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反动派 第1037章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还是那句话。

中国和德国有万里之遥,而且德国在远东也没有利益关系。中德之间目前来说没什么利益冲突,德国是不怕中国强大。

这样的想法和其他列强完全不一样。

因此目前来说,和德国合作是最好的。只要你给他钱,他们是什么都敢卖给你,不会对你有所限制。

“几位,最近内阁在考虑,为了发展国家的化学工业,在工业部下面成立一个化学工业部,专门负责化学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以及负责在国内成立几所专门的化工大学。不过现在当务之急的工作是,怎么从德国引进那些机器设备和技术。以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顺序引进。”

“总理的意思是?”

“范先生,工业部的梁焕奎部长推荐你担任新成立的化学工业部部长。我也认为在目前的中国来说,你最适合担任这个职位。因此我今天要见你们,就是为了邀请范先生你来担任化学工业部部长职务。”

“我?”

范旭东有些犹豫。

他今天见段勋之前,是没有受到过任何的风声。包括内阁要成立化学工业部的事情。现在段勋直接提出让他担任化学工业部部长,让他颇为意外。

因此他不好回答。

当年范旭东也是满怀激情想要为国做事情。可是在清末和民国初年,雄心万丈的他在官场上被人几次挤兑。

让他很是灰心。

所以他才会离开官场,开始涉足了商场。现在让他重新回到官场,他真的是没有想过的。

“范先生,你们几位都是中国化工行业的领军人物。如果仅仅是负责一个化工集团,那么太浪费几位的才华。现在国家需要大规模发展化工产业,可是我们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就算是想要制定这方面的发展计划,我们都不知道应该从哪里着手比较好,因此政府现在极其需要专业人才。几位都是化工领域的专门人才,我希望几位能够参加到政府当中。参与制定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计划。”

段勋很是诚恳。

对于这些人才,段勋是非常尊重的。

所以段勋一边说着,一边站起来,给这几位抱拳鞠躬。段勋这一下,范旭东他们几个人都是站了起来,谁也不敢接受这个。

毕竟段勋是内阁总理。

“中日南京条约”的签署,段勋目前在中国更是威望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们几个人哪里敢接受段勋这样的大礼。

甚至是有些感动的。

“总理,我们不敢当。”

“敢当,敢当。范先生,我正准备召开一次全国科技工作人员大会。我要说的是,科技是世界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我们国家要发展,也必须要大力发展科学,要尊重科学,要尊重科学工作人员。如果我们国家的大学,每年能够培养十几万科技人才,几十万科技人才,到时候我国的工业发展还担心缺乏人才吗?”

段勋这些年一直在倡导大学培养理工人才。

虽然有些效果,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很多大学虽然有所改变,但改变不能说很多。因为传统力量是非常强大的。目前来说,最重视理工科的,都是段勋在西南地区发展的大学。

如在成都的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工程大学、中国兵器学院,云南昆明建设的西南联合大学,以及在陕西西安成立的西北大学。

在那些地区,段勋成立大学的时候,就是重视理工科。所以培养出来的理工科人才最多。这么多年下来,毕业了几万理工科出来的学生。

但还是远远不够。

中国这么大的国家,需要的理工科人才是几百万来数的。几年之内仅仅培养几万人才,离需求差了十万八千里。

目前中国高校比较多的地方,北京、天津、上海的大学,理工科毕业生只是文科生的七八分之一。

所以段勋已经开始准备。

准备全国大学进行改变。可是这也不能太着急,段勋需要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就是热捧这些科技人才。

让他们进入政府机构担任重要职务,然后政府不停地表彰这些人,树立一个个榜样。

舆论先动起来。

告诉他们学习理工科是光荣的。

“总理,我接受这个任命。”

范旭东很是感动。

因此点点头。

一手制定中国化工产业的发展计划,这对于范旭东这样的人来说,绝对是做梦都愿意的。本来还有一些迟疑,但段勋如此的态度,让范旭东怎么会不激动。

所以他立马点头,接受段勋的邀请。

“好。范先生,还有几位,下午内阁就会召开一次工业大会,几位就跟我一起参加。”

409

“梁部长,这些天会议也开了很多。你把你们工业部整理的方案汇报一下。”

是。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工业计划的会议也开了很多。各种方案也是一再讨论,讨论过很多次,改过很多次。

工业应该怎么发展?

大家都没有经验。包括目前负责经济工作的王永江,担任工业部部长的梁焕奎。虽然他们对于工业的认识比其他人强一点,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应该怎么去发展工业都没有经验。

因此怎么发展工业,争论也很厉害。

其实段勋又何尝不是如此。

段勋只知道工业发展非常困难,但到底如何困难,如何发展工业,段勋心中也没有多少底。工业发展到什么地步,才算是真正的工业发展。工业的发展应该是什么步骤,段勋更不清楚。对于这一点段勋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

所以苦恼。

段勋也是苦恼。

而且不要说段勋、王永江、梁焕奎这些人,就是大批工业人才,他们也不懂。这里面包括任鸿隽、范旭东、丁文江这些人也是如此。

他们在自己技术领域是专家,可是整个中国的工业怎么发展,他们心中也是没有数。各有各的想法,因此大家只能是不停地讨论,找出一个比较适合的方法,比较适合中国的方法。

这段时间为了如何发展工业,大家讨论的很激烈。

当然效果也很好。

很多人都提出了很多方法。

“是。”

梁焕奎点头。

拿出了手中的本子,对在做的人道:“总理,我们工业部经过这些天的会议,还广泛的争取了很多意见。最后我们的意见是,整体策略是抓大放小,先基础后制造,研究和引进并重。”

上一篇:首富杨飞

下一篇:重生于火红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