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18章

作者:志鸟村

  “什么意思?”柳景辉不确定自己是否听明白了。

  江远道:“我看了水库抛尸的地方,附近都是有公路的,我怀疑凶手是开车到公路附近,然后再运尸体过去,然后弃尸。正常来说,他应该不会再单独挖坑埋尸了吧。”

  “恩,凶手应该很强壮,用非机动车,甚至直接背尸也有可能。”柳景辉向江远说着自己的判断。

  江远有点意外:“那尸包很重的。我们抬到解剖台上,都是四个人轻松,三个人费力。”

  “农村过年抬猪也得四个人。”柳景辉一语带过,又道:“背还是能背动的,我们之前做过相关统计,中近距离的抛尸,以人背和非机动车为主。”

  “你觉得凶手住在水库附近?”

  “至少对水库很熟悉。”柳景辉道:“我去现场看了,也问了帮忙捞尸的当地人。凶手选择的地方非常好,如果不是这次干旱,正常情况下,都是发现不了的。”

  “如果非常熟悉水库的话,不是更应该选择深水区吗?”

  “这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深水区都靠近水库中央,陆运抛尸的难度比较大。另一个,凶手或许正因为对水库熟悉,所以才更不会考虑干涸的情况。因为在他的记忆里,水库恐怕没有干旱到这种程度。”

  江远缓缓点头。柳景辉的推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而江远也不准备在这方面跟柳景辉辩论。

  “再一个。凶手后续的小尸包,是在更深水的水域发现的,这也可以看做是犯罪升级的一部分。”柳景辉停顿了一下,道:“我怀疑他抛小尸包的时候,考虑了水流的问题,这样的话,原始的抛尸地点还要再考虑。”

  江远看着柳景辉头大的样子,不觉一笑。

  刑事科学技术有一点很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你要解决的是现实的问题,但所用的技术其实是来自于纸面的。

  等于说,要通过纸面和实验室的操作,来解释现实中的情况。

  这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DNA和指纹为什么用的那么广泛,那么好用,就是因为它们简单直白,受到现实的干涉比较小。

  犯罪现场重建以及血迹分析,为什么用的人就那么少,就因为它们的判断过程过于复杂,而理想化的事情总是较少的发生。

  搞经济的人,写经济学著作的时候,都要假定出一个“理性经济人”的概念,要求人不仅理性而且自利。

  搞刑科的人,如果假定一个“理性犯罪人”,那就纯属神经病了——人要是能理性且自利,一大半的案子都不会发生了。

  柳景辉要搞推理,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此。

  在没有足够的信息的情况下,你甚至摸不清凶手是不是个精神病。且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精神病。

  若是以美式的侧写分析来说,连环杀手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问题。

  而眼下的六具尸体,其实已经足够给对方冠上这个名头了。

  看着柳景辉烦心的样子,江远困倦了一天的精神,得到了些微的放松。

  于是,江远决定再给他加个码,道:“柳处,5号和6号的头,要是找不到的话,就得考虑扩大搜索范围了。”

  “那么重要?”

  “也不是,我也是试着推理一下,如果凶手能把脑袋处理的踪迹全无的话,他应该也有能力把身体处理的先踪迹全无了。”

  柳景辉愣了愣神,才明白江远说的什么意思,凝神皱眉道:“你该不是想说,还有更多的尸体,而且被另行处理了?”

  江远摊手:“也许吧,我没有证据,纯推理。”

  “扯犊子的推理。”柳景辉浑身的不爽利,平时都是他用推理来恶心人的,没想到这次被江远将了一军。

  这种管杀不管埋的方式,让柳景辉的大脑疯狂的转动起来。

  最终,他还不得不承认,如果凶手不断升级学习的话,真的是有这种可能的。

  “咳咳。大家静一静。”清河市的刑警支队长沈飞鸿站了起来,开始了会议流程。

  在宣布了724清河特大凶杀案专案组成立以后,沈飞鸿通报起了案件的情况。

  一些关于尸检的情报之后,沈飞鸿道:“就在两个小时前,我们前线的干警,确认了1号尸体的尸源,现在由重案大队的石队长,给大家说明一下。”

  江远和王澜都有些意外,一起认真起来。

  石队长的身材高瘦,脸上的颧骨凸出,眼圈黑乎乎,牙齿黄滋滋,乍看起来,像是那种白天开出租,晚上开网约车,交班等待的时间跑美团的司机似的。

  他手里拿了一张纸,上面写画了几句,看了眼,就道:“根据法医提供的信息,1号死者为女性,40岁左右,身高170公分,有安装过烤瓷牙……在查找本市的失踪人员无果后,我们将查找范围扩大到了全省……”

  “最后,我们请求省厅协助,通过线粒体DNA技术,确认了1号死者的身份。死者名为马红艳,万相市人,是万相市茂林土特产公司的采购员,8年前,与公司同事出差,至长阳市分开,各自前往目的地,清河市为马红艳行程的第二站……”

  江远在角落里静静地听着,知道专案组已是拉满的状态了。

  不论是线粒体DNA技术,还是全省范围内的搜索,都是非常耗费人力物力的。

  而将突破口选为1号,也是因为1号尸体的特征比较明显,事实证明,专案组的选择是极其正确的。

  但从结果来看,1号的身份信息,并不足以推动案情的进展。反而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案情的复杂。8年前的失踪案,意味着凶手从8年前,就开始作案了。

第190章 香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像是仙界一般。

  角落里有两盆不知名的花,叶子黄黄的。

  案情分析会进行的很快,主要是没什么分析的东西。

  这种事情并不是人多就有用的。

  尸检报告乏善可陈,给出的结论,还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去调查。

  调查回来的信息量也不足够,进一步的侦查又找不到方向。支队长也只能督促各方继续努力。

  最后,又确定了一个要寻找塑料袋来源的方向,会议就基本结束了。

  在众人散去的时间里,柳景辉就向江远小声道:“咱俩单独聊聊。”

  王澜听到了,斜眼看柳景辉。

  柳景辉哈哈一笑:“您想参加就一起。”

  “不去。”王澜摆摆手,果断走人。

  柳景辉先出门,在走廊等了一下江远,再道:“咱们去警局外吃点东西。顺便聊两句尸体?有啥想吃的?”

  江远也是满脑子的尸体,遂道:“蛙。”

  柳景辉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就在地图上找了家跳跳蛙,再打车过去。

  店家上菜的速度很快,几乎是点好了麻辣香蛙,就端了上来。

  切成块的蛙,被红色的辣椒改造一番,就变的鲜嫩诱人起来。

  江远夹一块吃掉,又夹一块吃掉,骨头就吐在了专门的大平瓷盘上。

  几筷子下去,江远就在瓷盘上,拼出了一只蛙的模样。

  栩栩如生。

  柳景辉本来就没什么胃口,如此一来,更没有胃口了,干脆放下筷子,道:“专案组这样搞,我是不太看好的。”

  “恩?为什么?”江远没想到柳景辉先说起了专案组。

  柳景辉这两天也是憋了一肚子的话,就道:“清河市局没有做此类案件的经验,用的力气不够,很容易坏事的。”

  江远道:“不懂。”

  “我的经验吧,对付这种命案,别看起步就是8年前的,但一旦发现了,一旦启动了,就要以雷霆万钧的姿态打起来,要用对付现案,甚至比对付现案还激烈的手段进行调查。否则,很容易就糟了。”

  “为什么?”

  “因为这都不算是积案。等于是案子被隐藏了起来,凶手也隐藏着,而且一隐藏,就是十年八年的。现在,案子暴露了,说明情况发生了变化,甚至是凶手出现了失误。所以,必须抓住这个变化和失误,否则,下一次机会,也许还要十年八年,我曾经有个案子……”

  “出现的变化,是旱情吧。”江远道。

  柳景辉摇头:“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知道旱情了水库干了,凶手难道不知道?他说不定都开始筹划跑路了。如果在案情公布以前,他离开了,我们如何知晓?说不定就因此而漏了人……”

  江远算是听明白了,说白了,就是柳景辉不满清河市刑警支队的侦查方向和侦查模式。

  但从江远的角度来看,他也不觉得快慢有什么区别。

  自古以来,慢有慢的酸,快有快的爽,刚柔并济才是王道。

  柳景辉的纠结也许有些道理,但江远管不着这些,他就认认真真的吃蛙,然后拼蛙骨头。

  柳景辉看着他拼了三只蛙出来,摆的整整齐齐的,可可爱爱的样子……才道:“现在,最大的证据,就是尸体。你要不要找找微量物证之类的,我让省厅的实验室配合。”

  负责本案的法医是王澜,但在柳景辉看来,这种级别的案子,是没办法论资排辈的。

  江远吃着蛙,道:“尸袋都是浸透的,里面的有机物基本都变质了,无机物的话……尸水都有取样,回头可以跑一下质谱仪,但估计用处不大。”

  柳景辉不由叹了口气。

  “现在才刚开始,确认尸源也得一步步的来,现在有6具尸体,不敢说每具尸体都能确认,但再确认两三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江远安慰了他一具。

  柳景辉略意外:“5号和6号都是无头尸,我以为没什么希望的。”

  “影响不大。大不了就像是1号那样,大范围的排查。”

  “范围大不怕,只要能查出来,我支持你。”柳景辉立即道。

  江远点点头:“我回去就做进一步的细查……”

  “不过,就算这样……”

  江远看看他,没吭声,继续吃蛙。

  柳景辉是个爱说话的人,又是靠推理吃饭的,心里憋着话,他自己都会忍不住。

  果然,柳景辉很快道:“我是不看好从人际关系入手的,死的人太多了,也不正常。不可能杀熟人杀这么多……”

  他最后一句,恰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死的人多了,就产生干扰项了,根据交际圈制造的集合,就不怎么准确了。

  柳景辉又絮絮叨叨的说起来了自己的担心。

  搞刑侦的,在破案期间,情绪也是很不稳定的。

  有些人是不善表达,就一根根的抽烟,有的就一包包的吃泡面,也有柳景辉这种的,遇到陌生人就不爱说话,遇到熟悉的,渐渐的话就多起来的。

  江远听了一会,就将一锅蛙给吃完了,顺便提醒柳景辉道:“这个老板少给蛙了。”

  “你怎么知道……”柳景辉说一半就闭嘴了,可不是,大盘子里面,蛙骨头都一只只的拼好了,果然是上半身多,下半身少……

  “老板!”

  柳景辉大喊一声,准备和老板好好的掰扯掰扯。

  老板过来了,一眼看到桌面上,自家的蛙尸排的像是阵亡的古惑仔似的,机灵的道:“我们的蛙是剁好了做的,给你们打个八五折吧。”

  柳景辉用省下的钱,买了包中华,心情略愉快略殷切的将江远送进了殡仪馆。

  ……

  解剖室里,几名法医孜孜不倦的拼着尸体,行为动作跟江远拼蛙,没什么区别。

  当然,江远更高更壮更年轻,拼的时候样子更酷,所以可以叫酷你急蛙。

  “吃了吗?”江远进门,很酷的向大家打了招呼。

  “没胃口。”休息了一天的叶法医,看着正在煮骨头的锅,满脸的疲惫。

  “我看外面有方便面,您先煮一点吃?”江远吃饱了,于是决定尊老爱幼一番。

  叶法医不领情的问:“用哪个火煮?”

  两个炉子的猛火灶,现在都架着高压锅,嘟嘟的喷气声,一点都不让路的样子。

  就算是法医,挨着高压锅煮面,那也是受不了的。汽跑出来就凝结成水珠了,就算蒸汽是蒸馏水,也是正常法医接受不了的。

  “那我给您泡一碗?”江远还没上手呢,现在把手套一扒,到外间弄个泡面还是可以的。

  叶法医稍微犹豫了一下。旁边几位先喊了起来:

  “给我泡个。”

  “麻烦了,加个肠。”

  “加肠加鸡蛋。”

  江远数了数人头,应了一声,就出去煮面去了。

  柳景辉再着急,也不能以饿死一屋子法医为代价吧。真饿死了,也属于非正常死亡,只是增加了活着的法医的负担。

  外间,有小卖铺新送过来的两箱方便面。且是桶装的,泡起来也不麻烦。

  江远拆开一箱,就见桶面上几个大字:大骨汤面。

  江远默默的将之放了回去,拆开第二箱:大骨浓汤。下面还配了大转子煮熟的图,中间有温暖的注释:每1粒都是浓缩还原骨汤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