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收容者
他缓缓走到玄奘面前,将袈裟和锡杖递了过去,同时说道:“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闻言,急忙问道:“那如何能让亡者升天?”
那僧人答道:“大乘佛法在于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玄奘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长老可能上台为我们讲解一番大乘佛法的奥义?”
那僧人也不客气,迈步向高台走去。然而,他刚走上两步,身形便突然大变,混身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现出了救苦原身,手中托着净瓶杨柳,左边木吒也显化了出来。
“菩萨?”众人惊呼出声,同时纷纷拜倒在地,包括唐皇、文武大臣、僧人尼姑,以及下面听讲的士人工贾农等,无不虔诚跪拜。
然而,在这众人跪拜之中,却有几人并未跪下。其中,林楠最为显眼,他身旁的一应道士也仿佛有股力量阻止着他们下跪。
天上,观世音菩萨显化出身形,看了一眼林楠,便转开了视线,看向了唐皇,却并未多言。一道祥云托着她,很快便消失在天际。只留下一道金帖,落在了唐皇手中。
唐皇展开金帖一看,上面写得明明白白:“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好,好!”唐皇看得满心欢喜,连连表示要差人去西天取经,图个善果。随后,他更是直接询问谁愿意帮他去取经。
玄奘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表示自己愿意去取经。唐皇大喜过望,直接认玄奘为自己的“御弟”。
这一过程中,林楠始终在一旁静观,未发一言。唐皇安排了这一切后,才看向林楠:“大国师,不知是否愿意至皇宫之内,与朕等坐论一番?朕及一应爱卿,对大国师那车迟国的神物都十分向往。”
林楠看了看唐皇,干脆地答道:“既然唐皇已决意去取经救世,那么便去取经吧。至于与贫道坐论……还是算了吧。道不同,不相为谋。大唐决意取经,与吾道无缘。神物予之大唐,也是白费。”
说完,林楠转身欲走,张了张嘴,呼唤了一声。小白龙敖玉顿时心领神会,仰天发出了一道龙吟长啸,身躯直接化为了一条如玉白龙,云雾聚集其身侧。
龙吟之声,响彻长安城。林楠乘风而起,稳稳落于小白龙的背上。他轻声说道:“佛渡有缘人,信者皆为有缘。而吾道门,信则信,不信则罢。既不同道,便不相谋。贫道去也,有缘再见。”
说完,林楠轻轻一动,身下白龙顿时乘风而起,直冲云霄。原地只留下一片震撼和惊骇的目光。唐皇愣在那里,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忍不住喃喃自语:“朕,是否错过了什么?”
长安城中礼佛之意甚重,尤以皇室为甚。人人皆知皇族李氏敬佛礼佛,故而大唐佛门兴盛。然而,唐皇对于林楠也极为看重,在安排了取经事宜之后,便想将林楠请入皇宫之中,以示礼待。
但对林楠来说,唐皇的态度已让他内心有了决断。唐皇非良配,即便他为当代人皇,但既与道无缘,林楠又何必与他多言?
佛门广开善门,林楠却是淡然处之。他从未上赶着求人信奉,故而离去得也极为果断。
“老爷,我们当真就这般离去,不去皇宫了吗?”小白龙敖玉在天上忍不住问道,“难道,老爷不在这长安城传道了吗?”
“自然,信则传,不信则罢。”林楠头也没回地说道,“既然唐皇无真心,那这道不传也罢。我们接下来回车迟国。”
“回车迟国?”小白龙敖玉有些疑惑,“那之后呢?”
“之后……再度东游,荡平这一路魑魅魍魉。”林楠语气坚定地说道。
长安城中,一天之内发生了两幕奇事。一者,观世音菩萨现身水陆大会;一者,一个道士在众目睽睽之下乘龙而去。这两幕分别代表了一道一佛,在长安城中广为流传。然而,寻常百姓却并不知晓这其中真正代表的意思。
此时,玄奘已经做好了准备,即日便在一应护卫之下西行上路。而林楠则乘龙归去,一路西行。他并未催着小白龙敖玉速度太快,而是悠然自得地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老爷,我还未去过那车迟国,不过曾听父王伯父等提及过。”小白龙敖玉一边飞行一边说道,“那车迟国是个怎样的地方?”
林楠指了指前方:“车迟国乃是个信奉道教的国家,与我大唐截然不同。那里的人们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小白龙敖玉点了点头:“原来如此。那老爷,我们接下来是不是要去拜访一些玄门前辈?”
“正是如此。”林楠赞许地看了小白龙一眼,“吾道门之中,有许多前辈高人,值得我们前去拜访学习。”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一座俊极的高山前。那山大势峥嵘,山脉衔接灵脉,山间彩云万道,毫毫光芒从中绽放而出,端是一片仙家气派景象。
“好一座仙山福地!”林楠赞了一声,“此乃万寿山,内里有一座五庄观,其中主人乃是那地仙之祖,神通广大。我们下去拜见一番吧。”
小白龙敖玉闻言,立即朝下飞去,稳稳地落在了万寿山前。
在万寿山的怀抱之中,矗立着一座名闻遐迩的五庄观。这座道观内,住着一位辈分极高、号称与世同君的地仙之祖——镇元子。他的名头,即便是三清这样的存在,也要以同辈相称,可见其地位之尊崇。
林楠心中对这位地仙之祖充满了敬意,丝毫不敢有轻慢之举。此次前来拜访,他的态度异常郑重,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恭敬。
他们一行人穿行在万寿山的葱郁之中,不多时,那座巍峨的五庄观便映入了眼帘。观前的山门左侧,矗立着一通石碑,上面镌刻着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字迹苍劲有力,透出一股不凡的气息。
就在观门口,两个身影静静地站立着,一左一右,仿佛是特意在此迎接贵客。他们骨清神爽,结着丫髻,短发微鬍,身着道服,羽衣袖随风飘扬,赫然是两个仙风道骨的道童。
见到林楠和小白龙走来,两个道童远远地便呼喊起来:“可是车迟国的大国师,当代道子林楠师兄当面?”
林楠闻言,赶忙走上前去,拱手回礼道:“不错,贫道正是林楠。两位师弟有礼了。”
“我们是清风、明月,乃是家师镇元子最小的弟子。”其中一个道童恭敬地回答道,“师尊早已知晓贵客将至,特命我们二人在此迎接。贵客乃是车迟国的大国师,当代道子林楠,我们怎敢有丝毫懈怠。”
“原来是清风、明月师弟。”林楠微笑着回应道。他心中暗自诧异,这两个道童虽然看似年幼,但实际上一个已有一千三百二十岁,另一个也有一千二百岁,按年龄来算,做他的爷爷都绰绰有余。不过,修真界以达者为先,他们称呼自己为师兄,倒也是合乎情理。
“师兄,请进。师尊正在观中等待。”清风、明月道童恭敬地引路。
林楠也不客气,迈步走进了五庄观。对于镇元子提前派弟子接引自己,他并不感到意外。毕竟,镇元子的实力在这个世界上堪称顶尖,更何况他还是地仙之祖,与世同君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一进五庄观,林楠便看到门上挂着一副对联,上联写着“长生不老神仙府”,下联配着“与天同寿道人家”。字迹飘逸出尘,透出一股仙灵之气。
穿过二门,他们来到了五间向南的正殿。走进正殿,过了玄关,林楠的目光便被壁中间那五彩装成的“天地”二大字所吸引。那两个字气势磅礴,仿佛蕴含着天地之间的奥秘。
在那“天地”二字之下,摆放着一道香几。地上则有一个蒲团,蒲团上端坐着一个身影。那人头戴紫金冠,足下蹬着履鞋,丝带束在腰间,体态宛如童子,面容却似美人,三缕长须飘洒在颔下,鸦翎般的黑发叠在鬓边。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便有一股道韵自然流露。
那人,正是地仙之祖镇元子。
“道教后生林楠,见过镇元大仙。”林楠赶忙上前行礼,态度恭敬至极。
“车迟国大国师,道子林楠,久仰大名。”镇元大仙微笑着回应道。他的声音温和而深沉,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请坐吧。”镇元子指了指一旁的座位示意林楠坐下。
林楠落座后,开口说道:“我本从大唐返回车迟,路经万寿山,想着大仙在此,所以特来拜访。”
“无妨无妨,来者便是客。”镇元子笑道,“况且,我也早有见你之意。”说着,他吩咐一旁的弟子道:“清风、明月,去院内取一枚‘人参果’来招待贵客。”
“是。”清风、明月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林楠连忙推辞道:“人参果如此珍贵,晚辈怎敢随意享用。”
“无妨无妨。”镇元子笑道,“人参果万年方能生得三十枚,但开天辟地以来,能修成‘九极上品天仙’的却寥寥无几。如你这般被太上道兄亲认为‘道子’的,更是古往今来只有一位。这人参果,你如何吃不得?”
镇元子的话语让林楠无言以对,他只好默默接受了这份厚礼。
随后,林楠开口向镇元子询问了一些修行上的问题。镇元子一一作答,每一个回答都恰到好处,深刻而精辟,让林楠受益匪浅。
在此之前,林楠的修行之路可以说一直充满了坎坷。初期,他幸得虎力大仙、羊力大仙、鹿力大仙三人指引,才得以踏入修行之门。后来,他一直是自己独自修行探索,直到成仙之后,才在兜率宫中得到了太上老君的一番传法。然而,太上老君只是传法,却并未详细讲道。
第312章 修行
此刻,镇元大仙却讲得面面俱到,让林楠对修行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不多时,清风、明月手捧人参果走了过来。林楠也不再推脱,拿起人参果细细品尝起来。那人参果入口即化,甘甜无比,只是三两下功夫,便全部融入了他的身躯。
“当真是天地灵物啊!”林楠感慨万千地说道。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品尝灵物,但之前所尝过的奇异仙珍,却从来没有能够比得上人参果的。
镇元大仙微微一笑,见到林楠吃了人参果,便开口说道:“今日适逢其会,我便召集四十八位弟子,一同听讲。今日所讲,便是那金仙之道!”
镇元子有四十八位弟子,个个都是得道高人。其中,清风、明月是最小的,也是修为最弱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都活了一千多年,得了长生不老之术。由此可见,镇元子这“地仙之祖”的教人本事确实非同一般。
在五庄观内,镇元子开坛讲道,林楠也拥有了一个单独的席位。他静静地坐在那里,聆听着镇元子的每一句话,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一番讲道下来,林楠收获颇丰。在讲道途中,还有提问环节。镇元子的四十八位弟子纷纷提问,相互之间也有问询和论证。这场讲道持续了七天七夜,每一个瞬间都让林楠感到无比珍贵。
讲道结束之后,众弟子纷纷散去。林楠来到了镇元大仙面前,郑重地行礼道谢:“多谢大仙讲道之恩。晚辈知道,大仙此番讲道主要是为了晚辈特意进行的。晚辈接下来要完善的便是金丹之境,进入那金仙之境。因此,这一番讲道对于晚辈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镇元子大仙微笑着点了点头道:“车迟国距离我这万寿山路途也不算遥远。日后若有疑问时,尽可前来询问。既然你为道子,自当承担更多责任,修为也是越强越好。最少,不能弱于那即将西游取经的几人吧。”
镇元子的话语中充满了嘱托和期望,林楠郑重地点了点头回应道:“眀玄记住了!”
寒暄了几句之后,林楠提出了告辞。他此番出行加上听道所得颇多,正好返回车迟国内好好闭关巩固一番自身的修为。
在林楠离去之后,万寿山五庄观内却有人向镇元子询问:“老师,为何特意为那眀玄讲道一番?”
镇元子微微一笑回答道:“结个善缘而已。此人注定不凡,何不趁此机会结下一个善缘呢?就连太上道兄都如此青睐于他,这眀玄的未来说不定能够超越如今一切道教传人,重整玄门也未可知。”
说着,镇元大仙还嘱咐自己的一应弟子道:“如今那林楠已成为车迟国的大国师。你们若是无事时,也可前去寻他一同论道交流。”
“是。”弟子们齐声应道。
离开五庄观后,林楠带着小白龙踏上了返回车迟国的路程。在途中,他嘱咐小白龙敖玉道:“且隐匿身形,切勿在人前展露真身,以免引起惊慌。”
小白龙闻言,立即隐入了云中。在林楠的指引下,他们很快便来到了三清观前。
小白龙缓缓降下云头,目光所及之处,是三清观那简朴至极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感慨。他实在难以想象,如此朴素的地方,竟是自家老爷成道之圣地。同时,对于林楠的敬服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吾将在此地闭关修行。”林楠的声音在小白龙耳边响起,带着一丝决绝和坚定。
“这些日子,你且去通天河中暂居。”林楠接着吩咐道,“通天河的河神老鼋,是我亲自敕封的,你去了只需表明身份,他自不会为难你。”
小白龙领命后,便离开了三清观,独自寻觅通天河的踪迹。不多时,他便找到了那条波涛汹涌的河流,毫不犹豫地一头扎了进去,静候林楠闭关结束,再次召唤他。
而林楠,则径直走进了侧殿,开始闭关修炼,消化自己这一路的所得。他此次闭关,不仅是为了巩固自身的修为,更是为了炼化那枚珍贵的人参果。
林楠闭关期间,思绪万千。他回想起自己吞服人参果的那一刻,那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在他体内涌动,虽然他已经成为了天仙,人参果对他的助力并非极大,但也算是锦上添花,为他增添了几千年的法力。然而,他真正的收获,并非仅仅于此。
在与镇元子的交流中,林楠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答案。那些在镇元子讲道时所领悟的奥义,更是让他受益匪浅。他深知,自己如今的金丹初成,仅仅是天仙的起点。若要达到那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金仙之境,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金丹初成,便为天仙。”林楠心中默念着,“但若要圆满,方能踏入金仙之境。金仙者,需五气圆满,三花聚顶方可成就。”
他继续思索着:“又或者,体内五行化五老,三花化三清,这便是另一条通往金仙之路。”
林楠对于前路已经了然于心,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便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然而,与这种古老的修行方式相比,他更倾向于道教传承至今的金仙修行之法。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在封神之前,确有许多金仙以此法成就。但此法亦有其弊端,一旦三花一削,五气一灭,便会境界跌落,修为尽失。而道教传承的金仙之法,则是五行化五老,三花化三清,此法更为稳固,且潜力无穷。
五老,即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墨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他们分别代表五行之力,若能五行化作五老,便等于自身与天地五行相融,可驾御天地五行之力。
而三花化三清,亦是同理。这里的三清,代表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三清,即为“大罗生玄元始三气”,也就是“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气所成;二日禹余天上清境,元气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气所成”。始气、元气、玄气,构成了世间万物的基础。
林楠深知,自己要走的修行之路,便是让体内五行化五老,三花化作三清。一旦达成此境,天地人身将融为一体,力量无穷无尽,可历万劫不灭,长生不死。这便是大罗金仙的境界。
大罗者,包罗万象,超脱一切,永恒逍遥。然而,这样的境界并非轻易可达。孙悟空出道之时,也不过是个天仙。后来他虽然成就了“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但那也只是旁门金仙。而当他将“一气”化为“无极”时,方能成就大罗果位。可惜,孙悟空西游一路,始终未能达成此境,可见其中之艰难。
如今,林楠一开始便追求金丹大成,五行化五老、三花化三清,誓要成就那历亿千万浩劫、经千万盘古而不坏之金仙。这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林楠闭目凝神,感受着体内五脏之神缓缓运转,尝试着接引天地五行之气,以寻求五老之意。他深知,这不仅需要极高的修为和悟性,更需要无比的毅力和耐心。
此时,小白龙敖玉已经潜入了通天河的深处。‘噗通’一声,玉龙入水,溅起了层层浪涛,也惊动了如今身为车迟河神的老鼋。
老鼋被林楠敕封为车迟河神后,便一直守护着这条通天河以及车迟境内的内陆河流。他的河神水府也已经建立完毕,显得威严而庄重。
“何方野龙,竟敢擅闯吾通天河?”老鼋的声音在水中响起,带着一丝威严和怒意。
小白龙敖玉闻言,赶忙表明身份:“河神莫急,我乃是老爷的坐骑,如今老爷闭关修炼,命我来这河中暂居。”
老鼋一听,不禁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条神异的龙族,竟然只是别人的坐骑。他好奇地问道:“你家老爷是谁?”
小白龙敖玉骄傲地回答道:“我家老爷便是这车迟国的大国师,当代道子林楠是也。”
老鼋一听是林楠,态度立刻变得恭敬起来:“原来是大国师门下,那么便都是一家人。阁下且就在吾水府中居住吧!”
他虽然身为车迟河神,但也是因林楠而得以成就此位。对于林楠的门下,他自然不敢怠慢。
小白龙敖玉点了点头,随着老鼋来到了他的水府。他环顾四周,虽然这里比不上西海龙宫的富丽堂皇,但也算得上是一处不错的居所。
“虽然没有吾西海龙宫那般豪华,但也还算不错了。”小白龙敖玉评价道。
老鼋一听,吃惊不已:“西海龙宫?难道阁下出身西海?”
小白龙敖玉傲然地点了点头:“不错,我乃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敖玉是也。因被老爷搭救,故而入了老爷门下,做个坐骑。”
老鼋闻言,赶忙行礼道:“小神有眼不识泰山,在此见过三太子了。”
小白龙敖玉微微一笑:“如今我为老爷坐骑,老爷为车迟国大国师,你为车迟河神,大家关系倒也不用太远。接下来这些日子,还要多多仰仗河神照料才是。”
说着,小白龙敖玉的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之色:“我初来车迟,还望河神为我说说,现在车迟是何等景象?”
老鼋闻言,立刻热情地开始为小白龙介绍车迟国的情况。
车迟国,这个曾经贫瘠落后的国度,在林楠的到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当年的婴幼儿,如今都已经成家立业,开始繁衍下一代了。而整个车迟的人口,也已经是当初林楠来时的数倍之多。
如今的车迟国,百姓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因为粮食充足,生活无忧,所以生孩子就成了一项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现在车迟国内的产婆行业,都在飞速发展。即便如此,还时常有产婆难以为继的情况。以至于,如今车迟国的许多道士,都学会了一手接生的技艺。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林楠当年的传授。他不仅教会了百姓们如何种植粮食,还传授了许多医疗卫生知识。如今的车迟国,医疗卫生条件已经十分达标,许多最为基础的卫生理念,早就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等弟子,也在林楠的教导下,学会了许多法术和技艺。他们如今分布在车迟国的各个区域,有的擅长医疗之术,有的擅长符咒之术……但不管擅长什么,都能够为百姓们所用。
由于车迟国对道教的尊崇,如今,车迟国内的道士们已与这片土地深度融合,他们不仅仅是修行者,更是民间的一份子。道士们常常身兼多职,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协助农耕,总能在各个方面为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紧密的联系已经持续了十来年。如今,在百姓心中,为孩子谋划未来时,首选便是让他们踏入道门,拜入三清观,成为几位德高望重的国师门下弟子。这一趋势,无疑彰显了道教在车迟国的深厚根基和广泛影响。
车迟国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国内建设如火如荼。昔日荒芜的土地上,一座座新兴城镇拔地而起,见证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城镇的建设上,更渗透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车迟国的基础建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水平甚至超越了大唐,达到了近似现代上世纪某个几十年代的高度。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位名叫林楠的人物的默默奉献。他曾私下传授了一批珍贵的知识,其中融合了现代的基础科学理念,如数学、物理等。
这些先进技术的引入,对车迟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不仅提升了国家的科技水平,更为车迟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在这条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车迟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
某日,老鼋带着小白龙敖玉在河流中缓缓游弋。
上一篇:亡灵召唤师:技能每秒升级一次
下一篇: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