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624章

作者:慎思量

“嗯!已经写了一半了,要去京影厂,总不能空着手。”

“哦!”付艺伟应了一声,继续站在后面看,“陈真?你要写的是精武门?”

准确来说应该是。

没错,就是李连洁前世出演的那一部。

内地要和香江在电影上合作,最容易让双方都达成共识的题材就是功夫片了,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政治因素,也没有太多需要避讳的,两边都轻松。

而提到功夫片,易青印象最为深刻的两部,一个是周星池的,还有一部就是李连洁的了。

前世这部电影在香江上映之后,正值功夫片式微,虽然其中的打斗场面采取了全新的模式,却依然没能讨好香江的观众,并没有取得太好的成绩。

但是,抛开关于影片成绩不谈,在这部包着民族英雄传奇故事的华丽外表,实则在探讨武术精神的电影中,带给观众最大的感受就是功夫观念的更新,这在以往的功夫片中是很少见的。

一种更具时代感,与时俱进的观念在这部电影中被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那就是,实战的精神。

在影片中,饰演陈真的李连洁多次谈到了“搏击”这个词,而并未拘泥于“武术”,而关于武术精神与哲理的探讨,则更多地是在修为的层次上。

而思考的主题,则交给了代表着上一代智者的船越文夫身上,他的黯然离去,他最后的一句话,也代表着一种在武术本体上的观念更替,强调精神,修为的武术观念的人,在现代搏击中已经不是最强的了。

如他所说,把人打倒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是用手枪,他们更强调在思想上的作为。

而以陈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所强调的则是以实战为主的“搏击”观念。

陈真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能打倒你的就是好拳法。”

这与中国传统武术的观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国人在这方面的迂腐也使得自己在观念上面落后于世界的整体水平。

就像李连洁说的,中国传统武术最讲究的是套路,你来我往,见招拆招,所以他进武术队,都是从套路开始练起的。而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实际上也成为了阻碍中国格斗水平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这也是为什么未来在代表着现今世界格斗最高水平的诸如K-1,UFC,Pride之类的顶级赛事,里面很难见到中国人的身影。

这是为什么?

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国对于实战的忽视。

现在的格斗讲的是实效,出的每一拳,踢的每一脚,都务求简洁,有效,所有的各种技巧,也都是建立在实战有效的基础上的。

第一次将实战引入到了电影当中,没有飞天遁地,没有太多你来我往,一招一式的拆打,基本上都是拳拳到肉,拳拳见血,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对手击倒。

只可惜前世这部电影上映的时间不对,票房成绩糟糕,如果不是后来以录像带的方式被引入了内地,也许这样一部好作品就被埋没了。

重新回到电影本身,前世很多人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或许只留意到了那些精彩的打斗场面,却忽略了电影的本质。

这部电影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英雄的传奇故事,更是那个艰苦时代下个人所展现出的民族大义。

流畅的动作戏,丝毫不拖泥带水,台词干净利落,剧情节奏紧凑,这正是易青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

故事内容讲述了在日本学习的陈真得知了霍元甲不幸离世的消息,回到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调查师傅的死因。

在调查期间,陈真去挑战了和师傅比武的芥川龙一,发现其根本不是师傅的对手,后来芥川龙一被藤田刚打死栽赃给陈真,幸好陈真在日本留学期间认识的光子出手救了他,陈真决定照顾这个为他奋不顾身的日本女孩。

可惜在那个时代下的人们,对日本人都充满了仇恨,认为日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所以善良的光子也并不被待见,陈真不惜背负叛徒,好色之徒的骂名,带着光子跑到山上的破屋居住。

在故事当中加入这一段并不是空穴来风,实际上正应了那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有了这段内容,也丰满陈真的人物个性。

因为有了李晓龙的珠玉在先,当然内地观众更加熟悉的还是梁晓龙版的陈真,在很多观众的心目当中,陈真就是一个爱国青年、热血男子汉,为了民族大义公私分明。

可李连洁这一版的陈真,并没有直接展现陈真的热血和正义,而是加入了光子这个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极具争议的人物,展现出来陈真作为男人的一面,同时丰满了这个民族英雄,他不再只是一个只有一腔热血的青年,在不为人知的背后,更有男人柔情的一面。

另外电影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霍庭恩,霍元甲的儿子,精武门的第二代掌门人,陈真回来之后,因为他在精武门的声望太高,很多时候抢了霍庭恩的风头,霍庭恩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也试过想要挤走陈真,但是他本意不坏。

他十分信任和仰仗这位父亲的亲传弟子,虽然后来陈真离开了精武门,但是他内心是不希望陈真离开的,但是迫于精武门里的人和外界人的压力,他不得不赶走陈真和光子。

陈真和他的兄弟感情也不会因为一次不愉快而结束,在得知霍庭恩要去找藤田刚决斗的时候,陈真还是陪他一起去了,并且最终打败了藤田刚。

藤田刚这个反派是那个时代下必不可少的缩影,他和单纯的日本武士芥川龙一不一样。芥川龙一还算是一个堂堂正正的日本武士,希望通过公平的手段来取得胜利,打败霍元甲,可是藤田刚插手了,比武之前提前给霍元甲下了毒。

藤田刚这个角色从出场就透露着一股不择手段的狠辣,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日本军头嘴脸。

在他的眼中没有卑不卑鄙,只有胜利和失败,也间接讽刺了那个时代,日本人在中国所传扬的武士道精神,实则根本经不起考验。

然而藤田刚的阴险狠辣和善良可爱的光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光子对陈真一往情深,放弃一切,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找到陈真,并且在危难之时救了陈真一命,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日本女人,在那个时代并不能被国人所接受,这是那个时代下的无奈,这也是那个时代下的悲哀。

虽然光子一直比较反对陈真去做危险的事情,但是同时她又深明大义,她知道陈真并不是一个负心人,在陈真最左右为难的时候,她选择了独自离开,让陈真毫无顾忌地去完成自己的最想做的事,那就是赶走侵略者。

另外,李连洁版的这个电影最让易青喜欢的一个部分就是对结局的处理,完全不同于其他版本。

在之前的各个版本当中,陈真打死藤田刚为师傅报了仇,但是自己也受到日本军方的追究,因为他打死的是一个日本军人,为了不让日本人再有借口对中国进一步侵略,他以命抵命,因此也成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民族英雄。

然而中,陈真并没有英勇就义,而是找了一个叛徒当替死鬼,自己则离开了当地,去了那个时代日本人最多的东三省。

这个改动既让人意外,也满足了大家的期待。观众们当然希望,民族英雄陈真没有死,他只是换了个身份,继续为国家效力,奋斗在抗日的前线。

唯一让人觉得遗憾的是,陈真和光子是不是注定不可能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天等到彼此,或许这段本不该存在的爱情,在那个时期,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吧。在民族大义之前,这些小情小爱又算得了什么呢?

易青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写完了剧本,之前在抄那些剧本的时候,他多少都会做出一些改动,但是,这次写,他是从头到尾一字没动,因为也实在是没什么好改的了。

第五百零三章 该走了

“剧本不错!小易啊,我早就说过嘛,你的才华,留在京台实在是有些可惜了,京影厂才是你该来的地方。”

孟石放下的剧本,脸上满意的笑容可不是装出来的,虽然陈真这个题材,之前电视剧拍过,电影也演过,有点儿炒冷饭的嫌疑,故事的整体脉络也大同小异。

为师父报仇,怒创虹口道场,大战日本武士。

套路人家都已经玩过了,不过易青这个剧本里偏偏又写出了新意,特别是加入了山田光子这个女性角色。

当下这个阶段中日关系正处在蜜月期,两国经济往来频繁,高层领导频繁互访,各种打着中日友好旗号的官方,民间团体如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对于日本侵略的仇恨,耻辱要牢记,但是,对于日本民间的一些反战友好人士,也得适当的宣传一下。

当然了,也不能宣传过头,易青这个剧本的处理就很好,主题思想明确,同时塑造了光子和船越文夫这两个带着正面色彩的日本人。

就是~~~~~~~

“小易,你刚才说的那个新形式的功夫片是什么意思,你再给我说说。”

易青早就料到孟石肯定会有此一问,解释道:“其实也算不上是新形式,只是改变了一下传统功夫片里面的武打设计,以前的功夫片在对打的时候,都太注重招式套路,就像传统的武术对练表演一样,下一招你该怎么打,我该怎么防,一眼就让人看出来全都是设计好的,而这个戏里面,我的想法是,一切都力求真实,不要太在意招式套路,动作要干净利落,一击就击中要害,用最简单的方式击倒敌人。”

就像电影里的第一场,陈真在日本留学时痛打日本杂兵,这场打戏不长,动作也很简单,但是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干净利落,而且十分凶狠,招招击打要害,一改传统武打戏追求的飘逸潇洒。

与之相对的就是霍元甲灵堂前的一场踢馆打戏,这就是一场传统武术的对垒,代表了传统武术精华的霍廷恩虽然打赢了踢馆的人,但是过程并不轻松,特别是在他明显占有优势的时候,因为过于追求招式,还差点儿被逆转。

紧跟着,第三场又是陈真的踢馆之战,更是将新形式的武打设计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第一场杂兵战的加强版,更加突出陈真武术的反传统性,大多是追求一招制敌,没有多于的动作,甚至出现抠嘴的招式,这也是对传统武术美学的挑战。

第四场是一场传统武术与陈真所说的搏击武术的对决,在这场决斗中,传统武术一败涂地,简单致命的搏击使得传统武术丝毫没有招架之力,迅速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