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436章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西班牙虽然没落了,但西班牙的造舰实力还是很强大的,国内有很多造舰专家。要不是因为西班牙没钱,不然以西班牙的造舰能力,西班牙海军在世界上也能够有一席之地。

现在西班牙内战,那些造船厂都不开工。而且弗朗哥也不知道目前的西班牙内战什么时候能够结束。一个月、半年还是一年,甚至是两年三年他都不敢肯定。而且就算西班牙内战结束,以西班牙目前的情况,很多造船厂短时间之内都是不可能开工的。

既然几年之内都用不上这些造舰专家,那么送给中国也不算什么大事情。用这些造舰专家,换取中国的支持,也是一个好买卖。

“我们两国如此的友谊,就应该互相帮助。关于造舰专家,我会立马让人统计一份名额交给魏大使。只要贵国给出足够的待遇,我这边是绝对支持的。”

目前共和政府也好,弗朗哥这边也好,为了打仗花了太多钱,手中根本就没有钱。西班牙那些造船厂都不开工,那些造舰专家都没有工资可开。这些造舰专家又不是只能在西班牙一家干活,如果西班牙政府不给钱,他们很容易就会去欧洲其他国家干活。反正西班牙都很难保留这些造舰专家,给谁不是给,

如果中国能够带走他们,还给他们开工资,那么还算是减少了自己的负担,而且还帮助西班牙保留了这些造舰专家。过了这段时间等自己恢复了元气,西班牙需要发展造船业的时候,再把他们叫回来就是。从中国召回他们,总比他们投奔了其他欧洲强国之后召回来容易。

因此很是痛快的答应了魏宸组。

“感谢将军的支持。”

“应该的。”

“成章(沈鸿烈),这是柏林发来的电报,你看看。”

自从进入1937年之后,段勋是频频的和军队大佬见面。都是为了即将要开始的战争。这一次段勋是和目前的海军副司令,代理海军司令的沈鸿烈见面。

沈鸿烈从段勋手中接过电报。

看了看道:“魏大使从西班牙引入这么多的造舰专家和造舰工人?”

“怎么样,还满意吗?”

“当然。”

沈鸿烈连连点头。

魏宸组办事情很果断,很是出色,段勋是非常喜欢魏宸组。这些年中国和德国的谈判,很多都是魏宸组亲自出面,为中德两国的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年来魏宸组又是和意大利谈判,也帮中国拿到了足够的好处。

这一次魏宸组又是和弗朗哥谈判。

成果很好。

虽然魏宸组私自答应弗朗哥,援助弗朗哥的军队武器。但段勋并没有怪责魏宸组,因为这也是魏宸组的权力。既然给他临机决断之权,有些决定段勋不能秋后算账。虽然要约束一线人员乱来,但同样很多时候必须要给他们足够的权力,才能够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如果对于他们的约束太多,管的太多,不给他们权力,他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因此段勋成为内阁总理之后,也跟以前打仗一样,只是制定一些大致的战略,不会什么东西都管。

而且魏宸组电报解释的不错。现在世界局势动荡,各国都已经临近战争,现在哪里有什么舆论这个东西。德国意大利派兵公开加入西班牙内战,共产国际也是号召国际纵队支持西班牙政府。这个时候哪里有什么“公义”可言。各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转过头就卖了盟友,都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就如英法两国在远东彻底卖了荷兰一样。

段勋不想和德国完全绑定,所以之前一直有些犹豫。但现在的情况来看,西班牙也不想跟德国绑定太深,愿意和中国合作。这算是中国和西班牙的合作,和德国没有太多的关系。

而魏宸组得到的利益更多。

此次魏宸组和弗朗哥达成协议之后,中国一下就得到了200多名西班牙造舰专家。包括1800多名的造船厂技术工人。不要觉得这些技术工人很容易,什么人都能干。

其实在造船厂这些有经验的技术工人是非常难得的。这么多的造舰专家和造舰工人,来到中国之后完全可以重新打造一个造船厂。

“全国造船厂的整顿工作完成的怎么样了?”

“总理,目前情况顺利。此次和日本合作之后,我们在大连造船厂的基础上,组建了大连造船厂二厂,取名为旅顺造船厂。大连造船厂主要承接的是,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建造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旅顺造船厂主要承接的是从日本引进的技术建造的重巡洋舰。海军司令部的计划是,一直到1939年,大连造船厂和旅顺造船厂建造两艘航空母舰,六艘驱逐舰,一艘重巡洋舰。”

全国造船厂大整顿。

不仅仅是原来的军队造船厂进行大整顿,甚至是一些民营造船厂也在这一次的整顿当中。有些民营造船厂被政府出钱收购,合并到军队的造船厂当中。

其实目的很简单。

就是为了集合更多地造船力量,为制造军舰服务。当然并不是什么造船厂都进行整顿。中国民间的造船厂几十上百家,加上修船厂那就多的数不胜数,怎么可能全都并入到军方。这一次参与军方整顿的造船厂,要么是有一定规模的,或者占据的位置很好,正好在军方发展造船厂的地方。这些都是关系到海军造舰计划的。

沈鸿烈第一个介绍的就是大连造船厂。

这是中国两大造船厂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驱逐舰制造基地。这一次因为引入了大量的日本技术,所以大连造船厂才会成立二厂,也就是旅顺造船厂。

本来大连造船厂就是有日本血统的。日本人控制关东洲多年,在大连打造的大连造船厂,被中国收回来之后,就成为了中国重要的造船厂。现在又是大量的接受日本的技术,因此大连造船厂建造的军舰都是日本血统的军舰。

这里不仅会造航母,还有重巡洋舰。以及已经生产了很多年的驱逐舰。这些都会成为中国海军的主力军舰。

“江南造船厂也会增设分厂,命名为黄浦造船厂。江南造船厂会继续制造航空母舰,以及尝试建造我们从德国引入的战列舰。而黄浦造船厂主要是制造此次和英国合作,从英国购入的技术打造轻巡洋舰。我们的计划是1939年的时候,江南造船厂和黄浦造船厂建造两艘航空母舰,一艘战列舰,四艘轻巡洋舰。”

江南造船厂是和大连造船厂齐名的中国两大造船厂之一。

如果说大连造船厂是日本血统,目前计划当中的船都是日本技术建造的军舰。而且大连造船厂还有大量的日本技术人员。那么江南造船厂是英国血统的船厂。

这个和当年的中国深受英国影响,长江流域都是英国势力范围有关系。早年洋务运动成立江南制造局的时候,聘请了大量的英国技术人员。所以江南造船厂很多技术人员,不是英国留学归来,就是师从英国技术人员。大部分的技术人员,英语说得都非常好。十多年前中国和英国合作,从英国购买了航母的完整技术。

而当时选择的就是江南造船厂,到现在为止已经是建造了三艘航空母舰,以及还有一艘航空母舰正在建造当中。后来又拿下了德国一战战列舰的完整技术,目前江南造船厂正在尝试制造一艘战列舰。虽然技术参数上已经是落后,中国海军对于战列舰的需求也不大,但还是让江南造船厂试着制造一艘战列舰。

而刚刚成立的黄埔造船厂,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在上海其实有很多造船厂,包括早年欧美国家在上海建造的造船厂,名字上是造船厂,但大部分都是修船厂。包括上海一些大亨也投资造船行业。这一次整顿的时候,合并了不少小的造船厂,组建了黄埔造船厂。

目的很简单。

中国和英国去年达成的协议当中,英国把他们的轻巡洋舰完整的技术移交给了中国。军事部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新成立的黄埔造船厂,让黄埔造船厂制造轻巡洋舰。

“芜湖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都在此次重点扩建名单当中。江南造船厂的潜艇制造厂迁移到芜湖造船厂,芜湖造船厂成为我国潜艇的制造工厂。而武昌造船厂承接海军大量的运输船,海军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准备重点扩建武昌造船厂,让武昌造船厂的产量提高一倍以上。除了运输船之外,我们准备让武汉造船厂开始制造鱼雷艇和炮舰。按照海军司令部的计划,在1939年的时候芜湖造船厂要造出12艘潜艇,武昌造船厂要造出8艘鱼雷艇和11艘炮舰。”

芜湖造船业是中国修船业当中的佼佼者,而且历史非常悠久。

随着中国工业实力的增加,航运迅猛发展。因此中国修船业也是跟着大肆发展,目前中国最大的两个修船城市,一个是重庆,一个是芜湖。

芜湖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民间修船厂,中国三分之一的修船业务都是芜湖地区的修船厂完成的。

此次把江南造船厂的潜艇制造厂迁移到芜湖,为了完成这个还合并了几家芜湖规模很大的修船厂,成立了芜湖造船厂。让芜湖造船厂除了承接一些修船的业务之外,会成为中国的潜艇基地。

然后是武昌造船厂。

这是中国政府和英国商人合作的,里面的大股东有政府股份,还有就是太古集团的股份。开始的时候,这个造船厂的技术大部分都是来自太古集团。

这些年主要是生产轮船,以及进行修船业务。

可是随着海军的需求越来越大,武昌造船厂也慢慢的成为海军的供应商。太古集团的施怀尔家族并不想和中国军方直接做生意,特别是做军舰生意。但现在太古集团在中国生意太多,他们和中国政府牵涉太深,已经是脱不开身。中国越好,太古集团越好,他们施怀尔家族越好。所以只能是答应军方的要求,让武昌造船厂给海军提供需要的舰艇,甚至答应武昌造船厂打造鱼雷艇、炮舰这样的军舰。

“马尾造船厂继续生产鱼雷艇,在1939年的时候造出14艘鱼雷艇。这样1939年的时候,我国海军就能够拥有54艘鱼雷艇。我国近海的防御基本上没有多少问题。”

“54艘鱼雷艇,计划不错。”

中国海军缺少的是,目前世界海军的主力舰艇战列舰、巡洋舰。不过除了战列舰、重巡洋舰之外,中国其他舰艇却是一个都不少。

从航空母舰开始,驱逐舰、护卫舰、鱼雷艇、潜艇、炮舰之类的都有。而且因为没有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艇,所以反而是把更多地资金投入到其他的舰艇。

特别是鱼雷艇和潜艇是中国重点发展的。

“这一次海军司令部准备重新打造的就是广州黄埔造船厂,主要是生产一批吨位在1000吨上下的护航驱逐舰。我们在大连造船厂制造的驱逐舰,都是吨位在3000吨的大型驱逐舰,完全可以称之为轻巡洋舰,用于护航很是浪费。只是我们目前大肆扩张造船厂规模,造船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正好这一次能够引入这么多的西班牙造舰专家和技术工人,对于我们这一次扩建广州黄埔造船厂实在是太有利了。总理,为了加强我国和南洋地区的关系,海军司令部认为海军最少应该要拥有10艘以上的护航驱逐舰。”

“计划不错。你们有足够的人吗?这么多军舰,有足够接受过训练的海军吗?”

上一篇:首富杨飞

下一篇:重生于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