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一书生 第636章

作者:张围

“裴行俭?”许敬宗疑惑说道,“裴行俭如今掌管着兵部,他要是去了波斯,那兵部的事情谁来管。”

“兵部的事情我会安排的。”褚遂良淡定说话。

“那也好,也实在找不出比裴行俭更合适的人了。”许敬宗点头,也听明白了褚遂良这么安排的意思,促成这次会盟是一个大功劳,至少可以免去了兵灾,而且如今朝中更是新老交替每天都有人在晋升或者有人被派遣下去,这一次如果裴行俭立功说不定可以从兵部的六部中进入三省,褚遂良的一句兵部的事情他来安排,看起来他是打算把裴行俭当作下一代三卿来培养了。

如今的年轻人最翘楚的两位就是狄仁杰和裴行俭,裴行俭小小年纪成为兵部尚书,也是第一次科举榜首成为长安令的人,

“除了裴行俭其他人员就你来定吧,别指望门下省的那帮老家伙,多给年轻人一些事情做。”褚遂良嘱咐道。

“好,我这就去办。”许敬宗说完就离开。

褚遂良的目光落在眼前的奏报上,中原的粮草再次送入高句丽之后立刻又和倭国开战了,高句丽在战争中尝到了甜头,收集了不少资源尤其是不少的矿产,看完之后褚遂良对高句丽王的做法嗤之以鼻,现在高句丽已经恢复了元气,如今要的不是开战而是治理。

一个国君要是不懂攘外必先安内,高句丽迟早还要出事,高句丽也是大唐的属国,大唐给了高句丽这么多东西,如果高句丽不能安定下来好好发展以后拿什么来还给大唐,如今大唐给予高句丽的都是要收回来的,而且要连本带利的收回来,高句丽拿着大唐给的资源这么胡搞可不好,让人太不安心了,给高句丽王写了一封信盖上中书省的印信之后交给一旁的小吏。

褚遂良嘱咐道:“立刻快马加鞭送往倭国交给倭国的国君。”

“是!”小吏急匆匆离开。

顾家

顾青虽然坐在家中不过海贸的进行他一直让人盯着,今日是民夫派往东海的日子,一万多个民夫在海贸司前准备前,李治派出了薛仁贵的同乡,薛稽带人前往倭国。

李治站在台前对一万多民夫说道,“非常感谢你们可以放下手中的事情开展这次海贸,你们是这次出海的先头兵,为期一共六个月要在倭国干活,在这六个月的前三个月会还会有三批人马进入倭国,此次进入倭国往返一共二万人,诸位一路保重,六个月后你们还是来这个地方拿工钱,每人最低三百贯,功劳越大拿的就越多!上不封顶!”

听到最低三千贯这个数额,一群民夫也激动起来,

李治讲完,薛稽带着人出发,赵瑞看着庞大的队伍离开心中想法特别多,这一次李治没有安排自己而是安排的薛稽。

李治的目光看向赵瑞,这个赵瑞进入海贸司一定是有目的,该方便还是要防备。

海贸司各有心思,顾青在家里听着范建的禀报。

“李治这小子,一口一个三百贯,还真是不把钱当他的钱。”顾青很惆怅,海贸的进行简直就是吞自己的银饼,这一次一定要把倭国狠很的压榨,不过如果能够把工厂开到倭国去,对于生意来说是长远的,之所以这次招收这么多的民夫最重要的还是要在倭国开设一个很大的工厂,这一次大出血,以后做出来的商品就可以财源广进。

“家主不舒服吗?”范健见顾青的脸色不太好。

“没事,我就是心疼我的钱。”顾青喝下一口茶,“今晚我要吃肉,你去吩咐一下。”

“是。”范健点头又说道,“还有一件事,朝中给高句丽送信了,和尚哪儿的暗线来报,褚遂良写了一份信已经送去高句丽了。”

“什么信?”

范健笑着说道,“其实说来也是和尚手底下的人会办事,那个送信的人一出承天门就派人邀宴,灌醉之后把信里内容抄录下来了,现在人已经被叫醒送行去倭国。”

顾青接过范健手里的信,褚遂良在信里说了一大堆的大道理,引经据典阐述了治理的重要性,原来是高句丽又和倭国开战了。

“倭国和高句丽的形势如何了?”顾青问道。

范健又拿出一份卷宗,“这是这些日子和尚的人从高句丽收来的情报。”

顾青打开看着,高句丽的动态必须要时刻关注,大唐可是高句丽最大的债主,给了高句丽这么多好处,高句丽要是乱折腾以后怎么还大唐的债,真以为大唐有多么的仁义白白帮助他高句丽了?

自从接触了顾青的组织,范健才知道自己家主的势力有多大,不说长安的风吹草动,远在西域,江南,北出幽州到突厥,东下南海,没有打听不到的事情,势力盘根错节,据说还出现过一次内乱,直到如今组织的势力已经不再扩大,但做事已经很效率,即使顾青不去上朝,朝中的任何事情都逃不过顾青的眼睛。

顾青看完卷宗,这些日子夏种秋收这段时间高句丽还算是稳定,秋收过后高句丽就又开始了征兵打算再次攻打倭国,褚遂良信里的意思其实没错,以前打倭国的时候不过是用胜利还巩固他自己这个高句丽王的名声,那时候已经把倭国打的如丧家之犬,现在已经没必要了,给百姓徒增压力而已。

《大唐贞观一书生》无错章节将持续在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

喜欢大唐贞观一书生请大家收藏:()大唐贞观一书生。

第七百二十四章 学坏的李治

想了想事情的前因后果,褚遂良和高句丽王不熟,还是自己写一封信交给高句丽王,再怎么说自己和高句丽王也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回到自己的书房顾青急匆匆写了一封信交给范健,“把我的信也送到高句丽,你交给和尚让和尚的人送去就好,还有带一些茶叶与家常的东西过去。”

“小的明白了。”范健点头去办事,顾青是把高句丽王当作老朋友在问候了。

顾青看向书房里的地图,倭国的工厂落下之后就要在高句丽建设工厂,如果倭国进展顺利,那么明年可以准备在高句丽开设工厂了。

“我回来了。”李治风风火火走进家门,“顾青,海贸的人手都已经顺利派出去了,人数人员一个不落,阎立本在东海边上可以接手的吧。”

顾青微微点头,“吐蕃与天竺矛盾,高句丽动作这么多,这些日子还真是颠簸。”

“吐蕃和高句丽怎么了?”李治说着话。

“没什么,都是一些隐患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了。”顾青又说道:“朝中已经有人在处理了。”

“对了。”李治拿出一份卷宗说道:“江南方面的人已经把这几个月的情况报上来了,这些人倒是会做事,海贸司一开张他们就来接洽,是不是给了他们很大的好处。”

“好处自然是给了,不然他们也不会这么卖力,不过这些商人做事还算是地道,地地道道的商人,只要和他们好好合作以后的路可以更好的走下去。”

“那我应该对他们热情一些。”

“热情不热情其实不尽然,你只要做好其中的取舍就好,做买卖无非就是利益,给了他们应该给的好处,自然有人帮你做事。”顾青对李治说道,“除了你自己需要防备的人,只要你信任的人该放权就放权,不用什么都抓在自己的手里,现在晋王殿下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班底首发

“等等!”李治消化着顾青的话又问道,“就像你说的我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班底,就像你的工厂,你的书院?”

“当然不是这样。”顾青说着话,“晋王殿下要是没有绝对大的势力千万不要学我这么做。”

“那我要怎么做?”李治思索着说道。

“你可以去学学你家皇兄,你别看李泰那小子长的胖该机灵的地方还是很机灵。”顾青又说话道,“在书院里都是一些什么人,你看孔颖达学富五车,当初还是国子监祭酒,你看岑文本那可是我老师房玄龄一手带出来的,还有李淳风数术大家,他老人家手底下的弟子有多少?可是你皇兄除了胖还有什么。”

“你是在数落我皇兄吗?”李治斜眼看着顾青。

“差不多吧,这不重要。”顾青再次开口,“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你家皇兄的本事,李泰是书院的第二人,这是我定下的,也就是说除了我李泰是书院最大的一个人,可是他与房遗直相比呢?”

“我皇兄怎么和房大哥比。”李治长叹一口气,“我皇兄那点才华用来调戏调戏姑娘还好,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

“没错。”顾青接着说道,“书院里这么多的老家伙,你皇兄是书院的第二人可是他并不这么标榜自己,而是把很多的权力都交给了那些老家伙,他自己只要运筹帷幄就行,看起来你皇兄在书院里整日的无所事事,可是整个书院的秩序井然,你知道为什么吗?”

李治眨了眨眼睛想了很久。

“晋王殿下,独木是难支的,建设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底很重要,其实那些老家伙就是你家皇兄的班底。”

顾青说完李治思考着,想着整个书院从建立到现在,顾青从朝堂中到处挖人,这些人也就是从那些时候成了书院的班底,想完了之后李治点头,“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招兵买马?”

“晋王殿下还是很有悟性的嘛。”顾青很中肯的点头。

“我皇兄的班底其实是你建立的,我皇兄不过是捡了现成的而已。”李治瞅着顾青,“我说的对吧顾青。”

“班底是我建立的,让这个班底怎么运转是你皇兄的功劳。”顾青淡定说话道,“你皇兄也不是捡现成的,他不过是现成的组织起来而已,如果晋王殿下有空可以找你的皇兄好好聊聊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李治走出书房想着顾青和自己说的话,确实应该招兵买马拿一些能人来帮助自己,选择一些有能力的人,而且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最好还是年轻人,李治立刻就想到如今朝堂上的情况,现在科举刚刚结束,朝中也正是选拔人才各种试用的时候,想到这里李治立刻就有了目标。

走出家里,李治来到书院看到李泰正懒洋洋的吃着茶叶蛋,看来自己的皇兄对茶叶蛋确实情有独钟。

“皇兄?”李治笑呵呵来到李泰面前。

上一篇:圣秦霸途

下一篇:大宋第一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