察的手段,也是不断的有断层出现。
想要像电视里一样,连续不断的追踪一个人的行进,京沪主城区以外的地方,大概都很难做到。
这时候,影像办公室的几位往期小精英们,倒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断的采取诸如跳跃之类的技术,寻找并重新锁定一号。
跳跃这种技术,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既然监控本身是不连续的,那为何要追求亦步亦趋式的跟随呢,完全可以根据他的行进方向,时间等因素,直接跳到更前方,更清晰的摄像头下,重新搜索锁定他。
当然,做起来就复杂的多了,但在大量人手的帮助下,也就坚持的做了下来。
终于,在一号死亡前的一天,在酒吧街附近的十字路口,监控摄像头拍下了一号和二号相遇的画面。
那一刻,一号和二号的脸上,都带着些微的惊讶和不动声色。
十字路口处的摄像头的清晰度,不足以分辨出两人的口型,但也足够带来诸多的猜测了。
“两个死人的历史性碰面。”柳景辉看着屏幕上,一号和二号面对面的说话,再擦身而走的场景,不觉念叨了一句。
第378章 运输链
柳景辉对一号和二号的身份,以及关系,做出了多种揣测。
其中最靠谱的,大约是故交意外相遇,二号却因为吸毒或别的什么原因,而起了杀心。
江远倒是不反对他的揣测,但在具体的案件侦破中,江远还是更愿意跟着证据走。
现在的证据就是监控影像。
宁台县的影像是做的比较完善了,城区的密集程度不见得比长阳市的高,但因为设备新,配置全,配置的合理性绝对是强于长阳市的。
再有一群人拉出来看影像,用于破案是极其方便的。
放在别的城市,刑警们日常都忙的飞起,也就是命案之类的,能够筹集大批的人手,等命案忙完了,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想要像宁台县这样一点点的抠影像的也都很少。
于是,专案组的成员继续没日没夜的看影像。
也没有哪名警员因此而喊苦喊累的。
正常的案件侦破,原本就是如此。
刑警三宝本就是影像、手机和DNA,一号和二号的DNA查不出有用的东西,又都很注意手机的使用,那剩下的也就是影像了。
江远采取影像策略,反而更符合大家的预期。至于说受累,当刑警的,不是腿受累,就是眼受累,这两样都不累的话,多半就要受伤了。
很快,通过监控录像,专案组成员就摸清了两人连日来的行止。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