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酋长到球长 第424章

作者:茅屋秋雨

娥黾也笑道:“榆城的办法真的很好,但咱们没法学。没有那么多识字算数的人,却又多出了一些早有奴隶的亲贵,学了榆城的办法城邑就毁了。”

“对榆城来说农庄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粮食的最低需求,榆城的支柱是那些连成一片上下一体的作坊;而对娥城而言,即便娥城有了商人、作坊、牧场,但娥城的支柱依旧是氏族亲贵和种田的族人。”

数九欣慰地看着儿子,悄悄看了夫君一眼,从眼中看出了几分赞许后心里终于松开。

娥钺看起来极为高兴,没有什么比儿子的成长更让他兴奋的事。他不知道榆城的学堂都教了些什么,但此时是该把一些东西教给长大的儿子的时候了。

“黾儿,当初去榆城与姬夏会面的时候,姬夏和我说过一些事。我也想和夏城一样打破氏族,收拢权利,问他该怎么办。”

“他告诉我,咱们城邑的氏族亲贵有两种。”

“一种是老旧的拥有氏族权威的,另一种是权威不高并且和我站在一起的。前者不喜欢我收拢权利,后者会和我站在一起但是力量很弱。”

“于是让我将第二种亲贵的子女都送到榆城学堂,一旦这些孩子学会了识字算数,就算第一种都杀光了,仍旧可以让城邑不乱。”

“在夏城和咱们日渐密切的时候,新的庄园、作坊之类的东西,主要扶植第二种氏族的亲贵,让他们逐渐有土地奴隶钱财,但却没有足够的权利。他们会和我一样,讨厌这些氏族的亲贵借用氏族来掌控权利。”

“娥城不是榆城,可以依靠那么多会识字算数的人直接接管城邑的权利,我还是要靠那些氏族亲贵帮着管理城邑的。打散氏族,第一种人肯定要反对的,可是我不需要他们了,因为姬夏帮我培养了百余个可以识字的人,还有大量拥有财富奴隶的新的亲贵支持我。”

“要么臣服交出权利,要么就要拼死一搏,但是很显然他们输了,而且死了。”

“杀掉第一种,既可以收归权利,又可以掠夺他们的奴隶和财富,作为变革时候讨好底层族人的好处。”

“底层国人需要公产的牛和犁铧,又要担心因为欠债被沦为奴隶,他们会支持首领拥有一些事的绝对分配权,同时他们又是城邑的天然士兵,可以制约那些新的亲贵。”

“对国人来说,我是首领,他们要听我的,而且我可以决定他们的赋税、出征、是否可以借用耕牛、分配铁器等等。”

“对于亲贵,我是最大的亲贵,我的奴隶最多,我的土地最多,我的私兵最多。”

“既然城邑如你所说,这两种人就是支柱,我的首领位子自然就稳固了。”

娥黾将这些话一一记在心中,回味许久,终于问道:“父亲如今已经稳固了首领之位,收归了氏族权利,可如今夏城就像是把根扎入到了咱们城邑当中。姬夏已经得到了各个城邑的支持,想来父亲一定会支持姬夏,这不需要问,但今后呢?”

“如今夏城只是稍微撼动,咱们城邑就有如此大的影响,今后又会怎么样呢?”

娥钺皱眉道:“这是我一直考虑的事。”

“借着这个机会,切断和夏城越发密切的联系,但仍旧和夏城交好,不再去建作坊之类。男子种植粮食开垦土地饲养牲畜,女子纺织麻布训导儿童,严禁商人买卖,一切公产管辖,这样对夏城的依赖最小。”

“继续一如既往地跟随夏城的脚步,建立作坊、展开贸易甚至和夏城走的更近,合建作坊矿场,彼此相连。城邑可以很快富足,但是对夏城的依赖极大,日后只能彻底遵从夏城。”

“你在榆城很久了,也很了解姬夏。我只听闻姬夏三千人深入东夷的事,但你也知道,传到这里已经难以相信了。黾儿,就你看,咱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娥黾思索许久,坦然道:“父亲,母亲。临来之际,姬夏让我给您带一些话。”

“他说大河源头到东海之滨,纵横万里。夏城太小,天下太大。哪怕大河诸部众多氏族千里方圆,但对天下而言不过沧海一粟。”

“夏城可以一月之内攻破娥城,但娥城人难道不会怨恨夏城人吗?让攻陷的城邑安稳又需要五年,人生在世又有几个五年呢?”

“如今城邑方圆百里便可土地充足,可是随着牛铁垄作,百年后百里方圆又能做什么呢?”

“明明有万里之地,双眼何必盯在百里之内?明明有千万之年,双眼何必盯在十年之间?”

“倘若有一日夏城成为诸部盟首,必要将祖先之土拢扩万里,免得将来子孙没有立足之地。”

“可万里之地,又怎么是夏城数万人能够管辖的?难道土地不用人耕种就可以吗?夏城三座城邑尚且难以维持叛乱频频,又怎么可以管辖万里的土地?”

“娥城明明可以成为千里之城,为何非要局促于草河百里之地,担忧夏城的强大?”

“娥城是死地。北为莽原东有亲族西有夏城。娥城之土,应在东海之滨。东临大海以为壕,盐鱼丰富,沃土千里,这才是万世的基业。”

“如今积攒钱粮,稳固城邑,训练兵卒,一旦天下有变,兵车向东直抵东夷。”

“大事既成,必封滨海千里之土于娥城,以为东方诸亲族之伯兄。”

“筑城不过三年之事,开垦不过两年之劳,鱼盐之利顷刻可得,东夷奴隶处处皆是,百年之后地方千里城邑数十,难道是不可能的事吗?”

“其时夏城居中为首,卫城居西,娥城居东,俱为城邑之伯,分管万里之土,共祀祖先。”

“若夏城子孙有德,则尊之为首;若无德,则取而代之。这就不是现在能够说清楚的了,当年华粟同盟之时华城之盛无可匹敌,如今又在哪里呢?”

娥黾一气说完,抬头看着父母双亲,淡淡道:“我想成为千里的首领。倘若父母不愿意,我想带些族人前往新华城,向东开拓,繁衍生息。成,娥城另有立足之地;败,不过损失千人。”

“娥城,太小。我在榆城看到了万里的江山。”

许久,娥钺数九齐声大笑。

“既是这样,击鼓,传令点兵,会盟姬夏,共返夏城平叛。”

第七十二章 合理

至十二月中旬,草河一带的形式已经十分明朗了。

娥钺将土地分掉,将氏族打碎为大量的自耕农,学习了夏城早期的制度。利用一部分培植的有钱却少权无氏族威望的新贵族、利用在夏城学堂学成的百余名会数数、认字、会耕田等新技巧的年轻人,将城邑按照五十人一里、一人耕田取其五亩为公产的办法,将权利集中在手中,充实了公产。

娥城附近很难抓取奴隶,因而娥钺确定了娥城的基本力量就是自耕农和少量的庄园贵族,以求城邑的快速发展。

卫城采用的办法也差不多,但还不太一样,因为卫城西边就是西戎,可以掠夺奴隶。

卫河与卫渊合力,利用两年前陈健的援助将卫河自己的私产扩充了数倍。同时与陈健合作,用通过严格管控商业行为的办法控制了农具之类的生产资料。

大量的生产资料租借给那些无姓之人,采用只数人头不看奴隶的租借调配方式,每个不是奴隶的人最多可以租用十件犁铧耕牛等生产资料。

拥有数百奴隶的老旧贵族难以获得足够的生产工具,奴隶较少的卫城有姓国人则大为支持,而原本无姓的国人更是受益良多。

老旧贵族对于卫河的政策极为反对,但新的、曾经不存在的、一个名为自耕农的阶层却对卫河的政策极为支持。

仅仅两年时间,自耕农每年贡献的税收贡赋已经超过了之前全部公产奴隶的一年收获。

华历三十五年春耕之后,卫城出征西戎掠取奴隶,老旧贵族征召了大量的无姓国人,大胜归来后却仍旧采用原来的战利品分配制度,引发了无姓者和底层有姓国人的极度不满。

到五六月份夏城内乱、七月份陈健东征东夷中箭身亡的消息传来后,老旧贵族们确信卫河已经失掉了最大的支持和外援,呼喊着卫渊新政乱城的口号发动了叛乱。要求处死卫渊、收缴工具归氏族管理。

叛乱很快平息,十几个贵族的家族被诛杀,土地奴隶被掠夺。随后卫城进行了变革,任何国人都有自备武器、战马、和强韧的身体跟随首领出征作战的义务。大量的奴隶作为赏赐,分配到了底层国人那里,由奴隶负责耕种土地,而国人则以军事义务来确保土地、奴隶的所有权,改变了以往的奴隶分配方式。

娥城大部分个人耕种,娥钺是最大的奴隶主和土地主,普通国人五人出一人作为步兵,而支持娥钺的贵族阶层们作为昂贵的战车兵,自备私奴跟随战车冲击;卫城则是瓜分掉了大贵族的奴隶,中层国人大部分有三五个奴隶,他们由奴隶耕种,自备武器和强健的体魄以及食物,由军事义务代替赋税,靠掠夺西戎奴隶保持城邑稳定。

两座城邑都用了适合自己城邑的办法,既是为了发展,也是为了将来的征战。

当陈健用野心来寻找盟友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内部整合和权利集中的两座城邑迅速展开了动员。

于是在华历三十五年的十二月,两座城邑用其余城邑难以想象的速度组织了军队,驱逐了夏城伪政府的使者,在草河沿岸等待会盟。

娥城出动了三十辆战车、一千五族人步兵、四百私奴兵;卫城动员了二百富足骑手、六百奴隶供养的脱产步兵,以及大量的的步兵和众多随军奴隶。

加之附近小城走过场的千余人、陈健从榆城远征而来的三千人、各个城邑亲贵子女带领的六百人、其余城邑的亲贵和德高望重之辈,小小的草河沿岸聚集了万人的军队。

而万人的军队对于很多城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是整个族群诸部合力才能纠结的力量。

上一篇:穿越清朝的太监

下一篇:帝国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