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小地主 第653章

作者:吃货胖子龙

长安城中的店伙计,大多月钱在一贯左右,而牙行收取的便是一个月的工钱作为报酬。比较起来,长安万年两县的收费,倒是比牙行便宜了一半。

“刘掌柜这话,却是有道理。不行,我得去长安县县衙看看去,若是真能寻到合用的人手,那倒是件好事。”之前那位何掌柜,一琢磨觉得十分有道理,便丢下句话,匆匆向着县衙行去。

此时的长安县县衙中,三班衙役与衙门里的书吏,正聚一起闲聊。

“赵班头,你说明府让我等登记那些百姓信息,是不是吃饱了撑的?为了这事,我腿都快跑断了。真是上面一开口,下面跑断腿。”

“谁说不是呢?明府这也真想得出来,堂堂衙门,怎么的?也要学那牙行做买卖不成?”

“诸位,小声点吧,要被明府听到了,小心吃不了兜着走。”有书吏怕事,连忙阻止道。

那赵班头却一瞪眼睛:“怎么的,老子腿都快跑断了,还不能说两句了?”

“嘘,你们可知道,这事是谁给明府出的主意吗?”

“是谁?让老子知道了,非得揍他一顿不可,瞎出什么主意?”赵班头眼睛一瞪。

“那可是户县伯与卢国公、莱国公、郑国公府那群小公爷们的主意,嘿嘿,赵班头,你去揍他们吧。”有知情的书吏取笑道。

他这话说出口,顿时让方才还扯着嗓子嚷嚷的赵班头,以及几位发牢骚的衙役、书吏闭紧了嘴巴,甚至还有些心虚的左右看看,确定无人注意他们闲聊后,那赵班头才压低了声音说道。

“就算是户县伯他老人家,也不能这般戏弄我等啊。”

有人扑哧一下笑出声来:“我说赵班头,你胆子不是一贯挺大的吗?怎么连户县伯他老人家这称呼都出来了?户县伯如今可尚未籍贯,刚满十七啊。”

“嘿嘿,那些读书人不是说,达者为先吗?我这不是尊敬户县伯吗?”赵班头虽然是个浑人,却也知道谁能招惹谁不能招惹。

“明府说,帮着那些商贾招募人手,却也是有好处的。按人头收费,每人五百文,明府可说了,这钱,拿一半出来赏给我等。”

赵班头又不乐意了,眼睛一瞪:“扯淡呢,就算是二百五十文钱,分到你手上能有多少?别忘了,咱们长安县县衙里,三班衙役加书吏,可有百多号人,这一个人分个两三文钱,你也看得起?”

“可我们这些时日,登记在册的百姓可是有数万人之多,这要是都介绍出去了,可是笔不菲的数字啊。”有书吏辩解道。

一万人,每人从商贾那里收取五百文,便是五千贯铜钱,拿出一半分给县衙这些衙役书吏,差不多一人就能分得二十多贯,这可就不是小数目,抵得上这些衙役书吏一年多的薪俸。

赵班头又是面露不屑:“得了吧,这话你也信?衙门里倒是统计了那么多百姓信息不错,可也得介绍得出去。这县衙又不是牙行,哪里有那么多商贾吃饱了撑的,跑来县衙招工?不信咱们打赌,一个月内,要是有十名商贾来县衙招募人手,就算我输了,我给你学狗叫如何?”

“行啊,一言为定!”

众人正闲话时,却见原本在衙门外值守的衙役,直接冲进了县衙:“快,快,来人,人来了!”

赵班头一掌拍他脑门上:“说什么胡话呢?又来人,又人来的,出什么事了?”

“人……衙门外来了好多人,好几百人,都……都是长安城内的商贾,他们……他们要招募人手……”那衙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急促回答道。

赵班头闻言,脸色剧变,连忙领着一众衙役书吏向外跑去。

长安县的县衙大门外,果真聚了上百号,身穿各式绸缎的商贾。赵班头愕然,出言询问道:“诸位来县衙,可是有事?”

“有劳了,我等是来县衙招募人手的,还请教在何处办理?”

“对,我店铺之中,要招募三名伙计,何处可以招募?”

“球报上说,长安县可以代为招工,可有此事?”

赵班头愣了半响,才扭过僵硬的脖子,朝向与他打赌那人:“汪汪汪……”

710 有点矫情

西市任记鞍辔铺的任掌柜,近些时日也在为招募店伙计和学徒的事情发愁。自从当初彩票中奖让他度过难关后,鞍辔铺的生意倒是越来越好,人手也就显得愈发不足。

任掌柜早就委托了牙行帮他寻觅合适的人手,但牙行送来几人,他却都不甚满意。

毕竟他想找的可是熟手,这一时半刻间,却又哪里寻得到。

今日球报上的信息,任掌柜自然也看到了。

见到这球报上的信息后,任掌柜不禁大喜过望,当时便出了店铺,赶去了长安县县衙。

但等任掌柜抵达长安县县衙时,却愕然发现往日里清风雅静的县衙,居然已然热闹的与菜市场一般。诺大的县衙中,皆是前来招募人手的商贾。

有熟识的商贾遇见了,互相高声打着招呼,作揖问好,询问今日打算招募几人等等,好不热闹。

幸好这是长安县县衙,倒是不缺维持秩序的衙役。

在衙役的催促下,这些商贾才排成了几路队伍,在县衙书吏那里登记需要什么样的人手,需要几人这些信息。

任掌柜一看这般状况,哪里还顾得上与相熟的掌柜们打招呼,赶紧挤上前去排队。

崔卓这位长安县县令,也没有料到今日那球报刚刚发出,便会引来如此多的商贾,得到衙役禀告的他也被吓了一跳。

他一面命人将县衙之中所有的书吏都叫出来,去招呼那些商贾,为他们登记、查询,又打发衙役赶紧骑马,去各个里坊,根据书吏给出的信息,通知那些符合商贾需求的百姓前来县衙见工。

长安县的衙役,今日像后世的外卖小哥一般马不停蹄,不断往返县衙与各个里坊之间。

不过如今倒是没人抱怨了,现在这情况傻子也看得出来,他们长安县要大赚一笔。而他们这些衙役书吏,也少不了那份赏赐。

忙完县衙里的事情,崔卓又赶紧让人去给纨绔们送信。

这件事情,崔卓可是清楚,虽然出力的是他与卢德景二位县令,但这名声可是要归到忘忧善堂身上。

但他与卢德景,得到的好处却也是实实在在的。

不说治下有功,便是这些百姓有了稳定生计,对于他这位长安县县令来说,也是有着莫大好处。

崔卓看着县衙之中,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对于李忘忧却是敬佩到了极点。随手拈来一个主意,便有这般效果,不能不让崔卓感慨不已。

同样的场景,也一样发生在万年县县衙之中。

长安万年两县今日的情景,甚至都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唐人可没见过什么“人才招聘会”,更没见识过数百名商贾跑去县衙招工的。

于是,无数闲得无聊看热闹的百姓也向长安、万年两县涌去,准备去凑热闹,当名吃瓜群众。

这到把长安、万年两县所在的长寿坊、宣阳坊给围得水泄不通,比上元节时还热闹。

今日两县县衙中的“人才招聘会”,显然是成功的,包括任掌柜在内,许多商贾都寻觅到了合心意的人手。

仅仅一日时间,长安、万年两县,居然就帮一千多名百姓找到了工作,这在唐人看来,简直就是神话。

为此,连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大佬,在隔日的常朝之中,还郑重其事的向李二进奏,要求褒奖崔卓与卢德景这两位县令。

忘忧善堂,更是因此事,在百姓心中名声大振。

除了那些牙行、中人,在跳脚骂街外,长安城中近百万百姓,都快将李忘忧与一众纨绔们捧上天了。

对此,纨绔们自然愈发兴奋,操持善堂的事情也愈发用心。

李忘忧倒没觉得多高兴,自从那日与纨绔们跑去永阳、和平两坊济贫后,却一直心怀心事,每日里总是皱眉想着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