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解锁七十二变,老婆小兕子 第42章

作者:知鱼小生

  管家哭丧着脸,心中盘算着又得花去多少钱。

  可不等管家计算完毕,就听到秦怀道从容道:“另外,去买沉香木,越多越好。”

  管家不敢置疑,只是脸色愈发难看。

  如果是一般木头倒也罢了,可现在公子要求的是沉香木。

  沉香价格之昂贵,上品与黄金同价,可以说诗人为之倾倒,宰相为之疯狂。

  即使在长安城,也只有那些皇亲国戚或者朝中大臣用得起,寻常人家见都见不到。

  管家眼瞅着家里的钱财,又要大笔大笔支出去,感觉身体被人抽了精血,浑身无力。

  管家心里苦,但他不说,更不敢多问,只得照办。

  与秦怀道确认后,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随即离开。

  ...

  另外一边,翰林院。

  今日正是崔翰林当值。

  李世民贴身太监匆匆而来,亲自找到崔翰林,笑眯眯道:“陛下让咱告知崔翰林,尽快兑现赌约。”

  崔化安的老脸顿时拉了下来,感觉日了狗了。

  当初他立下赌约,根本就不会想到,秦怀道居然能算的如此之准。

  就连大名鼎鼎的太史令李淳风,对上秦怀道,也自愧不如。

  这场赌约的结果,他竟然输了。

  崔化安微微蹙眉,早知如此,就留下一千亩荒地了。

  崔氏原本是有两千亩荒地的,但秦怀道前几天置换良田,都被崔家换了历城的地。

  按照10亩荒地换一亩良田兑换,足足换了两百亩良田。

  这本该是件高兴的事情,可现在...他输了,就只能拿一千亩良田,兑现赌约了。

  这样一合计,他亏啊。

  但他没办法,陛下已经亲自下旨,又让贴身太监传话,可见对此事的重视。

  想耍赖都不行。

  崔化安定了定心神,苦着脸尴尬笑道:“多谢提醒,明日,便将田契送到秦县公手中。”

  王升微微点头,旨意已传达,便意味深长的望了眼崔化安,笑道:“那就有劳崔翰林了。”

  说完,便缓步离开。

  ...

  直至夜间,在城门关上之前,邓建带着秦府的人,拉着三十石矿盐火急火燎回来了。

  秦怀道见状,立即催促道:“快,通通送到灶房,快下雨了。”

第56章:秦怀道何在?

  整整三十石矿盐,可把邓建累坏了。

  从开采至运输,一刻不敢耽搁,总算在城门关上前,赶了回来。

  虽然疲惫,可邓建心里高兴,一想到两贯钱的奖赏,精气神十足。

  至于村民们,亦是感恩戴德,三十文的活,就算连干三天都值得。

  一个个兴冲冲努力忙活,一想到他们是在给秦县公办事,就有使不完的劲。

  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停在秦府门口,就听到秦怀道大喊要下雨,被催促着搬进灶房。

  众人望了望天色,毫无半点下雨迹象,虽是困惑,但仍就不敢怠慢。

  立即遵循秦怀道吩咐,马不停蹄的将盐矿搬进灶房。

  片刻后,当最后一石矿盐被搬进灶房时,村民们还未来得及缓口气,原本干燥的天空,却忽的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嗯?

  当真是下雨了。

  不早不晚,就在矿盐全都搬进灶房一瞬,这雨果真如约而至。

  村民们面面相觑,心中对秦怀道的敬意又增加几分。

  说下雨就下雨,不是龙王还是什么?

  至于邓建,此刻已经佩服的五体投地。

  公子当真是神了。

  跟着公子办事,乃是八辈子都修不到的福气啊。

  这次雨,较之上次,小了一些。

  因此,秦怀道给自己留了不少精力。

  天彻底黑了下来,秦怀道并没有睡觉,而是带人在灶房忙碌至半夜。

  第一次大规模盐矿开采,他需要亲力亲为指导,以防又任何差错。

  待到午夜时刻,秦怀道才打着哈欠离开。

  但其余人,依旧在灶房忙碌。

  根据秦怀道的安排,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只能加班加点赶工,不敢有一丝懈怠。

  次日,秦怀道感觉刚刚进入梦乡,就被邓建蹑手蹑脚的叫醒。

  只见邓建贴着脸,望着秦怀道,龇着一口黄牙,小心翼翼道:“公子,该参加早朝了。”

  出于起床气的习惯,邓建不出意外的被秦怀道踹了一脚。

  这早朝,实在是太早,秦怀道前前后后才睡了不到两个时辰。

  可...他还是孩子啊。

  没办法,秦怀道简单收拾了下,睡眼惺忪的赶往皇宫。

  在去皇宫的路上,秦怀道一上车,就打起了盹。

  虽说长安城的马路宽阔,却不可避免有些颠簸。

  秦怀道在车内犹如小鸡啄米般,一路啄到了宫门前。

  宫门前,已有不少大臣等候。

  秦怀道迷迷糊糊找到自己位置,程咬金与尉迟恭则对他挤眉弄眼,大有此子可期,未来可盼之意。

  一想到怀道今日早朝就要接受封赏,二人脸上顿时倍感荣光,神气活现。

  巴不得告诉所有大臣,这是他们的侄子,这是二哥的孩子。

  至于其余人,皆是投来羡慕的目光。

  仅仅一日时间,秦怀道的事情就已经传遍官员们耳朵。

  他们知道,秦怀道发达了。

  亩产三十石的土豆与地瓜,许多官员,昨天就知道了

  今日宫门前的话题,亦都字字句句离不开秦怀道与祥瑞。

  而且他们深知,此事做不了假,毕竟经过陛下与许多大臣证实的。

  想当初,秦怀道口口声声说找到了祥瑞,他们还嘲笑,对秦怀道嗤之以鼻。

  世上怎会有如此神奇之物?别说亩产三十石,就是亩产十石他们都不信。

  一个用家业良田换荒地的傻子,所谓的祥瑞,怕也是个笑话。

  甚至就是因这个良田换荒地,足够愚蠢,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笑柄。

  以致有人打赌猜测,这秦府撑不了今年,就要彻底垮掉。

  不曾想,众人口中的傻子,脑有隐疾的秦怀道,运气如此之好,竟然真的寻到了两种亩产极高且很好种植的祥瑞。

  那叫一个羡慕啊,就连看秦怀道的眼神,都隐约泛红。

  唐朝能参加早朝的官员,皆是五品上。

  放到哪里,都是一方大员。

  能让他们也深感羡慕,可见此次功劳,意义之大。

  大到千秋万代,亦可衣食无忧。

  大家纷纷感叹,真是傻人有傻福。

  今日早朝当是秦怀道一人的重头戏。

  只是...不知今日陛下会有什么封赏。

  好奇,羡慕,称赞之声不绝于耳。

  可最后全都化作一阵惋惜。

  以这傻子的作风,怕是再大的封赏,也有败光的一天。

  试想下,用自家良田换无人要的荒地,那是正常人干出来的事?

  想到此处,众人目光再次玩味起来。

  不过,对于这些目光,秦怀道并不在意。

  准确的说,他也没工夫理会。

  困意十足的他,此刻正站着打盹。

  但因年龄小,经验少,功力还不够深,身子前后左右摇晃,总是在要睡着时一个趔趄,险些栽倒。

  果然,和身经百战的大臣比,还是嫩啊。

  终于,钟鼓声响起,宫门缓缓打开。

  在场大臣整了整衣冠,恢复肃穆神情,鱼贯而入。

  步至大殿内,百官各就其位。

  而秦怀道则寻了一根柱子,靠在上面。

  无他,只因方便站着打盹。

  片刻后,李世民一身冕服,缓缓而来。

  贴身太监王升侍奉左右。

  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众官员,纷纷躬身作揖行礼。

  李世民心情甚好,摆摆手道:“免礼。”

  随即目光一凛,直奔主题,幽幽道:“昨日之事,众卿应该已是知道了。”

  闻言,官员们纷纷作揖恭贺。

  “老臣恭贺陛下,寻得两样祥瑞,真乃天佑大唐。”

  “臣也恭贺陛下,得此神物,大唐百姓无忧矣。”

  “恭贺陛下。”

  ....

  李世民笑了笑,摆手又道:“此等大事,理应当贺,但大唐能得如此神物,首功在于历城县公秦怀道一人。”

  顿了顿,环视一众大臣,乐呵呵道:“众卿以为,如此功劳,该如何封赏?”

  闻言,百官面面相觑,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这等功劳,堪比攻城拔寨,封个郡公,应该不错。”

  “此言差矣,这攻城拔寨,不过一时小功,可秦县公这等功劳,可传千秋万代,郡公之赏未免小了些。”

  “那你的意思是,国公之位?”