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一书生 第287章

作者:张围

“说!”狄仁杰安静说道。

“老师为何要成立这个组织,当初的世家倒台是不是与老师的组织有着关联。”裴行俭说着。

“有时候我也想不明白。”狄仁杰拿着手里的折扇,“有时候想想老师树敌太多,可能也是情非得已吧。”

胖和尚不言语笑着,顾青成立青帮的前后他比狄仁杰清楚,一切要从武媚说起,青帮的开端就是从武媚的转折开始。

狄仁杰与裴行俭说了很多,之后两人从笔斋的后门走出,一路绕过隐蔽的小巷。

“记住这里的路线,以后不要从东市走入笔斋,从这里走。”狄仁杰带着裴行俭走过一个个街角。

裴行俭小步跟着在狄仁杰的身后,“老师是不是还有一个弟子。”

“薛仁贵,现在就在军中与苏定方在一起。”狄仁杰微笑着点头道,“以后你也会见到他的,你是老师的暗棋,薛仁贵是老师的明棋,有人说老师收了一个弟子放入军中有失妥当。”

裴行俭回答说道,“在下一位是最妥当的,一个没有弱点的才是最让人忌惮的,相反有弱点的人才会让人心中踏实,老师身怀火器之术自然不能在军中有人,可若是做一个错误的决定放在人前。”

“别人就会以为老师也不过如此。”狄仁杰带着裴行俭走入一个热闹的酒楼继续说道,“我想不明白的是老师一眼就看中的薛仁贵,此人没有你这么聪明。”

“老师也是一眼看中的在下。”裴行俭也说道。

“我们吃点东西。”狄仁杰在一个酒桌前吆喝道,“伙计,上酒!”

“好嘞。”伙计急忙而来。

裴行俭跟着狄仁杰坐下喝了一口烈酒,吐了吐舌头烈酒还是第一次喝,不过狄仁杰倒是喝的挺享受,伙计又上了几盆下酒菜然后小声在狄仁杰耳边说了几句。

看不懂这个古怪的举动,裴行俭只能观察着。

听到伙计的话狄仁杰点头,“我知道了。”

“客官还需要一些什么吗?”伙计笑呵呵问。

“不用了。”狄仁杰有拿出一块银饼,“赏你的。”

“客官需要什么就吩咐。”伙计一脸殷勤的退下。

吃了一口东西,狄仁杰喝下一口酒站起身对裴行俭说道,“你跟我来。”

好奇的裴行俭跟着狄仁杰站起身,临走前还在酒馆里拿了两个斗笠冒雨走到长安的大街中,大雨天长安的街头没什么行人,裴行俭注意到自己身后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跟上了几个带着斗笠的家伙,狄仁杰走得很淡定。

来到一座小屋子前,裴行俭看见有几个男人就在屋子的院落中躲雨就是之前讹诈过子的地痞闲汉。

狄仁杰压低自己的斗笠对身后的游侠说道,“动手,我要听到响。”

“是!”几个游侠应声走上前,与狄仁杰和裴行俭擦肩而过,走入这座小屋中。

第319章 科举开考

裴行俭远远的看着,几个游侠上前就和那几个地痞扭打了起来,这些游侠身手很好几下子功夫就成了单方面的殴打,只有不绝于耳的惨叫声。

“在长安你不用太卑躬屈膝,也不用看人脸色,除了宫里与朱雀大街的那几位,不用瞻仰他人鼻息。”狄仁杰对裴行俭说道,“我们都是老师的门徒,长安虽大不过冒头的也就这么几个,这几个游侠以后会跟着你,帮你做事。”

“多谢师兄。”裴行俭说道,

“客气了。”狄仁杰微笑着,“你刚刚拜在老师门下,虽然是一步暗棋也不会让你孤身一人应对朝堂。”

大雨还在下着,裴行俭对狄仁杰微笑说道,“我先回书院了。”

狄仁杰点头。

长安中,程咬金,秦琼,尉迟恭,牛进达四个老将军坐在一起议论着东征的事情,东征事情现在还有些捕风捉影,不过既然陛下有了心思东征也是早晚的事情。

“已经做的够多了。”秦琼叹息说着,“当初玄武门的事情,陛下一直想要证明自己,如今已经足够了东征显的多余。”

“叔宝。”尉迟恭小声提醒着,玄武门这件事情不能乱议论。

玄武门这件事是李二心中的污点,所有人都明白那一夜的变故,程咬金笑呵呵打圆场说道,“俺老程倒是刚听说狄仁杰那小子做了一件事情,一出手就把人的铺子砸了。”

“狄仁杰也算是个有礼数的孩子怎么会如此做。”牛进达疑惑。

“孩子嘛。”程咬金喝着酒水说道,“这次狄仁杰为了一个科举学子出头,才这么干的,怎么也说如今顾青也是一门权贵了,小娃娃纨绔一些怎么了。”

牛进达苦笑连连。

“要是我家处默还给人家银钱?直接扇他们的大嘴巴子。”程咬金喝下一口酒,“这次陛下开科举废了多大的心思,学子之事对于未来朝堂有多么的重要,还敢讹诈学子!长安的闲汉真是越来越不懂事了,就该好好教训一顿。”

这个狄仁杰耍起纨绔来,还有些斯文。

第二日,雨势小了很多,绵绵细雨下的让人心烦意乱,今日最大的事情就是长安科举开考,就在今日李义府带着一群劳力与阎立本也开始准备重修大明宫。

顾青穿上衣衫今日就要开始科举了,李治兴奋要去看长安的景象,走出家门跟上脚步。

“顾青,你说长安是不是有很多很多人啊。”李治走在顾青的身边问着。

“挺多的。”顾青点着头翻身上马。

李治也骑上自己的小马儿嘀咕着,“狄仁杰这些日子怎么也不来找我玩了,大理寺有这么忙吗?”

一路来到书院,有不少的学子已经准备好去考试了,顾青骑着马儿而来,看着这一群学子,李泰笑呵呵说着,“我们都准备好了,这一次大唐第一学府要让天下知。”

“好!”顾青也点头。

李泰与顾青带着一群学子前往长安。

东宫外,李承乾看着热闹的长安,站在太子身边的长孙无忌说道,“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科举之后朝堂又会有一片新人。”

“舅舅好像是在担忧什么?”李承乾微笑着。

“顾青的书院有三百多个学子要进入这次科举。”长孙无忌长叹,“书院如今越做越大,学子也越来越多。”

“书院里研究的学问也是五花八门,有些学识更是闻所未闻。”李承乾说着。

“太子殿下就不担心吗?”长孙无忌说道,“若是书院在继续做大下去,魏王殿下会如何,如今魏王殿下在书院里的地位举足轻重。”

李承乾颔首说道,“舅舅你想的孤都明白。”

科举考场就曲江池旁,不少的官员都在这里忙碌着,学子们按照名册上登记的名字与自己的号牌,在官吏的核实下进入考场。

“顾青,你说我们书院的学子能有好成绩吗?”李泰问着。

“我怎么知道?”顾青看着场面,参加科举的人挺多,年纪从十一二岁少年可以一直看到四五十的中年人,科举对年龄没有限制,科举的题目也都是考一些五经论语,还有一些政事的对策,主要考量的还是文章水平和处理政事的头脑,从中挑选出比较好的,不像后世朝代的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唐代的科举试题比较广义一些。

裴行俭在自己的位置上盘腿坐下,眼前的桌案上放着一张新纸,上面写满了各类考题。

粗略看了一遍还有最后一道考题,算是算学的一类,考的就是顾青当初与诸国使臣对策的题目,裴行俭知道这个典故,提笔而下,这个典故不算是什么难题,而且道理也不是很难,长安很多人都知道,相当于是一道送分题。

学子们纷纷落座,安静的考场中各自开始提笔做题。

上一篇:圣秦霸途

下一篇:大宋第一状元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