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那女孩死的时候,才十六岁。
“进岔路口,然后抓人。2号车,你堵前面。”魏振国开始指挥着抓人了。
三辆车的民警随命令而动,自然而然的行成了包围圈。
抓贼抓了二十多年,魏振国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上吧。”魏振国看准了时机,示意司机停车,自己也推门下车。
前方,就见两两步行的几对壮汉,听到一声口哨声,全都突然启动了起来。
作为目标的犯罪嫌疑人,还在现场傻站着,脑子里想的还是“快闪”。
紧接着,他就被狠狠的摁到了地上。
与此同时,落后一步没扑上人的两人,不由分说的将其两手从其怀里抽了出来。
“刘玉泉,知道为什么抓你吗?”魏振国没有按常规出牌,上前来,用的是山南话。
山南的乡音不算重,但只要在山南生活几年,总归是能听出来的。
本来还在挣扎的刘玉泉听到魏振国的问话,不由傻住了。
“刘玉泉,知道为什么抓你吗?”魏振国又问了一遍。
刘玉泉的抬起头,肩膀颤动两下,低声道:“知道。”
魏振国内心一喜,看来是抓对人了。
审讯从抓捕前,其实就开始了。
现在,刚刚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刘玉泉,脑海中不由的闪过娇妻幼儿的模样,知道自此刻起,他建立的沙滩上的堡垒已然崩塌,强烈的幻灭感,让他连自己的命都不在乎了,更别说是抵抗了。
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个偶尔猥亵女性,即使多次冲动,但最终也只杀死过一名花季少女的普通性犯罪者罢了。
十三年的平静生活,并不能让他成长,只是让他变的更加普通,更加脆弱罢了。
第180章 分工合作
1600公里的路程,往返3000多公里,中间只停留了一天的时间。
江远回到宁台县,人都是懵的。
现在要是有人问他,洛晋市是啥样子的,江远只能用缓慢的语速问:裸什么?
就这,江远还是受到特殊待遇的。
另外三人开着车押解刘玉泉呢。同样,没有派四个人而是派三个人押解,已经是考虑到长途中的舒适问题了。
黄强民全程挂着22.2度的笑容来到法医办公室,看到江远一脸疲惫的样子,不觉一笑:“你看看,累坏了吧,我就说抓捕不要去了,让其他人跑就行了。”
“我是想,也许遇到需要现场找线索,或者找证据之类的工作。”江远昨天休息了一晚,依旧没缓过劲来的样子,但看在大队长的面子上,还是站了起来。
黄强民给江远递了一支烟,顺手发给吴军一支,等吴军给点燃了,抽了一口道:“你的想法也挺好,确实,面对命案积案,咱们是应该全力出击的。不过……”
黄强民说到这里,转身将办公室的门给关上了。
门背后,挂着关二爷,晃晃悠悠的,丹凤眼像是在斜着看人。
很显然,吴军同志有一些关于外省回来的同志如何刷新自我,完善自我的另类认知。且仪式尚未完成。
黄强民的嘴角抽动两下,装作没看见的转身了。
“咱们关起门来,说点不太正确的话。江远,这种抓捕现场的线索,谁都能做的,就算遇到特别难的,采了发回来,你再看过分析,也是一样的。再不行,一定要去现场了,再临时过去,也来得及。”黄强民说话的声音明显放小了一些。
吴军咳咳两声,也连忙说两句政治不正确的话,道:“江远,大队长这是真的关心。我也赞同,你有本事把案子做出来,抓捕的工作,还有后面这些补全证据的活,交给其他人做就行了。”
“恩,大家各有专长,分工合作。”黄强民觉得说到位了。
他现在突然有特别强烈的意愿说这些话,也是因为江远展现出来的实力过于惊人了。
13年前的命案,说破就给破了,而且是一逮一个准。
犯罪嫌疑人在路上,就交代了一些犯罪细节,黄强民也是迫不及待的去查证了,结果自不必说。
像是这种案件,都是保密起来的,特别是一些犯罪的细节,比如把衣服的哪个地方撕破了,把现场的什么物件给搬动了,又或者凶器藏在了哪里,血衣如何处理的等等,都是秘而不宣的。
甚至有些内容,属于卷宗里都没写进去的。是只有去过现场,甚至只有在现场才能看到的听到的。
一旦这些细节内容被证实,身份也就被证实了。
现在的案子,别说是命案要去现场指认,一些盗窃案都有现场指认的环节,就等于是从另一个方面,确定了其口供的效力。
611何静琴案,也是黄强民就任刑警大队长以后,亲自操办的案子。
这个案子当年做的有多难,黄强民想起来都感慨。
只不过,当时考虑的刑侦方向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强悳奸的事实,受害人居住的大楼附近,几个月内又有入室盗窃的案件发生,所以,主要是从谋财导致死亡的角度去考虑的。
后期甚至考虑到是否因何静琴的父母的关系,导致的仇恨杀人,或者是绑架未遂。
当时,这个案子因为发生在全县最高建筑内,引来了许多关注,尤其是楼内住户和附近居民的惶恐不安。也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专案组亦是不眠不休,夜以继日。
黄强民连续两周,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其中一半还是在车里睡的。
专案组内的其他成员,在工作热情上,在奋斗精神上,也都是可圈可点的。专案组人数最多的时候破百,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也都有三四十人扑在这个案子上。
但是,破案这种事,真的不是有热情有奋斗就能达成的。
若是按照工作时间算,13年前的何静琴案,宁台县的警务系统起码投入了七八万个工时在里面,后面几年的清理积案,投给这个案子的时间,也有几百个小时的工时。
但江远这边,所用的工时有多少?
江远重启案件也就是10个小时,也许就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后期的抓捕,大概用出去几百个工时罢了。
百倍的工作效率。
最关键的是,这个案子的侦破的方式,跟江远之前用指纹,用DNA,用足迹都不一样。
重建犯罪现场这种技术,展现出来的,其实不仅仅是给予一个侦破方向。
它是创造出了一个平台。
只要江远重建出了犯罪现场,那专案组的成员,都可以就此了解犯罪现场的全貌。
相当于让大家看到了一场犯罪现场的血迹录像一样。
而有了这个基础,再侦破案件,显然比单纯的一枚指纹,或者DNA碰运气要好的多。
这大牲口,是真的能开荒啊!
黄强民没有催促江远,又拍拍他的肩膀,亲切的说两句“好好休息”之类的话,就打开办公室门,出去了。
都没有多瞅关二爷一眼。
吴军上前将关二爷收了起来,心里琢磨着下次重新放个地方。
江远的状态不佳,再做事也是有心无力,看了会小说,就按时下班去了。
第二天,江远来的稍晚一点。
刘玉泉已经被好好的关进了看守所,并有检察院提前介入了。
这段时间,破案连连的宁台县局,给上下游的单位,也是制造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命案积案的侦破,总归是好事情。
已经有人开始考虑自己的述职报告该怎么编了。
江远进到办公室里来,就见吴军正在奋笔疾书。
这让江远不觉有些感慨:别说什么公务员清闲了,看看吴法医,一杯清茶一根烟,一支水笔写一天,笔耕不辍。
“师父,写什么呢?给我分点?”江远感慨完了,主动上前,准备干活。
吴军看他一眼,叹口气,道:“算了,都是我做熟了的,给你做,黄队回头得骂我不懂事了。”
“怎么会……”
“老鳄鱼难缠着呢。”吴军摇摇头,道:“前几天做的伤情鉴定,弄完就得了,你有空就搞积案去吧。”
“也不能天天搞积案啊。”江远笑了。
吴军没笑,抬头瞄他一眼,道:“黄队昨天过来给你说的话,你都忘记了?”
“呃……基本上吧。”
“正常搞一个专案组弄积案,一个案子弄三两个月都很正常的。你这边才用了多长时间,叫什么天天搞积案。既然搞起来了,你起码得搞点东西出来吧。”吴军教育着江远。
江远笑两声,道:“我不是搞完了一个积案?”
“时间也很重要啊。”吴军语重心长的道:“黄队昨天在群里,都开始安排一些队抓紧时间结案了,你猜他折腾着想干啥?”
江远虽然不明白,但顺着话意,道:“做积案?”
“对啊,所以啊,你以为自己真的有多少时间浪费?赶紧的吧,黄队都准备配合你了,结果你陪着我写了半天的文件……黄队能把我给生撕了。”
“不至于……”
“杀鸡给猴看的故事还少了?”
“我是猴?”江远指指自己鼻子。
吴军点点头。
“您是鸡?”
吴军也点点头。
江远默默的回电脑前工作去了。
吴军过了很久才醒悟过来,一口气抽了半根烟,考虑到江远用了“您”字,才暂且饶过了他。
江远从13年前的积案,继续往前翻,接着,就翻到17年前的一桩案子。
一具在乡间小路旁,找到的尸体。
因为树木的遮挡,直到尸体发出了恶臭,导致路过的行人才报警。
案件至此……停滞。
江远注意到它,是因为当时现场勘查的干警,从死者的皮夹克上,找到了三分之一枚血指纹。
看到这枚指纹,江远产生了强烈的想要比对的冲动。
“就你吧。”江远默念一句,挪挪椅子,细看起了屏幕。
第181章 老本行
通过指纹来破获积案,已经算是江远的老本行了。
二等功臣的牌匾,这会儿还在家门口晒着,一天天的被老爹擦的油光锃亮。
做了那么多的积案指纹,江远一看这个皮夹克上的血指纹,就觉得有比对条件。
这是一种基于个人能力的自信。
首先,血指纹的清晰度通常是可以的。当然,这个指纹是从皮夹克上找到的,清晰度略受影响,但还是比大部分的汗潜指纹的条件好多了。
其次,指纹虽然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小,缺少中心,但有指尖。这个条件,就是非常个人化的条件了。
正常的痕检,如果看到指纹没有中心点,或者中心点模糊,直接就放弃不做了。因为这种条件的指印是很难查中的。
但对江远来说,只要能够正确的判断中心点的位置,而且,中心点的位置周围的纹线清晰,这样的指纹,他就有把握做出来。成功率只比没有中心点的指纹低一点点。
如果是做现案,自然是指纹条件越好,越容易做出来。
但做了这么多积案了,一个最浅显的知识早就摆出来了:对积案来说,指纹条件越好的指纹,越没有意义。
谁都能查中的指纹,就像是见人就舔的舔狗,它的主人是不存在的。
当然,眼前的指纹的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江远将指纹图下载到电脑上,看着图片,并没有立即动手。
这时候,他的眼前,闪出了系统消息:
……
任务:攻破疑案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