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8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本溪失守,很可能严重影响到正在进行的四平保卫战——后世称之为第二次四平之战。

1946年4月6日,进攻四平的国军与东北民主联军前出的机动防御部队接战,至今已一个月了。

国军先是以新一军和71军两军主攻,新一军从正南,沿沈阳-四平铁路线进攻;71军在西路配合。林帅的应对也毫无破绽,野战部队先在兴隆岭和朝阳堡对新一军的新38师、新50师发起短促反击,当然没打疼这支美械军(意料之中),但林彪随即将主力转向西,专门对付战斗力比新一军低整整一档的71军。马赛克上将的71军1个整师被打废,甚至105毫米美制榴弹炮营也被缴获了一半。国军受挫之后更加谨慎,7个师抱团推进,4月底终于拱到了四平城下,围住了四平的南、西南。

但杜聿明也明白,只有7个师、只围住四平两面,无法拿下四平。要打下四平就要增兵,要增兵就要解决辽宁境内东北民主联军占据的二三线城市,才能抽出机动兵力投到四平方向。距沈阳只有几十公里的本溪就成了杜聿明的首要目标。

杜聿明派了包括新六军在内的6万人攻击本溪,本溪的程、肖部有5万人,且并非孤立无援,而是与旅顺、朝鲜保持着联系,守一到两个星期就能让四平多争取很多时间。5月1日,程、肖上报中央,决心死守本溪,5月3日,中央回电表示赞赏,但就在同一天,本溪丢了。

会议室正式与会者四人:主席、总司令、刘副主席、叶军长。

叶军长虽然回到延安才一个月,但闲不住的他已开始工作了。最后叶军长采纳了主席的建议,在担任野战部队指挥员之前,先代理一下参谋工作。一是可以熟悉现在我军的状况、战法思想,二是,现在延安真的缺人……

建国后,55授衔时我军将帅如云,星光璀璨,但1946年的延安可不是这样。45年召开七大,开完会后,大部分代表委员们又回到了各根据地,为接下来的行动做准备。东北去了俩(后来的)元帅,山东也有俩,中原放了个刘帅,晋绥菜刀帅,华北聂帅……这还不算,因为国共和平谈判的缘故,周副主席一直坐镇重庆/南京,叶帅派驻北平,直到47年初两人才返回延安。所以现在的延安只有主席、总司令、刘副主席、彭总,而彭总又经常要外出管理部队。

人手少不是关键,关键是少了个总参谋长——后来的叶帅。看1946年到47年初中央与各根据地的电文,就经常发现中央与东北局、华东局打嘴仗的回合。当然,党内的实事求是精神和民主传统保证了最后总是正确的一方说服另一方。但现在叶参座正在北平和国军将领们打嘴仗,延安缺个总参谋长总不是个事,对战场形势和敌我力量的量化分析判断推演,总得要一个人来做。

于是叶军长就代管起了延安的参谋工作。

要说与后来的叶总参谋长比起来怎么样?嗯,效率不够高,因为叶军长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熟悉我军部队了。

“野战部队都30万人了吗?”“哦!要组建特纵!”“哦!坦克都有缴获了!”“什么!居然弄到了3门日式152毫米重榴弹炮?还有4门十加炮?”

不过,毕竟是从孙中山身边开始戎马生涯的,经历了独立团北伐、南昌起义、新四军抗战,虽然中间afk了两次,叶军长的军事素养可没丢。现在一个月过去,他发出“哦!哦!”的惊讶声的次数越来越少,已经可以很准确地对各根据地汇报给延安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推演了。

“主席,按现在的形势,四平很难坚守下去。”叶军长综合了一大叠的电报、资料,在地图上将东北态势全部标志清楚,抬起头来说道。

主席和总司令沉默地看着桌上的地图,一时没有说话。

“程、肖部5月1日与国军进攻部队交战,5月3日即放弃本溪城,可见未与国军主力部队发生恶战。因此我判断,国军参与进攻的这两个军战斗力几乎没有损失,可以马上投入下一阶段的战斗,也就是收拢部队,从沈阳沿铁路线快速前往四平参加攻城。当国军这两个军抵达四平时,我军面对的就是新一军、新六军、52军和71军,四个军十多万人,其中两个全美械军。如果坚持死守四平,那么我军在四平可能遭受极为严重的损失。”叶军长在地图上勾出了从本溪-沈阳,再到四平的蓝线。

“当初我们说要坚守四平,把四平化为东方的马德里,主要是有两个考虑,”总司令说,“一是我们需要时间。卡住四平,就阔以顺当地攻占长春、吉林、哈尔滨这些地方,现在来看,4月18日,我们已经解放了长春,在东北的北部,已经算是有块地盘了。二是我们坚守四平,等待马歇尔调停和新的停战协议,到时候双方就地停火。但是中央上一次会议的分析,对马歇尔能否真达到调停,我们抱的希望已经越来越小了。”

“不能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重演那。”主席听了总司令的话之后,回了一句。

“如果决心放弃四平,就要做全盘的考虑,”刘副主席说,“四平的基层组织、指挥机关、积储的粮食弹药物资、伤病员要先行撤走,这些要尽快进行。”

在历史上,第二次四平之战,我军在前期防御和守城作战中其实只伤亡8000人,且给国军造成了近7000人的伤亡,但在从四平撤出后,小诸葛的一路追击让我军伤亡、失散达2万多人,几乎是四平保卫战伤亡的3倍。

“我们可仍力求立足四平作战一段时间,杀伤国军的有生力量,但做好撤退的准备,制定好撤退的路线、确定好撤退的掩护部队。在四平到长春一线,以一部分部队预先建立多道防线,层层阻击国军,以让我方行军速度较慢的人员纵队和物资运输队能安全撤出。”叶军长说,“但是有必要再次向东北发出强调和提醒,国军的美械部队有大量的摩托化装备,即便离开铁路线,其在战役范围内的行军和攻击速度也远高于以往徒步的国军。像我手头的这份资料,不知道东北局有没有同样的,他们也应该看看。等等……作者是唐华?就是那个会改装甲车,还和我一起唱歌的唐华?”

第十六章,红色特工的重生

“就是那个会改装甲车,还和我一起唱歌的唐华?”

“就是他,”刘副主席说,“这个唐华,搞军事技术研究和情报收集很厉害,以前他在国统区的时候我们就联系上了。”

“那他现在……?”叶军长问。

“霍霍,”主席说,“唐华还是你的广东老乡哟。他是民促驻延安的联络员,不是我们的党员,但是来这里帮了我们不少忙。”

“这样啊。”叶军长点了点头,“还是说回四平的形势。东北局、林罗刘的来电的态度很明确,我们这里也要形成统一意见,四平的下一阶段应该怎么办?”

“是否还有可能向四平增兵?”总司令问。

“目前东北我军的兵力已接近极限,”叶军长说,“目前还可继续投入四平防御的,只有北满的359旅,这个旅4月18日攻占长春,现在提前结束休整,可以南下投入四平作战。此外就是原来在本溪的南满部队,从本溪撤出时应该也没有遭受太严重的损失。但本溪我军部队近5万人当中,野战部队只有三纵大约两万人,其余都为地方独立部队,守城可以,进攻打不起来……本溪放弃的速度过快,让我们太被动了!三纵的位置也不好,从辽南到四平,路途远,还要绕一个大弯避开国军的控制区域,即使马上令他们行动,也只能阻击甚至是尾追迟滞廖耀湘的进攻了。”

“只能再投入一个旅……”总司令和刘副主席陷入沉思。

“我们曾寄希望于马歇尔调停,但现在停战协议签署的希望越来越小了,”主席最后说,“我们曾打算把守四平占住立足之地,但现在长春、哈尔滨、吉林都已经拿下或者即将拿下了,既然已有地盘,就不要争四平这一城之得失了。希夷,就按刚才我们讨论的意见,起草电文吧。”

叶军长迅速将刚才的意见整理起草电文,参会的四人签字后连夜发报。

……

四平。

时间过12点,此时应是5月7日凌晨了,但指挥部还是灯火通明。林、罗、刘在地图前或沉思或踱步,每人都申请凝重。

指挥部一角的电报机发出滴滴声,电报员开始收报。林、罗、刘三人立即转过身去,一齐盯着电报员收报、抄写、译码。

“报告!军委来电!”

“鉴于本溪过快失守,国军未来将有重兵北上投入四平……中央原则上同意林、罗、刘5日电文……杀伤国军的有生力量,但须做好撤退的准备,制定好撤退的路线、确定好撤退的掩护部队……”

指挥部的林、罗、刘精神一振。

中央军委与东北局达成了统一意见!

“刘参谋长,记录下我的指挥部署调整,”刚把电报念完,林帅就站起身来,“3师8、10旅继续维持对71军的防线,独立旅抽出来,依托东辽河,在大顶山、咀子、蔡家镇一带建立一道阻击防线。第2、第7师、保1旅继续在四平坚守,第1师回撤到王家店、王家屯,作为阻击防线的机动兵力。特纵重炮准备在公主岭建立第二炮兵阵地,做好撤到这里支援第一道阻击防线的准备。359旅凌晨就要经过双青山,让他们在双青山就地停下,建立第二道防线。以上一共两道防线,工事都需要在一星期之内构筑完毕。3纵……如果3纵还听我指挥的话,让他们从本溪经辽源、抵达西丰,在这里阻击向四平靠近的国军援军。”

一口气说完调整部署的命令,林彪这才回头看了一眼挂在墙上的地图,补充了最后一句话,“3纵如果抵达了西丰,西丰以西的威远堡是最有可能与新六军遭遇的地方。要在这里建立防御阵地。”

由于中央与东北局、林罗刘更早地统一了意见,四平保卫战——第二次四平之战第二阶段的走向与历史发生了偏差。四平的我军更早地做好了撤退准备,总部机关、后勤物资提前有序转移,并且在东辽河、双青山建立了两条阻击线,对攻占四平后追击的国军进行层层阻击。

……

就在同一天。

当主席四人在会议室熬了个通宵时,在延安另一处窑洞,最著名的红色特工——潘汉年,与西北局社会部张部长、保卫部周部长分坐在长桌两旁,进行审查程序的最后一步。

潘汉年这几天都没有睡好觉,张部长、周部长也是两眼血丝,这几天两人和潘汉年差不多,也是连轴转地忙。

“潘汉年同志,关于你私会汪精卫事件,组织已经做出了调查报告。”周部长说,“今天,我们将简要告知你应知道的内容,并宣布对你的处理决定。”

“1937年9月,潘汉年同志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后撤往香港。期间,潘汉年同志指示袁殊接受杜月笙的介绍,继而获得戴笠的信任,成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

“在袁殊的介绍下,潘汉年同志以‘胡越明’的身份与日本驻上海领事馆岩井英一建立接触,借此获取情报……”

“袁殊在某次与岩井英一的谈话中泄漏了‘胡越明’即为潘汉年同志的信息。此事件组织已进行了调查,结果将另行公布。”

“1939年秋,潘汉年同志和廖承志同志经上级同意,与李士群建立接触……”

“1943年4月,为刺探日军对新四军根据地扫荡计划,新四军政委兼华中局书记饶濑石同志派遣潘汉年同志返回上海。旋即潘汉年同志与李士群相约见面。胡均鹤陪同潘前往南京李家,得知李外出会见汪精卫,潘、胡随即开车前往汪公馆。在李士群执意安排下,潘汉年同志同意与汪精卫会面。”

“关于潘汉年同志与汪精卫会面的细节,其自述交谈内容如下……”

“经动员各信息渠道,多方印证和证实,现社会部、保卫处决定,信任潘汉年同志的自述细节。”

潘汉年全神贯注地听周部长念调查报告——在前面的话中,他的名字后面始终有着“同志”二字,而有一些当事人已经没有这两个字了。潘汉年的身体已微微颤抖,眼泪也快要涌出眼眶。

“……潘汉年同志在地下战线的工作成绩卓著有效,为革命作出了贡献。但在私会汪精卫一事上,因自大和自傲心理作祟,犯下了左倾冒进的错误,给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舆论工作造成了损失。在犯下上述错误后,潘汉年同志能主动承认,积极配合调查工作,尽力挽回遭受的损失,因此,组织决定……”

“给予潘汉年同志留党查看一年处分,撤销现担任的一切党内职务。在留党查看和撤销职务期间,安排潘汉年同志至苏联莫斯科军事外交学院进修和学习。”

第十七章,理直气壮光源氏

这一晚上发生的事情,唐华是在几年以后才搞清楚的。因为唐华救下了一架飞机,所以军委开会时多了一人;因为军委开会时多了一人,所以做出了和以往不同的决策;因为这个决策,东北局对四平之战做了重新部署;因为第二阶段部署调整,东北民主联军虽然在四平以及后面的两道防线上付出了10000人的伤亡,但没再有其他意外损失,而且造成了国军12000人的伤亡;因为两道防线迟滞了国军的攻势,1946年6月6日,国共双方再次就东北暂时休战问题达成协议时,国军还在双青山啃林帅的第二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