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72章

作者:葫芦村人

  喷气式战机不是用涡喷,就是涡扇,没听说过矢量发动机。

  “70万搞一块芯片,我总觉得要不了那么多。”

  刘德宝总觉得,芯片要不了70万。

  “20万换来了50万呢!谢威不是那种做事不靠谱的年轻人。”

  此刻,谢威又成值得信任的宝贝疙瘩。

  70万给出去,得换回来上百万收益吧?

  这样一想,李校长心口瞬间不痛了。

  “……”

  看着李校长的神态,众人尽皆沉默。

  ······

  “70万?你这三天是把校长绑架了?不对,绑架了他也不会给钱啊!”

  看到谢威手里70万经费批条,杜国旺瞪大了眼睛。

  他这辈子就没见过这么多钱。

  现金码在面前,怕是得堆成小山。

  “杜主任,到时候钱留在机电系,我跟那边谈妥后,就麻烦你帮忙汇款。”

  谢威对杜国旺说道。

  “计算机项目的钱,你找我?合适吗?”

  杜国旺本以为谢威花了机电系20万,这笔钱是补偿机电系。

  一听是计算机项目,还让自己打下手办事,哪能乐意?

  “没有芯片,不管CNC还是PLC都搞不了。芯片是用机电系经费设计开发的,您跟于主任签了合同,五五分成……”

  “行了,行了!到时候你拍电报,我给你办就是了!我可不是为了钱啊!”

  杜国旺听到机电系能有好处,哪里还不乐意?

  被谢威安排工作就安排工作吧。

  “经费留您这,明天记得去财务科把钱转到机电系,免得夜长梦多。等芯片搞定,PLC跟CNC就能开始生产样品测试了……其他零部件已经在生产了吧?”

  “放心吧,你小子不当回事,我能不在意?我让人搞了几块8008芯片……”

  “……”

  刚刚还觉得杜国旺比较靠谱的谢威一时间无语。

  难怪杜国旺对芯片不上心。

  他没问杜国旺靠着进口芯片把PLC或CNC系统搞出来,没有持续稳定的芯片供应怎么投入生产。

  杜国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生产是哈一机的事,他们自己搞芯片。

  “哥,你要出差?”

  谢柔不解地问谢威。

  这几天在杜国旺家,可把她乐坏了:每天都有好吃的,梁红玲给她找了不少“有意思”的数学书,每天还会给她讲解,要不想在家里学习,就到实验班蹭课。

  没见到父亲跟哥哥,她毫不在意。

  “学校安排的呗。”

  谢威直接推给学校。

  看着谢柔根本不在意,谢威只是默默地叹了口气,想到以前婚姻出问题,也就是因为自己经常忙工作,少了对妻子的陪伴。

  “要不我陪你去吧?”

  谢建国问谢威,“我在这边闲着也没事。得等聚四氟乙烯搞出来,实验了喷涂工艺,我才能回去。”

  “爹,你出来时间长了,厂里怎么办?”

  谢威觉得老头子有些不靠谱了。

  红光厂的一把手,长时间不在岗?

  “生产跟销售都人负责。我回去了才不好办呐。躲出来的……”

  谢建国把红光厂的情况给谢威做了介绍。

  谢威这才知道,红光厂两款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产品,引得那么多厂眼红。

  “如果那些厂不问红光厂要技术跟工艺,自己仿制,红光厂怎么办?”

  “啊?”

  谢建国愣住了。

  这个问题,是他没有想过的。

  谢威问谢建国,何尝不是在问自己?

  即使在已经建立知识产权的时代,很多单位不会舍得投资科研,仿制市场火爆产品来生存。

  这就使得很多研发单位研发资金得不到回收,从而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除非仿制成本非常高的领域,过高的入门门槛跟庞大资金需求,会限制绝大部分的仿制者。

第86章 歼8II总师亲自出马,沈城化工厂感谢信换配方

  到学校后,谢威总是在一个项目没完成,就利用学校资源搞另外项目,何尝不是为了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里?

  技术含量高的,市场仿制出现的几率就小很多,也是市场竞争更小的。

  相关单位直接上门讨要技术,学校不一定能抗住所有压力。

  哪怕现在学校拿到了政策。

  芯片,涉及计算机、数控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战机火控系统、导弹控制系统、坦克火控系统等等。

  重要程度,谁不知道?

  以后民用会更加庞大。

  谢威比谁都清楚单片机跟芯片的区别。

  单片机把CPU、RAM、ROM等集成在一块硅片上;芯片,只是电路微型化,核心是微型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功能单一,出厂已经设置好,无法再编程,用于对整个计算机系统各部分控制……

  谢威先选择了难度相对小一些的芯片,而不是单片机。

  聚四氟乙烯,塑料王,防腐防粘只是常规。

  谢威却因为聚四氟乙烯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可用于制造微电机所需漆包线。

  微电机,在整个国防军事装备领域中运用极其广泛。

  化学系的产品,市场用途广泛。

  谢威真正目的在于为后面的军用做准备:固体导弹跟火箭的高能燃料推进剂!

  无论高氯酸铵(AP),还是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或其他高能燃料使用的材料,都需要丰富经验跟先进设备。

  有了高能燃料推进剂,这就会进一步推进对火箭发动机使用的高温合金的需求。

  而高温合金,是战机涡扇发动机的关键!

  一旦开始搞PLC跟CNC,谢威会借着数控主轴对材料的高要求,开始往军用金属材料引导。

  谢威没法对任何人透露,否则,没法解释。

  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相关产品,一步步推着身边的团队或是合作单位往规划的方向走。

  等成果出来,即使被人发现,谢威也能解释:我也没想到会这样啊,搞出来感觉可以军用……

  “他们不要脸,能怎么办!你不是都把应对方案都给我说了嘛。他们搞出锑锅跟高压锅,电饭锅推向市场了,就让他们跟在我们后面捡我们不要的呗……你放心,我按照你的要求,成立了销售队伍。”

  谢建国的话,拉回了谢威的思绪。

  “电饭锅搞好了,下一步搞什么?”

  “爹,电饭锅无数功能都还没开发出来呢。后续得扩展功能,永远走在市场跟风者前面……”

  想到电饭煲,谢威就怀念几十年后功能完善的电饭煲了。

  “所以,红光厂也需要技术研发能力?”

  “肯定啊!不然我让你整顿技术部干啥?爹,借着机会,你问学校要几个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还有工业局那边,每年也有大学生名额,重点企业不可能不分人才吧?”

  谢威可不想在未来很长的时间,红光厂机电系的精力都放在研究电饭煲上。

  那是真的不务正业。

  虽然电饭煲也能军用,目前的PLA,装备都没钱买,还是由炊事班背着锅跟着队伍跑比较合适。

  红光厂未来如何发展,都是谢威一手把持。

  对于谢威的要求,谢建国没有丝毫意见。

  儿子死脑细胞,老子只管享受厂长权利,不是天经地义么!

  ······

  深夜。

  601所技术研讨室依然灯火通明。

  在场的众人,目光都盯着中间桌子上那个战机模型,神情严肃。

  “这肯定不是歼-9模型。虽然很多地方依然有歼-9的影子,完全改了。如同之前的判断,这样的气动布局不是高空高速方向,应该是空优战机!非常符合上级提出的新要求……”

  一名五十出头的老者严肃地说道。

  其他人都不吭声。

  现在的项目,搞了十多年,尚未定型。

  尤其6月试飞过程突然出现双发停车的险情,现在刚刚找到隐患,排除故障。

  突然来这么一个让所有人都心动的气动布局……

  “鸭翼可以提供更强升力。或许,改进型可以考虑增加鸭翼气动布局。在两台发动机的推力加上鸭翼提供的升力下,可以让航程更远、机动性更强……”

  副所长顾诵芬在众人都沉默时,开口提到。

  他是歼-8副总师。

  对于目前战机的性能,了解得非常清楚。

  技术指标、作战性能都不符合空军跟海军航空部队需求,可没办法,歼-8已经是国内最好战机了。

  “这样的气动布局没有经过风洞实验。”

  “方案也没有论证,如果开始论证,需要很长时间。”

  “精力还是应该放在现有型号的定型上。”

  众人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歼-8搞了太多年还没定型,又把精力浪费到其他方面?

  “我支持副所长的意见。现在的型号定型工作已经到了尾声,只需要通过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的生产批准。大家都清楚,歼-8定型也无法满足部队现有需求。国外已经服役三代机甚至四代机……我们需要把精力放到新的型号上了。”

  多数反对,所长刘知敏开口了。

  “改进型号用鸭翼?”

  有人提出了质疑,“那不是611的歼-9采用的方案?”

  611所是从601所分离出去的团队,调到蓉城,作为战备单位。

  “能达到指标,提升性能,用鸭翼气动布局也没什么不可以!动力是我们的弱项,想要把更重的战机送上天,需要更强升力。”

  刘知敏一脸严肃。

  “所长,我准备亲自去哈工大那边一趟。”

  顾诵芬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从哈工大送来模型后,他第一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