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收容者
“这吕洞宾……究竟拥有何等权柄,在天庭恐怕也有着不一般的关系!”魏征心中大骇,同时强行压制住自己的本能,勉强摆脱了那种想要参拜的冲动。
随后,魏征不敢停留,直接灵魂上天。一上天庭,他便呈上了奏章,那奏章压在案席之上,显得格外醒目。
若是寻常时候,魏征虽是特殊的人间仙官,但也没有这般权力直接上奏。他在人间朝堂虽为丞相,但在天上却只能做一些类似侩子手之类的活计,由此可见他在天庭的地位并不高。
但此时情况不同,魏征是受了唐皇李世民所托前来汇报的。李世民,乃是当世唐皇,也是当世天子,得人道气运庇佑。魏征这个人间仙官虽然在天庭地位低微,但作为天上地下的纽带,在这特殊时期,也能一道奏章直上天庭。
因此,没过多久,魏征就收到了玉皇大帝的召见。
对魏征来说,这可是他第一次要面见玉皇。此前,他只是偶尔梦游上天,被天庭传令官通知要做什么事,然后便去做而已。
算下来,此前魏征见过最大的仙官,竟然还是南天门处看大门的天将。眼下,要见玉皇大帝,魏征不禁有些紧张。
因为事出紧急,魏征也没有经过“天师殿”。这个“天师殿”,并非指人间天师那种称呼,而是另外教授礼仪的大殿。若见玉皇,需礼仪充分,因此许多新的神仙在进入灵霄宝殿之前,都要经过天师殿教导。
魏征心中十分紧张,还担心自己会失了礼数。但很快,他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他一入殿,便跪拜于殿中。玉皇大帝直接询问起来:“事情究竟如何?如实道来。”
一听闻这言语,再感受着玉皇大帝的威仪,魏征内心之中一点其他的念头都没有,悉数如实道来。甚至,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没有添加一丝一毫的主观意识。
一方面来说,这也是身不由己之事。他作为仙官,身处灵霄宝殿之中,自然受玉皇大帝掌控管辖。
“林楠道主之徒吕洞宾,只是说要为师父讨回名声?”玉皇大帝听后,对事情已然知晓得十分清晰。
“他也并无逾越之举,并未伤害旁人。”
“唯一略有逾越的,便是在长安显圣,惊扰了一城百姓。”
“不过,其也是师出有名。”玉皇大帝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最后,他摆了摆手,都未询问其他仙卿的意思,便直接说道:“此事,天庭也无法干涉,不会插手。”
“这只是李世民的错误罢了。”
“吕洞宾之行为,乃是合情合理。”
“便是严重一些,天庭也不会去过问,因为事出有因……”
魏征整个人都是懵懵的,直到他离开了凌霄宝殿,被天兵带着出了南天门,才隐约反应过来。
“这是……”魏征有些难以接受,“天庭,都管不了吕洞宾的事情?”
“甚至,玉皇还暗示,即便是吕洞宾做得更加过分一点,天庭也无可奈何?”
魏征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由沉默了下来。
“看来,还是只有依靠陛下自己解决了。”魏征这样想着,也离开了天庭,没多久便回到了自己的身躯之中。在皇宫中,魏征就像是刚刚入睡,然后只是几个呼吸便醒了过来。实际上,魏征早已踏上天庭一趟,这其中的时间对比,着实奇妙非凡。
“陛下!”魏征从沉睡中苏醒,片刻也未耽搁,径直去寻唐皇李世民。
李世民见魏征前来,神色间满是急切,赶忙问道:“魏相,可曾向天庭上奏?那吕洞宾能否受到应有的惩处?”
魏征微微摇头,并未将在天庭的种种遭遇和盘托出,只是淡淡说道:“人间之事,自当在人间解决。”
“嗯?”李世民面露意外之色,眼中满是疑惑,“昔日,泾河龙王不过是在落雨之事上出了些许差错,便被视为触犯天条,要被押上剐龙台。可如今这吕洞宾如此行径,天庭为何却毫无表示?”
面对唐皇的疑问,魏征亦是满心无奈,无法给出解答。甚至,在他内心深处,还隐隐生出对唐皇的些许抱怨。
吕洞宾所为,用一个字便可概括——义。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此乃天经地义之理。只是,这天经地义所针对的对象,却是大唐,是李世民,这也难怪李世民心中会满是不满。
“唉!”魏征长叹一声,劝道:“陛下,不如诚心与那吕洞宾沟通一番,向他认个错吧。”
魏征此言一出,李世民面色瞬间变得极为精彩,既有愤怒,又有恼怒。
然而,还未等李世民表达自己的想法,那乘龙立于天上的吕洞宾,再次开口言语。
“凡夫俗子,只以为欺世盗名并无大碍,却不知车迟的种种神物,皆因有道门神力与师尊伟力庇佑,方能代代繁衍,年年高产。如今,大唐欺世盗名,这些神物已然到了大限,再难延续。”
“若当初大唐不起欺世盗名之心,也不会落得如今这般局面。”
吕洞宾的声音再次传遍长安城的大街小巷,一时间,整个长安城一片哗然。
在这满朝文武皆束手无策之时,唐皇李世民忽然想到了李淳风。李淳风昔日曾出使车迟,或许如今能与来自车迟的吕洞宾搭上话。
然而,李淳风早已离开大唐。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将目光转向李淳风的传人。
他赶忙派人去寻李淳风的传人,也就是陈茂生。只是,李淳风的传人究竟是谁,旁人并不知晓。唯有袁天罡,作为李淳风的挚友,对此略知一二。
袁天罡倒也不推脱,只是并未直接应承下来,而是说道:“陛下,贫道可前去邀请李淳风之徒。”
“袁爱卿速去。”唐皇李世民此刻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此。
袁天罡领命,随即离开朝堂,去寻陈茂生。
此时,吕洞宾从皇宫上方隐没于云雾之中,而整个长安城内,议论之声却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无人质疑吕洞宾的话语,百姓们议论纷纷,渐渐生出诸多怨气。这些怨气的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百姓们将怨气归咎于朝廷,归咎于李唐皇室。毕竟,欺世盗名的是李唐,增税加赋的也是李唐。
如今的大唐,正逐年走向富饶。可这富饶的背后,却是税赋的不断增加。
此前,随着一系列农作物的推广,亩产动辄可达千斤,许多百姓家中粮食堆积如山,无处存放。
见此情形,不少大臣纷纷上奏,建议可适量增加赋税。唐皇李世民也一一应允。
于是,税赋逐渐增多,且不断加重。原本的税赋,一次又一次地增加,直至如今,农民地中若亩产千斤,竟要上缴一半还多。
虽说相比以往,如今农民到手的粮食确实有所增多,但如此夸张的税赋比例,仍令人心惊胆战。
除了普通农民,一些佃户所受的剥削更为深重。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虽大多能吃饱饭,但地主和官府却愈发富饶,粮仓满溢。
甚至,有些地主家的粮食都因存放过久而腐烂。
这般赋税之下,百姓们能吃饱饭确是事实。但他们也清楚,能吃饱的前提是土地里的农作物足够给力,亩产足够高。
若是换做以往,如此高的赋税,恐怕无数百姓依旧要终年劳作,却终年难以饱腹。
过去,虽说赋税沉重,但好在能吃饱饭,百姓们倒也没什么怨言。
第422章 境界
可如今……
随着吕洞宾的话语传开,百姓们这才知晓,所谓的农作神物,并非来自李唐皇室,也并非唐皇得天所授,而是从车迟求来,却欺世盗名地传播开来。
这种说法一经传播,自然激起百姓们的满腔怨气。
“明明是来自车迟的神物,却增了这么多的赋税!”
“听说,车迟的赋税,百中才加一!”
“什么百中加一,听说车迟根本就不收农税!”
“什么?不受农税?那车迟国家如何维持运转?”
“这你就不懂了!车迟不仅不收农税,还主动分发土地,鼓励百姓种植,甚至高价回购粮食!”
“这是为何?”
“这乃是因为车迟的‘大同理念’。”
“大同理念?快和我们说说!”
在这种情况下,大同社悄然行动,借着车迟的名头,进一步宣传大同社的理念。
车迟距离大唐,直线距离都有几万里,凡人一生都难以到达,那些传播者又是如何得知这些情况的呢?
实际上,这些关于车迟的信息,皆是方翰传播的。
方翰这位穿越者,将现代的景象与理念,都披上了车迟的外衣,借此传播自己大同社人人平等的理念。
这一举动虽是误打误撞,却也恰好宣扬了车迟的名声。而且,如今的车迟,的确达到了这般境地。
陈茂生站在自家后院,独自一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想到了吕洞宾那一番作为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毫无疑问,这些反应对大唐、对李世民而言,绝非好事。
但反过来,对他们大同社来说,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正好能让他们趁着这段时间发展壮大。
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李唐皇室自顾不暇,根本无暇顾及他们。
正当陈茂生如此思索之时,忽然有伙计前来汇报。
“少爷,外面有个道人要见您。”
“他自称是少爷师门长辈。”
“师门长辈?”陈茂生满心疑惑,随即让伙计将那道人迎入。
很快,陈茂生便见到了那位道人。
“袁师叔?”陈茂生一眼便认出了对方,正是如今大唐的钦天监袁天罡。
同时,袁天罡也是自己师父李淳风的挚友,他们二人合作推演出了《推背图》,名垂千古。
李淳风昔日曾带着陈茂生去见袁天罡,并叮嘱他若有事情,可向袁天罡求助。
“袁师叔因何而来?”陈茂生意识到,在这个时间点,袁天罡来找自己,必定是有要事。
果不其然,袁天罡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
“找师父?找不到师父就来找我?”
“找我有什么用?我倒是认识那吕洞宾,可人家根本不认识我啊!”
陈茂生挠挠头,当即拒绝道:“至于面见唐皇,还是算了,我也无能为力。”
陈茂生心中稍有些心虚,他如今所做之事,可是意图颠覆大唐。
这种情况下,怎能随意见李世民呢。
袁天罡微微点头,明白了陈茂生的意思,还告知陈茂生不必担忧,他不会透露陈茂生的身份。
没过多久,陈茂生送袁天罡离开。
刚刚送走袁天罡,陈茂生正欲转身回屋,忽然瞧见街边有个少年道人,正望着自己。
那道人风采卓然,可旁人却仿佛都未曾注意到他。陈茂生瞪大了双眼,满脸皆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吕、吕、吕洞宾?”他望着眼前那位少年道人,声音都因吃惊而微微颤抖。
眼前的少年道人,看起来不过比他大上几岁而已。此刻,他静静地站在人群之中,周身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可周围的人却好似对他视而不见。
然而,陈茂生却看得真真切切。他不仅看清了道人的模样,还敏锐地察觉到对方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自己。
与此同时,他也认出了这位道人的身份——正是前不久,乘着巨龙翱翔于皇宫之上,声音响彻整个长安城的军迟大国师之徒吕洞尾!
对于陈茂生而言,“吕洞宾”这个名字,可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称呼。在道门的传说中,吕洞宾可是八仙之首,被尊称为纯阳仙人,在道门之中开创了一派,成为了祖师级别的人物。更有传言说,他是剑仙之祖,正是他开创了剑仙一脉,让无数修道之人趋之若鹜。
此时,陈茂生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个大大的疑问:“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就在他满心疑惑之时,只见吕洞宾迈开步伐,朝着他缓缓走来。明明两人之间还隔着一段距离,可吕洞宾只是轻轻一步,便瞬间来到了他的跟前,仿佛中间的那段距离,都被他这一步给“化”去了。
“缩地成寸?”陈茂生心中一惊,这看似随意的一步,却让他深刻地意识到,如今的吕洞宾,其道术法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吕洞宾来到陈茂生面前,目光平静地看着他,缓缓说道:“看来,你也是一位轮回者。”
“嗯???”陈茂生的心中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震惊得无以复加。“轮回者?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我不知道啊!”
其实,“轮回者”这个概念,陈茂生自然是知晓的,从字面上理解,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如此吃惊,才会下意识地心虚否认。
吕洞宾看着陈茂生,面色依旧平和,耐心地解释道:“轮回者,即入轮回而不坠其中之人。虽历经轮回,却能得以保存记忆与天赋。”
说完,吕洞宾再次看向陈茂生,问道:“难道,你不是吗?”
这一次,陈茂生沉默了。他心中明白,自己再也无法否认这个事实。只是,他的心中依然充满了疑惑,吕洞宾为何会知晓这些,又为何能看破自己的这一层身份呢?
“持小轮回烙印者,便入轮回而不堕。”吕洞宾接着说道。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只见他缓缓伸出一只手,朝着陈茂生点去。
陈茂生看得清清楚楚,可此刻的他却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只手落在了自己的头上,一根手指,轻轻地点在了他的额头上。
还没等陈茂生内心有所波动,只听“轰”的一声,仿佛有一道惊雷在他的脑海里炸响。他的脑海、灵魂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被瞬间打开、启发,一种种信息如潮水般在他的脑海中闪现。
在他的灵魂深处,有一枚烙印烁烁发光。陈茂生心中一动,瞬间便明白了这道烙印的名讳——“小轮回烙印”!
他念头微微一动,触及了这小轮回烙印。刹那间,重重功能便如潮水般涌入了他的脑海之中。
陈茂生终于明白了这小轮回烙印的作用。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终端,既可以查找信息,又可以通讯交流。就如同老式的功能机,但却额外添加了类似现代手机“附近的人”的功能。
“我入轮回而不缺记忆,原来是因为这一枚小轮回烙印的原故?”陈茂生心中暗自思索,“那方翰呢?他也是因为小轮回烙印吗?这小轮回烙印又是哪位天地大能的手笔?吕洞宾为何会知晓这一切?”
正当陈茂生满心疑惑之时,忽然,他灵魂中的小轮回烙印开始有规律地发光异动。这种异动清晰地告知他,附近有同样持有“小轮回烙印”的人。
上一篇:亡灵召唤师:技能每秒升级一次
下一篇: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