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221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唐华打量试验室里摆着的设备,相隔10米的两台计算机,计算机旁堆着的包括示波器在内的两大堆零件。“行啊,我看试验室里的摆设看出来了,你确实做到了。”

“那……唐老师,之前我们说好的?”周光召摸摸脑袋,笑着说。

“当然算数,一年之内取得突破进展,额外奖励你师母的签名唱片集。”唐华掏出周璇签名的1951纪念版唱片,把盒子交到周光召手里,“不过我还是想开机看看激光调制和解调的工作过程。”

第195章,光通信与光导纤维

周光召的激光通信验证演示是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的,激光器和接收器之间相距10米,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这就是为什么赵忠尧说自己先不来的原因,光纤没做出来。

不过10米的距离,空气中传播也无所谓。

唐华和周光召一起摆弄一起,信息波形、调制、解调、显示,最后又将输出接到另一台计算上,用4秒的时间把那台计算机的硬盘剩余空间写满了。

嗯不错,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KB/秒了。

现在50中心、志司和战情中心的“铁三角”计算机网,传输速率是300bps……

就这唐华看起来如同蜗牛的速度,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通信部参谋都吓傻了,他们就是抽疯手一秒钟最多也就按十几次电报按键,而且在这个速度发误率挺高的,有时候一封电报要拍发2遍以相互校验。而计算机通信本身已经掺了校验码,只要能接收得到文件,那文件就肯定是原样复制过去的。

“光召,这样的话,你的硕士毕业设计就完成了。”唐华说,“你赶紧写论文,我来翻成俄文。”

“就这也要写论文?一个复杂点的试验而已。”周光召说,“唐老师,这是你把硕士毕设的方向定好了,跑道也铺好了,你还在后面啪的一声发令枪,我们甩开腿跑而已……”

唐华:“……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通信装置,岂止是硕士毕设,你把试验再完善完善,做成产品,至少是院士级别的成果。”

周光召:“说到硕士毕设,唐老师,我又申请了北大研究院彭桓武教授的研究生,跟彭教授学基本粒子物理,明年9月开学。我觉得只读一个硕士学位,我的学习日程不够饱满。”

唐华:……

历史上周光召就是清华物理系毕业读研,又转去北大读彭桓武的研究生,唐华原来还想,现在他弄成跟着赵忠尧搞激光物理,历史乱了呢。结果周光召倒好,同时念两个硕士。

“那差不多正好。”唐华说,“激光通信的原理机你搞成了,接下来因为配套系统没跟上你的进度,所以可能会有一两年时间,激光通信这边的研究会停滞……这段时间你去学基本粒子物理,相互之间不会干扰。不过,光存储组的工作需要你这个激光调制和解调装置,所以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还是得出现,或者至少要让你们小组的成员过去协助光存储组做下一步工作。”

周光召:“没有问题。其实我也不需要打什么时间差,同时上两边的课都可以,只要我的自行车没坏。”

……行行行,学霸做什么都没问题的。

但说到第二组和第三组的配合问题,唐华觉得还得提醒第一组和第四组也要配合。第一组用了不到半年做出激光照射器,诸国祯已经被唐华弄去做激光陀螺了。这和第四组——激光测量技术是有共通之处的。

说到第四组,唐华又想吐槽他们组长杨桢。交给第四组的任务是两个,第一激光测距仪,第二激光水平仪。明明是激光水平仪最容易做,然而杨桢二话不说就带着全体组员扑向激光测距仪,现在全组卡着,没能出成果。——不过激光测距仪的确比激光水平仪有用多了。

唐华和周光召聊了一会儿,赵忠尧才到。

“赵老师,”唐华上前,“光导纤维这个东西急不来……王大衍已经去长春筹建光电子所和光学仪器厂了,等他那边有成果,光导纤维才会有成果。”

赵忠尧:“我是想在长春光学仪器厂落定之前,先在清华实验室里小规模生产一点光导纤维的材质,现在这个工作我已经动手做,再等几个月可能就行了。”

唐华知道赵老师的DIY功夫大致相当于后世的顶级极客,但还是劝阻:“我看还是等苏援光学仪器厂的光学玻璃生产设备到位吧。这样才能大规模生产并应用。在光学玻璃的基础上再多次纯化,再制作光导纤维,比实验室从头自制要省事得多。”

赵忠尧想了想,说道:“那好吧。这个长春光学仪器厂,什么时候投产?”

唐华:“1953年1月投产军用望远镜。……光学玻璃的话,52年,明年四五月就要试出一两炉。”

赵忠尧:“那我明年四五月去长春,找王大衍。”

……

把光通信这一组的工作计划安排下来,唐华还给周光召的试验装置搞了一个滤波系统,这下大概100米的空气介质通信都不成问题,两栋教学楼的两台计算机把激光器和接收器放在窗边就能联网。

出物理系楼到南门接上周璇,再一起往清华礼堂走,一路都不断有学生老师上来打招呼。

现在清华里头的人,要么认识唐华,要么认识周璇,还有不少人俩都认识。

周璇也过来,因为今天是12月9日。

和后世的大学一样,一二九这一天学生会一定会举办晚会或者什么集体活动。况且这是清华,当年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之一。

今年清华的一二九晚会,来的明星可能有些爆表了。关鹤童来策划组织、不少这一时期的歌唱家以及第一批入朝慰问团的部分团员来客串,然后再加上周璇。

再加上唐华……

唐华这次不唱歌了,但是写了歌。

胡松华在台上唱的就是唐华写(抄)给他的。不但歌曲,连胡松华手中的麦克风也是唐华做的。

仿舒尔58的XUAN-1话筒投产差不多一年了,其实销量也还可以,——虽然不如唐华的预期,不过考虑到只在苏东和中国销售,范围不够大,因此倒也还能接受。

小巧的麦克风让演唱者在台上可以手持唱歌,台风更活跃,而且这货音质比大型固定式麦克风还要好一些。胡松华虽然只是在排练时才用上麦克风,也很快学会了边唱边走、转身、(深情)俯首仰头、走两步薅一薅麦克风线……等等常见的舞台动作。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风霜雪雨博激流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胡松华一曲唱完,全场鼓掌,还有好多老师教授热泪盈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参加过当年的一二九。

唐华自己也鼓掌。

胡松华这嗓子,这唱功,合适。要是换唐华来,还真hold不住刘欢的风格。唐华认为胡松华很合适唱刘欢的歌的另一个原因,是他长得也有点像刘欢。——嗯,别看胡松华虽然是胡军的大伯,但长相很不一样。

胡松华唱罢,再轮过一个小合唱,该周璇上场了。

周璇刚走上台,下边观众就有鼓掌欢呼的。周璇也带着笑容,持麦克风的手挥起来向台下示意。

持麦克风的手挥起来……

这麦克风……

没有线……

台下的清华理工科学生最先反应过来,“轰”地炸了。接着所有观众都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操纵聚光灯的周光召在掌声最混乱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把聚光灯从周璇身上移动到舞台一角,照亮了在黑暗中调试刚给音响系统插上的无线接收机的唐华。

唐华知道这灯泡王周光召在捣鬼,但也只好转过身来,向台下挥手示意。

这下,观众除了掌声,还有“哈哈哈”“唐老师!”和喝彩声。

台下,郑毓英转头看着赵忠尧:“你看小唐虽然忙着发明导弹计算机火箭炮,也没忘记给老婆发明一个无线话筒,你呢?”

赵忠尧:……

要是唐华听到这番话,估计会反驳“师母啊,这看起来是一个无线话筒,实际上可是四千外汇卢布呢!”

但说实话,赚外汇是一个方面,唐华周璇自己用起来舒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