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86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

在电子信息工业局,唐华看到了上周陆孝彭从莫斯科发回来的电报,1号模型的风动测试报告。

这报告果然很长,誊抄成小字版之后都有十几页。翻阅了一遍报告,发现测试还挺顺利,陆工几乎没有对模型气动外形做什么修改,到了米高扬设计局,他就按部就班地做风洞测试,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按时走完风洞流程,然后拍发电报。

测试的项目其实很多,在几个典型速度下,要分别测试导弹模型在不同迎角下的升力状况,这决定了导弹射出去之后该怎么飞,让弹体的迎角刚好产生合适的升力。然后,还是在几个典型速度下,让风洞里的导弹气动舵面逐次偏转,记录导弹舵面在某个偏转角度时产生的转向力矩。这和导弹的控制信号有关,计算机输出的转舵指令究竟数值应该是多少,就差这一组原始参数。

看完风洞测试报告,唐华马上动手将里面与向量计算输出相关的参数整理出来,让吴秘书带到柳眉院的计算机研制组去。看看时间,华东军区航空工程研究室的几个同志应该已经到了实验室,唐华也下楼上车,往西郊的实验室走。

“黄主任你好。”进到实验室,唐华首先发现了那张辨识度很高的大方脸,这应该就是华东军区航空工程研究室的黄志千主任了。

“唐部长你好!”黄志千和三明研究室的同志也发现了唐华在朝他们走来。

一副厚厚的眼镜、带点婴儿肥的方脸、才36岁发际线就至少已经上移了两寸,这说明什么,说明这脑瓜子绝顶聪明啊。

37年上海交大机械系航空专业毕业,先是在国府空军修飞机,45年进入密歇根大学航空工程研究院深造,46年去英国格洛斯特飞机公司当工程师,参与过P.228、P.234、P.238喷气式战斗机验证机的研制。1948年初,看到内战战场形势扭转,老黄开始自学俄语。1949年初决定回国,不用华润公司协助,自己带着六箱资料乘船经香港、仁川两次换船,回到了天津。

现在好了,日后强-5的总设计师、歼-8的初代总师,现在全被唐华找出来搞导弹了。

“黄主任,各位研究室的同志们,”唐华说,“我们的航空工业局还在筹备阶段,航空工业体系的建设可能要稍等些时日。但现在电子信息工业局和兵工总局有一个装备研制项目,需要熟悉航空技术和飞行控制的专家,因此就把你们暂时调过来了。这个项目其实也与飞行器有关,但不是飞机,而是专门击落飞机的武器。”

唐华走到实验室的另一侧,将那里的一个大设备上覆盖的帆布取下。

一台装载着奇怪装备的嘎斯AAA载重卡车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是一种车载中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导弹呢,就是‘能制导的火箭弹’。你们研究室在华东,应该看过航控-1制导炸弹的报告,就是这个制导的意思。这种导弹最大射程8.5公里,最大射高4500米,采用雷达跟踪和无线电指令指导方式,单发命中概率75%,现在各国装备的任何飞机,只要出现在这种防空导弹的射界之内,基本都没有逃脱的可能。”

唐华说完话,黄志千和其余三人却一个都没有说话,都张大嘴看着嘎斯AAA。

卡车的后部已经由建新公司改装完毕,拖斗加装了一个回旋发射塔,可以360度旋转、从0到85度俯仰。发射塔有四条发射导轨,导轨已经安装了4枚防空导弹(的木质模型)。回旋发射塔处在30度仰角,4枚导弹指向实验室车辆棚外的天空。导弹模型涂上了灰到灰黑色的油漆,尖锐的弹头、圆柱弹体、头部4片X形气动舵面、尾部4片大一些的X形稳定舵面。充满令人窒息的现代工业精密美感,也有武器装备的杀气与威严。

“……唐部长,这是,我国研制的?不是苏联援助我们的?”黄志千从导弹带来的窒息感中恢复过来,问唐华。

“当然是我们自行研制的,否则我也不会把你们叫来参与项目了。当然,载重汽车是从苏联购买的,毕竟我们现在还不能自行生产汽车。”唐华拍拍发射塔底座,“这是由大连建新公司生产的,那边的雷达和控制车,也是大连改装,雷达正在由上海方面改装。而导弹,现在其实还是一个模型弹,真正的实弹需要你们的帮助才能做出来。”

黄志千在实验室的小桌摊开资料和图纸。“噢,采用火箭发动机推进。苏联的PR2。已同意转让技术……40台发动机用于对比测试和先期试验。弹首部X形气动舵面控制导弹。无线电接收天线在尾翼和弹体……唐部长,控制导弹的无线电信号由导弹控制员给出吗?导弹控制员在哪里呢?”

“导弹的控制信号由雷达和控制车上的计算机对速度矢量进行计算而得出,没有导弹控制员,只有雷达控制员。”

黄志千看看图纸,再抬头看看嘎斯AAA,“如果4枚导弹都打完了,该怎么办呢?”

“防空导弹系统最小单元包括5辆车,一辆雷达和控制车,两辆发射车,两辆装填车,各携带8枚备用弹。装填车也已经制作出了样车,不用你们操心。”唐华说,“导弹的气动外形由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做了风洞测试,气动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你们的工作是设计导弹的内部机件结构,气动不变,战斗部重量、质量和质心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然后设计导弹的基本控制功能、达到机动性指标、无线电收发功能。”

……

研究室组成的小组就在黄志千的带领下投入了设计工作。按唐华制定的进度表,设计基本完成后,就要把他们连同设计成果一起弄到大连,在那里生产零件,组装第一批防空导弹的样弹。然后,再带着样弹回北京的导弹试验场进行试射。

第一批样弹做无控飞行测试,就是当一枚火箭弹打出去。

第二批样弹做自控弹测试。

第三批样弹做遥控测试,试试无线电指令系统能否正常工作。

第四阶段开始打固定的浮漂气球。

最后一个阶段,得由图-2拖带靶机做实弹打靶。

希望十三陵的导弹试验场建设能加速完成,最好在两个月之内。今天看黄志千和设计小组其他3人鸡血满满的劲头,搞不好第一批样弹会被他们给提前鼓捣出来,到时候样弹出来、试验场没完成,被这个小问题卡进度,那可就太亏了。

……

苏联,莫斯科

米高扬设计局。

“这是什么?又一枚大火箭?”

风洞管理部门的米哈伊主任看着陆孝彭将一个又长又大的木质模型推了进来,好奇地问。

之前米哈伊主任和陆孝彭打了半个多月的交道,一号模型做测试的时候,陆孝彭天天来,来了就霸占一个风洞大半天的时间。头两天是霸占300公里时速的风洞,接着占了3天的600公里时速风洞,再然后分别是900公里/小时和1300公里/小时的风洞。陆孝彭还表示遗憾,说如果有两倍音速的风洞就好了,可惜可惜,现在只能用1300公里/小时风洞的数值为基础,再用方程推算出两倍音速的气动参数了。

“对,一枚大火箭,”陆孝彭通过翻译告诉米哈伊主任,“达瓦里希,这枚大火箭只需要做300、600和900的风洞测试,稍微简单一些。不过,它在300、600、900要各做两轮试验。”

陆孝彭走到木质模型旁边,稍微用力就将木质模型分成了两将。

这是一个圆头的长圆柱体,上面设置了3组X形的翼面,大小还都不一样。在圆柱体中前部的X形翼面最大,在圆柱体靠近尾部的X形翼面最小,在圆柱体最尾部的X形翼面则是中等大小。陆孝彭将木质模型分开后,最尾部的X形翼面和一小截圆柱体,就被分离出来了。

“这个……助推器,这枚弹,在助推器未脱落的整体状态、助推器脱落后的状态,要各做一轮试验。”

第五十八章,密码脑袋去上海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正进入最后的阶段,我们解放了除台湾、西藏外的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但中国周边并不安宁,朝鲜和越南的战争正在进行,美国不仅在中国周边挑起战事,同时进犯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台湾。……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有可能加速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

“一、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中国有5亿人口,如果还不能生产供军队使用的大部分武器,而要依赖进口,这是我们难以接受的。在未来几年,快速推进国家的工业化、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对完整的军事工业,应是我国重工业部门的主要工作。”

“二、立即着手完善战术武器的生产和研制体系,同时制定研制装备战略武器的远期计划。战略武器,即核武器及可远程运送和投放核武器的装备,如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结合、核武器与重型轰炸机结合等形式。战术武器是常规战争、冲突所用的非核武器的总和,也是目前各国军队武器装备的主体。”

“三、注重武器装备的体系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建设。不能以孤立的和割裂的观点看某一件武器装备,而要将其放在全军的装备体系中,思考它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它本身的作战能力?能否增强部队的整体战斗力?这种装备是否可以形成装备系列,不断改进提高作战能力?一件武器同时满足两个或更多的军兵种装备需求?建议成立一个国防部领导的装备规划局,对准备立项的武器装备进行审查和研讨。”

“四、建立尖端国防科技和装备的研究体系。在总体上,目前西方国家的武器装备、科学技术水平领先于我们,但也有例外。澎湖战役中制导炸弹的使用、国产电子计算机出口苏联,都证明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中国的单项技术、单项装备,是可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在强有力的军队的手中、在得当的战术和指挥之下,领先于对手的尖端装备能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效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我方获得战场的优势。为进行此类尖端装备的规划和研发,建议在国防部的装备规划局之外,成立一个秘密的、专用于研究尖端和前瞻性技术装备的机构,从顶层的角度,规划和研制可改变战场态势的下一代武器装备。”

……

给总理(并转主席、总司令)的建议书写完,唐华舒了口气,让机要秘书打戳发出。

现在已是1950年9月。苏联那边,第二批T50计算机的订单已经统计出来了,比上个月还多,20台,1100多万卢布。这可能是因为莫斯科大学在第一批的客户之列,他们买了一台计算机,然后在整个莫斯科乃至苏联的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1950年还有四个月,按这个势头,如果乐观估计的话,T50计算机在1950年能卖出去100台,这可是5000多万卢布、1000多万美元啊。

主席去苏联访问,耗了两个多月的成果是获得3亿美元、年息1%的贷款,每年3000万美元。如果每年能卖给苏联100台T50、T51计算机,等于是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每年可支配的外汇增多了1/3。加上华润额外从帝国主义们口袋里掏的钱,应该说建设项目是可以加速不少了。

“李部长,”在办公室,唐华要通了李刻农的电话,“超级计算机和密码破译系统的研制已经收尾,我看可以组织破译小组进行试运行了。上次我跟你提了,是不是让王永俊同志去领导破译小组……”

“哦,王科长已经拿着介绍信去上海了,算算时间,他应该已经到上海计算机所了。”

唐华拿着电话的手僵在空中。嗯?也太自觉了吧?

王永俊和二雷爷爷的人生经历相似,最开始在国军当报务人员,在1933年的一次战斗中被俘参加了红军,并得到任老和贺老总的信任与重用,担任湘赣军区无线电队报务训练班教员,然后专攻敌方密码的破译。在红军时期,他累计攻克各类密码共约60种,其中普通密本约30种,中级密本25种,高级密本5种……湘赣苏区周边敌军所用的密码,基本全被他破掉了。长征到达陕北之后,王永俊从1938年秋开始研究,经过一年的努力,又破掉了中统所用的新码本。1941年攻军统的密码,1941年底破掉。从此,王永俊在党内被称为“密码脑袋”。

“既然这样,那我也准备动身去上海了。”唐华说。

……

朝鲜。

八月攻势结束后,人民军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前面是敌军的坚固防御,而人民军精锐已经消耗殆尽,后勤又跟不上,虽然动员了30万民工运输,但补给线实在太长,美军的空中封锁实在是太厉害,前线甚至粮食也开始短缺,甚至开始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有更可怕的事情,人民军因为情报能力的不足而没有掌握:美军的增援还在继续加强。至9月1日,双方兵力对比是98000:176000,人民军虽然还在围攻釜山防御圈,但防御圈里的敌军已几乎是人民军的二倍,即便单算美军数量,也几乎与人民军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