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393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河南农业虽在改造和调整,但其优良的基本条件不能忽略。在发展支柱型重工业产业的同时,依托农业基础而建设农产品加工业应是未来河南工业建设的一个发展方向。”

“农产品加工业先建立简单的食品加工企业,进而建设食品深加工企业,既可加速河南的企业发展、促进工业化,也是减少粮食及畜肉流转运输耗损、提高粮食利用率的途径。”

唐华写的是准备11月在国家计委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三全凌汤圆、思念水饺……这步子迈得有点大,算了,先把方便面和双汇搞起来吧。

……

两次捡漏的运气城市石家庄、河北省会保定,暂时没有要盯着的项目。从郑州直接回北京。

“唐华,”回来第二天,总会计师就找了上来,“李四光从上海回北京,向主席做了个汇报,然后8,9月主席和军委已经开了几次会了。两天以后,9月20号,还有次会,你得到场。”

总会计师提到李四光,唐华当然能猜到是什么事情。

会议桌的正中,摆着李四光从江西相山挖回来的一块铀矿石样品。

……淡定,铀矿石是没有什么辐射的,李四光用了个玻璃匣子装铀矿石,因此粉尘污染也不存在。

“朝鲜同志前段时间通报过一次情况,苏联在朝鲜境内正在建设一座铀矿,”聂帅问,“苏联这么大的国土,他们境内真的就没有大铀矿吗?”

唐华:“铀在地核里头不算稀缺,但在地壳尤其是浅层地表里面,是比较稀有的元素。另外就是现在各国对铀矿的成矿机理、矿带分布这些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勘探铀矿有时候需要运气。苏联目前国内暂时还没有发现大的铀矿,开采的几个都是500吨到千吨的中小型铀矿。因为美国的核弹头数量增长很快,苏联如果只靠自己境内的小铀矿,制造核武器就会遇到原材料的瓶颈。”

主席开会大部分时间盯着面前的铀矿石样品看。7月份第一次见到李四光带来的铀矿石,主席还亲自拿仪器凑到铀矿石边测量,听指示器发出的嘎嘎声。听见唐华说苏联的铀矿难题,主席说了一句:“如果苏联一直找不到大铀矿,那我们和朝鲜就帮他们个忙。”

主席这么说,看来前几次会议已经讨论出结果了,相山铀矿开采和提炼出来的天然铀,我们会供应一部分给苏联。

唐华:“我们也可以用发展的眼光看,现在苏联境内勘探不到大型铀矿,但10年后、15年后,科学技术发展了,勘探手段更先进,苏联会发现自己的大铀矿,我们也会发现新铀矿。我们可以在这10到15年的时间,帮苏联应急。”

聂帅:“苏联的原子弹能够赶上或接近美国的数量,那么我们的安全也会有保障一点。不过,这东西还是我们自己手里也有最放心。”

唐华:“所以相山的铀矿要建设起来,而且要具有将铀矿石粗炼为黄饼的冶炼厂。铀矿石的开采我们自己也能建起来,但是提炼黄饼的工厂需要苏联介入。如果说造原子弹要走一百步,那铀矿和铀矿石粗炼厂落成,我们等于往前走了五步。”

“才走了五步……”聂帅摸摸下巴,有点遗憾。

主席:“有些问题我们前几次会议已经解决喽。今天开会的主要议题是下决心。我们要不要趁此机会,搞一点原子弹和氢弹?”

——因为唐华在1951年后,每年的军事工业的报告中都提到原子弹和氢弹,而且说明两种东西都是怎样工作的,现在主席、总理、刘副主席都知道氢弹。

高山:“搞原子弹和氢弹会动用多少工厂,需要多少人力和财力,这需要做一个全面的估算。”

聂帅:“如果要开启原子弹项目,你们计委需要再对一五计划进行调整。”

“我们的国家现在已经知道有铀矿,进一步勘探还可以找出很多的铀矿来。这几年,我们也训练了一些人,科学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主席说,“过去几年,其他事情很多,还来不及抓这件事。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你们看怎么样?”

总司令、聂帅、徐帅几个都表示同意。

主席:“你们几个同意了还不算数,我看高山一直在吸气,没表示同意也没表示反对。”

“原子弹是该搞,但现在国家工业化和建设要花的钱很多,我怕财政和工业系统支撑不起来。”

总司令:“我们这不还没开始讨论原子弹都要花多少钱、建多少工厂嘛。”

主席:“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一步一步来。国家的工业建设要继续按计划进行,原子弹的建设也夹杂在建设项目当中,工厂越来越多,我们生产原子弹就更有把握,这两件事是可以并行的。”

聂帅:“除了铀矿这五步,我们还缺的九十五步都是什么?”

唐华:“只说原子弹项目的话,可以分为核原料和核科研两条线。核原料方面,现在定下来了铀矿石和铀粗炼,接下来要做的是生产六氟化铀、对六氟化铀进行同位素分离、高浓缩铀的成型加工制造;核科研方面,现在近代物理所已进行了理论计算,接下来要做的是建一个验证堆、获取核反应的基本原理、计算链式反应的关键参数、设计原子弹原理模型。最后两条线合并在一起,试制原子弹的验证模型、制造第一枚原子弹。”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难度稍低但也必不可少的线,比如火工品线,需要精密引信技术和同步引爆系统,比如核试验场需要建设,比如特种金属加工能力等等。”

“这些产业或者科研项目,一大部分我们是空缺状态。其中铀同位素分离、链式反应的关键参数,我们可能需要向苏联求助,否则整个项目会延迟至少10年。其他还有一些工厂或者技术资料,我们如果获得苏联的帮助,也能比较明显地缩短研制时间。”

第十八章,晚上吃醋,谁家借点饺子

这次会议最后拍板,国家计委牵头,工业部门、科研部门做一个详细的调研,预估上马核武器项目需要投入多少资源、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多大程度上获得苏联的支持。

“核武器是现在威力最强的武器,从技术和威力上讲它都是跨时代的,苏联会不会有所保留,在研制核武器方面不愿意对我们出手相助?”会议开到快结束的时候,聂帅问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很重要……

果然,聂帅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与会的各位都多少表示疑虑。

在50年代中后期,苏联对核武器数量的迅速增多一直是很担忧的。斯大林在的时候根本没这问题,主要就是马林科夫和赫鲁晓夫上台后,担心因为核武器数量太多、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太多,下一场战争无论输赢苏联自己都被打得稀烂,所以开始缩手缩脚。

所以苏联拥有核武器之后,马上就和美国隔空喊话,建议双方签个条约限制核武器的数量,最好是搞核裁军。核裁军是苏联首先提出的建议而不是美国。

“主席、总司令、刘副主席,这个问题我打算写一篇论文以及几篇科普类的文章,发表在苏联的期刊上。”

唐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很多科学家对核武器有畏惧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了苏联的一部分高级干部。在1949年之前这种畏惧的心理尤其比较重。在1949年苏联拥有核武器之后,又觉得最好是和美国签一个协议,大家同时限制核武器的数量,最好今后的战争中不再使用核武器。”

“其实我一向赞成主席的看法,核武器也没什么,不要神话它。原子弹氢弹都炸不穿地球,也烤不焦地球,顶多也就是让世界某个或某几个国家遭受严重的伤亡。只是在未来有一天战争来临时,我们不希望中国是被核武器攻击而伤亡严重的那个国家,所以我们要搞一点核武器。”

“苏联对核武器的畏惧导致他们对其他国家,包括苏联的友好国家发展核武器都有一种抵触心理,我发文章的目的,就是在科学理论上讲清楚这件事,不要因为我们提出发展核武器,他们就神经过敏。但要写的文章是论文,肯定是要论据扎实、论证严密,所以我撰稿的时候可能需要科学院地球物理的专家、大气学、气象学的专家参与和协助。”

刘副主席:“唐华这是旁敲侧击,先给我们造个舆论氛围出来,我们跟苏联谈的时候会好说话一点。”

唐华:(微笑)

这次的文章是以论文为主,科普文章就是把论文用通俗化的语言提炼出主旨来。

论文要写的是地球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地质灾难与核武器破坏力的对比。

从1945年起,就有科学家认为“核武器会毁灭地球”。在氢弹试验成功后,科学家们的担忧越来越重,最后在60年代发展出了“核冬天”理论。

“核冬天”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大量(上万枚)核弹短时间内爆炸会吸起大量地表粉尘,这些尘埃进入高空到达平流层,会在平流层滞留几个月到几年之久,让地表接受的太阳光辐射骤降,全球气温可能会降低20℃,摧毁所有国家的农业体系,让几乎整个地球都无法居住。

核冬天理论的计算,其实一开始就很不严谨,只是当时科学家群体中持和平主义立场的太多,都不愿意去深究计算的过程和给这个理论挑错。

到20世纪90年代,印尼的巨型火山喷发,进入平流层的尘埃数量比地球所有核弹爆炸产生的量还多好几倍,然而地球屁事没有。再加上地球物理学的理论越来越准确,核冬天理论基本上就破产了。

不过现在唐华需要对付的不是核冬天理论,这是10年后才会诞生的歪理。

唐华现在需要对付的,是……

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主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是爱因斯坦在1945年成立的呼吁销毁核武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组织,这是老爱在目睹了广岛和长崎遭受核打击之后的状态,心理受到极大打击,就拉一群物理学家签署了《希拉德请愿书》,原子能科学家紧急委员会也同时成立。

这就是为什么唐华要请一堆有头有脸的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出来站台的原因。这篇论文可不能马虎,也不能直接把后世研究出来的结论没头没尾地甩出来了事。每句话每个字都得有谱才行。

……

关于核工业可行性报告的调研,首先从查阅资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