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收容者
第396章 异世之魂
道子、道主、大国师、太上亲定……光是这些称呼,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足够份量。但这么多身份,却都属于同一个人。
陈茂生身旁,他那这一辈子的父亲陈实更是咂舌道:“原来,那位乘龙而去的仙人那么不凡。那他和观世音菩萨比起来谁厉害?”
陈实完全就是一个长安城外的乡民,这时的疑问也很实际。面对这个问题,尽管陈实的身上没有那种“主角光环”的影响,但李淳风还是回应了他。
李淳风淡淡一笑,道:“在那车迟国之中,林楠道主曾以车迟之律定罪观世音,他们做过了一场,最终观世音涅槃而亡。”
陈实被镇住了,他一下子话都说不出来,难以想象人人皆知的观世音菩萨,竟然会被打到涅槃。
陈茂生内心更加震惊,震惊于这位穿越者前辈的强大和彪悍。“林楠道主,是车迟国的大国师?”忽然,陈茂生想起了什么,他问出这样的问题。
“不错。”李淳风微微点头。
“李道长,你曾去车迟求取神物,求的是什么神物?”陈茂生再次追问。
李淳风回答:“神物曰道薯,如今为唐薯。”
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淳风的语气之中,难免带些讽刺意味。只是陈茂生并不在意。反而让陈茂生更加确定了:“那道主林楠,肯定也是穿越者!还是混得吊炸天的穿越者!”
李淳风忽然打量着陈茂生,然后问道:“小神童你似乎对道主林楠很感兴趣啊。”
“自然,这般仙人,谁不神往呢。”陈茂生直接地说道。
李淳风点了点头,口称也是。说着,他再次打量了一下陈茂生,也确定了一点:“小神童当真有所宿慧,虽然年幼,但智如常人。”
“今日一见,神童之名,并非虚传。”李淳风看了他一眼,还问道,“贫道能否为小神童摸骨一番?”
闻言,陈茂生眼睛一亮,还以为李淳风是要查看自己的资质,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下一刻,李淳风的大手,就放在了陈茂生的身上。只不过,陈茂生想错了。这一番,李淳风并非是要为他测试身体资质,而是想要探寻陈茂生身上的怪异之处。
一番摸索探寻,李淳风却无有收获。他发现,陈茂生的身体正常,魂魄也无异常。这让李淳风忍不住微微皱眉,还捏起了手指掐算了一番。
可即便是一番掐算,李淳风动了真格,仍然未从陈茂生的身上算出什么。要知道,李淳风虽然最擅长的乃是观星以运修行,可推天地大势,但若是只针对一个人,便是连人前生今世,都能算的明明白白。眼下,他明明动了真格,却丝毫无法将陈茂生算明白。那一刻,他竟踏入了一片朦胧的迷雾之中。
“真是古怪,古怪至极……”李淳风低声喃喃,眉宇间满是困惑,对于眼前所见,实在是难以参透其中奥秘。
陈茂生见李淳风这般模样,心中不禁泛起嘀咕,以为自己资质有什么不足,赶忙问道:“李道长,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我并不适合修行?还是我的体质有什么特别之处?”
“嗯?”李淳风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被陈茂生这一问,不禁一愣。
但转瞬之间,他便回过神来,明白了陈茂生这是误会了。不过,李淳风并未急于辩解,而是顺着陈茂生的话头,微笑着问道:“怎么,你莫非是有了求道修行的念头?”
“那是自然!”陈茂生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眼神中满是坚定。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听闻了这世间有神有仙,心中原本盘算着的那些发明赚钱、从政科考之类的念头,早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此刻,他心中所想的,唯有修行成仙这一条路。
在得知这世间有仙人存在之后,身为穿越者的他,又怎会甘心继续做一个平凡的凡人?
然而,李淳风却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求道之路,艰难重重;得道之境,更是难上加难。”
“修道之人众多,但真正能够得道者,却是万中无一。”
“修行,绝非易事啊。”
说着,李淳风目光在陈茂生及其父亲陈实身上扫过,微微摇头,继续说道:“修行便意味着出家,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又岂是那般简单。”
李淳风一边说着,一边脚下不停,朝着屋外走去。
“嗯?”陈茂生又是一愣,他本以为李淳风在自己这里耗费了这么久时间,又说了那么多话,总该应下些什么。可没想到,李淳风只是自顾自地感慨了一番,竟然转身就要离开!
虽然心中有些错愕,但陈茂生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他急忙追了出去,口中喊道:“道长慢走!求道长收我为徒!”
在他身后,他的父亲陈实也急忙追了出来,喊道:“茂生,你是我们家的独苗,可不能出家修行啊!”
这一对父子,一前一后,跑出了屋子。可等他们抬头一看,只见刚刚迈出屋子的李淳风,竟然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茂生愣在原地,心中空落落的,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满是懊恼之色。
而他的父亲陈实,倒是松了一口气,同时劝说道:“茂生,你是神童,生来就是要光宗耀祖的,怎能去做个修行人,出家一走了之呢?”
陈茂生懊悔过后,长叹一声,也想到了自己今世的家庭情况,心中不禁有些不忍。但身为穿越者,要说他对仙神之道没有向往,那也是假的。
“那陈茂生虽有些宿慧,但身上似乎另有玄机,而且他身负因果尘缘,暂时并不适合修道。”
“不过,他倒是有一颗天然的求道之心,一旦听闻道途,便心生向往,想要踏上这条路。”
李淳风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了陈家村的远方。他一边离开,一边心中暗自思量,还微微摇了摇头。
“若是他出身车迟,便能凭借自身的聪慧,通过小中大一应学府,踏上道途。可惜他身处大唐,若想求道,便艰难许多了。”
“不过,他多受些艰难,倒也并非坏事。”
李淳风想着,自觉与陈茂生无缘,便没有留恋地离开了陈家村。
而陈家村中,陈茂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心中暗自思量,李淳风是不是要对自己进行一番考验,才会传授自己一些东西。毕竟,在诸多古籍之中,道都是不可轻传的。
历史上,多少有名的仙家道人,在求道的时候,都会经历诸般磨难和试炼。就像是有名的吕洞宾,都是在经过了十次试炼,直到晚年方才成道。
陈茂生不知不觉便想到了这些。忽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既然这个世界有唐玄奘,有李淳风,那么自然也会有其他的得道高人。
这样一想,陈茂生心中便不再着急了,反而有了些底气。
“既然知晓了这个世界的非同寻常,即便是错过了李淳风,日后也可以另外寻道。”
陈茂生暗自思量:“而且按照李淳风的话语,这世界西游都已经开始了十来年,估计取经几人组都快归来了。这样一来,那西游的一路上,估计妖魔也都肃清了。”
“若我在大唐无法求得什么道,大不了就一路向西,去那车迟国,投奔之前的穿越者前辈。”
陈茂生的脑海中,有着这样的保险想法。但他心中仍有很多疑问:“原本的车迟国,在西游一行人走过之后,三大国师纷纷被孙悟空打杀,然后国内重新敬佛。可现在的车迟国,按照李淳风的说法,似乎仍然是那位林楠道主的地盘。”
“这位林楠道主、穿越者前辈,实力强的有点过分啊。”
陈茂生发散了一阵思维,然后收束了自己的想法,决定还是要着眼于眼前。
“我虽有神童之名,但是家里却没有土地,老爹也只是个佃户,只能靠着从地主手上租地来种。这样一来,不仅要给地主交田租,还要给官府缴纳粮税。”
“好在这大唐还算开明,赋税不算太重,地主也不敢过于剥削佃户,百姓们的日子还过得去。有了那玉米红薯之后,土地产量大增,日子还能过得好一点。”
“但即便这样,这个时代……也太过于封建落后了。”
陈茂生如今觉醒了前世现代的记忆。他注意力一放回到现实,立刻就察觉到这大唐盛世并不像表面那般美妙。最少,在陈茂生的眼中,这盛世之下,仍充斥着落后和封建的阴影。
就连日常生活,也时时受着这些落后制度和思想的影响。
“那么我要不要尝试努力改变这种状况呢?”陈茂生心中暗自思量。
而陈茂生,便是当日被林楠抛下那一斤多“种子”的其中之一。除了陈茂生,这天下,还有其他的种子。虽然林楠之前有所安排,但难免会有种子所遇不妥,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
比如,在大唐的边陲之地。
那里天高皇帝远,偏远之地远远不如大唐内地安稳。相反,还有些乱象,匪盗横行,官府无力。仍会有家庭遭遇破落,家破人亡的悲剧。
有一种子,名为“方翰”。他初始出生的时候,家庭还算不错,父亲还是读书人。但却意外遭遇匪盗劫掠,导致家破人亡。只剩下年幼的方翰和他的妹妹相依为命。
方翰自幼聪慧,但太过年幼,又带着妹妹,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们化身乞儿,一路乞讨,最惨之时,甚至沦落到了啃食草籽的地步,险些因此便秘而亡。
一次雨夜,方翰因便秘而发高烧,幼妹在旁哭喊。也就是这一晚,方翰觉悟了前尘,明了了自己的前世,恢复了现代记忆。
只是和陈茂生一样,他对于自己轮回之中的记忆,丝毫无存。因此,他恢复了前世记忆之后,也只认为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唐朝。
方翰觉醒了记忆,死里逃生,带着幼妹继续流浪。但有了前世记忆和各项经验之后,虽然他们处境仍然困难,但也还算能够过得下去了。
“虽然在初唐,历史上有盛唐之称,但毕竟是古代,封建落后。”
“这狗日落后的时代。”
和陈茂生不同,方翰短短时间,已经深感这个时代对于普通人的不友好。尤其是方翰接连的遭遇,更是让他感觉寻常人难以生存。
这让方翰怀念起现代的环境和制度。只不过,在误以为这里只是普通历史上的大唐的缘故,方翰并没有对回到现代有什么期望。方翰的心中,悄然滋生出一个大胆且叛逆的念头。
身处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时代,他深知自己已无法回到现代。然而,现代社会的种种制度与秩序,却如同烙印一般刻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与此同时,眼前的大唐盛世,在他眼中却充满了种种不如意与瑕疵。
在这样一种矛盾与挣扎中,方翰的思绪逐渐清晰起来。他觉得,既然朝代无法满足他的期望,那便索性改朝换代;既然制度不尽如人意,那便彻底将其推翻,重新建立。这种想法,无疑是典型的穿越者心态,充满了对未知的渴望与对现状的不满。
在萌生这一念头时,方翰的内心竟没有丝毫的波澜,反而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的。然而,即便他有着如此宏大的志向,当下最紧迫的任务,依然是先在这个世界中活下去。毕竟,他目前的处境实在是太过艰难,连最基本的户籍都没有,只能带着年幼的妹妹在街头乞讨为生。
方翰深知,活下去才是硬道理。只有先保住性命,才能谈及其他。于是,他暂时将那些宏大的计划与想法搁置一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存的斗争中。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车迟国,九极山深处的一座大殿里,一场关于大唐的对话正在悄然展开。
“师父!师父!”六耳猕猴匆匆闯入大殿,神色焦急地寻找着林楠的身影。
第397章 求雨
“何事如此慌张?”林楠从修炼中睁开眼,平静地问道。
六耳猕猴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恼怒之色:“师父,您可知道?那李淳风前些日子已经返回东土大唐了,并且还将我们车迟国的诸多神物都带走了!”
“哦?他带走了什么?”林楠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带走了我们的道薯、道米等一应神物,并且还将它们改名为唐薯、唐米!”六耳猕猴越说越气,双手紧握成拳,“更可恨的是,他还将那些神物的来历都归功于他唐皇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说是上天赐与的恩泽!”
“这……”林楠闻言,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怒火。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深知此刻冲动无济于事。
“师父,您说俺去一趟大唐如何?教训一下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皇帝,让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有些名是不能冒的!”六耳猕猴越说越激动,眼中闪烁着愤怒的火花。
然而,林楠却并未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他轻轻摇了摇头,安抚道:“无妨无妨,任由他去吧。即便他这样做,那些农作物能够推广开来,造福万家,也是好事一桩。”
“可是师父……”六耳猕猴还想争辩,却被林楠挥手打断。
“况且……”林楠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这大唐的动作越大,变化也就越大。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大唐就会变成一个全新的模样。”
六耳猕猴闻言,不禁挠了挠头,一脸困惑。他虽然拥有聆听天下的神通,但却无法预知大唐将会因为什么而发生变化。
林楠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释道:“目前,我通过轮回所投放出去的‘种子’,都还是普通人,甚至大多数都年幼。在这种情况下,漫天仙佛自然不会注意到他们。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种子’逐渐成长,或许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变化。”
六耳猕猴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虽然仍有些担忧,但对林楠的话却深信不疑。他深知林楠的智慧与远见,既然林楠已经有所定计,那他便无需再过多担忧。
然而,六耳猕猴并不知道的是,林楠心中所想的,远不止于此。他之所以对大唐的变化如此期待,是因为他深知,这个时代的变革,将为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就在此时,林楠突然起身,目光望向远方:“前几日,天竺国传来消息,当代天竺公主邀请我前往做客。看来,我也是时候出去走上一遭了。”
六耳猕猴闻言,不禁一愣:“师父,您真的要去天竺国吗?那里再往西走不远,可就是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了。您若是去了那里,佛门的那些秃子针对您可怎么办?”
林楠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自信:“无妨无碍。即便我去了天竺,也不会有人敢找茬作对。那西天佛陀菩萨,虽然实力强大,但也不会轻易对我出手。毕竟,我还是这人间道主,他们行事总要有所顾忌。”
说着,林楠拍了拍六耳猕猴的肩膀:“何况,你也并非不能与我同去。正好路上可以历练一番,增长见识。”
六耳猕猴一听,顿时喜出望外:“是,师父!徒儿愿意随您一同前往!”
于是,一条玉龙乘风而起,林楠端坐其上,六耳猕猴则跃于龙前,两人一猴,朝着西方天竺国而去。
而此时,在遥远的凤仙郡,孙悟空和唐三藏一行人正刚刚抵达。他们并不知道,林楠已经带着六耳猕猴,从天上直接超过了他们的进程,朝着天竺国而去。
“大师兄,你看什么呢?”猪八戒顺着孙悟空的目光抬头望去,却什么都没看到。
“没什么,似有什么仙神乘龙过路,只不过速度太快,俺老孙也没有看清楚是哪一位。”孙悟空摇了摇头,心中却隐隐有些猜测。
“乘龙的仙神?难道是那车迟大国师,道主林楠?”猪八戒脑海中突然冒出了这个名字。
孙悟空却摇了摇头:“那仙神是朝西而去,若是道主林楠,他怎么会朝西而去呢?还能去灵山不成?”说着,孙悟空都认为这不可能。
“也对。”猪八戒点头,也认为不太可能。于是,他们便先将这个问题放下,开始研究起凤仙郡的问题来。
凤仙郡中,一片干旱,长久未曾下雨,已经民不聊生。孙悟空见状,心中不禁生出一股怜悯之情。他顺手将原本的求雨榜文揭了下来,决定为这凤仙郡落一场雨。
“那道主林楠,昔日是因求雨而成国师,今日俺老孙在这凤仙郡,也来求一场雨。”孙悟空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然而,猪八戒却嘟囔道:“在那车迟国的时候,大师兄你和车迟二国师虎力大仙比试求雨,结果不也没胜吗?这时不应揭榜那么快的。”
孙悟空闻言,不禁有些恼羞成怒。但猪八戒的话也是事实,他确实在车迟国与虎力大仙比试求雨时未曾胜利。然而,孙悟空也有着自己的说辞。
“想当年,在车迟国那会儿,我与那虎力大仙比试求雨,虽未得胜,却也是有原因的。”孙悟空挠挠头,一脸无奈地解释道,“毕竟,一个地方不能同时下两场雨嘛。当时虎力大仙已经求得天庭降雨,我若再求,天庭自然不会应允,否则车迟国岂不成了汪洋大海?”
孙悟空似乎找到了理由,信心满满地说:“如今在这凤仙郡,可没有像车迟国师那样的能人异士。我若再求雨,定能手到擒来。”
“师父,您就放心吧,看我的手段!”孙悟空拍了拍胸脯,信心十足。
没过多久,师徒四人便见到了凤仙郡的郡侯。郡侯热情地招待了他们一番,随后唐僧关切地问道:“郡侯大人,贵地干旱已持续多久了?”
郡侯叹了口气,神色凝重地说:“敝地乃天竺国凤仙郡,我身为郡侯,掌管一方。这里已经连续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困苦。买卖难以维持,十户人家有九户都在啼哭。饿死的人占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人也如同风中残烛,摇摇欲坠。我张榜求贤,幸得真僧来到我国。若能施舍一场甘霖,解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我愿以千金酬谢厚德!”
孙悟空闻言,笑呵呵地应承下来,打包票说要给凤仙郡带来一场大雨。郡侯自然是感激涕零,满心期待地等待着孙悟空施展神通。
孙悟空果然不凡,自有他的神通广大之处。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脚踏罡斗,开始呼唤龙王。没过多久,东方飘来一朵乌云,缓缓落在他们堂前。乌云散去,显露出一道身影,正是东海龙王敖广。
“大圣呼唤小龙,有何事相商?”东海龙王恭敬地问道。
孙悟空道:“劳烦你远道而来,其实并无大事。只是这凤仙郡连年干旱,你为何不来降雨?”
孙悟空这话里,多少带着些责备的意味。没想到,东海龙王敖广却是一脸苦涩,连连摆手说:“大圣有所不知,下雨之事,皆是受天旨而动。多一滴少一滴,都是了不得的罪过。若是有天旨,小龙自然不敢怠慢,定会降雨。只是这凤仙郡,连年未有天旨啊。”
孙悟空一听,觉得这话既有理又无理。他皱了皱眉,问道:“那为何当初在车迟国,我见那虎力大仙,只是几道敕令,便立刻大雨倾盆?”
上一篇:亡灵召唤师:技能每秒升级一次
下一篇: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