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59章

作者:志鸟村

  “我给你们架锅。回头骨头煮出来,还得靠你们来看了。”牛法医面对翟法医,就没什么羞涩的承认了自己的不足。

  他的资历比江远深太多了。想当年,他还在辖区抠米青斑的时候,江远可能都不具备这种功能。

  但是,他的资历跟翟法医一比,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论起来,牛法医刚入职的时候,还上过翟法医的培训课。

  这边的解剖室算是牛法医的地盘,他喊上另外两个人,积极的拿出高压锅和钢筋锅,前者是用电的,后者用煤气,两人用力架上炉灶,就生火烧水。

  一个正常人总有百十斤的重量,今次刨出来的尸体,虽然腐烂变质的不成样子,但骨架子在那里,小锅肯定是煮不过来的。

  电压力锅用的是商用16升的,勉强能煮一个普通人的大腿骨,但身高要是过一米八五的话,像江远这种,就只能用旁边的钢筋锅来煮了。

  后者的容积也不够大,但可以这头煮完了煮另一头,慢点归慢点,总能煮脱骨就是了。

  一口气煮两个人,这个工作量,要比煮两头羊甚至四头羊还要大的。

  几名法医一起忙活起来,好半天才理顺了。

  翟法医也是积极帮忙。

  做法医的就是这样,级别再高,也得照常做事。

  忙忙碌碌的将准备工作完成,看着两口锅都沸腾起来,翟法医再回过头来,就见江远将尸袋提到了另一张解剖桌上,一副认真研究的样子。

  翟法医皱皱眉,走过来问:“有什么发现?”

  “这几个尸袋好像都有变色。”江远正在翻看最外的旅行袋。

  “被戳破了吗?”牛法医放下夹子,走过来看。

  “外层有一点戳破的痕迹,但主要不是这里。”江远将两层尸袋的内侧翻起来,道:“你们看,凶手为了搬运尸体,先是将尸体分尸,切割到塑料袋里,再把塑料袋装入红蓝格的袋子里,最后将红蓝格袋子装进灰色旅行袋里。“

  “那时候人装肉,再放冰箱之类的,就是这么装的。”翟法医很有经验的说明了一句。

  江远点点头,又道:“但这个袋子的变色,更可能是灼烧造成的。”

  “咦?”翟法医意外的过来看。

  果然,红蓝格子的编织袋的一角,果然有袋子变色的情况。

  甚至在最外侧的灰色旅行袋里,都有红蓝色的印记。

  这肯定不能是污染造成的。

  翟法医仔细思考,这还真的有点像是灼烧造成的痕迹。

  “塑料袋一烧,应该就没了才对。”翟法医自己念叨着。

  “确实。”

  江远也念叨着。

  牛法医在旁边看着两人冥思苦想,突然有点懒得想。

  他在尸体之外,稍微有点研究的就是纸巾之类的东西,塑料袋或者橡胶什么的,依旧是令人厌恶的。

  这时候,江远的脑海中,突然闪过大壮讨厌坐车的样子,然后是自己上到停车场,扫到的场景,不由道:“是摩托车。”

  “什么?”

  “这个旅行袋和红蓝格的袋子,都是不能承受高温的,那就是低温灼烧。摩托车的排气管!”

  江远这么说,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矿洞附近的停车场,有一些摩托车的痕迹,但少有汽车的痕迹。

  紫峰镇当地人,虽然有车的人家不少,但当地人上山,更多的是还是骑摩托车。

  摩托车也是比私家车更流行的交通工具。

  江远将解剖床当凳子,将红蓝格的袋子横过来,受热的一端垂下,道:“你看,如果是摩托车运着尸体上山,袋子这一头,就有可能触碰到排气管。”

  “排气管的温度,也不会很低吧。”翟法医有点不太确定的样子。

  “唔……某种排气管温度比较低的摩托车?”江远对这方面也不是太熟悉。

  翟法医看看两个装尸体的袋子,又自己摆弄了一下位置,有点不确定的道:“我也不懂摩托车,有谁懂的?”

  在场的法医纷纷摇头。

  法医研究衣服或者卫生纸,那是工作需要,骑摩托车算什么?

  “那找几辆摩托车试一下吧。”江远开口道。

  “做个实验吗?”翟法医倒也赞成。

  法医做这种尸体以外的分析的时候,经常是需要做实验的。就比如猜测凶手是将尸体装进行李箱运走的,那找一名身高体重略大的同事,在行李箱里睡一下,就是很有必要的事了。

  不过,摩托车的来源让翟法医想了半天,才道:“最好是找本地的领导问一下,看能不能找个二手摩托车贩子,协调协调,多试几辆车。”

  江远听的一愣,接着赞同道:“这样也行。也好。”

  翟法医听的奇怪:“你本来想怎么试?”

  “买?”江远道:“摩托车应该不花多少钱。”

  翟法医乐了一下,再看江远没笑,不由道:“现在县局的经费都这么充足了?”

  “让局里买吗?”江远不由点头:“这样也行。也好。”

第246章 一板车

  “麻烦让一下。”

  “起锅了。”

  “再多加点水。”

  “你把那个肉剔一下。”

  解剖室里,大家一边做事一边嚷嚷着,环境还稍微有点吵杂。

  遇到这种大案子,法医比较多的情况下,做事其实相对轻松。主要是精神压力比较大。

  像是现在,足足六名法医窝在一间解剖室里,休息室里还有能替换的人手,哪怕是煮骨头这种大活,也都变的轻松起来。

  平时用一个夹子夹不起来的大骨头,两个人一起夹,不就很简单了。

  一般的法医不爱做法医人类学,除了难度太高,成功率太低之外,过高的工作量,也是原因之一。

  除非得到的就是白骨化的尸体,否则,大部分只埋几年的尸体,或者水里捞出来的浮尸等等,要想运用法医人类学的知识去分析,都得经过熬煮这个环节。

  不说全过程对心理的影响,就单纯的体力活部分,就已经非常累了。

  而大部分的基层单位,都是只有一名法医的。

  像是王澜这样瘦干干的女法医,若是在只有一个岗位编制的单位里做事的话,独自煮一个人,确实有点太困难了。

  她也不能先分尸再熬煮,刀尖容易不小心在骨头上留下痕迹,到时候是自己的还是凶手的,说不清楚。

  举大锅,装水倒水等等,每一样都不容易。

  当然,以上说的都是普通法医。

  在刑侦行业里,任何一个岗位,真要是做出了技术高度,享受一点特殊待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像是江远之所以能报考宁台县的法医,就是因为吴军同志大闹了一场,要求尊老爱幼,增加人手,降低工作量。

  而江远现在一天天的跑出来做别处的活,又是因为江远足够强,而宁台县刑警队,由此被上峰另眼相看。

  事实上,都不需要到江远的技术水平,任何一名法医,能有一个LV2的法医人类学的技术,申请一名法医助理之类的,还是能做到的。

  像是翟法医这样的,他的法医人类学的技能,大约就是LV2PLUS的样子,很可能一辈子都到不了LV3了,但他在全省范围内,到处指导工作,依旧能够如鱼得水。

  还是人类学的技能难度太高了。

  这门技能的难度系数,大概跟图侦涉及到的影像学类似。而且,不像是影像学,至少市场上有的是高价值的人才。

  法医人类学不仅难,学的人还少。用的机会也不多就是了。

  翟法医原本觉得,江远的法医人类学水平,最多入门多一点的样子,也就是比普通法医强一点,差不多能用的状态——这已经是他对江远高看一眼了。

  毕竟,江远还很年轻,而人类学恰恰需要大量的积累。

  在江远发现了裹尸袋的特殊性之后,翟法医已经有点欣赏江远的敏锐了。

  但是,等骨头熬出来,一根根放到解剖台上的时候,翟法医才发现,江远的实力,离入门真的好远。

  从第一步的拼尸体,翟法医就远远落后于江远的进度。

  论起来,拼尸体是医学生都能做的活,但这东西,做起来的时候,依旧是有三六九等的。

  最弱的学生们,可能就得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去拼,一个个找骨头,然后不停的调整。

  强的像是江远这种,就是拿个骨头,就随手往解剖台上一放,位置基本都是刚刚好。

  这种举重若轻的操作,翟法医自己能做到,实质上也是不轻松的。

  翟法医的年纪也大了,精力体力本来就有点跟不上,稍微几个恍惚,就听江远已经开始出判断了:

  “尸源一,年龄35到40岁之间,女性……”

  “身高160左右……”

  “肩部损伤,颈椎病,膝关节损伤……”

  翟法医本来在拼另一锅的骨头,听江远这边都开始出结论了,干脆也不拼了,就转头过来翻江远的骨头,并核验。

  自然都是错不了的。

  像是判断年龄,性别这种事,江远现在拿一块骨头,几乎就能判断个七七八八出来。

  这个听起来像是人类学的基础要求,其实已经难的飞起了。

  普通的法医,若是不擅长人类学的话,那通常就需要骨盆来做判断了。

  给个脑袋都不好使。

  有的人,你看他活着的时候的脑袋,都看不出男女来,死了给个颅骨,就想判断男女,其实是挺难的。

  不是完全判断不出来,但一名法医要是判断四次,有一次判断错男女,刑警队敢用这样的结论吗?

  所以,对普通法医来说,还是骨盆稳当,而且还能一道给出年龄,是否生育等方面的信息。

  骨盆可以说是学渣之聚宝盆了。

  这里其实还可以吐槽一下普通凶手的贫乏知识体系。分尸藏头颅,其实真的没什么必要。除了脑袋新鲜的时候,还能认出脸来,稍微窖藏几天,不加防腐的话,枕边人都叫不出这颗脑袋的名字了。

  至于颅骨复原术什么的,除了大城市的少数牛人做得,一般的刑警队怎么可能有这种资源。

  所以,杀了人要反侦察,藏头还不如藏骨盆。但这个挑衅的意味就比较重了——南村群贼欺我老无力,杀人去臀不去头,公然分尸弃我区。

  最终结果一定是法医人类学LV0.8的普通法医,呼朋引伴,甚至喊来LV3的人类学大佬。

  到了LV3这个层次,每一块骨头几乎都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了。

  别说判断男女了,一条肋骨都可以判断死亡时间。

  不过,人类学的局限也在于这里。

  除了判断男女,判断死者的年龄身高等基本信息,死亡时间的判断从来都不是特别准确。

  再多一点的信息,准确性和难度更是分道而驰的两个极端。

  “差不多就这样了。”江远拼完了一具骸骨,能给的信息也就给完了。

  单就目前的刑侦进度来说,能用的也并不多。

  翟法医微微点头。他也说不出更多了。

  “那咱们看第二具?”江远还是看向翟法医。

  “可以,交给你了。”翟法医果断让位。

  他本来擅长的也不是看骨头。遇到江远这种狠人,干脆就让贤了。

  江远亦不客气,分分钟的拼好了骨头,然后就做分析,道:

  “尸源二,年龄30到35岁之间,女性,身高165左右。死亡时间,3年到5年前。拇趾外翻,可能经常穿高跟鞋,有分娩瘢痕,有生育过……”

  翟法医点头赞成。

  牛法医道:“那就是两名女性,都比较年轻。”

  刚刚一直在表达“俺也一样”的翟法医这下子摇头了,道:“现在给出这样的结论没必要。下一具煮好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