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441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总理在日内瓦只说了一句有关中国是否会出兵越南的话,而且是一句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的话,但威慑度一下就满了。

如果朝鲜变成第二个越南,那才是最头疼的问题。吞吃法国的前殖民地是美国高层的既定国策,不能与中国爆发直接对抗,也是一个既定国策。

……

唐华和钱学森在车站接两辆红旗-4的发射车和16枚验证弹的时候,浓硝酸和苯胺-糖醇燃料送到了技术保障区,第一枚TK-1探空火箭拉出来加注燃料。

苯胺-糖醇燃料剧毒。浓硝酸比燃料更危险,不但剧毒还有腐蚀性和强氧化性,必须在专用车间里由穿着全套防护服的人员进行加注。

1954年8月28日。

上午,第一、第二枚TK-1探空火箭运到发射位置。

点火发射,导弹喷出长长的橘红色尾焰,垂直向上升,而且以肉眼可见的程度在加速上升。

钱学森、唐华一家在乌梁素海湖边远远眺望探空火箭的发射,共同围观发射的还有附近的两个牧民和170只羊。

虽然TK-1只比红旗-4L导弹长1米多,但液体推进剂的能量确实强大,简直就是小号的运载火箭发射现场。TK-1的尾焰长度大约有100米,刚起飞时能看到一条长长的火龙,升入高空后仰视看它,就只是一个发光的亮点,最后亮点消失,火箭在惯性作用下还会继续上升一段。升至最高点,载荷与火箭主体分离,载荷撒播一些箔条,再打开主降落伞坠落,火箭主体也打开自己的降落伞坠落。

等了得有十几分钟,一大一小两顶降落伞才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从三万米高度往下降落,还是开伞状态,可是得慢慢等。

“1号遥测站测高:30345米。2号遥测站测高:30420米。3号遥测站测高:30310米。4号遥测站测高:30360米。”钱学森手中的对讲机传出试验场指挥中心汇报的数据。

“非常好。第二枚准备发射。”

……

第二枚TK-1探空火箭和第一枚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飞到30公里左右的高空开伞降落。

“指挥中心的同志们,请接下来细心做好载荷回收工作。下午的试射是16时开始,各位在15时30分之前完成回收工作。”

“TK-2的第一枚火箭我去掉了所有载荷,”钱学森转头对唐华说,“什么气压计,大气成分测量仪,辐射测量仪,箔条也去掉了,因为导弹实验基地的雷达其实可以捕捉到火箭箭体的雷达信号。”

“减重了100公斤?”唐华问。

“101.2公斤。我想试试能不能打上太空。”

唐华:“卡门线是100公里高度。”

钱学森:“去掉载荷之后,肯定能超过85公里。对85到100公里的热层的大气状况,我们现在没有准确数据,所以它最终能打多高还不太清楚,我估计是97到100公里。”

TK-2探空火箭就这样被改造成了创记录的火箭。因为拆卸设备和重新校准重心数据需要时间,TK-2探空火箭的二号箭提前到下午4点进行。

……

“老钱,你是不是想尽早创造一个记录?”唐华问,“如果成功,那就是中国人首次向太空发射火箭。”

按照美国空军的定义,宇航员是曾经在海拔80公里以上的高度飞行过的人。不过按世界通行的标准,海拔100公里的卡门线一般认为算是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的界线。

钱学森:“……对。”

唐华:“如果是要创飞行高度记录,我有个建议,TK-2不要今天晚上发射,改在明天中午。那时候太阳直射,大气温度高、密度低,空气阻力略低一些。”

钱学森:“计划通。回去再改改火箭。”

在库房里,TK-2探空火箭一、 二级的降落伞被拆了下来。火箭在使用过一次之后回收并不能复用,直接摔烂就行,去掉降落伞能减重个两三公斤。

唐华也动手将惯性陀螺控制的姿态控制小火箭的燃料拆了一半。从前两次试验的情况看,火箭的飞行轨迹很稳定,一般修正姿态的燃料都用不完。

……

8月29日,中午。

TK-2特改型上了发射场。

“我觉得还有一个问题,”钱学森说,“探空火箭的头壳打开降落伞之后飘的地方可能不好预测。”

主要是70公里以上的地方风向没有研究过。这枚火箭乐观的时候能打到100公里,而85公里到100公里的热层大气流向可能和底层空气不一样。

“发动基地所有人开车满地找就是了,”唐华说,“也就是个30x30公里的可能坠落区而已。”

中午12时,发射架的TK-2喷出一团浓烈的焰火,10.5米长的火箭冉冉上升。

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的牧民们已经习惯了草原深处突然窜出一道火舌的风景。几百年来牧民从未变化过的生活方式、从未变化过的风景物事,从两年前开始,似乎完全改变了。那拖着火舌升上高空的东西,是佛祖的神器,还是土地神上天开会?

在乌梁素海试验场东偏北100公里就是白云鄂博矿区,东偏南150公里是包头市。几个月前大批来到这里的钢铁建设者、铁路建设者,这两天也能眺望到西边草原的动向。红旗-1、2、4导弹发射时他们可能看不太清楚,但探空火箭的发动机火焰和尾迹是能看清楚的。

国防机密,不要多问。这年代也不是人手一个照相机的时候。能饱眼福已经够啦。

“火箭飞行至一万米。”

钱学森让基地指挥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报告火箭高度的最新数据。

“第一级脱落。火箭飞行至两万米。”

“火箭飞行至三万米。”“火箭飞行至四万米。”

……

“第二级发动机停机。停机速度880米每秒。”“火箭飞行至7万米。”

发动机停机后,火箭依靠惯性继续上升,直到动能全部变换为势能。

7万米,70公里。已经超过TK-1的设计飞行高度了。钱学森嘴唇微动,心算出了一个结果,“如果我们对热层的参数估计正确的话,最后会升到至少101公里的高空。”

“火箭飞行至八万米。”“火箭飞行至九万米。”

……

“火箭飞行至10万米!!”

钱学森:“给我报四个雷达站记录的火箭最后升到的最高点遥测数据。”

“1号遥测站测高:100050米。2号遥测站测高:101350米。3号遥测站测高:101200米。4号遥测站测高:101850米。”

唐华:“成了,四个数据都超过了100公里。老钱,火箭中心的几员大将都在这儿,讲几句话。”

“……这枚TK火箭被我们拆来拆去的折腾都没出事,质量挺不错的。”

“我是说讲点鼓舞人心的话。”

钱学森:……

轻轻咳了一下,钱学森走到众人面前。

“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差点就推迟了中国人第一次探索太空的时间。”

“火药是我们发明的,火箭也是我们发明的。几百年前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万户官,他手持两个大风筝,坐在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飞车上,想用火箭的能量飞上天空。他当然失败了。而且很遗憾,这个人在我们的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有一个外国人的游记记下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