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剩下的2,3,4,6号的尸体,各有各的复杂。
解剖室的4具解剖台,正好陈列4具尸骨。
王澜给几名法医各自分配了一具尸体,唯独越过了江远。
前两具尸体全都有赖于江远的判断,因此,他的法医人类学的知识,显然是足以胜任工作的。甚至可能远超众人。
王澜除了给予他充分的信任,也帮不了什么忙了。
头一天,江远是在4具尸骨前巡游。
之后,江远将越来越多的精力用在了编号3 的尸骨上。
3号尸骨,就是被斧子劈砍过的尸骨。
这具尸骨的腰椎和腿骨的磨损都很厉害,江远最初的判断是从事体力劳动。
当然,此判断并没有问题,奈何范围太大了,想要就此找到人,基本是不可能的。
最初,江远还准备研究研究斧头的痕迹。
如果能够确定斧头的类型,即使不能破案,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线索。比如现在人常见的消防斧,或者是砍柴用的小斧头等等,买的人肯定不多。
事实证明,江远还是小看了工具痕迹检验,就他在这方面的道行,根本勘不破斧头的来历。
判断死亡时间……这条路自然更不可能了。
水下世界就是一个封闭世界,年成这么久的尸体,要判断死亡时间,通常得求助于外界了。譬如看看蛆虫繁衍到了几代,水藻生长了多长时间……
别说条件不太具备,就是具备了,死亡时间的判断,也只能以年为单位来预估。
事实上,死亡时间的判断,是法医学里最难也最精深的部分,换句话说,就是最不准的地方。
现案遇到新鲜的,还有热气的尸体,尚能通过肝温肛温的,测量一下。旧案旧到眼下的程度,肝也没有了,肛门也没有了,微生物都不知道有没有更新换代了……
最后,能够给江远研究的,还是最朴素的骨头上的痕迹。
理论上,骸骨能够提供一具尸体,生前的许多痕迹,不仅是生活,还可以是工作的,疾病的,又或者是环境的。
一个适合现代人的例子,假如在地铁里现杀20个人,烹去皮肉,只观察骨头,最普遍的骸骨痕迹是什么?
颈椎过度磨损的发生率一定是超高的。
江远已经看到了三号尸体的腰椎和腿骨的磨损,进一步的观察,最后判断,他的膝盖,胫骨,乃至于脚后跟的磨损,都应该是来自于日常生活或职业的。
只是什么职业会磨损到这些位置,就让江远有些摸不清头脑了。
他自己想了一顿泡面的时间,没想清楚,就直接打电话给柳景辉了。
在江远看来,搞推理的柳景辉,估计也就这种时候,能派上些用场。
山南省厅四级高级警长柳景辉,接到电话,就飞速的赶到了解剖室来。
江远给他找了一身防护服,且道:“你其实不用过来的,咱们电话里说,就可以了。”
柳景辉摇头:“很多东西,要亲自看了才能明确的。”
“行吧。”江远将他领到了3号解剖台前,再将一根胫骨递给他,道:“你亲自看吧。”
胫骨就是小腿骨,或者说的准确一点,是小腿中相对较大的内侧骨。
它的硬度很高,抓到手里,刚好单手握持——聪明的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胫骨的特性,所以,早在几千年前,他们就将胫骨磨成了匕首,中间还开了血槽。
根据出土文物的形态来看,胫骨作为匕首材料,还是非常优秀的。
但是,单纯的作为证据,柳景辉翻来覆去的看了半天,啥也没看出来。
“你给讲解下吧。”柳景辉叹口气。
几名法医也悄么么的凑了过来,想听听江远的现场讲法。
“磨损主要在这里。骨质变的粗糙起来。”江远手握胫骨,将筛选出的一面,展示给柳景辉看。
柳景辉依旧没看出来。
“所以我说,电话里说就可以了。”江远道。
“反正也不远。”柳景辉争辩一句,再将注意力转回尸体,问:“你说的这些磨损,是做什么动作,做出来的?”
“可能经常下蹲之类的。”江远说着模拟了一下。
柳景辉细看,微微点头:“膝盖,胫骨,脚后跟。”
江远点头:“可惜是一名男性,要是女性的话,可能是做服务行业的。”
“哎呦……”柳景辉啧啧两声,打量着江远:“你很懂嘛,不愧是江村人,年纪轻轻就……”
“我指的是服务员,比如鞋类的销售,或者头等舱的空乘。”
“男性也可以做这些工作嘛,性别要不要卡的这么死?”柳景辉先开玩笑。
江远撇撇嘴:“重体力。”
“经常扛行李的头等舱空乘。或者,晚上去快递点兼职的鞋类销售?”
“我只是举例。”江远摇头,道:“以死者的年龄来看,他日常下蹲的时间,要比卖鞋这种的职业,时间长的多。”
“电焊工?”
江远迟疑片刻,点头道:“有可能。”
“某种运动的运动员,比如滑雪?”
“也有可能。”
柳景辉又猜了几种职业,差不多算是理解了江远的判断。
“这个凶手,杀人杀的很随意啊。”柳景辉叹口气。
江远“恩”的一声,将胫骨摆放好,再看看其他几具尸体,问柳景辉,道:“专案组那边怎么样?”
“一地鸡毛吧。”柳景辉沉声道。
“省厅不是派您来参谋指挥的吗?”江远看向柳景辉。
“我的判断啊,这人估计是随机作案。”柳景辉也看向江远:“你知道这种案子,要怎么破吗?”
江远摇头。各省的命案积案里面,随机作案占了一大半,不是没有原因的。
“就得堆积已知的条件。要从无序中,寻找有序,列出已知的条件,这是最基础的一步。”柳景辉道:“我又喊了两队蛙人,看看还有没有尸体在水库里。如果捞不到的话,现有的几具尸体,就是咱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了。”
第193章 寻找线头
解剖室里,空气弥漫着古怪的味道,让人呼吸都觉得有些困难。
柳景辉说的容易,他自己都觉得麻烦。
专案组更是焦头烂额。
六具尸体的凶杀案,上级的问询和压力从来就没有停过。
要不是清河市唯二的两名白衬衣亲自打电话到省城,限时破案的命令说不定都要落下来了。
真到那个时候,市局上下也都不用睡觉了。
老婆们都只能独守空房。
肝才是对的。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玩的再花,你也得破案不是?光是一个劲的在外面摸,又能怎么样?
正常生活,是不能学着电影来过的。
如果说开始两天,专案组上下还在熟悉案情,搜查线索。那到了第四第五天,还没有积极消息传过来,稍微懂点刑侦的领导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硬不起来!
而且,很可能是吃药都药不起来的大问题。
否则,就会开口说话啊,至少喊个压脉带。
所以,在案发后的第五天,局长也坐进专案组的办公室了。
一时间,专案组上下,表情都是扭曲的。
清河市刑警支队的支队长沈飞鸿同志,也终于想起了柳景辉,好容易送走局长,立即邀请柳景辉来开会。
烟雾缭绕的会议室,大家都露出了真诚且尴尬的笑容。
沈飞鸿主动递烟,道:“柳处,咱们现在卡壳了,您得给我们些建议啊。”
柳景辉心道,我以前倒是给了你们建议啊,你们也没听呐。
当然,事实证明,他之前给的建议也没什么用就是了。不过,破案嘛,就是在黑暗中前行,你不摸到三更半夜,怎么可能就摸到想要的?
柳景辉常年在外面破案,早就习惯了各地警务的不同作风。有想法的警务领导多了,而且都有很强的掌控欲,只是有的能破案,有的不能破案罢了。
沈飞鸿不算最糟糕的那种,也有破案的能力,只是遇到的案件太复杂罢了。
换个小点的现发命案,人家说不定自己就侦破了。
回过头来说,小点的现发命案,他也见不到柳景辉。
“可以先基于水库查起来。关于水库的水文资料,历年的水位,咱们应该有资料了吧。”柳景辉也没想着怼人,心平气和的说了起来。
重案组的石队长的年龄跟他差不多,也在旁边点起一根烟,往旁边呼了一口,道:“我们请了一位水文专家,据他说,这边水库自建设以来,水位就没有低到这里的……内部的水流的情况,研究资料也不多,总结下来,凶手要是懂得利用水库的水流啥的,那就不止是本地人了,还得是精通水性,住水边的那种。”
“但咱们也不知道凶手有没有这么懂。”柳景辉表示明白。
石队长点点头:“确实没办法证明,但我觉得,凶手在水库周边生活和工作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哦?”
“我们走访目击者,尤其是周围喜欢钓鱼的人,我们问了不下300人。”石队长强调着数量,道:“一个看到的都没有,也没有传说,也没有消息。”
寻找目击者是每个案子都可以做的,本案的效果按说是更好才对。
那么大的尸包,丢进水库里面,多少会有些动静的。白天太显眼的话,晚上抛尸也有可能被人看到。
而且,凶手又不是抛尸一次。
石队长在前次会议上,就提出过类似的疑问,现在更是加强语气,道:“俗话说,走的夜路多了,总会遇到鬼。那么多的钓鱼佬,就没有一个听到水库里的声音,说明凶手选的位置绝对好,这不是用眼睛看看就能选到的位置。”
“有可能就是运气好,第一次丢那里了,没被发现,后面就跟着丢进去了呗。”旁边是清河局的另一名老刑侦,作为反对派,他也是几次反对以水库为中心的搜索和侦查。
这是典型的刑侦方向的争夺了,柳景辉已经见识过一次了,现在依旧无法做判断。
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尤其是后面的老刑侦,他的话听着像是在抬杠,但实际上,连环杀手不就是这么回事。
这东西跟做生意创业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拿很重要的东西出来博的,所以,事前肯定都是有过自认为完备的调查研究,并付诸实践的。
而最终的结果,有些是跟实力有关的,有些就是跟运气有关的。
一个人用错误的认知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地点,开了一家错误的店面,结果他因为种种机缘巧合,他赚钱了,有没有可能?
太有可能了。
一名凶手用错误的认知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抛尸地点,结果他没被发现,有没有可能?
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时候,老刑侦又补了一句:“这个水库是附近居民生活、饮用和灌溉用的主要水库,周边熟悉它的居民很多,你不好查。另外一个,大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更不会把尸体丢到里面去。我们在农村破案的时候,也没有人把尸体丢自家水井的道理。”
“1234和56,可是在两个区域发现的,说明凶手选了两个地点,两个地点都没发现,而且第二个比第一个还隐蔽,这就说明不是运气好,不是意外找到的抛尸地。”石队长坚持自己的观点。
柳景辉插话道:“56不是冲过去的吗?有问过那个水文专家吗?”
石队长道:“问过,不是冲过去的。就是另外找地方抛的。”
柳景辉赞同了一句,不等石队长露出喜悦的表情,又道:“但也不能说明凶手就是水库周边的人。凶手应该是了解水库的,这点我们都同意。我觉得恰恰应该综合你们两人的想法,凶手并不是水库周边的人,但了解水库,这样的人,肯定也有不少吧。”
石队长沉默片刻,道:“那也太巧合了。”
老刑侦亦是沉默不语,显然不是很赞同柳景辉的结论。而且,从他的角度去看,这也没法查,总不能一个人一个人的问过去:你对清河的佰川水库熟不熟?
柳景辉暗叹一声,其实推理的问题就是这样,大家都可以基于一些事实去做推理,但在推理的过程中,并不是最大概率事件,就是真相。
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辅助了。
或者,换一个思考的方向,看看两者是否能有交集。
“交通工具,调查的怎么样?”柳景辉问。
“水库自己的车,工作人员的车,经常送货过来的车,我们都查过了。”这次说话的是陈队长。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