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君子 第1069章

作者:臊眉耷目

“得了襄阳,就等于得到了荆州北土,得了荆襄北土,那就是等同于拿下了南阳郡,这一仗蔡公功不可没,陶某前番书信许诺给你的东西,自然会一一兑现。”

蔡瑁闻言,不由的大喜过望。

他单膝冲着陶商跪倒,拱手道:“承蒙丞相厚待,蔡瑁今后定然会为朝廷,为丞相,效犬马之劳。”

“将军能有这份心,就好。”

陶商安慰过他之后,又调换了话题:“当今天下,若是论及水军,一则为我扬州水军,二则便是昔日由将军总督的荆州水军,如今荆州北地已经平复,我若是开始收拢北地的水军以及战船,不知能有多少?”

蔡瑁道:“荆州自打建都于江陵之后,大量的水军和战船就都挪往了南郡和江夏郡,用以作为巡江固守之用,但荆州北地因为有汉江屏障,自然还是留下了一些,虽然没有南郡要多,却也可自成一军。”

陶商点了点头,道:“那我若是请将军出马,收拢这些战船和水军,可能顺江东向,支援江夏?”

蔡瑁一拱手,道:“蔡某岂敢不应命!丞相放心,荆北之地有我蔡瑁在,必然稳如泰山,丞相大可放心集结兵马南下,攻打江陵城。”

陶商点了点头,道:“庞统把襄阳的表册和户籍等物都损毁了,我想要接手襄阳的政事,只怕是一时半刻抽不出身,这江陵城,怕是得缓一缓了。”

蔡瑁听了这话,犹豫了下,道:“丞相,末将认为您眼下不应因为这些事,而放缓攻克江陵的脚步,反应是集结兵马迅速南下才是上策。”

陶商扬了扬眉:“为很么?”

蔡瑁轻轻的嗑了一声,为陶商解释道:“丞相,实不相瞒,荆州北地,与中原极近,又是天下正中,守之极难,但过了汉江和南阳,若是再往荆南,就需要强攻江陵城在蔡谋看来,这江陵城是荆州最为坚固的一座城池,也是唯一一座可以称之为北方屏障的城池。”

“很不好打吗?”陶商很奇怪,按道理来说,荆州虽然富庶,但位于天下正中,山脉有少,不是应该属于难守之地吗?

“相当的不好打。”蔡瑁很是肯定的对陶商说道。

“为什么?”

蔡瑁长叹了一口气,道:“江陵之地,三面环水。北军若是要打,只能凭一面强攻,而无法围城。”

陶商皱了皱眉头。

“另外,江陵城本身也是极为坚固的,其城墙高约三丈,厚两丈余,周长二十里,几乎囊括了全城,城池修筑的还坚固异常,江陵的城墙东西长,南北短,依地势而高下,顺湖池而迂回,居高远望,水如素练,城似游龙”

听蔡瑁说了这么多,陶商心中才终于恍然。

难怪庞统要撤,原来他心中打的是这个算筹。

他一定是要为江陵的修筑争取时间!

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终年

正如陶商所反应过来的那样,刘备和庞统一开始的策略,就是以江陵城为基础,作为防御北方的最前线。

而事实上,也确实只有用江陵城的地貌,才能防守住北方的陶军。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据荆州的部分领土。

而在刘备占据荆州直到他入川这数年的时间里,荆州一直能够挡住北方曹操的原因,除了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势力有所减弱以及孙权对他的支持外,最主观的就是刘备一直用来对抗曹操的前沿阵地是江陵。

江陵的特殊地势让刘备一直能够稳守荆南门户,即使是曹操的兵力和地盘远远的超过他。

而眼下,时代的车轮已经发生了改变,但形势走到这一步之后,陶商发现刘备依旧是在走历史的老路。

但就这一步老路着实是非常的难缠的。

按照蔡瑁的说法,是想让陶商一鼓作气,乘着平定荆北的士气,火速平定南方,以免刘备和庞统做了准备,日后被发觉。

但陶商在深思熟虑之后,反倒是另外一种考虑和想法。

刘备和庞统既然已经算定了襄阳迟早会失去,那以江陵城为基础的用来阻挡北军的战略,只是是刘备和庞统早就已经敲定了。

眼下自己就是在着急,估计江陵城也是防备森严,目下这种情况,还不如先巩固好自己手中的地盘。

建康六年,对于陶商来说,是一个飞跃式的念头。

在这一年,他平定了中原,收服了荆北,驱曹操于关中,逐刘备于荆南。

在这一年,他彻底的奠定了天下霸主的地位。

但是地盘扩展的太过迅速了,迅速到陶商觉得有些消化不良。

他决定利用建康六年剩下的几个月时间好好的巩固地盘,重新规划辖内地盘的政策。

但是陶商停住了脚步,其他人却暂时没有停。

建康六年八月,蔡瑁在荆北组建的水军顺流而下,前往江夏郡援助鲁肃和陶应等人。

建康六年十月,诸葛亮设计,在江夏郡大破刘备和黄祖,黄祖战死,刘备兵败龟缩往江陵,与庞统会和闭门不出。

建康六年十一月,诸葛亮和鲁肃等人全据江夏之境,而刚刚归顺到刘备麾下的崔钧,孟建二人投降。

其实也很正常,刘备如今手中不过一州之地,如何能与陶商抗衡?除了他手下原先那些铁杆粉丝之外,这些刚刚投效在他麾下的人,如何会为他将命搭上?最多也就是略作表示而已。

毕竟对于刘备来说,他已经大势不在。

而与此同时,关中那边也传来了消息,曹操则是在建康六年十二月,成功的打进了汉中地,张鲁率众投降,而陶商的盟友李儒和董白则是再一次不知所踪。

曹操向汉中发展的战略,颇为超出陶商的意料。

按照他对曹操的了解,他应该是会寻找时机,从函谷关反击回中原的,但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会改变方向,向西川杀了去。

但不论曹操目下是何种战术,对于陶商来说,今年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眼下已经是年关时节,无论有什么想法,他都要在建康七年去落实。

所有的亲人和重要属下都聚集在了许昌,大家等待着共度这一次佳节。

陶谦,王允,貂蝉,糜贞,吕玲绮,甄宓,袁婉,二桥,陶寂等人都从徐州来到了许昌。

陶花的病不利于走动,因此只能留在彭城过节。

至于小刘曦,如今已经六岁,虽然尚小,但却极为孝顺,他自愿的选择留在彭城侍奉母亲,床前尽孝。

除夕当晚,许昌城大摆筵席,陶商一家人包括城内的近臣们共度佳节,一片喜气洋洋之景。

女眷在内宅,而近臣们则是在外殿,可谓是好不热闹。

“父亲,岳父大人,孩儿敬你一盏酒,祝您二老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听了陶商的拜年磕,陶谦和王允俩个老头乐的心花怒放。

但凡是一个求仙问道,修炼长生的人,就没有一个不喜欢这两句词的。

这可是汇集中华两千年修仙之道的精粹而成的两句神嗑。

别说是这俩老不羞了,就是神龙教教主也扛不住。

陶谦仰头喝了一盏酒,唏嘘道:“时间过的真快,从打你出征董卓,至今日,已经十多年了你也已经从当年不懂事的小儿郎,一晃长成了我陶氏的顶梁柱唉,儿啊。你今年、今年多大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