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第475章

作者:收容者

  只见上清灵宝天尊微微挥了挥手,顿时,一个蒲团缓缓浮现在了林楠的身前。

  林楠神色从容,迈步上前,盘膝而坐于蒲团之上。随后,他恭敬地说道:“多谢上清祖师。弟子心中有许多疑问,还望祖师能够为弟子解答。”林楠心思灵动,瞅准时机,将自己修行路上的诸多困惑一股脑儿地抛了出来。这些问题,既有关于修行法门精微之处的疑惑,也有对各类修行要诀的探寻。而在这一系列问题之中,最为关键的,当属与上清相关的疑惑。

第381章 静修

  林楠志在将三花化为三清,如此一来,便需修成玄气、元气、始气这三种至关重要的气息。

  若想达成这一目标,对这三种气息有深入透澈的了解,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一直以来,林楠虽修习的是三清正法,然而在修行道路上,更多的是受到太上老君的悉心教导。

  正因如此,他在修成“玄气”这一步时,并未遭遇太多艰难险阻,进展颇为顺利。

  但“始气”与“元气”的修行,却是另一番景象。这两者分别对应着上清之境与太清之境,想要顺利修成,着实需要耗费一番不小的精力。

  也正因如此,林楠此次前来拜见上清灵宝天尊,其核心目的便是为了在修行上得到指引。

  随着林楠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提出,上清灵宝天尊并未有丝毫保留,而是耐心细致地逐一为他解答。

  灵宝天尊讲解得极为投入,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渐渐从被动回应转变为主动阐述,仿佛是专门为林楠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道”盛会。

  林楠全神贯注,沉浸在灵宝天尊所讲述的玄妙道法之中,外界的一切仿佛都已与他无关。

  时间悄然流逝,不知过了多久,那蕴含着无尽智慧的讲道之声,才缓缓停歇。

  林楠依旧沉浸在那玄之又玄的境界里,过了好一会儿,才如梦初醒般慢慢回过神来。

  即便以林楠的悟性与修行底蕴,面对此次讲道所蕴含的庞大信息量,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

  此次讲道内容极为繁杂,除了涉及元气与上清之境的精妙之处外,还涵盖了诸多其他法门。

  这其中,既有炼器之法的独特技巧,也有修行根基的筑造之法。仅仅是这一次听道所获取的知识,就足以让林楠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琢磨、去领悟。

  就在林楠还沉浸在讲道的余韵中时,灵宝天尊忽然开口道:“你之前放过牛魔王一家,此举甚好。”林楠闻言,微微一怔,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不明白灵宝天尊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灵宝天尊接着说道:“那牛魔王,在上古时期,曾是我的坐骑。只是后来截教分崩离析,它也随之流落到了地仙界,沦为了妖魔之流。”说着,灵宝天尊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惋惜之色,“只是它不识天数,终究难以逃脱被佛门降伏的命运。”

  林楠听到这里,恍然大悟,这才明白原来灵宝天尊无缘无故地为自己讲道解惑,背后竟有这样一段不为人知的内情。

  林楠正暗自思索之际,灵宝天尊的声音再次响起:“你如今身为道门道子,人间道主,肩负着振兴道门的重任。那么,对于昔日的三教,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林楠微微一愣,随即陷入沉思。他深知,此刻站在自己面前的灵宝天尊,是以“通天教主”的身份来询问自己这个问题。显然,通天教主对于自己曾经创立的截教,依旧怀有难以释怀的情感。

  虽说截教的覆灭,对于通天教主而言,并未造成实质性的重大损害,不过是在他漫长的人生历程中,留下了一段或深或浅的印记罢了。但这份情感,却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始终难以消散。

  林楠沉吟片刻,心中权衡着该如何回答这个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最终,他缓缓开口道:“三教的存在,在如今的时代,已然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三位祖师的理念与精义,早已融入到道门的根基之中,成为了道门发展的基石。”

  然而,通天教主听后,却喃喃自语道:“没有意义?怎会没有意义呢?我那截教,万仙来朝,天下但凡有心修行之人,皆可入门修行,广传修行之道,这其中的意义,又岂是轻易能抹去的?”

  面对通天教主的感慨,林楠神色郑重地回应道:“正因为如此,祖师所创立的截教之中,才难免良莠不齐。或许在创立之初,大家都是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一心向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心易变,难免会出现一些为非作歹、品行不端之辈。”

  林楠此言,实则意有所指。上古时期的截教,虽号称万仙来朝,声势浩大,但其中也确实存在着不少杂质。有些截教门人,无辜枉死,令人惋惜;但也有些,却是罪有应得,死不足惜。

  林楠说出这番话,并非是要故意打击通天教主,因此,他紧接着又补充道:“阐教同样存在诸多弊端,那……”随后,林楠便侃侃而谈,分析起阐教的种种不足。

  在当今的天地之间,莫说截教,即便是阐教,也早已成为了历史。时间的洪流,无情地冲刷着一切,证明了这两教的理念与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当然,曾经的三教——截教、阐教、人教,如今都已融入了道教,成为了道教深厚底蕴的一部分。而曾经的西方教,更是摇身一变,化作了佛教,成为了佛门的中流砥柱。

  林楠以一个后来者的独特视角,自然能够清晰地洞察到当初几个教派所存在的种种弊端。因此,他能够点评得入木三分,切中要害。

  这一会儿,他直言截教存在诸多问题;下一刻,又指出阐教难以长久存续;再接着,又谈及西方教若不是化为佛门,也难以在历史的长河中长久延续。

  这一番点评下来,通天教主对林楠不禁刮目相看。他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仅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更有着独到的见解,对道门的发展有着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待林楠说完,通天教主微微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说道:“不愧是人间道主,你这份认知,倒是清晰透彻,毫无偏差。”

  通天教主顿了顿,又问道:“那你认为,在你手中,道门是否能够抵御佛门的兴盛之势呢?”

  “自然可以。”林楠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只要佛门那边,不至于让佛祖、菩萨一同下场,对车迟国进行毁灭性的打击,那么佛门兴盛的势头,必然会在短则数十年,长则百年的时间内戛然而止。”

  “哦?”通天教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问道:“你为何如此自信?难道仅仅是因为现在车迟国正在进行的所谓‘现代化’变革吗?”

  通天教主虽身在三十三天外,但他的心念一动,便能知晓三界之事。因此,他对车迟国的现状了如指掌,深知车迟国上下,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试图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不错。”林楠点了点头,神色从容地说道,“车迟国一旦成长起来,必将以一种难以抵挡的强大势头,占据人道的主流地位,成为人族气运的核心所在。到那时,道门自然会随之兴盛,而佛门崛起的势头,也必将受到抑制。”

  林楠缓缓道来,通天教主却追问道:“你如何确定,车迟国崛起之后,必然会成为人道的中心,承载人族的气运呢?”

  林楠语气坚定,毫无迟疑地说道:“这是自然。车迟国,才是真正能够代表人族未来的希望。”

  林楠的声音渐渐放缓,语气中充满了感慨:“放眼四大部洲,又有哪个人族国家,能够像车迟国这般,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呢?”

  “如此一来,除了车迟国,又有哪个国家能够成为人族的中心呢?便是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唐东土,也不配。”

  林楠的这番话,让通天教主都不禁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有如此豪情壮志,对车迟国的前景如此充满信心。

  但下一刻,通天教主却笑了起来,笑声中充满了对林楠的欣赏:“好个林楠,能有这般心气,不愧是师兄所认可的当代道子。”

  通天教主此时对林楠越发欣赏,他感慨地说道:“道门中人,就该有这番气度与胸怀,而不是像师兄门下那些弟子一般,一个个淡然无为,对道门之外的事情漠不关心,任由佛门不断壮大。”

  “你既有如此雄心壮志,吾便认可你为人间道主,你且放心大胆地去做吧!”通天教主如此说道,言语中充满了对林楠的信任与支持。

  林楠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是来自通天教主的认可与支持。三清作为道门的至高存在,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理念,性格也各有千秋。

  太上老君崇尚无为而治,对世间万物都保持着一种淡然的态度,这种理念也深深影响了许多道门弟子,使得他们一个个都不争不抢,对待道门之外的人们,也是抱着一种“爱信不信”的随缘心态。

  但灵宝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却截然不同。昔日,他为了自己的截教,不惜与其他圣人反目成仇,大打出手,其性格之刚烈,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通天教主的性格依旧未曾改变。他对林楠的这种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做法,十分欣赏。

  “多谢上清祖师厚爱。”林楠神色庄重,认真地感谢了一番。

  通天教主摆了摆手,说道:“你若是诚心谢吾,便要言行一致,真正将车迟国发展起来,坏了这次佛教大兴的量劫,如此,方能合吾心意。”

  “弟子明白了。”林楠郑重地点了点头。

  通天教主又道:“你可在吾这上清圣境之中修行一番,此地对你而言,或许有着意想不到的机缘。”

  “师兄的太清圣境,蕴含着‘玄’之真谛,玄之又玄,乃是道法之无上境界。而吾这上清圣境,蕴含的则是‘元’之奥秘,元者,本源衍化之精元也。精元乃五行之根本,万物造化之门,有着千变万化之能。吾这元境,也可称之为真境。在太清圣境之中,可修成仙道;而在吾这上清圣境之中,却能去伪存真,探寻修行的本质……”

  通天教主又耐心地为林楠提点了几句,并且应允林楠在这上清圣境之中修行。

  这一番举动,可谓是毫不吝啬,既为林楠讲道解惑,又允许他在圣境之中修行,足见通天教主对林楠的认可与重视。

  林楠郑重地向通天教主道谢一番,随后并未立刻离去,而是选择在这上清圣境之中静下心来,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旅。

  人有三魂,分别为天魂、地魂与人魂,此乃人之根本。而人之体魄,亦有三大至宝,便是精、气、神,三者相辅相成,维系着生命的运转。

  在某种玄妙的境界层面而言,上清之境,亦可分别对应元精、元气与元神。其中,太清所代表的,无疑是那至高无上的“神”,堪称三宝之首,主宰着人的精神意识与灵性感悟。

  上清灵宝天尊,他所象征的便是“元精”。在这神秘莫测的上清圣境之中,弥漫着的元气,皆是由元精之气所化,浓郁而纯粹。寻常人若能有幸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只需轻轻呼吸几口,便会顿感精力充沛,仿佛拥有使不完的劲儿,周身都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林楠便在这上清圣境之中寻了一处清幽之地,盘膝而坐,静心修行。他缓缓吐纳,吞吐着周遭那充沛至极的元气。随着他每一次的呼吸,那元气如灵动的溪流,顺着他的经脉流淌,滋养着他的身心。

  没过多久,林楠便清晰感觉到自己的法力在不断壮大,那原本潜藏在体内的元精,也如同被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变得无比充沛。甚至,他隐隐有了一种元精即将蓬勃而出、冲破桎梏的奇妙感觉。

  在精气神这三者之中,此刻林楠的精力尤为磅礴。这充沛的精力,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强大的法力,在他的体内翻涌澎湃,仿佛一朵绚烂的花朵即将绽放。

  然而,林楠深知,若要将自身的精气彻底转化为先天元精,进而领悟上清之境的奥秘,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这不仅需要时间的漫长积累,更需要自身不断地感悟与沉淀,就如同酿造美酒,需历经岁月的雕琢,方能散发出醇厚的芬芳。

第382章 九极山

  不知不觉间,时间在静谧的修行中悄然流逝。人们常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似乎天上的时光与人间有着截然不同的节奏。但这三清天,却超脱于这寻常的天地规则之外,自成一方独特的天地,有着属于自己的时间法则。

  所以,林楠并不担忧自己在这上清圣境中修行一段时日,人间便会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因为,这上清圣境中的时间流逝,与人间基本一致。就如同当年镇元子踏入玉清圣境弥罗宫聆听大道之音,在天上度过了不少时光,可人间也并未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清天的时间,与人间始终保持着微妙的同步,上清圣境亦是如此。

  林楠一心沉浸于修行之中,时光飞逝,转眼间,便已过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此时,他已将周遭的元气吞吐殆尽,修行也渐渐进入了瓶颈阶段。

  这个瓶颈,看似近在咫尺,却又如同隔着一层薄纱,难以轻易突破。林楠体内的元精已然磅礴至极,只差那关键的一步,便可去伪存真,化作纯净的上清之气,进而成为天地间的元精,与天地同频共振。

  但这一步,却犹如攀登陡峭的山峰,是最为艰难的挑战。因为林楠必须领悟到那独特而深邃的“上清”之境,才能真正跨越这道鸿沟。

  回想起过往,林楠曾误打误撞,借助现代世界的网络,意外地感受到了太上那高深莫测的境界,从而得以在修行上取得突破。可如今,他要修成上清境界,却没有了那样的幸运,也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供他体验感悟。

  不过,林楠在修行之路上已然付出了诸多努力,此刻的他,修行根基已然稳固,就如同高楼大厦已筑好了坚实的地基,只差那最后一块关键的砖石,便能封顶大成。或许,在下一刻,他灵光一闪,有所顿悟,便能直接将自己的精花化作上清,完成这至关重要的蜕变。

  “继续这般修行下去,似乎已无太大意义。除非我能在这上清圣境中待上几十年甚至数百年,才有可能在修行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林楠心中暗自思忖,“但我终究不可能将所有的时间都留在这里,人间还有诸多事务等待我去处理。”

  怀着这样的想法,林楠缓缓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衫,随后便动身去寻通天教主,准备向他告辞。

  通天教主见林楠前来,微微摆手,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缓缓说道:“且去吧,吾便在这上清天之中,静静看着你如何将道门发扬光大,看着那车迟国如何崛起兴盛。”

  林楠神色郑重,认真回应道:“教主放心,弟子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所望。”说罢,他便转身离开了上清圣境,朝着人间疾驰而去。

  没过多久,林楠便越过了三十三天,重新回到了人间。他径直朝着车迟国的方向赶去,心中对这片土地充满了牵挂。

  回到车迟国后,恰逢六耳猕猴也从山外返回了九极山。

  “师父!”六耳猕猴一见到林楠,眼中顿时闪过惊喜的光芒,兴奋地喊道,“您从天外天回来了!”

  “不错。”林楠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抹温和的笑容,随后询问六耳猕猴,“近些时日,你对那吕岩的试探进展如何?”

  闻言,六耳猕猴立刻正色,将自己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以及吕岩的种种反应,都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汇报了出来。

  林楠听后,神色平静,并未露出太多意外之色,只是微微赞了一声:“不错。”

  这一声“不错”,既是对六耳猕猴办事能力的肯定,也是对吕岩心性的赞赏。在林楠看来,吕岩天生便是修道的良材,他怀揣着求道之心,却又不失尘世间的烟火气,这种特质十分契合九极一脉的传承,也与车迟道门的理念相得益彰。

  “师父,是否要收那吕岩入门?”六耳猕猴小心翼翼地问道。

  林楠摆了摆手,缓缓说道:“你既已让他好生学习,如今也不必急于一时收他入门。就让他在车迟国中好好磨砺,多经历一些红尘世事,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引他入门也不迟。”

  林楠寥寥数语,便已下了决断。六耳猕猴自然不敢有丝毫异议,乖乖地点了点头。

  而此时,林楠的目光却望向了西方,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决:“当下,还有更要紧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处理。”

  “师父要做什么?可要徒儿代劳?”六耳猕猴连忙问道,眼中满是跃跃欲试的神情。

  林楠却没有直接回应六耳猕猴,而是反问道:“你可知那西游一行,如今到了何处?”

  六耳猕猴一听,以为师父是在考校自己的消息是否灵通,立刻挺起胸膛,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他们从祭赛国离去之后,一路历经荆棘岭、小雷音寺、李家庄、朱紫国。如今,已经过了盘丝岭,马上就要到那‘狮驼山’了!”

  六耳猕猴神通广大,能通天地,对孙悟空一行的行进路线了如指掌,此刻便如数家珍般道来。

  他还接着说道:“盘丝岭上,那百眼道友的几个蜘蛛精师妹,幸好收起了往日的张狂心性,如今一心躲在暗处吐丝做衣,还想着有朝一日能来车迟国,这才没有与那孙悟空一行碰上。要不然,以孙悟空那嫉恶如仇的性子,她们定然难逃一劫。”

  “如今她们也算是侥幸逃过一劫,让那唐三藏一行顺利度过了盘丝岭,如今正朝着狮驼岭进发呢。”

  林楠听后,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你可知狮驼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知晓,那狮驼岭上,蟠踞着三个妖王,个个凶残至极,无恶不作。原本那里还有个狮驼国,可都被这几个妖王屠杀殆尽,如今那里已沦为了人间妖国,妖气冲天。”六耳猕猴说道,“那狮驼岭三个妖王的手下,还有四万七八千个小妖,势力庞大,在那一带称王称霸,无人敢惹。”

  说着,六耳猕猴面露一丝疑惑之色,挠了挠头道:“这狮驼岭,在西牛贺洲之中,距离灵山也没有多远,按理说灵山应该将其铲除才是,可为何至今都没有动静,倒真是奇怪。”

  林楠微微一笑,开口道:“你只知表面情况,却不知其中隐藏着诸多辛秘。那狮驼岭上,有一妖王来历不凡,论起辈分,可算是西天如来的‘舅舅’。正因如此,那狮驼岭至今都安然无恙,也没有什么灵山的菩萨罗汉前去降服推平。”

  林楠说完,目光再次望向西方,而那方向,正是狮驼岭所在之处。他的目光深邃而悠远,仿佛穿透了重重云雾,看到了那片被妖气笼罩的土地,内里蕴含着无尽的深意。

  “但那三个妖魔作恶多端,残害无数生灵,灵山却纵容不管。吾九极一脉,向来以降妖除魔、维护天地正道为己任,又岂能坐视不管!”林楠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

  若说在这西游路上,要选一个最为凶恶的地方,那必然非狮驼岭莫属。那里妖气弥漫,阴森恐怖,是无数生灵的噩梦之地。

  若说最凶残的几个妖怪,也必定是那几个盘踞在狮驼岭中的妖魔。他们心狠手辣,手段残忍,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一片狼藉。

  但若论起背景最大的,同样要出自于狮驼岭。那西天灵山,如来佛祖的“舅舅”这一身份,犹如一道无形的护身符,让寻常的罗汉见了,都要礼让三分,不敢轻易招惹。

  也因此,那狮驼岭才能在人间肆意妄为,立下了一个人间妖国。早在四五百年前,狮驼岭的大魔狮驼王,便将那原本繁华的狮驼国人口尽皆屠戮殆尽,而后将那里化作了一片妖怪的乐园,成为了一方人间妖国。

  到如今,这妖国愈发壮大,光是小妖就有四万八千个之多,声势浩大,凶威滔天,令周围的人间百姓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即便是天庭,面对这狮驼岭的妖国,也感到颇为棘手,一时之间难以奈何。而灵山,似乎也因为那妖王的特殊背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未对其采取任何行动。

  然而,这并不代表林楠会对这狮驼岭的存在无动于衷。相反,从一开始,林楠便对这狮驼岭的妖国心怀不满,暗中有了将其铲除的想法。

  只不过,一直以来,时机尚未成熟,林楠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而如今,时机已然成熟,正是他前去斩妖除魔、还人间一片朗朗乾坤之时。

  六耳猕猴一听师父有此想法,顿时兴奋不已,立刻自我举荐道:“师父,徒儿愿随您一同前往,定要将那几个妖魔一举拿下,将那人间妖国彻底捣毁,让那片土地重归安宁!”

  “哦,你不怕那如来问罪吗?那狮驼岭的三大王,可是西天如来佛祖的‘舅舅’。”林楠故意调侃道。

  六耳猕猴却毫不在意地笑道:“有师父在,徒儿自然无所畏惧。那如来虽是西天佛祖,但师父您也是人间道主,法力高强,德高望重,又怎会逊色于他分毫?”

  显然,六耳猕猴对林楠充满了十足的信心,坚信在师父的带领下,定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

  林楠听后,不禁笑了笑,倒也没有反驳六耳猕猴的话,而是目光坚定地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师徒今日便去捣毁那人间妖国,以我人间道主之名,还世间一个公道!”

  “好!”六耳猕猴没有丝毫犹豫,一口应下,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妖国覆灭的场景。

  在九极山的巍峨身影之下,有一汪幽邃的深潭,潭水碧绿如翡翠,深邃莫测。

  这一日,潭面忽起波澜,仿佛有龙吟隐约可闻,紧接着,一条浑身散发着柔和玉光的白龙破水而出,鳞片在阳光下闪耀着梦幻般的光泽。它腾空而起,身姿矫健,穿越云雾,最终稳稳降落在九极山巅的九极殿前,静静地盘踞,似是在等待某个重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