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242章

作者:木木三大少

吃过卢俊义的践行酒后,西门庆一行别了卢俊义和燕青,向西南而行,去往相州。

一路上,西门庆在临漳县游览了铜雀台古迹,又去视察了一番西门豹的豹神庙重建情况。

那豹神庙的庙祝是个乖觉精明人,不仅按西门庆的要求扩建了西门豹的庙宇建筑,重塑了西门豹的金身,还在庙里立了一块碑,铭记捐款修庙的善男信女。

要说一般庙宇都有这样的功德碑,只是这般也不足为奇。此碑妙在庙祝在碑的一面只刻了郓州阳谷县西门庆一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地证明西门庆正是西门豹的直系后人。

那碑上刻的奇闻异事,就连西门庆都未听自己的老爹西门达说过,却确凿无疑地向世人描述了西门庆家族代有贤人出,如何造福乡里,惠泽百姓。

这些庙祝自己编造的故事差点让西门庆都深信不疑,还以为自己是西门豹转世,一生下来就是半个圣人。

这庙祝是个难得的人才呀!若是穿越到后世,说不定就成为传媒界的翘楚。西门庆心下大悦,重赏了庙祝,让他安心扎根于这豹神庙,多多“求真务实”地发掘西门氏的事迹,以满足相州乃至河北的百姓们对圣贤故事的不倦追求。

西门庆心想:大宋百姓还是有大搞封建迷信的精神追求的,自己日后须得在这一方面投入一些力量啊!回阳谷县之后得选一个这方面的人才出来,替自己打理此类事务。当然了,第一个就要将这豹神庙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便于日后为自己造势。

离开豹神庙,西门庆一行继续南下,去了汤阴县岳家庄拜访周同、岳和、姚大翁等人。

在这里,西门庆不需要搞甚么封建迷信,就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脱离牟山强盗之苦的村民们带着鲜花水果,夹道相迎。

西门庆与周同、岳和、姚大翁等人在岳家庄内相会,也见到了岳飞、王贵、张宪那帮少年人。

岳飞等少年变得更加英武了,一个个锐气十足。可是他们的老师周同却是疲态尽显,状态一日不如一日。即使是每日服用西门庆赠送的黄精和上党人参,对周同亦没有甚么效用。

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铁臂膀”周同周大侠终究是真的老去了!西门庆心中暗自叹息,知道这结拜大哥元气耗尽,恐将时日无多。

周同现在却是看开了一切,对自己的老态龙钟不以为意。爱徒岳飞日见精进,如今又有了西门庆这样的强大外援,周同心中已无憾事。

在岳家庄又逗留了三五日后,西门庆别了汤阴县的众人,转道西南,晓行夜宿,不一日来到了蜈蚣岭下。

来到蜈蚣岭,一行人中西门庆不再是主角,而是“没面目”焦挺带着大包小包的许多礼物,风风光光地回张太公庄上拜见自己的老丈人和老丈母。

如今焦挺亦非当年的吴下阿蒙,一身富贵大官人打扮,又给张太公一家带来了许多价值不菲的礼物。村里人见了,谁不赞张太公家招得一个好女婿!

因路途遥远,西门庆一路上又有诸般安排,不便携带女眷,因此焦挺没有将张氏小娘子带回孟州来探望父母。

张太公夫妇见了焦挺这个女婿,不由得思念女儿,留下了几滴喜悦的思亲之泪。

焦挺在西门庆的提示下,急忙对张太公夫妇说,倘若二老愿意远行,自己从东京汴梁返回时,就来接二老一同回阳谷县与女儿见面,请二老在阳谷县住上一年半载,一家人好生团聚。

张太公夫妇思女心切,听了焦挺的话,立即决定将庄上的事物都交给儿子打理,在西门庆等人返程时,与焦挺同回阳谷县。

张太公庄来了贵客,自是张灯结彩地大摆宴席,呼朋唤友来一起为焦挺、西门庆等人接风洗尘。

焦挺难得回一次老丈人家,西门庆也不急着启程赶路,而是在蜈蚣岭下住了五七日,让焦挺陪二老好好地一述亲情。

西门庆与汤隆闲暇无事,每日里与村民们上山捕野兔打山鸡,下田摸鱼虾捉泥鳅,亦是玩得自由自在,不亦乐乎。

在蜈蚣岭下张太公庄上修整玩耍了七日后,西门庆一行辞别了张太公一家,向西翻过孟州岭,路过大树十字坡,终于又来到了孟州城外的快活林。

自打“金眼彪”施恩父子的势力被西门庆和蒋门神联手铲除后,快活林的众商家少了施恩这等恶霸的欺压,诸般营生都更加兴旺,还真有点儿壮观孟州气象了。

西门庆一行在快活林住宿了一夜,随后登门拜访了孟州兵马都监张蒙方。

在孟州盘桓三日,与张都监和张团练二人饮宴叙旧之后,西门庆等人渡过黄河,乘船走水路赶到了东京汴梁城。

自前年一别,西门庆快有两年未见到这大宋京师的繁华景象了。今日故地重游,对东京汴梁熟悉中又有了少许陌生。

因循旧路入城,过了州桥,沿着汴河来到第二甜水巷的码头时,只见河面上停泊的船只更胜当年。只不过,增加的不是商船,而是为朝廷运送花石纲的官船。

码头上,人声鼎沸,许多力夫正将花石纲官船上的奇石、大树卸下船来,用大车拖运,费力地向北运去。西门庆问了一下船家,知道他们这是沿着第二甜水巷、马行街将这些采办自东南诸州的奇石巨木运送到皇城东北角外的景龙门、旧封丘门处,为如今的道君皇帝修建修仙论道的皇家园林艮岳。

看这热火朝天的模样,只怕为因运输这些花石纲,汴河的商船运输和马行街、第二甜水巷的店铺生意都颇受影响,想来那商家们心中必定是叫苦不迭,可是谁又敢对道君皇帝和他身边的宠臣们提出异议?

这个亡国的鸟皇帝!西门庆心中暗暗骂道。若不是这厮胡来,为了建设自己的皇家园林在东南一带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又怎会逼反了那漆园主方腊?

第三百六十九章 误国的鸟皇帝

西门庆与焦挺、汤隆二位兄弟带着手下侍卫下了船,见天色还早,就先从码头走到大相国寺,去那著名的“烧猪院”吃了一顿和尚卖的烧猪肉,方才返回第二甜水巷,又去那高阳正店落脚住宿。

这东京汴梁城里酒楼正店不少,西门庆等人之所以还是选择高阳正店,实是汤隆之意。那厮上次在高阳正店里与一个煞是丰满的女娘几番巫山云雨,至今念念不忘。汤隆一入东京汴梁城就嚷嚷着高阳正店乃是东京城最好的正店,店里的甚么“流霞酒”、“清风酒”让他惦记了许久。其实那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到了高阳正店,汤隆那厮果然在陪酒的众多香艳女娘中寻到了那位丰满异常的女娘,乐得脸上的每一粒麻子都跳动不已。对于汤隆这厮的审美趣味,西门庆只能拍了拍他的后背,无声地表示钦佩。

在高阳正店休憩一夜后,西门庆与焦挺、汤隆带着给徐宁一家老小的礼物去班门里徐宁家登门拜访。徐宁见到自己的舅表弟汤隆与结拜兄弟西门庆来访,虽然日前收到过书信,但还是喜出望外,急在家备下家宴,为西门庆、汤隆和焦挺接风。

众人吃了几杯酒,徐宁对西门庆说,多亏当初西门庆劝他不要跟着童贯去边关立功,这两年朝廷在西北与夏国反复拉锯,各有胜负,有几个金枪班出身,随童贯去边关博功名的同僚已经战死沙场,留下孤儿寡母,好不凄凉。不是西门庆当日的劝阻,只怕自己也埋骨于西北黄沙。

西门庆心道,宋夏之间真是打的糊涂仗,除了劳民伤财,徒耗人命,又有何益?

要深究起来,西夏之祸事本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君臣对党项族措置不当造成的。

唐开元年间,居于青海东南和甘肃南部的党项羌非常恐惧四处劫杀的吐蕃军队,向唐玄宗求救,被内迁至庆州。

安史之乱起后,郭子仪怕这些异族闹事,建议唐代宗将当时在庆州的拓跋朝光部远迁至更偏远荒僻的银州以北和夏州以东地区。这一地区即是南北朝时匈奴人赫连勃勃的“大夏”旧地,当时称为平夏,所以这部分党项羌就成为平夏部,即日后西夏皇族的先人。

唐僖宗时,党项部首领拓跋思恭被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因平黄巢起义有功,一度收复长安,再次被赐姓李,封夏国公。

从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国公成为当地的藩镇势力。这部分党项羌武装也被称为定难军,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包括夏、绥、宥、银四州广大地区皆成为拓跋氏的私人领地。

由此可知党项羌世代居住的夏、绥、宥、银四州地区本非汉人聚居区,而是匈奴人的故地,拓跋氏党项羌并未曾侵占汉人一分土地,也未对中原汉人有任何敌对行为。

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不管中原是何人当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称臣”,换来该地的统治地位和大量的赏赐。

经过两百多年和平建设,平夏地区非常富饶,以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为西夏提供了大量的牛羊粮草,同时平夏地区此时还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一万五千斛左右,因此平夏部党项羌可以说是有兵有马有粮有钱,天时地利人和均占,实力逐步膨胀起来。

不过虽然党项族实力大增,已有立国之基,但一直以来李氏一族野心并不大,无非是甘愿当一方诸侯。且李氏一族世代受中原文化影响,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汉化倾向。当时的夏、绥、宥、银四州,城外的党项族人虽然还着民族服装,但城内的李氏一族等官员都是着汉服,学汉文,实与中原汉人同心。

北宋建国后,李氏一族就携夏、绥、宥、银四州内附,对宋朝可谓忠心无过。严格地说,自唐朝灭亡之后,夏、绥、宥、银四州本非中原王朝所有,是党项李氏带着这四州重归中原王朝版图。

正因夏州统治者“世笃忠贞,虽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所以宋太祖在中原地区虽削夺藩镇兵权,但对西北少数民族依然宽宥,“许之世袭”,较好地处理了民族关系。

可是当夏州节度使李继捧上台后,情况有所变化。

太平兴国七年,宋太宗赵光义北伐契丹连吃败仗,为了找回颜面,就将拓土开疆的目标对准了对大宋尽心效忠的党项一族。

赵光义把李氏亲族一锅端召集到京城,授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对其昆弟夏州蕃落指挥使李克信等一十二人,一一加官晋爵。同时赵光义赏赐李氏诸人府第于汴京,让他们永远离开夏州。

事情做到这一步,傻子都知道宋太宗赵光义是想借此将割据三百年的夏州李氏地方政权,和平地加以取消。

然而宋太宗采用阴谋诡计取消夏州地方政权的这一做法,显然是错误的。

首先,这种做法,与宋太祖赵匡胤所制定的对待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既定方针——“因其酋豪,许之世袭”相矛盾,既然允许其世袭,怎么可以又随意加以取消呢?这分明是告知依附大宋的少数民族,大宋统治者是言而无信之人,并不值得效忠。

其次,夏州统治者党项李氏自唐朝起就“世有战功”,不仅从未有负过中原王朝,且曾屡次出兵帮助朝廷平难,更加无负于新建立的大宋。在此情况下,赵宋统治者怎么可以乘人之危,取消其统治呢?这在道义上是站不住脚的。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志向不凡,他深知一旦入京就是自投罗网,无异于蛟龙失水,再无翻盘可能。

李继迁因此借故逃离,遁入茫茫草原,发誓要恢复祖宗基业、重建夏州地方政权。绵延近百年,死伤无数的宋夏战争也由此开端。

上一篇:天道图书馆

下一篇:最强万界大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