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46章

作者:倔强的烤羊腿

爽!

刚刚的谈话,他其实也听见了,但听见了,还插话了那又能如何?

如今这天下,自然是父皇当家,自己屁都没法放一个。

而这“造反大业”,也是面前这位满脸通红的大儿子的买卖,自己至今连底细都没能摸出来,更别说做主了。

两边自己都只能干看着,那还有什么好说的?

朱棣已经想明白了,就吃吃喝喝混个肚圆,珍馐美食之余再从自家大儿子那儿学点腐儒们不教的学问,岂不畅快!

朱高煜这会儿状态正好,浑身发热些许微醺让人飘飘然却又不至于五迷三道,正是舒服的时候。

最后吃下一筷子酸菜,朱高煜拿起一旁的下人备好的洁净帕子擦了擦嘴脸,看着眼前二人道。

“粮草之事,不仅关乎我将来的大事,甚至关乎到整个大明的安危。”

“此等大事我又怎能视而不见?”

“故此,粮草一事其实才是我最早开始筹备的!”

“二位如今也知道,我断然是不缺银钱的,那放陈粮储新粮、不断扩充粮仓、分散储备都只不过是应有之义罢了!”

这事儿朱高煜还真没乱说,任何一个想要造反的头头,谁会不注意粮食啊。

但粮草这种事儿,压根没有取巧的地方,因为它只能从地上慢慢耕种出来。

要么自己种、要么靠抢要么就是靠买了。

除了这三个办法,绝对别无他法。

朱元璋也没觉着能有什么其他法子,他不过是顺口一问罢了,还想着能寻着自家大孙儿的错处指点一二呢。

没曾想,这大孙子表现得远比自己想象得还要好。

这让朱元璋有些委屈。

怎么就连个彰显爷爷辈儿威严和本事的机会都找不到呢。

唉,子孙不贤发愁,这子孙太过争气了也发愁啊。

饭后,三人照例起身打算走走消食,朱高煜见张老爷子自从粮草一问后,连话都不怎么说了。

还以为老爷子是元末出身的,格外惦记粮草一事,故而主动说道。

“不如,二位随我去那粮仓看看?”

二人自无不可,反正父子俩现在就一个想法,但凡能多翻开这小子一张牌都是好的。

上了马车,摇摇晃晃的冲着城中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一家不大的粮店。

冲着粮店掌柜点点头,而后便带着朱元璋二人朝着后院走去。

掌柜也是个知进退的,见朱高煜没吩咐,老老实实呆在前院照顾着生意。

带着二人轻车熟路的走进一间离得远远的库房,推开门朱元璋便双眸一缩。

实在是这粮仓外间看起来不起眼,可内里却跟其他粮仓完全不一样,竟都是如同之前朱宅地底里所见的一般,格外的规整就不说了,还有各式隔断。

朱高煜也不藏私,直接指着一个个隔断、架子介绍到。

“粮仓外间乃木制,为的便是不起眼,内里实则用水泥重新隔开,这样方便防火。”

“所有粮食分架储存,底下用木框托底方便空气流动,这样才不会让底层粮食腐烂、霉变。”

“当然了,这些粮食八成都是为了粮店经营而准备的,我们自家的粮仓嘛,老规矩,地底下呢。”

说完,当先带着二人左弯右绕的走到粮仓里间,走到一片看似跟其他地方并无二异的墙壁面前,拿着一旁某个不起眼的机抠一扭。

呜呜……

伴随着阵阵摩擦声,眼前的墙壁便打开成了一扇足以两辆大车并行的大门。

朱元璋父子俩对视一眼,眼中满满地都是惊骇。

这种场地、这么多的粮草,朱高煜到底是怎么做到不动声色的储存进来的?

朱元璋眼见着周围没有旁人,但还是小声的问道:“小友,你这地方到底是怎么归置下来的?”

“咱刚才走过来可没闻到陈粮的味道,但你这等规模的粮食储备在此,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不仅咱在市面上压根没听这等豪商的名号,连锦衣卫都瞒过去?”

朱棣其实也有此问,要知道锦衣卫监察天下可能还力有不逮,但这可是应天府啊,天子驻跸之地锦衣卫总衙所在。

粮草一事本就重要,更是被父皇所看重,自然监察得极为严厉。

但偏偏这家粮店明明身处城中,储备了如此多的粮食,却在市面上半点名声不显,这才是真正的怪事。

而且听父皇的意思,连锦衣卫都未曾探查到?

嘶……

朱棣满眼惊骇的看着自家大儿子。

妈耶,大儿子,你到底藏了多少底牌,又弄了多少手段?

朱高煜倒没得意什么,这点小把戏其实翻翻史书就能找到旧例,只不过确少一个学过统计学的人坐镇中枢罢了,说出来半点不值。

“这事儿其实真的挺简单。”

“因是粮商,那么有粮食进进出出才是正理,进的多出的也多,其中还主要做外地生意,本地大多零散卖上一些。”

“腾笼换鸟的军略故智罢了,早就不新鲜了。”

“一块轻易不示人但却货真价实的燕王府的牌子,再加上打点好周遭的胥吏,真不是多大的事!”

朱元璋父子二人听到这,终于明白了。

二人都是领过军的,腾笼换鸟确实是军中故布疑阵、隐藏兵力的老手段,只是没想到被自家子孙用到商贾之事上。

不得不说,就冲着这点朱元璋都得高看朱高煜一眼。

不过就在朱元璋准备转身走人的时候,他忽然双眸一缩的看向了一旁某个敞开的米口袋。

“这米,不对!”

第七十三章 天下再无饿死之民众

朱元璋疾行了几步,看着这一袋大米抓在手里细细一看后,断然道:“小友,这米为何与咱平日里看到的不一样,这是何品种?”

朱高煜呵呵一笑,也不答话,转头带着二人走了出去,直到重新上了马车,这才笑眯眯的答道。

“刚刚那个粮仓,不过是我等为了将来城中的伏兵准备的。”

“现在,我再带二位去看看我那真正的粮仓,到了那里,二位便能明白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彻底坐不住了。

“小友,刚刚那粮仓之中,咱只是大概看了一眼,便知至少有两万石粮食,那还不是你的主粮仓?”

朱高煜倒是挺理解老爷子这番惊讶的,因为“石”这个单位,实在是每个朝代所代表的重量都有些不一样。

在大明的话,标准的一石实际上等于150斤左右。

两万石实际上就是300万斤粮食,换算过来就是1500吨!

这要是供养一只万人大军的话,这至少都足够吃三个月饱饭了。

不然刚刚朱元璋在城中也不会如此的惊讶。

可偏生当朱元璋发现大米有些不对的时候,朱高煜反而告诉他那里不过是随手布下的闲子,真正的粮仓在城外?

这让他如何不惊骇?

这让他如何不恼怒?

锦衣卫该死!蒋瓛该死!

不远不近换装跟着的蒋瓛此时一脸幽怨的看着前方那辆马车,猛的打了两个喷嚏。

他今天已经跑了好几圈了,皇爷这又是去哪儿啊。

不多时,马车驶入了一间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院子。

车才刚停下,朱元璋便自顾自的跳了下来,半点没觉着这地方普通,反而一脸复杂的看着朱高煜问道。

“小友,这看之前你能否给老夫交个底,这里有多少?”

朱高煜知道他问的是粮食,但本就要带他们去看的,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

“不多,正好比城中粮仓多十倍,各式主粮共计二十万石而已!”

嘶……

朱元璋父子二人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但此时也不得不倒吸了口冷气。

实在是太过骇人了!

二十万石粮食啊!

这要是拿着这些粮食招兵买马,那顷刻间就能拉起一只十万人的队伍啊!

更重要的是,无论朱元璋还是朱棣,都不相信仅仅这两处便是朱高煜的极限了。

这个惯会藏上几手的小子,要是手里没个几张底牌,断然不会把这粮仓这么示人的。

也就是说,这几年的功夫这不起眼的小子,就已经至少准备了几十万人半年的口粮了,或许还不止?

朱元璋父子二人都沉默了。

面对此等妖孽,他们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评论了。

闷着头跟在朱高煜背后,一路七弯八拐的绕过一道道大门。

果然,粮仓还是地下。

哪怕之前就已经知道此地藏粮颇丰,但当他父子二人真正看到这堆叠得整整齐齐的海量的粮食时,仍旧一脸的震惊。

可朱高煜却早习以为常了,反而抓起一旁口袋里的一把大米,冲着二人示意道。

“刚刚老爷子问的可是这种大米?”

朱元璋一听这话,精神一振走上前细细看了几眼后点点头道:“正是此物!咱好的歹的各种米粮都吃过不少,但这种细长的尖利大米,咱见都没见过!”

朱高煜闻言莞尔一笑,坦然道:“老爷子没见过正常,此米乃是我那地里的特产。”

“现如今大明种植的大米,地力充足、打理精心的情况下,也不过二三百斤的产量。”

“但我这大米,一般田地便可亩产五百,若是上等水田精心打理亩产可到一千斤,是现在大米产量的几倍之多!”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满脸激动的看向粮仓之中的大米,仿若看到了一袋袋的金子。

任何一个王朝,无论看上去多少的问题,但归根结底的问题其实只有两个,便是钱和粮!

百姓吃饱穿暖之下,自然只会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谁想不通去跟着造反?

可以说,土地、粮食,这两样东西便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安稳和昌盛。

之前在朱宅,朱高煜便一语道破土地当中的算计和谋划。

如今再加上这优质良种,岂不是说大明再无饥荒之虞?

毕竟,产量如此惊人的良种若是在大明推广开来的话,天下人人都有饭吃啊!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顿时心头火热,朱棣更是激动地无以复加。

在朱元璋眼中,这便是大明江山不落的根本,而在朱棣眼里,这便是大明连年征战也毫无后顾之忧的根本。

朱棣别看嘴里一直叫嚣着封狼居胥,可他实际上非常清楚,这会儿还不是大战的时候。

北元残部之所以能上蹦下跳的嚣张,正是看准了大明建国不过二十余年,朝堂、民间都未曾从元末乱世的元气大伤中恢复过来。

自己父皇哪怕恨不得自己亲身上阵砍了那北元鞑子,但却仍旧得憋着。

因为大明确实需要与民休养生息的时间才行,继续连年征战的话,那大明恐怕将会内忧外患一同爆发。

故此,朱棣才一直忍了又忍,直到看到了眼前这一幕。

如果这种大米能推广全国种植,那整个大明的形势将会完全不同。

真到了那个时候,大明再无饥荒之忧,仓禀足可不仅仅是知礼仪,也适合动刀兵啊。

一想到那场景,朱棣便忍不住乐。

仿佛看到了自己横扫草原、封狼居胥的场面,想想都是美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