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酋长到球长 第357章

作者:茅屋秋雨

到时候榆城作坊群的货物只收铜钱,或是收铜钱比实物更便宜,而在附近城邑的作坊群则给那些人铜钱换取劳力,或是用铜钱购买原材料。

陶贝易于仿制,如今在城邑内部已经让人接受了货币的简单概念,陶贝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该退步到幕后作为历史见证者了。

铜钱比起陶贝更加的正式一些,本身含铜也就赋予了它一定的使用价值,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那些在摩挲铜钱的老国人显然很喜欢这东西,也猜出来这东西是一种新的货币,心中想的是陶贝是不是要换成这种铜币了?这东西看起来比陶贝要靠谱的多。

陈健让众人欣喜了一阵后,挥手把还在那里尝试耧车乐此不疲的国人都叫了过来,在地上围了一圈。

“如今犁铧铁器耧车都有了,有些规矩就要变一变了。好比说你的封地,每年必须要上缴多少粮食,这是由定额的。不能少。完成这些定额之后,你们愿意种地就种地,愿意干别的就干别的,但是粮食定额是底线,完不成的收回封地。钱再多,没法吃,你们能理解吧?咱们要先保证咱们够吃才行。”

众人都点点头,这个很容易理解,才不挨饿没几年,这个道理是不需要多说什么的。

“原本呢,你们可能要把所有的人都固定在土地上劳作才能上缴那么多的粮食,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可能六百人的封地,只需要二百人种地就能完成定额。剩下的四百人怎么办?种地当然也可以,问题是如今粮食够了,一个人种地换来的粮食如果干点别的,是不是更赚?”

“比如养马?养牛?养羊?伐木?酿酒?做木器?打铁?咱们的管制可能明年要放一放,盐铁铜矿这些东西你们仍旧不能干,但是别的东西未必都要全部由公产来管。你们都好好想想,自己的封地适合干什么,想到了去问问计划统计司的人,看看你们的想法能不能实行。”

“再一个,你们封地每年上缴的粮食可能会变,今年我要麦子,你们就必须腾出一部分土地人手种出我要的麦子;明年我要菽豆,就要给我拿出菽豆。你说菽豆比麦子贵,我想种菽豆……在没有完成定额之前,想都别想;完成了定额,愿意种多少种多少。别怪我没说清楚,到时候完不成定额,封地是不是你的那就难说了。”

对围坐在土地上的这些人而言,这可是个天大的消息,甚至让他们有些震惊。

从夏城建城之初,所有的东西都是公产专营管制的,从粮食到陶器再到青铜,而如今听这意思是要放开一部分管制,只留下必须生存的东西仍旧归公产专营。

几个人几乎片刻就想到了一些赚钱的办法,以前也想过但是没法做,也不敢做,如今却有了心思。

脑袋快的便指着那些犁铧耧车道:“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些东西了呗?用好了这些东西,才能腾出人手,每个人每年产的钱也就更多。”

陈健称赞了几句,又道:“所以我叫你们来这里,一是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你们自己学,或是送信让你们封地上来几个人学。有些东西只靠眼睛看是学不会的,要亲手去劳作才行,你们也好知道一亩地大约能产多少,也好规划将来的事。让你们在这干到秋天,你们不会不乐意吧?”

众人都笑,一人道:“有什么不乐意的?几年前还用手拿着石头刨地呢,如今就是扶着犁铧走,那有什么?有时候也想不明白曼辕这孩子,才吃饱了几天,让他来农庄就满心不乐意,好像让他劳作就是在折磨他一样。”

又说笑了一阵,陈健起身道:“那好嘛,我给你们划出一片地,你们自己用犁铧耧车耕种,顺便送信叫封地的人来几个都学学,不然我给你们犁铧耧车你们也不会用啊。”

“说好了啊,这东西不能白给你们,榆城的作坊是咱夏城所有人的,你们得花钱。拿不出这么多钱,但是可以先给你们,你们几年内以实物给我。马啊,羊毛啊,耧车啊,木器啊,粮食啊,这些东西都行。”

众人也无不可,点头道:“我们分得清公和私。你要是不要钱就给了我们,夏城那些没封地的该不高兴了,这也说不通。”

“明白就好。趁着天暖,你们先盖几间住的屋子,这是给自己盖的啊,漏风漏雨到时候只能怪自己懒。以后还要留些人在这里,我有什么新办法就先在这个农庄推行,你们都要派人在这里盯着,两年一换免得我们这边都用马拉犁铧了,你们那还在磨石头呢。”

一干人领取了工具,说笑着一同去建造自己的小屋,相好的便几个人一组,边干活边互相讨论着自己的封地可以干点什么。

其实能干的事情很多,许多许多的东西,并没有技术瓶颈,只是脑袋稍微转转弯的事。

就拿夏城榆城这两处城邑的农业来说,因地制宜能做的事情不可胜数。这里类似于前世的中原,没有水田没有水稻,所以不需要水牛。黄牛和马在水田中会烂蹄子,在旱田中则如鱼得水。

马拉犁的速度更快,三倍于牛,但是牛可以犁的更深需要人的照料也更少,各有所长。

就拿牛马来说,没有技术瓶颈但却是巨大进步的思维有很多。

前世的马挽具走了一条岔路,一开始和牛一样是系在脖子上的,然而牛马长得不一样,可想而知后果。直到很久后才把马挽具从脖子挪到胸背才算是让马成为可用的田间畜力。这个没有技术瓶颈,在夏城的时候就已经完成没有走弯路。

牛马的饲料,经过青储和发酵后会让牛马长得更好,这个也没有技术瓶颈。

靠近大野泽的洼草地在秋末的时候挖开水渠让水灌进去,既可以保证明草不会因为天冷而冻死,又能让大量的淤泥保证明年的草更加肥美。

加工豆油后剩下的豆饼,充沛的时候可以喂牛喂马作为上等的舔膘饲料;牛粪马粪经过发酵后肥田,又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豆类植物和禾本科植物轮作,可以利用豆类植物的固氮作用增加主食产量,同时反过来有了大量的豆类又可以增加牛马数量。

地广人稀有地广人稀的方法,围湖造田桑基鱼塘之类那是地稀人广的办法,直接拿来用纯属是教条主义,陈健脑子没有这么不堪,所以这个时代的农业革命是以地广人稀这个条件为基础的,可以大规模浪费土地为前提的。

第四章 农业变革(三)

在农庄忙了几天,陈健回到了榆城,计划统计司正在制作今年的农庄定额,需要他最终审核。

粮食、牛马只是其中之一,靛草之类的染料作物、鱼鳔、鹅毛、桑木、葫芦等等这些,都需要提前准备,关系到第二年作坊的计划。

最大的问题仍旧是人手不足,榆城所有的部门都盯着夏城来的那一批完成了最基础教育的孩子,即便他们来了之后也不能立刻干活,但是总比那些连数都数不明白的人更好用。

近百个的完成了夏城开蒙学业的孩子带着茫然,等待着最后的分配。夏城如今就是一个整体,自己一个人什么都干不成,不在体系内就没法取得功勋爵等,就没办法享受国人待遇,除了上面安排谁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可没想到他们面临的第一件事不是分配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而是花了三天时间依次进入陈健的房间做一些最终的考核。

这些种子陈健很爱惜,因为夏城将来的教育体系最终还是要靠这些人的,所以他没有用粗暴的选拔方法,而是用了后世人多后不可复制的单独询问,这种方法在几年后会被抛弃。

百人中选拔出了七个脑子特别灵活的,七个人在夏城学堂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各有所长,孩子们也都信服。

选出的这七个人在二月中旬旬末的时候举行了很正式的拜师仪式,正式称陈健为先生,从今而后他们就作为陈健的学生,陈健将亲自教他们,而他们也将继续进行脱产学习。

七个人中四个夏城人,娥卫两城的共占三人,七个人的拜师仪式很隆重也很让其余人羡慕。

除了可以脱产学习外,这七个人有了自己的字。

原本他们只有名,没有字。七个人的字是陈健给他们取的,作为先生他有这个资格,再一个也算作一种荣耀。

单独的名字太难听了,毫无新意从热水饺子甚至棉袄裤子各种名字应有尽有。

这七个人作为第一批,以后每年都会选拔出一批人,他们将接受初级的脱产教育,纯理论方向的,他们是要知其所以然的一批人。

而剩余的九十多人陈健按照他们学习掌握的能力,按照各个作坊司分成了六个班级。他们将进行半脱产的学习。

从今之后的三年,半年在作坊做工,另半年还要进行学习,如今夏城最缺的是这种人而非上面那七种专门进行脱产学习的人。

这也和如今农庄进行的农业革命有着直接的关系,原本夏城的公产只能支撑为数不多的孩童一年到三年的开蒙教育,而随着农产量的提高和作坊群的建立,一些开蒙后有潜力的学生是有物质条件进行三年的半脱产学习的。

几十人站在学堂的操场上,陈健站在木台前喊道:“你们如今也长大了,一年前可能还互相揪过头发互相抹过鼻涕,但如今已经十四了,已经可以束发了,可以生娃了。当然,也可以劳作了。”

“吃的用的,这一切都是劳作出来的。你们有的人心里可能会嘀咕,凭什么三年前和你们学的一样的孩子,一开始就能管很多人,而自己却只能从劳作开始?我想不止一个人这么想过吧?”

孩子们都低着头嗤嗤地笑,陈健叹息道:“因为三年前如你们一半认字数数的人少,如今却多了,而且越来越多,你们认识这些字就不再有什么与众不同了。真要是埋怨的话,不要怨我,只能怨你们的父母为什么不早点相遇。”

“要我说,埋怨的人是难成大事不堪大用的。学堂教给你们的勇气,就是让你们去面对难以改变的事;教会你们的智慧,是让你们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

“如今你们既有勇气,又有智慧,那就擦干鼻涕,扔掉埋怨,做好你们自己的事。要我说,你们不要觉得让你们去作坊做事就觉得辱没了你们,现在让你们做首领你们能当吗?不要说做首领,就是如今让你们去农庄种地,你们会吗?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你们知道的一切或许两年后就不再那么做,所以即便去了农庄去了作坊,希望你们也能如同在学堂一样学下去。”

“做得好,总会被人注意到,大家的眼睛不是瞎的;做的不好,大家也会指责。”

“你们走进作坊,走进农庄,既是为你们自己劳作,也是为整个夏城劳作。夏城是谁啊?夏城就是你们,你们就是夏城。你在农庄劳作,是为你自己能吃饱,同时也是在为其余作坊生产粮食;而其余的作坊冶炼出的器具,又会用到你们的耕种上。”

“公产的公,是谁的?还不是你们的?夏城的夏是谁?还不是你们?”

“人人为夏城,而夏城就是你们,那便是人人为你。反过来,也是一样,你为人人。”

“孩子们,我希望明年表彰功勋的时候,能够在那些挂着黄铜徽章的人中看到你们的身影,那些劳作的最让人信服的名单中能有你们的名字。你们有勇气,也有智慧,什么都不缺,别让我失望。”

“下面,我点到名字的,站到一起,你们以后就是一同学习的同窗。半年后你们还要重新进行脱产学习,到时候我会听听老国人老作坊工对你们的评价。”

按照之前测评的人数分成了六组,每一组的人都差不多。六组除了劳作之外,每两个月陈健会教一个班级一些东西让他们领悟消化。

不需要知其所以然,只需要知其然就足够,他们将是将来的主力技术工和作为各个作坊教人识字的人。

上一篇:穿越清朝的太监

下一篇:帝国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