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军需来大明 第172章

作者:浪子边城

这么多人都有这般的要求,杨晨东就知道,自己不拿出点东西是不行了,而事实上,他也的确有心要露一手。虽然因为之前驳斥了何文渊等人,打出了自己不好惹的名头。但实际上,在读书人中,看不起他的还有很多,总是认为一个毛头小子,不会有多少的真材实力,所谓要办的书院,不过就是博取名头的一种方式罢了。

对于这些议论,安全局报上来了许多人,但杨晨东都没有要计较的意思。这非是他心胸宽广,而是知道,一个人最难改变的态度和观念,便是他出手收拾了一两人也不会对大势起什么作用的。即是如此,倒不如听之任之,一切由时间和事实来做最终的裁定好了。

但在此过程之中,杨晨东会不断的做出努力,去改变大明人的心态与看事的方式和做事的方法。而想完成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保证他本人是最强的才可以。

好诗好词也是一种武器,是专门针对读书人的一种利器,让他们生出自愧不如之感来,才能慢慢得到他们的认同。

值此杨家书院开业之际,何文渊等人又有了这般的想法,杨晨东决定满足他们。脑海中瞬间开始翻阅后世看到的著名诗词,当目光看及到周边的皑皑白雪时,轻轻点头,有了思绪。

说到诗词的大气磅礴,还是有关雪的那非是伟人的《沁园春·雪》了。心中感念着一代伟人留给自己的遗产,杨晨东轻撩青色长袍,仰头望天,气沉丹田,随后声音顿挫有力的说道:“杨家庄·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朗朗的声音还响彻在天地之间,但这一刻,原本嘈杂的人群中早就变得鸦雀无声。

所有人在这一刻都沉默了,但凡是懂一点诗词的人都可以感受到这首杨家庄·雪的大气磅礴之势,那雄心壮志之胆。便是不懂诗词的,也被杨晨东朗诵般的强大气势给震住了,不敢在多出发一丝的声音来。

纯子也在人群之中,以她对汉语的了解,这首杨家庄·雪自然是可以听的懂。正因为听懂了,心中才是诧异万分,她想不出这么有情怀,这么雄壮的诗词会出自只有二十岁年纪的杨晨东之口。

人群中的最前排,何文渊等几位大儒代表这一刻是全身激动的发颤,他们比旁人更了解诗词,正因为此,更能在第一时间感悟到这首词的作用和意义。

如果说之前的《施氏食狮史》是取巧之作,是对汉字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创伤而出的话,那《杨家庄·雪》展现的就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以及一种远大的志向。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的“俱往矣”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画龙点睛之妙。

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这震撼千古的结语,发出了超越历史的宣言,道出了改造世界的壮志。那一刻思接千载,那一刻洞悉未来,那一刻豪情万丈,那一刻傲视古今。

整个诗词体现出来的都是一种宽大胸怀和傲世天下之意,每一句话中都带着极深的含义,一旦细琢磨起来,便是字字珠讥,字字佳句不断。

这一刻,何文渊算是彻底的服了,一首杨家庄雪也彻底的将他征服。心服口服之下,他是第一个出声叫好,“好!好词好诗好意境,好胸怀。忠胆公之才学让人倾服!”

连倾服的字样都说了出来,如此可见,这个时候的何文渊是真心的被杨晨东的才情所折服。有了他这个榜样,其它的文人们亦也是有样学样的不住点头,并向着杨晨东所站之地的抱拳恭贺。

有了文豪们的带头,其它人自然也是跟着一起出声道贺,杨晨东笑着向大家抱拳致意。他知道,接连的两式都很成功,接下来就是见识真正的书院了。他便是猛一回身,双手突然伸出,变拳为掌向着身后的杨家书院大门推了过去。

这猛一用力,原本看似厚重的大门即由外而开,随着吱嘎的声音响起,杨家书院大门内的左右各两处铁块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说是两个铁块,也并不正确,因为这虽然是铁块,但却有看似圆形的铁身,有长出的铁把,就像是一个机器般摆在大家面前。

此刻,杨晨东的身后,何文渊等人也跟着一起走了过来,也注意到了这两个壤着水泥座底的大铁块,因为好奇,大家都停下了脚步,然后看向着眼前之稀奇之物,一时无语。

杨晨东带给大家的稀奇物实在是太多了,在这一点上已经不在像之初那般的震惊。所以,此刻大家都将目光落在了忠胆公的身上,想看着他如何解释这个东西。

“来人呀,把脸盆拿来。”呵呵笑笑的杨晨东大步上前,来到了铁块之旁,伸手抓住了铁柄,随后手臂慢慢压下。

落、起、落节奏均匀而缓慢,在虎芒将一个脸盆拿出,正好放在那铁块的一头出口时,洁净的清水便由此而出,如九天银河一般落入到脸盆之中。

“啊!出手了!”离的近的人看的最为真切。在猛一看到有水流出的时候,先是忍不住后退了一步,随后就发出了惊叫之声。

不用喊,大家也注意到有大量的清水流出,一时间人人面露惊讶之色,对于铁东西动几下就可以出手,他们显然是十分的好奇。而人群中一些做过庄稼活的人,更是瞪大了双眼,他们忽然间想到,如果他们种的地有了这种东西,那岂不是在不怕天旱之说了吗?

不错,这正是压水井,一种由地上取水的工具。

压水井是一种将地下水引到地面上的一种工具,它是铸铁造,底部是一个水泥式的垒块,井头是出水口,后旦掸测赶爻非诧石超将粗前细,尾部是和井心连在一起的压手柄,约有二三十公分长,经常使用,使其变得较为明亮,井心中是块引水皮,靠的就是这块引水皮和井心的作用力将地下水压引上来。

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因为科学技术的落后,没有人去参研物理而已。大家都想学着圣人去学孔道,其它的自然就无瑕顾及了。

“这就是压水井,可以将地底深达几米,甚至是十几米,几十米的地下水通过此法给引入到地面上来。有了这样的东西,以后百姓家就无需去河边或是打凿的井水中打水了,只需在小院中安上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解决吃水的问题。等着在把此物在田地之上,涝不好说,旱的问题便算是解决了。”望向着那些专注于自己身上的目光,杨晨东的话掷地有声,震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的耳膜。

“啊!真有如此的神奇吗?快,谁去试试另一个,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引出水来?”何文渊也被杨晨东的介绍给吓到了,想着自己家的院中是有一口井的,平时吃水都由那里去解决,但时常会有脏东西落到上面,为了洁净的需要,自是需要专人去看护的,但也不敢保证水质的干净。可是现在,有了这么一个现动就可以现出水的东西,当真是即方便,又卫生了许多。

何文渊这般一喊,早就有人走了过去,伸手按住了压水井的铁柄,随着十几次用力之后,果然那铁口也开始向外流水。有些人止不住好奇的还走上前去尝了一口,当下更是兴奋的喊着,“好凉爽,好清甜啊!”

第二百四十六章 第一批学生

“快,大家一起去尝尝。”闻听的众人立马燥动了起来,随后一个个的拥挤上前,想要尝试一番这新鲜的事物。就算是杨晨东,也因为涌上的人太多,而被挤到了一旁。

两个压水井的吸引力出乎了杨晨东的意料,毕竟水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更容易的引起人们的关心吧。

足足有半个时辰的时间,众人这才对压水井的兴趣没有那么大了。而在杨家书院的院子里也早就摆好了十张桌子。因为来的人太多了一些,这是初审时用的,五百人初审的时候至少要缩减到五分之四,也就是说,只能留下一百人便足够了。

便是这一百人,或许也只能留下一多半,甚至一半而已。初选时的五取一比例,让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想着怎么样可以进入到书院之中。要知道,一旦进入这里,不仅没人会收学费,相反还会管着你的一日三餐呢,这对于一些贫穷的人而言,即可以学到知识,又不用花什么银子,那真是求之不来的好事情。

所谓的初审,其实不过就是填取一张表格罢了。对于不认字的人,还会有人专人对其讲解,最终只需要按着心中的想法去表现便可以了。

整个的填表过程并不复杂,仅仅是一个时辰五百多人的工作就全数完成,接下来是对杨家书院的参观。宽敞明亮的教室,新式的未见过的桌椅以及可擦可抹的黑板和粉笔又一度成为了大家眼中的焦点所在。

这一番的参观下来,足足到了中午时分,人们才三三两两的离去。杨晨东已经说过了,两天之后就会揭榜,谁可以进入到杨家书院学习,到时候都会公布出来的。

两千多人,带着满意的神情离开了。对于很多人而言,今天已经是不需此行,听到了如此大气磅礴的诗词,又看到了不少的新鲜东西,足够让他们去向别人吹嘘和炫耀了。

何文渊也走了。甚至在走的时候,还客气的对杨晨东说,倘若书院中缺少老师的话,他又正好休值有时间也愿意免费过来帮忙。

对于何文渊的主动示好,杨晨东当然笑着应允了下来。可只有他心中清楚,自己所教授的可不是华而不实的四书五经,他教授的乃生存之道,这也是为了以后积攒人才而做着准备罢了。

众人都离开了,杨家庄外重新变得安静了下来。但杨晨东一点都没有休息的意思,他手中正拿着那些报名者所添的资料,正在一一核对之中。

安全局早已经待命,并全面配合,一旦有少爷相中的人才,他们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去进行了解,然后核实身份的真实性。

立下了大功的杨晨东,虽然主动的远离了朝堂,但他心中很清楚,自己立下的功劳太大了一些,大到连皇帝都不得不忌惮的地步。自己如今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办的书院,对方不可能没有防备。

事实也正是如此,安全局已经从报名者是查出了三名锦衣卫的密探。虽然他们伪造身份的能力不俗,但是在极为专业的安全局面前,依然还是露出了狐狸的尾巴。

不仅有京师锦衣卫的秘探,竟然还发现了英宗朱祁镇派来的探子,且人数有八名之多。另还有瓦剌也先部派来的两名探子,看着这些安全局甄别出来的报名者,杨晨东摇头笑笑,“他们还真是看得起我,看来少爷想低调都不行啊。”

当然,除了这些探子之外,报名者中的确有条件不错者。比如说摆在案面上的四张表格。

第一个就是王思,吏部尚书王直之孙,以前曾任翰林院的编修,正七品官员,也是杨晨东很早就认识的朋友之一。

后因为代宗朱祁钰上位,金英手握大权的时候,曾派人去勒索过王直,因为所获甚少,不满意之下就把王思给革职了。在后来虽然官复了原职,但这位公子的心思已经不用在官务之上,而成为了神仙居中的常客。

此子他竟然也报考了杨家书院,看着他的名字赫然在案的时候,杨晨东便将其抽了出来。一番的深思之后决定招其为学生。

对此,杨晨东是有着自己的考虑。温水煮青蛙这是他对大明王朝的态度,想达到这一点,前提就是需要足够的温水才可以。王思就被他视为温水的一部分,由他去改变和影响更多的公子少爷,甚至动摇王直对大明的态度也并非是没有可能的。

曾有一段时间与王思走的很近,对此人,杨晨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很聪明,且身上并没有多少纨绔子弟的臭毛病,在加上年纪也不是很大,只要肯学的话,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

圈定的第二个名为冯柯,落魂的举子。

年少的时候因为聪明早早就考中了秀才,也让他看到了改变家族的希望,一头扎进了书堆之中不能自拔。但往往这样的人除了读书之外,其它方面都不会太擅长。

冯柯就是这其中的例子。学习知识的速度的确很快,但在与人接触方面就有着太多的不足,以至于他在读书人中都没有什么人缘。就在考举人的时候,竟然被其它秀才给坑了一把,一张写着无关紧要的字条被早早的塞在鞋底之中带入了考场。

原本这只是一个玩笑,想逗弄他一个而已。但不成想结果却是如此的戏剧化。冯柯中了举人,放纸条的秀才却是名落中山了。出于报复和妒忌的心理,此人事后向朝廷检举了此事。但因为事过境迁,已经无从查证。

可因为这件事情,冯柯却没有被朝廷安排以职务,仅仅只是得了一个举人的身份而已。加上父母过世的早,他又不擅经营,最终家中的田地都被变卖用来买书本了,以至于现在吃饭都成了问题。

这样的书呆子,怕是扔在哪里都不会讨人喜欢。可是杨晨东知道,这样的人比较适合做专业的工作,比如说后世的科学人员,正是因为他们无欲无求,眼中只有知识与科学,这才成就了许多的发明。收下此人,就是将冯柯当做科学家的苗子去培养了。

第三位名叫常千豪,江南人氏,常家的公子哥。

上一篇:重返2008年

下一篇:末武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