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91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人造卫星二号的生物舱是完全密封的,内含0.7个大气压的正常空气。‘莱卡’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过氧化氢过滤板吸收并同时放出氧气,如果‘莱卡’的新陈代谢没有异常地加快,那么它可以在太空中存活4天。狗粮和水以稀糊的形式供给。”

载荷项目主任波波夫介绍此次在卫星中的载荷。

科罗廖夫:“这些我都不关心,你只要把那只狗的体重测量得足够精确。”

波波夫点点头:“半个小时前,莱卡的体重是10.245公斤,在确定卫星发射之前,我们会持续跟进测量莱卡的体重和身体状态。”

苏联不是第一次把动物送上太空了。此前用探空火箭几次把狗打到100公里高度以上,其中摔死、烧死5条,落地时还存活的1条。但发射到近地轨道中、让狗一直在头上打转,这还是第一次。

人造卫星二号会在轨道上运行5到6个月,而生物舱中的氧气只够莱卡呼吸4天……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动保组织没有发声,即便在事后苏联公布了卫星的真实任务和生物舱细节之后也不敢发声——惹不起苏联啊。

10月31日。

火箭燃料加注完毕。在火箭旁边的小工作间,莱卡身上贴了心跳检测仪、血压检测仪、呼吸检测仪……一大堆仪器,然后塞进了生物舱中固定得死死的。

封闭生物舱、封闭卫星外壳,吊车把这颗500公斤、近似圆锥体形状的人造卫星缓缓吊到R-7顶端,安装在火箭头部。

对美国的第二次暴击预备开始……

第163章,最后一次测试

人造卫星二号发射升空时,主席、彭老总、宋庆龄率领的中国代表团正在从北京到莫斯科的列车上。11月3日代表团下火车,苏联第二枚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已铺天盖地。

11月4日,主席率代表团和赫鲁晓夫见面,赫鲁晓夫当然也自豪满满地提及了人造卫星二号发射成功的消息,表示这是一枚比一号重八倍的卫星,而且是首次将哺乳动物送入近地轨道。从人造卫星一号到二号,苏联连续迈出了人类征服太空的两大步。

主席对苏联航天领域的突破表示祝贺,说中国刚刚启动航天工程,正在加速追上来。

赫鲁晓夫当即回答中国和苏联在航天探索方面应该更紧密地合作,中国的计算机在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当中起了很明显的作用,苏联也可以在各个方面对中国的航天工程提供帮助。

主席率领的代表团来莫斯科,是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庆典的,和1954年9月赫鲁晓夫来中国一样。所以,主席也和上次赫鲁晓夫一样,提交了一个礼物单:两千斤茶、四十吨台湾蔗糖、二十对景德镇大瓷瓶、四十箱苏绣、……四台T57M中型计算机和四套星载太阳能电池模组。

“中国航天工程启动后,我们利用反应堆作近似的模拟,对太阳能电池阵列在太空环境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特殊覆膜技术,对太阳能电池做了抗辐射改进,在略微降低太阳能电池板光电转换效率的条件下,大幅度提高了它在太空中的工作寿命。”代表团成员、中科院院长郭沫若解释。

赫鲁晓夫看到的是礼物单,并没有看见太阳能电池模组。不过刘晓提到了航天和太空,赫鲁晓夫大致明白这是给卫星用的,就点点头,把礼物单交给了秘书。

双方最高领导的会晤之后,下午是彭老总代表国防部会见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

朱可夫?朱可夫……被撸了,就在一周前撸的。现在他的国防部长、苏共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的资格都被取消了,在莫斯科附近隐居和钓鱼。

第二天11月5日,则是宋庆龄会见苏联苏中友好协会主席安德烈耶夫。

……

在莫斯科之外的地方,人造卫星二号掀起的震波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力。

“带有动物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人类向宇宙飞行又迈进一步”

苏联报纸表示得比较克制,不是通篇狂喜庆祝,而是有板有眼地介绍人造卫星二号都有哪些技术突破:

“此前,苏联科学家曾经把动物放在密封良好的生物舱里,用探空火箭送到200~210公里的高空进行研究,结果并没有发现失重对生物体有害。”

“当然,让动物在太空中生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密封舱内的空气循环、气温维持、食物等等。这就要制定一系列的自动装备来保证动物在太空中维持生命。此外,原始宇宙射线、太阳的高能粒子和紫外线辐射也会对生物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带有动物的第二个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苏联科学家解决了上述难题,离人类实现宇宙飞行的目标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

日本现在还只能旁观美国和苏联的太空竞赛。对于苏联的人造卫星二号,日本的评价是“苏联第二枚人造卫星的重量令人吃惊,而且还飞得那么高。”

“苏联发射的第二颗卫星证明,苏联在技术方面大大超越了美国。据剑桥的科学家估计,在卫星方面超过两年,在火箭方面超过五年,在天文学方面超过十年。”这是英国小报刊登的比较夸张的报道。

“第二颗卫星的最重要方面与其说是它的速度、重量和高度,倒不如说是一个活的动物装在卫星内这个事实。一个活的物体在完全失重的环境呆了超过半小时的时间,这还是第一次。”这是法新社采访巴黎高师的一个教授时,教授说的话。

“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人造卫星,而且一连发射了两枚,这是继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遭遇的最大失败。”刊登在《华盛顿邮报》上的这句话不知道是哪位耿直哥写的。

至于这枚卫星现在怎么样,最清楚的还是苏联自己。

其实也没那么厉害了,那只叫莱卡的狗狗,上天几个小时后就死了……

死了……

死了……

准备的四天氧气量,大部分没用上。发射基地还在莱克的最后一份狗粮里下了毒,也没用上。

火箭发射后,在超重阶段就检测到莱卡的心跳剧烈加速,进入轨道、从超重变成失重状态,莱卡的心跳速度降下来了,但还是高于正常值。

主要的麻烦在于温度。卫星用了103分钟绕地球一圈,回到苏联上空时,下传的无线电信息显示,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了39度,而正常应该是26度。

卫星再转了一圈,晒了半圈的太阳,重新回到苏联上空的时候,生物舱的温度上升到43度了。很显然,人造卫星二号在设计的时候,对太空中散热和升温速率的计算略有些失误——太空没有空气,卫星的散热全靠辐射,没太阳照射时是会降温,但如果有太阳直射,那卫星的温度会上升得非常快。

舱内温度43度的卫星绕到地球背面,再绕回来,回传的生物舱信息显示,莱卡的心跳停止了。它已经变成热狗了。

拜科努尔基地,科罗廖夫、切尔托克、在操纵台前的所有工作人员起立,低头为牺牲在太空探索征途中的莱卡默哀三分钟。

卫星没有可控返回装置,它会在几个月后坠入大气层,接近第一宇宙速度的高速物体与大气剧烈摩擦,热量会将卫星完全烧毁,里面莱卡的尸体也会荡然无存。

“我们要在航天发射场的进门处塑造一座莱卡的雕像,”切尔托克说,“以纪念这只为人类征服太空做出巨大贡献的动物。”

……

天津卫星厂。

刚刚落成的工厂测试车间马上就投入了使用,工厂工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把车间门口的道路修整干净,门口周围还散放着不少没用完的砖头钢筋等建材。

两名工人将前进一号卫星样机(不是在反应堆烤机的那台)推进测试车间,小心翼翼地抬起来,装到振动台上固定。

唐华:“频率,振幅,这些设定给我看一下。”

车间主任将资料递给唐华。

运载火箭点火升空后,卫星会受到剧烈的震动,火箭在大气层内飞行时震动尤其强烈。好在从东风-2试射期间已经收集了足够多的弹体和弹头震动数据,卫星在设计制造时,每个焊点、每个螺栓都考虑到了必须承受发射的震动。

不过,光是强化焊接和螺栓还不够,卫星制造出样机之后,还要把样机送到测试车间,用振动台实际测试一遍,以防有哪个零件在设计和加工的时候疏漏了。

车间主任:“振动程序完全依据火箭中心提供的资料,运行时间和火箭的飞行时间 一致。振动台能够迫真模拟火箭的过载和振动,并且在资料记录的数值基础上增加20%。”

唐华看完资料数据,点点头:“很好,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开始吧。”

唐华先从车间大门出来,躲远一点等候。

车间内的3名工人在一切安装准备工作就绪后,也全都出来,反手关上门,用遥控的方式开启振动台。

因为测试车间建得太急,本该安装的振动台隔振气囊还没装好,只有橡胶减震装置。如果振动台开启而人没有离开车间,那噪音可能大部分人耳朵都受不了。

“得得得……”

启动之后,富有穿透力的噪音通过空气和车间地板两路传到唐华的身体、耳膜,这感觉果然不一般。

“第一阶段是固有频率周期振动,在七个频段。”车间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