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371章

作者:木木三大少

也不知赵良嗣这厮舍弃高官厚禄,如此热心地南下扶宋灭辽,当初究竟是何居心?

第六百零六章 四大家族的叛徒

赵良嗣在大宋官场混迹多年,从最初向童贯献计时算,已经过去十年了。女真人也早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了辽东的强国,正在独自积极进取攻击辽国。

几经反复波折,十年后,赵良嗣终于迎来了出使金国,联金灭辽,帮助大宋收复燕云,实现自己个人抱负的机会。

此时的赵良嗣官职升为中奉大夫,为文散官第七阶,正四品,同时贴职右文殿修撰,从六品。比之辽国光禄卿的从三品,依然差上少许。

西门庆看那赵良嗣,身长七尺,莫约四十多岁年纪,容貌也算得英俊,举止谈吐得体,果然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难怪他能够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走于辽、宋、金三国之间,并得到重视容貌的皇帝宋徽宗的青睐,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可是,在西门庆眼中,赵良嗣这厮终究是个叛徒,最后落得个几面不讨好的悲惨结局,未尝不是咎由自取。

要知道,赵良嗣南下投奔大宋,献计灭辽,不仅是背叛了辽国朝廷,也背叛和出卖了自己的家族和燕云地区的汉人世家大族。

在辽国,上层统治者的构成除了契丹贵族之外,还有包括汉族、渤海族以及奚族等官僚地主世家大族。他们不仅与契丹贵族共同掌权主政,维持契丹辽国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同时,他们也世代共享着上层官僚世家大族所独有的各种政治特权。

这其中,汉族官僚世家大族以著名的籍贯于燕云地区的韩、刘、马、赵四大姓最具代表性。

这四姓汉族世家,自唐末以后一直是燕云地区的显姓著族。燕云十六州入辽之后,他们纷纷投靠契丹族统治者,成为代表契丹族统治者在这一地区的实际掌权者之一,大多数时候,都是他们与派驻的契丹贵族共同执政。

四大家族中的韩氏,指幽州安次县的韩延徽家族。

韩延徽之父名梦殷,唐末五代之际,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韩延徽本人亦曾做过幽州观察度支使。后被五代十国初期的卢龙节度使、燕王刘守光派遣出使辽国,因守节不屈而被耶律阿保机拘留。

后来,刘守光死后,韩延徽归降了辽国,颇得耶律阿保机的重用。

韩延徽死后,辽国皇帝“赠尚书令,葬幽州之鲁郭,世为崇文令公。”韩延徽家族后人因此定居燕京,历代都为当地豪门旺族,始终居于辽国统治者的上层。

四大家族中的刘氏指燕京昌平刘慎行家族,也是辽代燕云地区的汉人豪门大族之一。

刘慎行的先祖刘怦、刘济父子,均做过唐朝的卢龙节度使。刘怦四世孙刘景,曾做过辽国南京副监守,刘景之子刘慎行,官至辽的北府宰相。

刘慎行有六个儿子:刘一德、刘二玄、刘三嘏、刘四端、刘五常、刘六符,多以文才著称,其中三嘏、四端和六符均为进士出身。

此时,刘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已进一步提升,因为精通汉文化,重用汉人大臣的辽圣宗耶律隆绪有二女下嫁刘家,刘家一下子出现两位驸马。其中刘三嘏娶圣宗第九女、同昌公主耶律八哥,刘四端娶圣宗第十一女、仁寿公主耶律擘失。并且,他们的哥哥刘二玄还纳娶了圣宗皇帝已故皇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寡妃萧氏。

所以,刘氏家族盛极一时,已非燕云地区汉人他姓所能比。

当然,说此时刘家已显贵异常,还不能不提及刘慎行之幼子刘六符。

刘六符,年十五,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长而喜功名,慷慨有大志,历事圣宗朝,为著作郎、中允,又为詹事、国子祭酒。兴宗时,为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

辽兴宗重熙年间,辽、宋发生边界之争,刘六符奉命使宋索要关南十县之地,最终虽未争得土地,却也得到了宋廷每年纳贡的二十万岁币。六符因此而升任宰相,辽廷还专门因此事为其勒碑纪功,其子孙显贵不绝,为节度、观察者十数人。

四大家族中的马氏指燕京马直温家族。

马直温字子中,扶风人,族世昌茂,雄视燕蓟。在辽国,马直温曾典顺州,天庆年间拜右散骑常侍。马直温的第四子马梅,举进士出身。

此外,从马氏家族的姻亲中,亦能看出该家族地位的非同一般。

马直温的妻子张绾,是辽圣宗朝名相张俭的孙女。

马直温的五个女儿,长女名枢哥,嫁给曾任武定军节度使、封开国公的契丹贵族耶律筠。枢哥死后,马直温又将第五女省哥续嫁耶律筠为继室。

马直温的二女崇政,嫁静江军刘祜之孙行春奴;三女同璋,嫁诸宫提辖制置使李贻训之子李石;四女迎儿,嫁张氏家族的张仁规。

由此可知,马氏家族不仅与燕云大族张氏、刘氏通婚联姻,而且还攀附契丹皇族耶律氏。

通过通婚联姻,马氏家族与燕云地区其他豪门大族结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共同构筑了辽代的汉族贵族阶层之框架。

四大家族中的赵氏指赵德钧家族。

赵德钧原为五代时幽州军阀,辽太宗攻太原,赵德钧及其子赵延寿兵败被俘。

此后不久,赵氏父子得辽廷重用,辽升幽州为南京,便将赵延寿派往南京做留守。

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攻打中原灭后晋的过程中,赵延寿立有战功。辽世宗即位后,担心赵延寿权势过重,滋生野心,便削夺了其兵权。但赵氏家产并没有被籍没。

赵德钧有三子,除长子延寿外,次子名延密,三子名延希。

赵延密曾任辽国河阳节度使、云麾将军,拜太尉。

赵延希曾为辽国左监门将军,司徒。

赵德钧之女嫁宰相刘敏,封天水郡君。

赵德钧孙辈四人,皆在辽为官,任节度使、太尉、司徒等要职。

所以,赵氏亦是世代显贵的燕京汉人世家大族。

除韩、刘、马、赵四大豪门家族之外,辽代燕云地区的汉人贵族世家还有许多,比较著名的,如赵思温家族、张俭家族、王师儒家族、丁文逳家族、李处温家族,等等。这些家族或显赫一时,或繁盛数代,他们的活动对辽国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此时在西门庆眼前与登州王师中在推杯换盏的赵良嗣,本名马植,正是来自统治燕京的汉人四大家族中的马直温家族。

这厮是要造自家的反,乃是一个赤裸裸的家族叛徒呀!

第六百零七章 异类奇葩赵良嗣

用后世的话说,如今辽国燕京地区的韩、刘、马、赵四大豪门家族为代表的汉人世家大族,是妥妥的辽国统治阶层,通过世代联姻,辽国境内的汉人世家大族早已经与契丹人、奚人的上层贵族结为一体。辽国政权,不仅是契丹人和奚人的政权,也是北地汉人的政权。

除南部的燕云地区外,在辽的腹地上京道南部潢河、土河流域、中京道乃至东京道地区,亦有不少汉人豪门贵族,他们也是辽代汉族上层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韩知古家族、耿延毅家族、姚景行家族、梁援家族、王裕家族、刘日泳家族、李知顺家族、陈万家族,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韩知古家族。

韩知古被掠入辽,受到辽太祖及述律后重用。尤其是在辽代中期的圣宗时期,韩知古的孙子韩德让官至辽国大丞相,辅助辽圣宗及承天太后母子执政时期,韩氏家族已贵盛至极,其社会地位已不亚于契丹皇、后二族,宋人所谓“耶律、萧、韩三姓恣横”,其中的“韩”,即指韩知古——韩德让家族。

那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就是后世汉人戏剧评书里著名的萧太后。流传甚广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两个敌对阵营的反派大boss正是辽国萧太后和韩氏家族的韩德让。可见辽国汉人豪门贵族韩氏在历史上影响之深远。

所以,辽国并非契丹一个民族单独执政的国家,而是由契丹、奚、汉、渤海等族贵族豪门共治的一个多民族、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和谐共处的大国。

赵良嗣年轻时能够在辽国高居光禄卿的从三品职位,断然不会是从一个小吏凭个人能力升迁上去的,而是依托的他马家的家族势力。

就这么一个躺着享受祖宗福泽庇荫的人,有一天竟然突发奇想,要投靠南边的宋国,联合野蛮的女真人推翻自己的国家,同时也是推翻自己马家在燕京的统治地位。坦率地说,赵良嗣这厮必是有不为人知的过去,才会与自己的背景靠山决裂。

如果相信他是心向中原汉族政权,因为甚么伟大的爱国热情而投靠的大宋太尉童贯,那可更是异想天开,胡说八道。

须知在这宋辽时期的人可不是后世民族国家里有现代民族意识的人,他们还没有汉族这个概念,思想里天然地认为汉人就应该统一在一个国家里。此时的汉人和以前历朝一样,都用王朝的名字来彼此加以区分。

战国及后世的乱世时,以地域来分,属于秦国的就称为秦人,属于楚国就称为楚人,属于齐国就称为齐人。大一统王朝时,汉代是汉人,唐代是唐人。到了这辽宋并立的时代,辽国境内的汉人自称汉人或汉儿,却称呼大宋境内的汉族人为宋人或南人。

所以,对于辽国境内的主流汉人而言,南方的大宋也不过是一个比辽国后立国的割据政权,他们可不会认为自己就该接受南方大宋朝廷的管辖统治。

从现实利益考虑的角度,辽国境内的汉人豪门贵族更不会愿意与南边的宋国合并,纳入宋国的统治了。

因为在强大的契丹辽国,这些世家豪门早已经混得风生水起,进入了辽国政权的统治中枢,还有甚么不满足的呢?

可是如果燕云地区被南边的宋国兼并了,燕云地区的这些汉人世家大族的政治地位立刻就会下降许多。对于远在中原的宋庭而言,这燕云地区不过是北方的边疆,在中原和江南的士大夫们眼中,燕云地区的汉人都是没有多少文化传承,沾染有胡人风俗的粗鄙之人。试问他们怎能会让这些北地汉人的世家大族进入大宋的政治中枢呢?

在辽国可以与契丹耶律氏通婚,当上一国的大宰相,在宋国却前景堪忧,至多能混一个边鄙州县的官吏。两相比较,燕云地区的汉人世家豪门怎会心向宋国?对于他们而言,辽国才是他们自己的国家。

上一篇:天道图书馆

下一篇:最强万界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