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544章

作者:熙檬父

芈宸这个时候可顾及不了这许多,直接就开口说道:“大王难道忘了之前在北地郡之中的义渠人叛乱吗?若是抽调大军前往援楚的话,那么一旦义渠人勾结赵国骑兵南下,又该如何处理?”

芈宸的这番话一说出来,秦王柱和蔡泽就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

这的确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说起来,义渠人在义渠胜的率领下发动叛乱并且攻占义渠城自立,已经是差不多一个半月之前的事情了。

在得知了义渠人叛乱的消息之后,秦王柱立刻就调集了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前往北地郡之中平叛。

得到了消息的义渠胜自知不敌,于是干脆将所有义渠城之中的民众统统挟裹出城,提前好几天向北而去,逃到赵国的朔方郡之中了。

当秦国大军抵达义渠城的时候,除了见到城头上挂着包括秦国北地郡郡守以及义渠城中大小秦国官员的数百颗人头之外,收获的就只有一座空城了。

于是秦国就有些尴尬了。

如果大军进入到赵国朔方郡之中,这无疑就相当于是向赵国宣战。

可如果不进去的话,那么义渠胜和他麾下的数万民众就成为了秦国西北边境上的一个很大的隐患。

为了这件事情,秦王柱还特地派出使者前往赵国邯郸去拜见赵丹,希望赵丹能够将义渠胜这些叛徒交出来。

但赵丹显然并不打算这么做。

秦国使者都已经到了邯郸很久了,可直到现在都还在馆驿之中住着,没有见到赵丹的面呢。

一来二去的,秦王柱也就只能够暂时将义渠人这个问题给搁置了。

但是当这个问题现在被芈宸提出来之后,秦王柱才发现这还真就成了一个麻烦了。

说实话,如果是义渠胜自己那几万人,其实问题还不算很大。

可要是加上赵国朔方、河套两郡之中的兵马,这麻烦就大了。

两年前李牧率领着赵国骑兵在关中盆地纵横来去,让咸阳城中所有秦国君臣都提心吊胆的情形,秦王柱可还是历历在目呢。

就在此时,蔡泽突然开口道:“大王,其实这义渠人的问题,亦不是不能够解决。”

“哦?”秦王柱双目一亮,忙对着蔡泽说道:“纲成君有何妙计,还不快快说来!”

蔡泽道:“大王,臣听说数年前月氏人曾经东渡黄河,在朔方郡之中和赵国人打了一仗并遭到了惨败,月氏王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引以为恨。若是大王能够派遣使者前去说服月氏王,让月氏部落起大兵攻击赵国河套,届时赵国人自保尚且不暇,又如何援助义渠人生乱?”

秦王柱闻言顿时心花怒放,忍不住一拍大腿,笑道;“纲成君此言,深得寡人之心!好了,寡人决定了,就依照纲成君的意思,派出使者前往燕国和月氏!”

顿了一顿之后,秦王柱继续开口道:“武安君,这一次的援楚之战,便以汝为主将,如何?”

话说到这里,大殿之中的每一位秦国大臣心中就明白了。

这一次的秦王柱,还是决定要援助楚国,共同抵抗来自赵国的强大压力。

白起缓缓的站了起来,朝着秦王柱行了一礼。

“老臣,遵命!”

第五百三十九章 赵丹教子(第一更)

夏天的邯郸,很热。

在这种天气下外出,老实说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如果可以的话,想必大部分贵族会更加愿意呆在家里,让手持蒲扇的侍女们为自己扇来丝丝凉风,顺便再美美的喝上一杯冰镇美酒或者酸梅汤。

对于赵国的臣子们来说,即便是再忙碌的大臣,都在这般炎热夏日的白天时情不自禁的想要给自己找一个偷懒的理由。

但对于赵丹来说,懈怠是一种不能够忍受的行为。

统一尚未成功,寡人还需努力啊。

赵丹此刻坐在一辆看上去颇不起眼的马车之中,和他同坐的则是赵国的太子赵恒。

赵丹所告诉赵恒的,正是一些关于“天下一统”的知识和东西,一些基本上只有统治者才会去了解的东西。

统一,其实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想要统一整个华夏世界,让所有的华夏人民凝聚在一起,单单靠武力的征服是不行的,秦朝和元朝就是两个很好的负面例子。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让赵丹仅仅凭借着自己的智慧来思考这么宏大的话题,那么肯定是不能够得出任何答案的。

好在,赵丹还能够“以史为镜”,能够站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上去看待这个问题。

如此一来,赵丹看问题的角度就高了很多,看问题的深度自然也就深入了不少。

说起来,赵丹这一次准备利用秦汉两个朝代作为自己用来参考的镜子。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

汉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延续了超过一百年的朝代。

秦朝代表的是开创和进取,而汉朝所代表的则是持久和稳定。

对于统一这个事业,秦始皇的开创其实不少,统一度量衡、统一字、统一钱币等等等等,都是这位千古一帝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做出来的努力。

依照秦始皇的想法,只要整个华夏大地上全部人的衣食住行统统都遵照着同样的、统一的标准,那么大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国人了,完全统一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但这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还是忽略了一个东西的重要性。

那就是民心。

作为秦国乃至是秦朝的奠基理论,法家更重视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诸如思想、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只是浪费时间。

在这样的思想方针指导下,法家门徒们往往更注重实干,而对喜欢研究天地、研究哲学之类的其他诸子百家嗤之以鼻。

这就是法家思想的局限性,它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却并没有与时俱进去创立一个足以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思想体系来保证秦朝统治的延续性。

所以秦朝就这么崩了。

秦亡并不是亡于所谓的暴政,而是亡于民心。

从公元前221年六国覆亡秦朝统一开始,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结束,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秦朝虽然征服了六国的土地,但是却并没有征服六国的民心。

像后世,许多人会自称是东北人、西北人、江南人、关中人等等,但他们同时也都认可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们都是“汉族人”,都是华夏明的子孙后代。

而对于秦朝来说,被征服的那些六国土地上的子民们可能会认同自己是赵人、齐人、楚人,但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秦族人”。

既然我不是秦族人,那么我为什么要认可秦人的统治,为什么要认可秦国这个国家?

只要有机会,那肯定就只有一个结果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