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抽取技能 第925章

作者:太极手

  几个老拳师一开始还拘谨着,后来几杯黄酒下肚,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杜总,你这部电影啊,是给我们这些人出口气。”

  一位姓陈的蔡李佛拳师傅拍着桌子说道:

  “听说墨镜王又要拍叶问,我听着就一肚子窝火,这不是胡乱炒作吗?”

  “对!现在外面那些年轻人,以为咏春就是天下第一,

  连八极、形意都不放在眼里,这不是胡闹嘛!”

  另一位刘家拳的老前辈也跟着附和。

  杜笙笑着点头,一边吃菜一边回应:

  “各位前辈说得在理,我拍这部戏,就是想让大家看到真实的历史,而不是被人编排过的‘神话’。”

  “好!这话说得痛快!”

  众人纷纷举杯,气氛热烈得不得了。

  一顿饭吃下来,不仅拉近彼此距离,也让这些武术顾问彻底放下戒心,开始真心实意地为剧组出谋划策。

  “叮铃铃——”

  第二天清晨,一阵闹铃声打破卧室宁静。

  刘施诗翻了个身,看了眼床头手机,才早上六点。

  她见杜笙已经出门练拳,便快手快脚从被窝里爬了起来。

  洗漱、换衣服、吃早餐。

  然后坐上剧组的大巴车,朝着目的地出发。

  今天的目的地是萳海影视城。

  叶炜信早就让大部队进驻,把场地、道具、群演全都安排妥当,连武馆门口的招牌都挂好了。

  杜笙到来时,正见他跟摄影师和技术组讨论第一场戏的机位布置。

  叶炜信手里拿着分镜手稿,一边比划一边讲解:

  “这场戏要突出武馆街的热闹氛围,所以镜头得高一点,用广角扫一遍,再慢慢拉近……”

  摄影师点头记录,技术组迅速调整设备,灯光师也开始打光测试。

  半小时后,一切准备就绪。

  “《大宗师》第1场,第1镜,第1条,Action!”

  场记一声令下,板子一打,摄影机缓缓启动。

  1900年,沧州武馆街。

  镜头从高空俯拍,慢慢推进,画面中展现的是整条武馆街的风貌。

  青砖灰瓦、红灯笼高挂、人群熙攘,街头巷尾都是练武之人,一派江湖气息扑面而来。

  镜头随着一只飘飞的风筝,轻盈地转向了一座普通的院落,那是李书文的家。

  这场戏虽然内容简单,但节奏紧凑,十分钟不到就顺利过了。

  第二场戏,廖师傅上门切磋(实则蹭饭)

  “《大宗师》第2场,1镜,第一条,Action!”

  这回的镜头设在数米外,远景拍摄。

  杜笙饰演的李书文穿着一身传统长袍,正坐在家中吃饭。

  饰演他妻子刘施诗在一旁给孩子喂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忽然,一个武馆帮工急匆匆跑进屋来:

  “廖师傅来了。”

  话音刚落,一个身材微胖、神情自若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就是廖师傅的扮演者——陈志辉。

  这位毕业于中戏,不仅武术功底扎实,还曾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剧集中出演过重要角色。

  还有李联杰版的《霍元甲》里也露过脸。

  他只要一站出来,不用说话,那种自带喜感的气质就出来了。

  “第三镜,第一条,Action!”

  廖师傅走进来后,朝李书文抱拳行礼,一脸笑容:

  “李师傅,我是廖家拳掌门人,最近在沧州开了新武馆,特来拜访。”

  杜笙放下筷子,挑眉站起:

  “你是来挑战的?”

  这年代武风盛行,‘枪神’李书文喜好武斗授徒的威名早就传开,且他这段时间不是挑战别人,就是接受别人挑战。

  而新开武馆的人,去挑战李书文就是最快的扬名方式。

  廖师傅也不转弯抹角:

  “听说你力能举鼎,六合大枪练得出神入化,今日特来讨教一二。”

  杜笙摆摆手:

  “下午吧,我正在吃饭。”

  廖师傅丝毫不尴尬,反而更自然地说:

  “没事,我可以等嘛,闭门切磋,输赢没人知道。”

  杜笙指了指饭桌旁的老婆孩子:

  “不是输赢的问题,是真在吃饭。”

  “那……我等你吃完。”

  说完,廖师傅就在一旁坐下,安安静静地等着。

  盛饭的刘施诗看了他一眼,有些无语。

  廖师傅坐在桌边,眼神时不时往桌上瞟,饭菜的香味让他忍不住咽口水。

  都是在这片地界混饭吃,杜笙不好赶人:

  “你还没吃?”

  廖师傅微微摇了摇头。

  “那一起吃吧。”

  结果廖师傅还真不客气坐上桌子,动作熟练得像是早有预谋。

  旁边的刘施诗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直犯嘀咕:

  这人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老公只是客套一下,他居然真的坐下来吃了?

  镜头一路跟随,只见廖师傅吃得比李书文还香,一会儿喝汤、一会儿啃肉,还评价起今晚的饭菜:

  “这豆腐炖得不错,就是酱有点重了。”

  ……

  这场戏拍完后,全场响起一阵掌声。

  导演叶炜信喊道:

  “过了!一条过!”

  众人欢呼一声,心中已经盘算这次拍戏能提前多少天杀青了。

第720章 小心机

  拍到杜笙的镜头,几乎都是一条过。

  廖师傅那边虽有几条重拍,但基本问题不大,节奏很快。

  刘施诗因为有杜笙在旁带着,整个人进入状态非常快,情绪到位,连眼神戏都很细腻。

  在一旁围观的唐鄢和制片人侯洪亮看得频频点头。

  “笙哥这李书文很逼真,帅得有点不像话,我还以为是在看民国偶像剧呢。”

  唐鄢忍不住感叹。

  侯洪亮笑呵呵道:

  “可不是嘛,他往那一站,气场就来了,根本不用多说,光靠眼神就能把人物立住。”

  中午吃完饭后,剧组开始准备下午的重点——打戏。

  这场打戏不算长,前后也就一分钟左右,算是整部电影的开胃小菜,但却是动作设计中最关键的一环。

  因为它要体现南北拳法的不同风格。

  廖师傅代表的南拳,讲究马步扎实、出拳刚猛、手法多变,尤其是近身缠斗时极具压迫感。

  而杜笙饰演的李书文代表北派八极拳,讲究大开大合、力道十足、气势如虹,一招一式都透着一股狠劲。

  这两种拳法各有千秋,谁强谁弱其实不好说,

  但在电影里,为了突出李书文的勇武,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一开始两人还能打得旗鼓相当,但没多久,廖师傅就开始节节败退,最后他抄起九环刀想要挽回点颜面,岂料被李书文一枪震飞。

  沿途椅櫈被撞碎一地。

  当然,这只是切磋,点到为止。

  输归输,廖师傅倒也没太生气,临走前只是叮嘱别外传。

  可哪知道,他们这场较量被附近楼上一个年轻人看到了。

  这青年后来到处宣扬‘廖师傅被李书文打败’的消息,搞得廖师傅气不打一处来,非要找李书文当面对质不可。

  当然,这是后面剧情的事。

  ……

  下午拍完打戏,又补了几场日常戏份。

  比如李书文和夫人宋薇一起吃饭、闲聊的温馨场景,还有与师妹黄欣梅之间那种若有似无的情素互动。

  晚上还加拍了一场夜戏,如此,一天戏份便过完了。

  除了留下三个人守夜看护设备外,其余人都陆续上车,准备返回城区休息。

  此时已是晚上八点。

  杜笙招呼大家到附近最有名的夜市街,好好犒劳一顿。

  热腾腾的烧烤、冰镇啤酒、麻辣小龙虾、卤味拼盘……各种美食摆满了一桌。

  大家边吃边喝,气氛热烈。

  刘施诗平时不太喝酒,但今晚难得放松,也跟着喝了两瓶啤酒,

  她的脸蛋红扑扑的,坐在杜笙身边,时不时剥个虾放进他碗里,一副贤妻良母的模样。

  侯洪亮调侃道:

  “你俩这状态,还真有点夫妻相了。”

  杜笙笑着夹起一只虾:

  “哈哈,这可是我‘媳妇儿’啊。”

  刘施诗害羞地低头一笑,眼里全是柔情。

  张缙这小子喝得有点上头,走路都有点飘,嘴里还嚷嚷着:

  “老板,明天我还想演武打戏,给我加个镜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