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62年,九级工程师 第207章

作者:一只山竹榴莲

  当然现在赵学成已经不需要工资了。

  且不说小世界内的物资非常的丰富,根本就不愁吃穿。

  国家也是随行会安排各种吃穿用度。

  就连他现在四合院里都安排着更多警卫。

  可以说保护的非常的严密。

  赵学成来到了专属的办公室,开始思考制定精确制导武器的研发计划。

  这将是建立种花精确打击体系,应对未来战争需求的第一步。

  他计划着手研发的这些导弹制导技术,主要面向常规导弹和战术导弹。

  战略级的洲际巡航导弹,已经有乾老带领团队在研制,乾老的实力不容置疑。

  别说是现在,哪怕是在后世,都是依托乾老的理论继续研究。

  自己不必再重复这一领域的研发投入。

  但其他常规导弹的制导和控制系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这会是他这次工作的重点。

  作为穿越者,赵学成明白,制空权在未来战争中意义重大。

  掌控制空权意味着拥有对敌方进行战略打击的主动权。

  而要赢得制空权,最关键的就是要在空对空作战中占据优势,使敌机无法对自军区域活动。

  这就需要研发性能优越的空空导弹。

  目前种花的空空导弹普遍存在着制导方式简陋,命中精度不高的问题。

  这使得种花战斗机很难在远距离空战中取胜。

  通过在空空导弹上部署先进的激光和成像制导设备,可以实现对敌机的远距离高精度拦截。

  这将大大提高种花战斗机的制空优势,真正做到遇敌必胜。

  毕竟他都已经搞出了超高速截击机,要是没有配备相应的空空导弹,那也太说不过去了。

  此外,利用这些先进制导技术改装的空对地导弹,也将得到飞跃性提高。

  它们可以对地面机动车辆和坦克实施精确打击。

  这在以往都是难以做到的。

  种花军队利用这一系列制导导弹,可以扫清敌方防空导弹,为战机歼灭敌方坦克车辆提供有力支援。

  这将大大提升种花军队整体的作战效能。

  这首当其冲的就是激光制导设备。

  激光制导设备的原理是利用高功率激光对目标进行照射和标定,然后导弹头部装有光电探测器,可以捕捉激光信号。

  根据探测器反馈回来的目标图像信息,导弹上的计算机可以实时计算并调整飞行轨迹和方向,最终将弹头精确引导至目标点。

  这种制导方式不依赖于卫星定位或电波信号,操作隐蔽性高,也不容易被敌方干扰。

  同时激光辐射高度集中,可以实现毫米级的命中精度,远超普通导弹。

  装备激光制导的导弹可以进行精确打击,一发即中,有力提高作战效能。

  赵学成计划先开发便携式激光标定和制导设备,这可以安装在侦察兵身上进行弹道导弹的实时制导。

  这种设备体积轻巧,单兵便于携带,可以藏身野战环境进行导引。

  然后他要在空对空和空对地导弹上部署光电追踪头和姿态控制系统,实现导弹的激光主动制导能力。

  通过便携终端激光点示,使这些导弹实现对机动目标的高精度打击。

  他还设想在战术导弹等上配备图像匹配终端制导系统。

  这种制导方式通过匹配和识别目标特征图像实现打击。

  可以克服普通制导方式受限的环境条件,实现全天候作战能力。

  这类导弹可以适应更加复杂的战场环境,比如烟尘遮盖,实施作战任务。

  掌握了这些激光和图像制导技术后,会大大提升种花现有常规导弹的作战效能。

  可以打击更多种类的目标,实现精确命中,有效发挥战场杀伤力。

  确立目标之后。

  赵学成开始利用计算机编写初级的程序。

  要是放在以前,这个工作可能会非常的困难。

  但是现在有了赵学成自己研发出来的华夏操作系统。

  可以说编写这些程序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他首先编写出了导弹飞行轨迹模拟和制导算法的原型程序。

  这些程序运用了复杂的飞行动力学方程以及纵横比计算,可以准确模拟不同型号导弹的飞行轨迹。

  其中还包含大量的气动力学计算,以精确描绘导弹在飞行中与空气的交互作用。

  通过这些精密的计算,软件可以清楚地模拟出导弹的俯仰翻滚角速度,推力值,升力值以及阻力值的变化情况。

  在此基础上,赵学成专门开发了一套激光制导下的轨迹修正算法。

  这套算法的核心是实时读取导弹头部光电探测器采集的目标图像,然后计算导弹当前与目标之间的距离角度偏差。

  经过连续多个采样计算后,软件可以预测出导弹的预定击中点,并根据偏差距离算出修正轨迹所需的飞控翼面转角。

  最终形成闭环反馈,使导弹持续朝激光点逼近,实现高精度的终端跟踪与打击。

  为了使该算法可以广泛使用,赵学成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形成了通用的接口框架。

  不同型号的导弹只需替换动力学模型,就可以计算出特定情形下的最优修正航线。

  同时还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允许手动输入外界环境参数,如风速风向、目标运动状态等。

  这样就大大增强了算法的适用范围,既可用于常规导弹,也可应用于多种战场环境。

  在此基础上,赵学成又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导弹制导系统研发计划。

  计划中安排了一部分芯片工程师和程序员进行硬件电路和软件算法的开发设计。

  主要研制激光制导头中的图像处理芯片、计算机中央处理芯片以及稳定控制处理器。

  这些芯片将承担图像采集、信号解调、计算处理和控制指令输出等复杂功能。

  另外一部分则安排了材料工程师,研究导弹头部的光电探测器以及控制翼的压电陶瓷材料。

  这些材料的敏感度和响应速度将直接影响到制导头的捕捉跟踪性能。

  只有材料达到最优水准,方可实现毫米级的高精度打击。

  最后则是安排制造单位进行部件组装和系统集成测试,完成从零件到成品的全流程生产。

  赵学成自己则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总体规划和算法程序设计。

  他设计开发的通用激光制导算法有着很强的适用性。

  这套算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空对空导弹实现对机动空中目标的高精确拦截。

  还可以安装在地面发射的空对地导弹上,利用前置的激光瞄准镜点示来精确打击坦克车辆等机动目标。

  这套系统的优点是源头简单隐蔽,只需一个便携激光点示设备。

  但是终端效果显著,实现了毫米级的高精度打击。

  这主要得益于激光辐射的高度方向性,可以形成清晰的光点从而精确标定目标。

  相比传统导弹的圆形几率区,这无疑是飞跃式的精确提高。

  通过后续的仿真测试可以看出,这套激光制导系统性能出色。

  空对空模式下,可实现百米开外机动战机的实弹射击;空对地模式下,则可精确打击全速行驶的坦克和车辆。

  这类精准打击结果之惊人,足以改变未来战争的进程和效能。

  可以预见,这套先进的激光制导算法和系统一经成熟,定会大幅提高种花在局部战争中的反击能力。

  届时我军战机只需一发空对空导弹就可百米外射落敌机;

  陆基导弹也可像狙击一样精确打击远方机动目标。

  ……

  可以的话,给小女子点点爱心送送免费的为爱发电,一天满两百个礼物就加更,么么哒

第323章 第一条高铁动车开建,京沪线

  赵学成设计出的一系列精确制导技术,极大地增强了种花军队的作战能力。

  各型空空导弹、空对地导弹都可实现毫米级的高精度打击,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

  与精确制导技术同时开展的,还有高铁建设。

  在工业部和交通部联合汇报之后,上面也非常重视这个事情。

  在李老爷子和伍老爷子的规划下,决定开工建设京城至魔都的高速铁路,这段全长1288公里的高铁被赋予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之所以选择魔都作为第一条高铁的终点,是因为它已成为种花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但是从政治中心京城前往魔都,长时间以来交通都十分不便。

  这严重制约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如种花高铁一旦建成,预计京魔之间仅需5个小时车程。

  这与过去要花上几天时间的老式火车比,将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学成提供的高铁技术非常完整,不仅有高速动车组相关技术,还包含了自动信号技术、受电技术、电力供应技术等全套系统。

  这为种花第一次建设高铁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中尤为关键的要属无缝铁路技术。

  以前的铁路轨道都是由分段铁轨焊接而成,轨道之间留有一定缝隙。

  这种有缝铁轨建造简单经济,但是严重影响行车质量。

  列车在轨道间隙处会产生强烈震动和巨大噪音。

  长时间震动对设备结构的损害很大,严重缩短使用寿命。

  这迫使火车只能低速通过间隙处,无法实现高速。

  而赵学成给出的无缝铁路技术则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它采用先进的熔接工艺,使整条铁轨像一体铸造。

  列车行驶过程中没有任何间隙,使噪音大幅下降,也消除了硬性冲击。

  这使整条铁路适应时速300公里以上的高速运行。

  种花的高铁靠无缝铁轨技术实现跨越式提速,一举突破瓶颈。

  而且与传统的老旧火车要用烧煤不同,赵学成所提供的技术完全就淘汰了内燃机,全面走向电气化。

  这些年来,在赵学成的规划和推动下,种花家大力发展核能,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了一批大型核电站,为高铁提供充足稳定的电力供给。

  这些核电站全部采用的是赵学成提供的先进轻水堆技术,安全性能大大优于同期技术。

  严格的防护壳设计、多级安全保护系统的设置,使得核电站的安全性达到了极高的标准。

  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核泄漏或辐射事故。

  此外,这些核电站也引入了最先进的净化过滤系统,使各类有害气体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环保部门的标准限值,可谓是深得民心。

  在充沛的电力供给支撑下,京城至魔都的这条高铁得以全面实现电气化。

  不仅高速动车组全部使用电力驱动,全线的信号系统、道岔设备乃至日常维护作业都与电力密不可分。

  这次,赵学成提供的高铁技术可谓是集各方面的先进制程于一体,不但在动车车组上大量使用轻量化铝合金材料。

  降低整车重量的同时也保证了高速运转的安全性;

  还在机电设备上利用微电脑和自动控制技术,完美结合信号系统、供电系统与运营控制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和指挥协调。

  这套技术体系虽未完全达到21世纪的高度,但水准已可与上一世90年代前后相提并论。

  这无疑已经领先全球最少20年有余。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简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