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213章

作者:慎思量

姜闻在影片中的表演相较于刘筱庆来说,不免黯然失色,基本上没能演出人物特点,差不多就是他以往角色的大杂烩,特别是当他穿上袍子,戴着帽子走在街上时,易青的感觉就是看到了年轻的“李莲英”,就差那条辫子了。

不过好在还有巅峰时期的刘筱庆,她一个人足够撑起整部电影。

整部电影主要突出的也正是春桃这个人物,在情节方面非常简单,将枝枝桠桠全部简化,集中于故事主线:春桃本来与向高过得好好的,突然断了双腿的前夫回来,面对两个男人,春桃到底该如何抉择?

这也成为故事的主要冲突,不过这种冲突,不在于动作,而在于情感,当看到春桃提出三人一起过时,易青突然联想起了王全庵的《图雅的婚事》,二者在某些方面的确有雷同之处。

不过《春桃》这部电影并不仅仅在于讲述这样一个不合理俗的畸形家庭的故事以娱乐大众,而要想探讨内在的文化命题。

原版电影上映的时间是1988年,改革开放的热潮正一浪接一浪地刺激着中国民众,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锣鼓已经在祖国各地震天价的敲响起来,人们在面对经济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传统的价值观却如大厦将倾,“礼崩乐坏”。

正如影片中的春桃一样,人们面临着艰难而又痛苦的价值抉择。

一面是,拜过天地、拿过龙凤帖的前夫,这代表着传统,而另一面是共同生活三年,同时也相亲相爱的相好,这代表着爱情。

春桃的选择,已超越了简单的对两个男人之间的选择,而是在一种理俗与爱情、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抉择。

这种抉择无疑是痛苦的,而对主人公来说却又是无法逃避的,因为二者不可能兼得,正如同不可能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共同生活一样,那是畸形的、不正常的,同时也不为社会所许可的。

春桃的这种痛苦抉择,与80年代国人面对现代社会转型时的痛苦是一样的,人们一方面希望享受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喜悦与刺激,另一方面,又极力想挽回渐渐崩溃的传统价值观。

这正如影片中春桃所说:“我不能因为你残废就不要你,但我又舍不得丢下他。”

正是这种矛盾与纠结中,人们的思想自然产生了波动与挣扎。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前夫,在影片中被设置成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双腿的残疾,而作为现代文化代表的向高,不但身强体壮,而且还是一美男子,这无疑隐含着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某种倾向性认识。

尤其是影片最后,当春桃走出门口时,胡同的两端,一头是前夫,一头是向高。这种对立,也正好印证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对立。

然而,有意思的是,春桃面对二者的表情却是极其微妙而又富含深意的。

在面对前夫时,春桃表露的是一种自然而宽松的心情,而面对向高时,却是喜极而泣,这无疑也暗含着某种的倾向。

虽然,故事最后留给人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并没有明确给出春桃的选择,但从这些细节当中,人们也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暗示与其倾向。

就如同当前社会,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倾向于更加现实的一面。

这个命题就有点儿深了,不同于《二子开店》那种对社会现实问题浅尝辄止,也不同于《八旗子弟》那样对某一特殊时期的带泪调侃,《春桃》所引出的思考,明显更有深度。

两.性问题,两种完全不同社会价值观的抉择问题,以前不是没有电影触及过这部分,只不过大多数都是轻轻一点,从来没有像《春桃》这样狠狠的戳破,直接暴露在观众的面前。

易青写完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可他却一点儿都没察觉到,不得不说,一开始写《八旗子弟》,他抱着的只是完成任务,拿着剧本换摄影机,而《春桃》这个剧本,他是真的走心了。

经过他的改编,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简单直接,节奏也更快,完全抛开了当下影视剧较为流行的,当节奏加快到一定程度,突然放缓的既定模式,直接一述到底,完全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春桃你觉得谁能演?”

突然身后有人说话,易青被吓了一跳,回过头才发现,付艺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就站在他后面,听她说的话,好像已经很长时间了,甚至把整个剧本都看完了。

易青缓了缓,将自己从这个故事当中剥离出来,不疯魔不成活在他这里是不存在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这才是正确的模式。

“你不合适!”

易青当然能猜到付艺伟问那个问题是什么意思,不过,春桃这个角色,付艺伟演不了,在他看来,当前中国影坛,能够驾驭这个角色的女演员,也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原版的刘筱庆,另外一个就是潘红,不过从形象上,易青还是更加倾向于刘筱庆。

“为什么,你怎么知道我演不了?”

付艺伟立刻就急了,瞪大了一双眼睛,气势汹汹的,身为一个演员,现在居然被人说演不了某个角色,这怎么能忍,尤其是做出这个评判的人还是她的另一半。

“形象不合适,阅历不足,还有就是,没有足够的演技,根本没办法驾驭好春桃这个人物!”易青也没客气,直接把理由摊开了,最后又加了一句,“我能让你光着膀子让别人看吗?”

噗嗤!

本来听了易青前面的话,还在生气的付艺伟,听到易青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立刻忍不住笑了。

“叶姐真没说错,男人都是自私的!”

易青理所当然的接受了这句评语,男人在女人的问题上自私怎么了?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嘛!难道那种坐在监视器后面,看着自己老婆和别的男人演激.情.戏的人就正常了?

“好啦!我不难为你了,不过这个故事我确实挺喜欢的,可就是~~~~~你确定能拍?”

易青看向付艺伟,道:“反正我写了,能不能拍,敢不敢拍,那些我就不管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 怎么这么牛

“这都是你昨天一天写出来的?”

孟石手上拿着两个剧本,看着易青的目光满是难以置信。

他虽然不是作家,可也知道一个剧本的创作过程有多难,这不但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更需要极高的文学功底。

单单是一个灵感就能愁死绝大多数剧作家。

即便是有了灵感,可想要行成一个成熟的剧本同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初稿,副稿,然后反复的修改,哪怕在定稿以后也不一定就会按照这个版本拍摄,还需要不断的推敲,考证。

京影厂有在编的作家,还有很多关系不错的剧作家,孟石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和这些作家开会,会上想法能提出来一大堆,也有听着靠谱的,可就是没有剧本交上来。

昨天他和易青说,让易青拿着剧本换摄影机,其实也没抱太大的期望,只是想着多条路也好,可万万没想到易青今天不但拿着剧本来了,还一下子就拿来了两个。

可这才一天时间啊!

一天写出来两个剧本,这要不是亲自遇到,谁能相信。

上次易青和陈小二一起过来,当时陈小二说易青一个晚上就写出来一个剧本,孟石也没真的相信,可现在容不得他不信了。

看稿纸和上面的字迹都能看的出来是新写的。

可怎么能这么牛B呢!

“孟厂长,剧本不就在您的手里吗?”

孟石一怔,讪讪的笑了:“小易,你先坐,我看看。”

剧本是拿到了,可质量怎么样,还需要仔细研究一下,万一易青为了顺利借走摄影机随便弄个剧本糊弄事怎么办。

可得看仔细了!

孟石在想什么,易青自然一清二楚,不过人家要验货,也是理所当然的。

孟石先拿起来的是《八旗子弟》,只是看这个名字,他就很感兴趣。

清末民初的年代剧之前也拍了不少,比如改编自老舍先生原著的《茶馆》,还有《神鞭》,都是不错的作品。

孟石倒是很好奇易青这个毛头小子能写出个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