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89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总会计师:“这太麻烦,这病房也不够大,计算机拿来了放在哪?”

唐华开始掏自己的包:“不大不大,还没你那算盘大……”

总会计师看着唐华从包里掏出一个比巴掌略大一点、扁扁的东西。

“这也是一种计算机,但是它的功能比较简化和单一,所以我叫它计算器,就是专门解决日常计算问题的。这是开关键,您按一下,听见咔哒一声就是打开了,再按一下,咔哒,关掉了。旁边这个地方可以打开,打开之后可以看见两节五号电池,这个计算器就是靠它供电的。如果电不够了,换两节电池就行。”

计算器就是这么简单,会开机和关机,会清零,总会计师就会用了。先按计算器上的数字,运算有加减乘除,输入完之后按一下等于号,结果马上就出来。

“你们电子信息工业局的神仙玩意真不少……”总会计师说。

“就是现在还不适合公开出售,只能生产几个样品,内部流传试用。”

北京的X小组成功地做出了集成度380个晶体管的芯片,基于现在手头的设备差不多是极限了,下一步进展得等四五月份新的底版制作设备。380个晶体管的芯片能干啥?其实真的可以用这个等级的芯片搭建计算机系统,而且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体积会比T52有魔术般的缩小。不过唐华现在有的是时间,可以继续慢慢提高集成度、增强可靠性、降低制造成本。

至于这试生产出来的380管芯片,那当然也有用,比如做计算器之类的炫耀技术的小玩具。

“我们新研发了一种技术,叫做集成电路,可以把原先能装满一大匣子的零件,做成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这个计算器里面有6块指甲盖,国外现在能够生产的正规计算机,计算能力都不一定有这么强。”唐华说,“啊,对了,因为集成电路技术现在是我们独家垄断,所以您手里这个东西……比防空导弹还要重要。”

总会计师仔细思考了一下他作为副总理享受的安保待遇够不够,这才放下心来,拿起计算器左看右看。

“对了唐华,去年1952年,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超过粮食了。”总会计师说。

“预料之中的消息。1953年继续努力出口吧。出口额超过粮食算不了什么,如果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能达到粮食出口额的10倍就最好了。”

如果电子产品出口额5亿、粮食出口4亿,那国家是舍不得停止出口粮食的,因为4亿元在这个时候仍然属于好大一笔钱。但如果电子产品出口额40亿、粮食出口额还是4亿,那时候粮食出口换取的那点外汇就不是特别要紧了。就算把粮食出口停掉,只要工业部门努力一点,让电子产品出口额再增加10%,问题就解决了。

不但出口领域,国内财税那里也是一样。每年财政收入两千多亿的时候,六百亿的农业税绝对不敢免掉。但国家财政年入一万七千亿的时候,七百亿农业税那也不算啥了。

“那你1953年会出口这个计算器吗?”

“不出口。1953年不会,1954年也不会。但是1954年我们国内会先在一些计算机上使用集成电路技术。”

计算器是小物件,价格定太高了不合适,卖不出去。如果是低价电子产品,那就得等芯片以大厂的形式流水量产,那时候做这个才有意义。现在这个东西就当做炫耀技术的练手之作吧。

……

北京。

接到李复春从莫斯科发回的长电报,政务院和国家计委开会讨论苏联对一五计划提出的意见,再给李复春回电。

“我们一致认为,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对我们五年计划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是苏联在计划工作方面的宝贵意见,对我国制订五年计划有巨大的帮助。”

“五年计划中,工业生产的年增长速度拟下调为13.5%至15%,执行过程中部分年份增长速度可能略高,但总平均增长率控制在这个数字。”

“钢铁计划,重工业部已按计划开展武汉、大冶的厂基建设,不需推迟。另,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可否考虑将鞍山钢铁公司第二初轧机连续机的交付时间提前半年至一年,这样可平衡东北钢与钢材产能。”

“电力计划,根据苏联的速度和方法计算,1957年发电量应为159亿度。但苏联提出设备年平均利用小时达到4800小时,在部分发电系统可能做到,但国内尚有许多遗留的发电厂设备老旧,全国平均达到这一水平是有困难的。工业的增长部分年份可能会达到20%,如果发电量的增长没有余量,则可能影响工业的增加。因此,初此前确定的发电机引进项目外,还需再购置一百万千瓦总装机容量的发电设备。”

“因为一五计划暂时出不来全正式稿,国家计委已拟定一份关于五年计划的临时指示,用于指导今年上半年的工业建设。现将临时指示和参考材料一并由柴树潘同志带往莫斯科,请苏联同志审阅。同时也作为五年计划正式稿的预备材料,毕竟今年上半年国内的工业建设是在临时指示的指挥下进行的。”

……

就算五年计划没出来之前,工业建设也不能靠AI自动运行吧……临时计划肯定要做一个。去年一五计划草稿发往苏联后,苏联专家已经反馈回来了两次意见,根据这两次意见以及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在没有一五计划的时候就按这个临时计划发展就可以了。

在上海唐华也看到了李复春从莫斯科发回的长电报。

计划中苏援部分比上次裁减了一些。苏联一方裁掉了未做详细厂址地址资料勘探的项目,国内最近半年裁掉了一些自己办得了的项目,此外就是有的计划延期延到了二五时间段,那一五也就跟这些项目无关了。

“总理:重化工方面,因山西、陕西煤炭炸药用量极大,太原兵工厂产量上升较快,太原的合成氨设备引进数应从一套提升至两套,其中一套用于化肥供应,另一套结合硝酸生产线制造硝铵。”

“吉林电石炭氮化钙厂可不引进全套苏联设备建设,改由国内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在三到四年内完成。”

“富拉尔基重型机器厂有改设在大冶一议,高主席主张在富拉尔基不动,实际上我认为大冶和富拉尔基各都要一个。”

“兵工方面,地面压制火炮只保留152毫米榴弹炮和130毫米加农炮的引进项目即可。203毫米野战加农炮难于使用,可先不引进。122毫米加农炮与130加有很大重叠,在苏联122加的技术还通用于重型坦克主炮,但我们当前并不打算仿制重型坦克……”

“航空工业方面, 雅克18及其发动机厂、4个修理厂的设备交付日期提前一年。其他机种,空军不打算要图-2和图-4的引进,赞成。但重型轰炸机的大修厂,航空工业局需继续完善和增添设备,以便为未来扩展为飞机制造厂做准备。这方面图-2同级的下一代轰炸机是伊尔-28,与图-4同级的下一代轰炸机是图-16,未来航空工业是一定会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

写电报写到图-16的时候,唐华想起一件事:现在的图-16首飞时间提前了六个月,交付使用的时间估计也要提前半年到一年。

1950年初,图波列夫设计局开始研制中型中程轰炸机。1951年11月,原型机“图-88”首飞成功。1952年5月,军方选择图-88作为装备部队的主要机型,并将其命名为图-16轰炸机。

不愧是1950年一口气买了3台T50计算机的图波列夫。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计算这些繁琐的工作被计算机代替之后,设计过程和原型机试制过程都可以加速。

因为这个项目的首飞时间已经提前了,所以原来1954年底装备部队的图-16,有可能在1954年上半年甚至1953年底就装备部队。

图-16不算特别绝密的军事项目,所以能从苏联的公开、半公开报道里分析出一个大略的时间表。图-16的研制出现了少量的时间加速,苏联其他的武器研制项目会不会被加速?比如,新构型的原子弹和氢弹?

第十九章,毫无意义的攻防战

写完电报稿,唐华下楼看见上海家里的橘猫又疯了。

周璇和小唐汉城坐在沙发上,周璇打开手里的激光笔,先让光斑照在地板上。刚吃饱趴着无所事事的橘猫“蹭”地站起来,一脸警惕注视着地上这个缓缓移动的亮闪闪的东西。看了几秒,橘猫悄悄接近光斑,用自认为既敏捷又隐蔽的动作伸手朝地上的光斑就是一爪子。

然而橘猫伸出爪子的时候,周璇就轻轻将光斑移到了一米开外。橘猫大吃一惊,身体迅速转个135度,保持正面对敌。现在它觉得偷袭已无意义,需要强攻。后腿蓄力之后橘猫猛的一跳,张牙舞爪扑向光斑。很显然的结果,扑过去的时候,光斑又不见了。

当光斑移动到墙上的时候,橘猫干脆直立跳起“伸爪舞”,激光笔左右震荡,光斑也不停左右晃动,橘猫从尾巴到前伸的爪子就在墙上呈现一副扭曲的正弦函数,拼尽全力想用爪子抓到这个亮闪闪的不明物体,现在不但周璇乐不可支,唐华在一边看着也笑出声来。

“猫是看这个东西认生,所以一出现在附近它就挠来挠去,以后玩的次数多了,它可能就没那么激动了。”唐华说。

“真有意思,”周璇说,“这个激光笔就像个小手电,可是射出的光就一个点,而且还很亮。这是怎么做到的呀?”

“原理就有点复杂了,老婆大人不用知道得这么详细。”唐华把唐汉城从沙发抱下地,让他在地板自己走两步,“就当个教鞭,偶尔逗逗猫好了。”

……

现在是1953年2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查尔斯·哈德·汤斯教授看了唐华、赵忠尧、钱三强发表在苏联杂志上的论文,很轻松就复现了论文中提到的一种现象:将氖光灯泡所发射的光照在稀土晶体上,晶体竟然发出了鲜艳的、始终会聚在一起的强光。论文以此阐述了观点:物质在受到与其分子固有振荡频率相同的能量激发时,都会产生这种不发散的强光——激光。这是爱因斯坦受激辐射理论的实际应用。

但完整的激光器模型,嗯,公开发表的论文里没有。除了明确告诉所有人氖光灯照射稀土晶体的方法,其他就只有几个语焉不详的名词。所以,现在也就照照稀土晶体看个新鲜吧。

并不是查尔斯·汤斯没有动手能力,只是搭建实验室、制作全套的实验仪器、再从不同的方向试错,需要很多经费。现在他也只能在执教和做自己原先的项目之余,用剩余时间和剩余资金搞一搞这个方向的研究了。

在英国和美国,物理学家们重现稀土晶体激光试验,讨论爱因斯坦的理论为何如预言术一般精准。

在朝鲜,志愿军特战队员细心地擦拭保养手中的激光照射器。虽然已经几个月没有再度出击,但那一场夜间战斗里,激光指示器引导炸弹第一发拆门第二发钻洞,已经成了小范围流传的神话。

在朝鲜还有激光测距仪的传说,虽然最大测量距离只有4到5公里,但测量误差是正负5米,没有一种光学测距仪或雷达测距仪能有这么精准且稳定。

在北京和莫斯科,苏联和清华的研发小组分头配合,制作信息量更大、更精准的激光全息图像。

在乌拉尔山脉东边不远,一处秘密基地,苏联制造了一座95吨的大功率激光硬杀伤试验平台。这个重量不包括它的供能系统和电缆。

在长春,王大衍用进口的光学镜片组,第一次成功地将一束强工业激光从指头粗细扩大到了碗口大,而且保持平直。唯一的问题是激光有序扩散后,碗口大的光柱光强并不太均匀。王大衍正在努力改进镜片组和激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