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秦霸途 第234章

作者:颜夫子

郭开迈着小步子,略显匆忙地拜倒在地,对着赵偃行礼。

“相国,何故行如此大礼?快快起来!快快起来!”赵偃一愣,随后赶忙走上前去,想要扶郭开起来。

“大王!李牧!李牧!”

郭开的声音之中带着一丝颤抖,似乎是遇到了什么极为震惊,又害怕的东西。

“哈哈,相国也知道北面秦军要撤离的消息了?”赵偃哈哈大笑,同时,心中也愈发满意起郭开的忠诚来。

“大王!您被骗了!”

可是,郭开却是猛然抬起头大喝道,猩红的目光之中,更是夹杂着一丝丝的恐惧。

“什么?被骗了?难道秦军没有撤离!”

郭开的话,无异于一道惊雷,令赵偃又惊又怒,同时心中更有一丝对秦军的畏惧。

“不是,秦军撤离是撤离了,可是,可是……”

“那就好!那就好!”

赵偃一听秦军撤离了,还未等郭开说完,便松了一口气。

“可是,李牧已然叛国!”郭开的声音,如同从肺腑深处呐喊出来的一般。整个大殿之中,顿时响起了重重回音。

“李牧叛国?”

赵偃一愣,随即摇了摇头,摆摆手说道:“相国不要杞人忧天了,李牧的家眷具在我邯郸之内,怎么可能会叛国?”

“王上请看!”

郭开从袖口之中,掏出一块竹简,举过头顶,递给赵偃。

赵偃皱了皱眉头,又看看郭开,其神情似乎不像是在作假后,才伸出手,接过密密麻麻写满字的竹简。

竹简之上的字极为细小,杂乱,有些地方甚至墨水都化开了,可见写的很急切,未等墨迹风干。

赵偃眯着眼,有些吃力地将上面的字一一识别。

“李牧师兄……政谨拜上……师兄庇护……今日之荣华富贵……无以为报……撤军以缓师兄之危……”

竹简之上,所记录的,正是嬴政写给李牧的私信。最终,乐任还是将这私信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发至了邯郸。

而负责与乐任联络的,正是相国郭开。

“混账!”

刚刚平静下来的大殿内,再次响起了赵偃的怒吼声。

“混账!混账!混账!”

紧接着,怒吼声,夹杂着东西碎裂的声音又传了出来。令一众宫娥太监们,无不颤栗不已。

“李牧!李牧!原来是你!原来是你!原来,当初,放走嬴政的人是你!”赵偃声嘶力竭怒吼道。

十年前的一道道记忆,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再次扑向赵偃。

朝臣的攻讦,王兄王弟的刁难,嘲讽。令极好面子,又自视甚高的赵偃一直抬不起头来。甚至,自己即位之后,所受的气,也多半是出于此。

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李牧而起!试问,赵偃又怎么得知之后,又怎么可能不恨李牧恨得入骨三分呢?

“咳咳!咳咳!”

赵偃掩嘴,剧烈地咳嗽了起来。一抹嫣红之色,顺着手中之中的缝隙,流了出来。

“大王,保重御体啊!”郭开连忙站起身,轻拍赵偃的背后,替他顺气道。同时,嘴里还不忘大喊:“快传太医!”

“不杀李牧!寡人誓不为人!”赵偃忍着嘴里的血腥味,阴狠地说道。

站在赵偃身后的郭开,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目光轻轻瞥向赵偃手中依然攥得死死的竹简,得意之色一闪而过。

竹简之上的内容不假,由乐任发出亦不假。可是,郭开却是同样在这小小的一块竹片之上做了手脚。

原本,尽管竹简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可是,也并未曾模糊到如此地步。而这,就是郭开所动的手脚。

故意将原本大多数都能辨别出来的字弄模糊,而专门留下一些语焉不详,又容易引人误解的词句下来。

到时候,即便是李牧将自己手中的真本传至邯郸,也与他郭开无关。而已经陷入为主的赵偃,甚至到时候连李牧的真本都不会瞧上一眼。

如此一来,李牧就是浑身是嘴,也无法辩解了。

“看来,十年前的布局,今天,终于是取得了成果了!”郭开心中不禁再次得意一笑。

十年前,郭开就为了霸星之事而不惜余力地替赵偃做辩解。除了雪中送炭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赵偃记恨李牧。

而今,十年前的往事再次被提及。尤其是那竹简之上“无以为报”这几个字,更是深深地刺痛了赵偃。

“王上,此时,还不能动李牧啊!”

这是,郭开那声情并茂的表演,又开始了。

“不能动?”赵偃一愣,随即,狠狠地盯向郭开,阴森森地说道:“如此叛国卖主之人,寡人为何不能动他!”

“大王啊!秦军正是因为李牧才退走的,若是大王立刻撤去了李牧的军职,那秦军岂不是会再次反扑过来!”郭开不顾赵偃那几乎要吃掉他的目光,“苦口婆心”地说道。

“……”赵偃原本想要骂出口的话,被郭开硬生生堵了回去。

明知是叛逆之臣,可是,居然还需要仰仗着这么个叛逆之臣来维系国家的安危。这等事情,就像是被人打了一巴掌,还不得不舔着脸赔笑一般。

窝囊至极!

“咔嚓!”

一声轻响,赵偃手中的竹简被拌成了两半。

“寡人知道了!”赵偃的声音之中,再次恢复了平静。

可是,郭开却是知道,此时的赵偃,越是平静,心中的怒火就越是膨胀,只等着一个时机爆发出来。

“加快那个计划,让那个人尽早取代李牧!”赵偃将手中的碎竹简丢弃在地上,狠狠地说道。

“唯!”

------------

第二百二十章 落魄尉缭

话说正当郭开自鸣得意之时,嬴政已经在天尽军的护卫下,向着南面缓缓而去。

上一篇:调教大隋

下一篇:大唐贞观一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