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62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这里有4条由4米盾构机挖掘而成的大型坑道,是志愿军坦克第一师的坦克团主要驻扎地,也是在东豆川-报川一线驻守的志愿军46军军部。

宽大的坑道也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演出的好舞台,在坑道的交叉口、住宿区和洞口车辆掉头区,隧道宽度就不是4米而是会达到10米左右,这里做舞台既安全又能容下很多观众。

三分团从安东抵达平壤,转汽车先去往志司慰问,接着继续南行。尽量靠近前线,一直走到逍遥山地下工事。随着慰问团一起往前线去的,还有志愿军副司令员叶TING。

“不怨天不怨地不怨鬼神——这都是我一念之差,替叔父去从军~~~军——”

坦克第一师将坑道里的T-34再挤了挤,在洞口附近空出一截还比较宽敞的空地做舞台。慰问团三分团的小白玉霜先上台唱了一段评剧《朱痕记》,坦克一师北方的指战员使劲鼓掌,江南的西北的……各地的战士也鼓掌,广东人叶TING也鼓掌。

在朝鲜这地方呆太久了,祖国派慰问团到一线,那不管唱的是什么地方戏曲,那都绝对好听。

评剧节目结束,分团长穿插着宣读慰问信、礼物和锦旗。再然后是周璇。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参加赴朝慰问团,当然得准备新歌。正好现在9月中旬,离中秋节不远了。

《十五的月亮》唱完,坑道里掌声足足鼓了两分钟没停下来。唐华下车走进坑道大舞台时,战士们还在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四季歌!”“追梦人!”

唐华朝周璇招招手。

指战员们也好奇地回头看,刚从坑道口进来的是谁。

“这位是唐华,我们的大科学家,志愿军的防空导弹、反坦克火箭筒,就是唐华发明的,还有你们坦克上的夜视仪也是他发明的。”叶TING和唐华那是老熟人了,站起来给战士们介绍,“还有,他就是周璇的爱人。”

一阵热烈的掌声。

唐华摆摆手说:“不不,今天我也是慰问演出团的一员,算是编外成员吧。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叶副司令员会和我一起表演节目,是唱一首歌。你们平常可没见过叶副司令员唱歌吧?今天可都能见着这难得的场面了。我和叶副司令员在延安唱过,是46年延安大学的五四晚会。那天的晚会可热闹了,大家都说叶副司令员唱得很棒,贝斯也弹得好。”

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比刚才更热烈……

“怎么样,《永远不回头》?”唐华笑嘻嘻地用粤语对叶TING说道。

第236章,这样做有意义吗?

涟川郡离议政府-汉城双方对峙线有近50公里,离美军的重炮发射阵地至少有60公里。在地图上反复测算过双方的实际控制线后,唐华认定这里很安全。

有一天在涟川自由活动的时间,唐华就拎着相机像网红打卡一样,出坑道四处走动走动。相机是唐华这次来朝鲜携带的唯一私人物品,正好派上用场。

涟川已是安全区域的另一个例证,就是许多志愿军战士正在下田帮助朝鲜农民收稻子。当然,红旗-1和红旗-2防空导弹还是时刻待命的。唐华和周璇出来往稻田那边走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单元的红旗-2导弹例行换位,用树枝捆扎做了精细伪装的5辆卡车轰隆轰隆驶过,发射车上长长的红旗-2导弹闪耀太阳的光芒,导弹车路过稻田,正在耕作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农民都站立起来鼓掌喝彩。

涟川附近有临津江流过,涟川郡城则是贴着临津江的支流汉滩江修的,不缺水,但是有点儿缺平地。但在汉滩江两岸,宽度几百米的略平一点的土地,都被开垦成了农田。朝鲜战争已打了两年多,涟川郡附近的村庄人丁凋零,壮劳力尤其缺乏,如果没有志愿军帮忙,秋收的农忙时节还真是够呛。

涟川自1951年5月以后就再没遭受过战火。涟川往南是东豆川市,东豆川再往南的大片平原、杨州、议政府、汉城、高阳,唐华都难以想象这片朝鲜半岛最富庶的地方被摧残成什么样子了。

第五次战役,志愿军穿插东豆川-报川,向南横扫占领汉城。

第五次战役的余波,志愿军防守然后反击,又横扫杨州、议政府兵临汉城。

第六次战役,志愿军又横扫杨州、议政府兵临汉城。

尤其是第六次战役,包含了两个坦克师的志愿军对美军的3个机械化步兵师、3个美械化的韩国师,一千多辆坦克在野地里来来去去,打到现在双方还在冷枪冷炮。——议政府和汉城的稻田还在否?

不只是稻田在不在的问题,那儿的人可能都不在了。40年代末汉城曾有200万人口,朝鲜战争停战时只剩6万,其余不是逃亡、强征壮丁就是被打死。现在杨州、议政府那边,如果没有志愿军帮干点农活,上好的汉江平原的耕地可能都会抛荒。

“想不到朝鲜的景色也这么美,”周璇惊叹,“又宽又清的大河,两岸的稻田一望无边,隔着好远就能看见金黄的稻谷,闻到稻子的香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唐华看见此景,也不由自主顺嘴说了出来,但也就这半句话,然后打住了。

冷静,冷静。延安音乐五人团都是我哥们儿,刘炽谱曲、乔羽填词的这首《我的祖国》,还是留给刘炽创作吧……

……

“唐部长您好,我代表46军狙击营全体指战员向您致意!”

狙击营营长高小奎带着一队狙击手,在山下见到了唐华。

“我们营第四队刚进行了一星期的潜伏冷枪狙击,20个战斗小组射弹190发,击中161名敌人,圆满完成了军首长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在四队返回涟川,休整同时也是调校枪械。”

“我和兵工总局的刘局长是狙击步枪的共同设计者,”唐华说,“能把八一式狙击步枪造出来、而且造得这么准,也是大连和沈阳军工战线工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为志愿军指战员提供优质先进的武器弹药是工业部门的本职工作,看到你们用手中的武器取得这么大的战果,我真的很高兴。”

“我解放战争时就是团里的神枪手,”高小奎说,“那时候我手里是一支美国造的斯普林菲尔德,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那枪的准头比这八一式狙击差远了。”

“我这有一支缴获的美国狙击步枪,我用过,”一名狙击小组的副射手举手说道,“也不如八一式准。”

战士们给唐华递过来一支加装了瞄准镜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

唐华接过加兰德把玩了一下,“这枪大概能打600米吧。”

“也就是600米到头了。而且600米还不一定能中,子弹有时候会飘出去。”

“这支美国狙击枪,他瞄准镜是歪着装的,而且装的位置又低,又有点靠前,眼睛贴上去瞄准就是别扭。”

“它还没有两脚架,找依托挺费事,有时候位置很好,但没有石头土堆,都不知道怎么架枪。”

“……”

美军的M1加兰德狙击型不怎么讲究,或许是美国人认为加兰德本身精度好、生产品质很平均,所以不是从一批加兰德里面挑选精度好的出来加装瞄准镜,而是随意指定一批普通的量产型,装上瞄准镜就直接出厂。

“我们的八一式现在能打800米,将来我们的枪会造得越来越好,狙击步枪也会更准,”唐华说,“很快你们手中的枪就能打1000米了……”

“唐部长,我们现在有时候就打1000米左右的敌人,只要细心,打起来也是有谱的。”一名狙击手说。

“咱们的枪确实越造越好,我们领到的8月份生产的狙击枪,就比6月份生产的打得准。”

“先不说狙击枪,只要用上8月份生产的狙击子弹,旧狙击枪也能准很多……”

高小奎:“我也总结出了,狙击手最重要的是细心和耐心,不是光枪打得准就行的。狙击手他首先得是一个机械师,然后要博闻强记,要会速算,然后的要求才是一个枪法很好的人。”

……

46军是原东野9纵,看起来是四野平平无奇的一个纵队,不过四野麾下无弱旅,这个46军第一次入朝参战,到现在的表现就很好。不只是狙击营,步兵、炮兵前段时间还在议政府以南打了一场团级攻防战。

“8月20日,美步2师有2个营的步兵、20多辆坦克,在汉江两岸炮火的支援下从汉城往东,经长安洞进攻九里的两个高地,他们是想用这个方法在汉江北岸获得一块安全地带,用于放置重炮。重炮过江之后,就能在炮火的支援下扩展他们的桥头堡。”46军参谋在向叶TING讲解九里-孔陵洞防守反击战斗。

“鉴于九里的两个高地海拔较低、工事简单,因此在联合国军实施大规模炮火准备时,高地的137师两个排就先撤了下来。8月20日夜,137师410团在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对九里附近的美军发动反击。”

“美军的坦克与我坦克、自行火炮发生了夜间交战。我方已提前获知美军坦克已装备新夜视仪的消息,因此早有准备。在夜战中我方坦克与自行反坦克炮配合,夜间击毁美军坦克10辆以上,之后137师410团与坦克配合发动夜间反突击,美军在我方炮火和坦克火力的威慑下从九里山撤出。当美军步兵和坦克撤出高地后,我前方观察瞭望员利用地势发现了江南美军的2个炮兵阵地,随后炮2师的远程加农炮开火进行反炮兵作战,战斗非常成功,美军的2个155毫米炮兵营有10~12门火炮被摧毁。”

“炮2师的远程加农炮,是苏制M-46加农炮吧?”唐华问叶TING,“那个130毫米口径的?”

“是的。M-46加农炮射程远、精度高,威力也接近152毫米榴弹炮,不过苏联给我们的这个炮,有点不太好伺候……”

在涟川的4号大型坑道,唐华见到了洞里一大排的M-46加农炮和牵引车,一辆一辆首尾相连。

炮2师6团的战士和志愿军军械部门一起忙得满头大汗,坑道里焊机的弧光此起彼伏。

“8.20九里反击战是炮2师的远程加农炮第一次投入实战,作战效果肯定是出色的,23公里外两轮齐射就把美军汉江南岸的炮兵阵地打哑巴了。实际上远程加农炮最大射程有将近27公里,这还没完全发挥出来呢。不过打了一晚上,白天我们把炮兵回收的时候,发现有两门加农炮的大架,它打出裂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