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136章

作者:倔强的烤羊腿

此时的朱元璋,哪还有半点平日里在宫中坐拥天下、威震八方的模样。

这几个月的休养,老朱不用操心政事,吃好睡好还每天按时散散步。

这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健康。

更别说还有被朱高煜塞过来的太医,弄点滋补汤药调理,朱皇帝的身体还真就慢慢恢复了。

如今的朱皇帝,面色红润、白白胖胖的,比起以前多了几分圆润,少了几分煞气,却多了几分云淡风轻的智珠在握。

只有那双原本就夺魂摄魄、摄人心魂的眸子,依旧那般锐利。

只不过,朱皇帝鼻梁上架着的那副奇形怪状的拦在眼睛前面的玩意儿是啥?

朱皇帝抬头看着来人,笑眯眯的举了举手中的奏章,得意洋洋的说道。

“瞧瞧,咱如今耳聪目明,尤其是这老花镜啊,可算是帮了咱的大忙了!”

“这可是咱大孙给咱弄出来的好东西,你们要不要试试?”

说完也不管人乐不乐意,非常干脆的取下自己的老花镜,一把帮着年纪最大的那位老臣一把戴上。

而后把自己手里的那本奏折往人手里一松,笑眯眯的说道:“来,试试!”

这位老臣也许是当年读书太苦,又或者是这些年确实被案牍累惨了。

早些年这视力就不行了,如今这戴上眼镜以后,这效果就显得格外的分明。

“哈,此乃神物啊陛下,老臣真能看清楚了!”

“哈哈哈,好啊,老臣还以为这辈子都没法自己看书了呢!”

朱皇帝笑眯眯的看着眼前这一切,可脸上的骄傲之色,简直没有半点遮掩。

咱好大孙,就是厉害!

第二百二十二章 朱皇帝的态度!

君臣之间互相问候几句之后,几位老臣对视一眼,终于叹了口气说起了今天的正题。

“陛下,老臣今日来,是要跟陛下谈及一件动摇国本的大事的!”

“今日,太孙殿下在朝堂堂而皇之的言称要更改宗室制度,让除了世子以外的子弟再无继承权。”

“陛下,此事非同儿戏啊,若是真颁行天下,必然山河动摇、人心不稳呐!”

朱元璋听到这消息,深深的看了来人一眼,而后往后一靠,再次倒在那躺椅上,双眼微眯的晒着太阳。

一众老臣不知道这位历来杀伐果断、脾气暴躁的陛下,这举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他们敏锐的感觉到,似乎这次冒险前来求见朱皇帝,似乎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良久,朱皇帝才幽幽一叹道。

“你们呐!”

“这是在咱的心尖子上戳了一刀啊!”

“你们难道以为高煜要行此大事,会不跟咱商量?”

“你们以为高煜若要对他那些叔叔下手,会不跟咱先说一声?”

“可咱之所以不出声,实在是因为以往的宗室政策,是咱弄错了啊!”

朱皇帝难得的自承错漏,看着眼前几位瑟瑟发抖的老臣子,苦笑着摇了摇头道。

“你们也不想想,若所有子嗣都能成为宗室,需要国库供养,那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咱如今有十几个儿子都是藩王,这是咱这个当爹的,给他们一份安身立命的本钱,也算是全了咱跟他们的父子之情。”

“这其实并没有错,国库供养他们一家,他们便镇守边疆、拱卫大明。”

“可若是他们所有人的一应子嗣都由宗室供养的话,那么不出百年,这天下需要供养的宗室就会有几万人!”

“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

“大明固然蒸蒸日上,可哪里跟得上这等恐怖的消耗?”

几位老臣一听就知道,这其实跟朱高煜在朝堂之上所说的理由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朱皇帝跟朱高煜爷孙俩,是真心觉着这宗室制度会为祸大明,故此才痛下狠手打算一改之前的政策?

几位老臣此时已经满头冷汗了。

既然这爷孙俩都已经认可这政策了,那他们最后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啊。

毕竟当朝皇帝和监国太孙都认可的国策,哪里容得他们反对?

更何况,他们如今已然是一介白身,连上奏折的资格都没有了啊。

而且,他们不傻。

他们辞官之时,朱高煜那隐含怒气的话,他们可是听了个明明白白。

说要他们以后在老家含饴弄孙,其实说白了就是明确告诉他们,这辈子别想着再当官了。

以后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当个田舍翁就行了。

这就是朱高煜对于他们以辞官相威胁的惩罚啊。

几位老臣面面相觑之下,忽然问出了一个问题。

“陛下,臣还有最后一问。”

“若真造次行事的话,那岂不是一应藩王的利益都会受损?”

“陛下春秋鼎盛之时尚且能压制得住,可若是陛下龙御归天之后,那后来的帝王又当如何?”

“那些藩王手中的兵权可不是玩笑啊!”

朱皇帝扭头深深地看了说话的老臣一眼,那双老花镜后的眸子,此时如同深渊一般想要择人而噬。

这目光是如此的冷冽,让被盯着的老臣仿若被什么猛兽盯上了一般,不自觉的就打了个寒颤。

可该说的话,他都已经说了,难不成还能把之前的话给收回去?

朱皇帝脸上原本的笑容也不见了,显然这人的话已经说到老朱心里了。

可他看了半晌后,却只是轻轻一点头。

“那又如何?”

“只要咱在世的时候,那些小崽子不造反,之后的事儿,自有后来帝王去处理!”

“如果连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那他们那皇位坐不稳也是应当!”

说到这里,朱皇帝长身而起,背负着双手看着众人道。

“咱这天下,不是谁送到手里的,是咱一刀一枪豁出命去抢来的。”

“这后世子孙,若是没那本事坐稳这龙椅,不够贤明、不够聪明,被其他藩王觅得空子造反成功了,那又有何不可?”

“反正都是我朱家子孙,无论谁坐在这皇位上,只要对得起天下万民,能让这大明蒸蒸日上,咱都不怨他!”

“这总比一个蠢货拖累整个大明,弄得民不聊生要好得多!”

这话可谓是惊世骇俗了,几个在一旁听着的老臣恨不得把自己耳朵给戳聋,好让自己压根没听到这番话。

实在是,这番话可以说直接给了一应藩王造反的合理性了。

这话要是流传出去,这天下难道不会乱起来?

可还没等他们开口,朱皇帝直接一挥手打断道。

“咱知道这番话有何效果!”

“可咱不在乎!”

“这段时间,咱没困守在那深宫之中,反而于市井之间游走,于一应老臣交谈,更是看了不少书。”

“回顾了咱这一辈子以后,咱发现过往咱还是想得太过浅薄了。”

“不是每一代都能如标儿那般适合当皇帝的。”

“就好比允炆,难道他继位了这大明能好?”

“不说其他人了,高煜其实在跟咱相认的时候,就已经在准备造反了,一旦咱走了允炆继位,他第一时间就会造反。”

“而以他准备多年的实力,还有他那诸多手段,你们以为允炆顶得住?”

“他顶不住的!”

“所以,与其等咱死了闹得天翻地覆,还不如咱在世的时候就把规矩定下来。”

“你有本事,那你就安安稳稳当皇帝,可若是你不能压制住这天下,那其他在野的藩王自然也不会光看着。”

“如此一来,大明压根就不会出现昏君,因为昏君连皇位都坐不稳。”

“顶多就是一个平庸之主罢了,反而更适合大明休养生息!”

几位老臣听到这,知道今天他们来的目的可谓是全部失败了。

这位开国皇帝可谓是早已把事情想了个明明白白,压根不留一丝缝隙给后人啊。

而朱元璋则在默默感叹,大明或许能成为历朝历代第一个千年王朝呢?

第二百二十三章 晋商要搞鬼?

对于朱皇帝来说,眼下的他,自从连朱高煜都被他推到监国太孙的位子上后,他就压根不在乎什么立嫡立长了。

在他看来,反正这规矩已经坏过一次了,那后人想必也没那么在乎了。

与其相信立嫡立长去赌运气,还不如好好择贤良而推举之,到时候大明所有的目光都会聚集在新皇身上。

若是新皇真抗不住压力,或者德行不修、政令不和,那么自有其他藩王出头把人踹下来。

反正肉都在老朱家锅里炖着,怎么着到最后吃肉的也还是朱家人。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关系。

毕竟,对于乞儿出身的朱皇帝来说,他的所有学问都是后来慢慢学的,他对于儒家的那些规矩,历来保持着一个非常朴素的观点。

对咱有好处、有用的,那咱就支持、坚持,可若是对咱没啥好处了,那赶紧弄走。

对于朱皇帝来说,面子这东西,看重的时候他自然看重,可不看重的时候,那屁用不顶。

其他皇帝可能会计较自己在史书上名声好不好听之类的。

可朱皇帝百无禁忌,你们爱怎么写怎么写,反正老朱人都不在了,你们爱咋样咋样。

而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后世朱皇帝被黑成炭的主要原因,他对于官员的杀戮实在是太狠了。

不过,眼下这些事情自然不可能再次发生了,朱高煜可不允许自己的后辈子孙弄出那种眼高手低的蠢货,最终把大好江山落入异族手中。

此时他正在朱棣的燕王府里,父子俩边吃边聊呢。

而二人讨论的重点,则是今天朱高煜忽然提出来的宗室制度。

朱棣听完朱高煜的一番说辞以后,没有当即回答,而是给自己灌了杯酒,又吃了口菜以后,才缓缓说道。

“嗯,你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以此策来缓解宗室供养负担,对于大明来说,当然是有利的。”

“可是你想过没有,眼下这些藩王可都是你的亲叔叔,你若是奉行此等国策,便是在他们身上割肉啊!”

“父王的建议是,你不若等等,等到父皇百年之后,你再行此事,那时咱们父子俩无论面对谁都能一力对之!”

朱高煜闻言先是一愣,而后哈哈一笑。

“父王,莫要小看儿臣了啊!”

“儿臣知道,你这是想要帮着儿臣扛雷,把风险、骂名都扛在你身上。”

“儿臣谢过父王的一片苦心了!”

“可没必要啊!”

“儿臣不在乎这点压力的!”

“大明这艘大船如今正在高速起航,这些人命中注定只能跟在儿臣的身后前行,他们怎么能有资格和实力跟儿臣对抗?”

“儿臣未成为监国太孙之时,对于造反的事儿早就研究透了。”

“如今更是大义名分在手,天下大权在握,行此利国利民之事,诸位叔叔若是不反对,那儿臣自然保他们富贵万代、与国同休。”

“可若是他们起了不该有的心思,那就不怪儿臣下狠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