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716章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决定参加这一次会议的时候,段勋已经是料到这样的情况。而且段勋既然决定参加这一次会议,那么已经是表明了中国的一个态度。

但表明态度归表明态度,想让中国立即加入反法西斯同盟,是不可能的。

“罗斯福总统、斯大林同志、丘吉尔首相,今天我能够坐在这里,已经是表明中国的态度,表明我的选择。不过我国和德国、日本有二十多年的政治、经济合作历史,很多东西不是说中断就能够中断的。等此次会议结束,我回国之后,就会立即开始整理和德意日的合作,断绝和德意日轴心国的一切关系。因此现在让我们参加反法西斯同盟,有些仓促了。我们需要一些时间来整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也是。段委员长也有自己的难处,我们多等几个月也是可以的。”

罗斯福他们只是要中国的态度,并不想太过逼迫中国。段勋既然有了这样的态度,罗斯福他们已经很是满意。因此他们没有咄咄逼人。

罗斯福接着道:“接下来讨论一下开辟欧洲战场的计划。”

750

“我们今天见面,就是为了尽快的结束此次战争。丘吉尔首相提出的‘地中海战役’方案,我们苏联绝对不能接受。巴尔干地区远离德国,就算是解决了意大利,解决了巴尔干地区的德军部队,对于欧洲战场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地中海战役’方案完全是舍本逐末之举。按照这个方案,这场战争想要获得胜利,不知道要拖延到什么时候。我希望丘吉尔首相能够重新考虑。”

进入具体问题的讨论之后,英国和苏联之间立马是剑拔弩张。

丘吉尔率先提出了英国的方案。

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丘吉尔提出的方案是实施“地中海战役”。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英美联军在地中海从意大利登陆,先解决意大利军队。特别是英美联军已经是完成了“西西里岛战役”,拿下了西西里岛。以西西里岛为跳板,直接登陆意大利东南部,先搞定意大利。接着部队进军巴尔干地区,解决巴尔干地区的德军。最后是挥师西进,进攻法国,进攻德国。

不过丘吉尔的方案,刚刚提出来,立马就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

“从法国登陆,直插德国才是最好的方案,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案。”

斯大林提出苏联的方案。

随着这几个月苏联全线反攻,开始解放苏联国土,苏德战场的主动权慢慢的掌握在苏联手中。甚至可以说苏德战场苏联已经是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可是胜利曙光虽然出现,但苏联的伤亡太大,人口不足的情况太过严重。苏联要保证千万以上的部队规模,还需要大量的工业物资。国内的那些工厂必须要运转,结果是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因此目前苏联的农业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农村人口严重不足,农产品产量严重下滑。

所以目前苏联大规模进口粮食。

这都是钱。

战争打到现在,苏联在开战初期拥有的5000多吨黄金,都已经是消耗干净。这几年苏联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近1000吨黄金,现在也都花的差不多了。

花的钱越来越多,人口伤亡是越来越严重,战争打到现在苏联是真的有些撑不住了。因此苏联希望能够尽快的结束现在的战争,解决德国。

苏联需要英美联军直接威胁德国,分散德国目前的实力。只有英美联军真正的威胁德国,苏联的压力才会减少。丘吉尔提出的“地中海战役”的方案,英美联军对于德国只是挠痒痒,并没有实质性的威胁。因此苏联的方案就是,英美联军应该直接从法国登陆,直接威胁德国腹地。

“我们可以两路并进。一路发起地中海战役,从意大利登陆。一路直接从法国登陆。”

丘吉尔退让一步。

但斯大林摇摇头,道:“两路并进,会分散实力。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集中力量,直接威胁德国本土。丘吉尔首相,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一定要着眼于巴尔干地区。只要解决了德国主力部队,巴尔干地区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能够轻易解决。巴尔干地区的局势,对于目前的大局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巴尔干地区有一支强大的力量我们可以争取。目前土耳其还游离在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争取土耳其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土耳其不是一个小国,实力不算很弱。有了土耳其的加入,可以大大改变目前巴尔干地区的局面,甚至可以直接扭转巴尔干地区的情况。再加上我们发起地中海战役,就能够和土耳其遥相呼应。巴尔干地区局面的改变,也会直接支持贵国在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

丘吉尔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

罗斯福和段勋一直没有表态,静静地看着英国和苏联,丘吉尔和斯大林之间的争论。能够参加这一次会议的人,都是各国派出的高层人物。在战略分析上,都是一等一的。

斯大林和丘吉尔之间的争论,大家很快就明白是什么意思。苏联希望给德国更大的打击,来减轻目前苏联的压力,同时也直接帮助苏联目前的军事行动。因为战争打到现在的地步,苏联的伤亡真的太严重。

但英国不一样。

英国的压力当然也很大,战争打了这么多年,也直接打崩了英国经济。可是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加上英美两国空军越来越占据优势,英国相比起苏联更加游刃有余。英国已经开始考虑战后的问题。丘吉尔一直在要求发起地中海战役,要求从意大利登陆,然后解决巴尔干地区,是为了配合英国战后的战略的。很明显是要阻止苏联军队。

因为苏联一旦解决了苏联境内的德军部队,特别是一旦收复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那么苏联军队就会涌入东欧,控制巴尔干地区。这样苏联在欧洲影响力会大增。这是英国不想看到的事情。战争直接打击了英国的实力,但丘吉尔依旧是希望战后英国能够重返欧洲,能够继续影响欧洲。

英国想要阻止苏联控制巴尔干地区,同样苏联对于巴尔干地区是虎视眈眈。特别是黑海海峡,苏联目前是势在必得。尤其是得到了中国暗中的支持之后,斯大林对于黑海海峡这个出海口垂涎三尺。因为这是苏联能够控制的最有可能的出海口。为了黑海海峡,苏联也不能让英国控制巴尔干半岛。

不仅仅是斯大林和丘吉尔,双方带来的那些人也都是唇枪舌剑,互相表明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扯了20多分钟之后,斯大林和丘吉尔的目光不约而同的来到了罗斯福这里。

虽然中国分量很重,但中国毕竟没有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加上中国目前在欧洲也没有实质性的实力和影响力,因此讨论开辟第二战场,跟中国没有多少关系。

相反和美国有密切的关系。

因为开辟第二战场,英美法联军当中,美军会占据主力。开辟第二战场之后,美军在欧洲最少会有百万以上部队,出动强大的航空力量,出动几千艘的军舰和运输舰。没有美国的支持,所谓的开辟第二战场是根本不可能的。

现在英国和苏联僵持不下,两国都等美国的态度。

罗斯福之前一直沉默,看着斯大林和丘吉尔的争执。现在看到他们都等自己表态,他没有立马开口,而是转过头问道:“段委员长,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合适?”

“我?”

段勋摇头,道:“开辟欧洲战场,和我们中国没有多少关系。因此具体情况我不发表意见。如果想要推迟欧洲战场的胜利,那么可以选择地中海战役的方案。如果想要尽快的解决欧洲战争,那么选择从法国登陆是最佳的方案。”

段勋说的模棱两可。

然后微微一笑,看着罗斯福。罗斯福皱眉,明白段勋的意思。中国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参加战争,而且正因为没有参加战争,不仅没有受到战争的波及,反而因为左右逢源在战争当中是大发战争财。虽然美国手中没有完全明确的数据,但罗斯福完全可以肯定,这场战争让中国的工业规模翻了好几倍,甚至十几倍以上。

这是有根据的。

中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的时候,公布1933年的发电量,当时中国的发电量刚刚超过200亿度,1934年是220亿度。等第三个五年计划结束,特别是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规划的大型发电厂项目陆续完工,加上第三个五年计划加大对于电力行业的投入,到了1939年的时候发电量直接翻了两倍,达到了700亿度。这里面光是大型水电站项目的发电量就达到了170亿度以上。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的发电量更是突飞猛进。外贸获得那么多钱,都用在了哪里,就是用在了工业建设上。当中工业基础的电力行业,更是获得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不仅仅中央政府,还有地方政府也大量的投入电力行业,因为中国的电量制约中国工业的发展。结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发电量每年以150亿度到200亿度的速度增长。电力部预测1943年中国的发电量会超过1400亿度,已经是稳稳的世界第二。

而且中国工业的大发展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还在不停地扩大规模,不停地扩大建设。

相比起来英美苏的钱都投入到了战争当中。

虽然现在反法西斯同盟形势好了很多,但想要完全解决轴心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轴心国的两大主力德国和日本,加起来有上千万的军队。

如果拖拖拉拉,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够解决他们。

罗斯福是不想拖下去的。

因为越拖,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越大。美国政府现在打仗,军费是财政收入的好几倍,那些钱可都是借的。再打几年,未来这些国债的利息要比财政收入还要高。当然不至于这么严重,但相比起美国目前的情况,罗斯福对于中国是越来越忌惮。中国实在是太大,人口太多,工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太快。放任下去,罗斯福担心中国的工业规模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家。现在只有尽快的解决欧洲问题,才能够集中力量解决日本,结束现在的战争。也只有结束了战争,美国才有足够的精力插手欧洲,考虑如何应对正在崛起的中国。

“如果实施地中海战役,那么欧洲战场的胜利会拖延半年左右。这不符合今天我们聚在这里开会的主题。”

丘吉尔脸色迅速变得难看。

因为罗斯福这是支持苏联的方案。参加德黑兰会议的四个国家,就如段勋说的那样,开辟欧洲战场的事情是英美苏三国讨论。这里面美国的意见非常重要。

现在罗斯福支持苏联的方案,让丘吉尔控制巴尔干地区的打算完全失败。丘吉尔不高兴,斯大林却是大喜。

“罗斯福总统说的不错。我们今天在这里就是讨论如何尽快的解决战争。我国会加大对于德军的打击,不让东线部队有机会回到西线,影响登陆作战。只要我们密切合作,两年之内结束欧洲战争是不成问题的。”

750

1943年10月23日,德黑兰会议正式开始。

不过第一天,大家仅仅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会议。并没有讨论太多的问题,只是讨论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问题。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最后因为罗斯福的支持,最终通过了斯大林的想法,否定了丘吉尔的“地中海战役”。

罗斯福是支持斯大林的想法,英美联军从法国登陆。

具体从法国的哪个地方登陆,动员多少部队,什么时间登陆,苏联这边怎么配合,这都需要慢慢的讨论。而且里面很多具体内容,并不是几个巨头讨论的。几个人只是讨论大方向上的战略问题,具体的问题有下面的军方、外交人员谈判。具体问题几个人并不如下面的将军清楚。

上一篇:首富杨飞

下一篇:重生于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